流行歌曲多少次梦到你

  • 粤语流行歌曲有什么特点?

      来自维基百科中非常全面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到你!!   粤语流行歌曲所指的就是用粤语唱出来的流行曲。以广义而言,「流行曲」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社群中大部份人也认识的歌曲。而一般所指的,则是近代的「粤语流行音乐」,指香港自1970年代起,由莲花乐队主音歌手许冠杰所带动的一股潮流,其后蓬勃发展的粤语流行歌曲;这一定义亦正符合了大部分1970年代或以后出生的香港人对「粤语流行歌曲」的认知范围。   一如其他流行音乐,粤语流行曲是一种商品;一种反映某段时期社会面貌和价值观的商品。   粤语流行曲的起源   一般说法粤语流行曲源於1950年代初期,但确切的源头仍然莫衷一是,有著不同的说法。惟初期的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曲中的小曲,乃不争的事实。小曲是传统粤剧的过场谱子[1],除原有的广东谱子外,大量套用易於上口及流行的国语时代曲、欧西流行曲以至外省民歌,填上粤语曲词,以粤曲的唱腔及配乐出现。   [编辑] 1950年代   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三为阶层:上层是英国殖民政府高官、外资商行高层与一小撮华人商办与富商;中产阶层只占少数;下层是佣工、文员、和占大多数的劳动人口。各阶层的交往与流动不多,泾渭分明,绝少互相沟通[2]。但1949年大量移民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万人,是战前的四倍多。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数的资本商家和专业人士外,绝大部份都是操粤语的广东农村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乐是粤曲。   从粤剧滋生出纯演唱的粤曲歌坛,将全出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一般歌坛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负担,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兴旺[3]。   [编辑] 1960年代   及至1960年代时,也是香港粤语电影流行的年代,不少香港电影更卖埠东南亚等地而大受欢迎,谭炳文、邓寄尘和郑君绵等当时的电影演员均曾推出唱片。当时粤语流行音乐只是粤语电影的附属品,未能独当一面成为艺人发展的事业。而且一般香港粤语片中粤剧风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轻人的喜欢,被认为是陈旧和市井的,好像「庙街王子」-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当时的大部份年轻人还是依旧偏好於英文歌曲和国语歌曲。1960年代后期,来自新加坡的郑锦昌和丽莎打开香港市场,当时的郑锦昌有「粤曲王子」之称、而丽莎被称为「粤曲王后」[4]。他们的经典名曲包括《新禅院钟声》、《唐山大兄》、《相思泪》等,可是仍未令粤语流行音乐走出低下阶层音乐的形象。其他当时的主要电影演员如陈宝珠、胡枫、吕奇、萧芳芳等也有不少歌曲作品,主要是电影插曲。   早期香港的娱乐场所如酒廊、夜总会被英文歌曲及国语歌曲所主导,当时本地著名歌手较为现时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祖·尊尼亚(Joe Junior)与黎爱莲(Irene Ryder)和泰迪罗宾(Teddy Robin)等。英文歌曲主要流行的原因是演唱这类高级娱乐场所以上流社会的洋人为主,只有少数华人较有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来负担这类高级消费。   [编辑] 粤语流行曲的发展期   [编辑] 1970年代   [编辑] 承先启后   [编辑] 1974年-粤语流行曲分水岭   1974年,仙杜拉(Sindokla)被邀请主唱《啼笑姻缘》,而事前她是一位从未演唱过粤语歌曲的英文歌手。此曲由顾嘉煇作曲和叶绍德填词作为一首电视剧主题曲,在优美的旋律配合文雅的歌词加上电视剧做成的流行风潮,一度成为当时的炽热音乐。   港产电视剧在1970年代开始的流行,为粤语流行曲注入强大动力。电视剧的主题曲不少都能成为流行一时的经典。当中以无线电视音乐总监顾嘉煇的作曲最为人所熟悉。很多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由顾嘉煇作曲、黄霑填词的电视剧主题曲,至今仍被奉为粤语流行曲的经典作品。   许冠杰主唱的《铁塔凌云》可以说是近代粤语流行曲的滥觞。1970年代初香港无线电视节目「双星报喜」好评如潮,主持节目的许冠文和许冠杰两兄弟因而名利双收(其兄弟许冠英后来也有涉足娱乐圈,人称许氏三兄弟),之后他们到世界各地旅游,触发了在香港土生土长的许氏两兄弟思乡之情,回港后许冠文写了《铁塔凌云》的歌词,由许冠杰主唱,在新一辑的「双星报喜」内发表,结果反应空前理想而大受欢迎,带动了香港当代粤语流行曲的发展。   在许冠杰的《铁塔凌云》得到好评之后,其他歌手纷纷改变唱国语歌及外语歌的路线,其中最有名的,有温拿乐队、徐小凤、罗文、甄妮、林子祥、关正杰、叶丽仪等。社会的气氛逐渐改变,人们开始不再认为唱英文歌和国语歌才是高格调的表现。   这时期美国流行音乐权威杂志《告示版》(Billboard)上出现「Cantopop」这个英文专用名称称呼粤语流行曲[2]。   [编辑] 作词风格上的改变   早期的粤语时代曲,有两极化的填词现象:一部份像粤曲一样,用较严谨的书面语甚至文言文写作歌词。这一类比较文雅的歌曲至今仍为人熟悉的,有《天涯孤客》、《啼笑姻缘》与《一水隔天涯》等等;另一类就是人们所说的「鬼马歌」,以香港地道的广州话口语填词,歌唱的内容就像一般对话一样。因为它的内容每每幽默灰谐,描写一般市民大众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得到草根阶层的共鸣,故有这个名称。例如:《半斤八两》、《打雀英雄传》。   随著粤语流行曲逐渐脱离「时代曲」的框架,新一代的填词人(如黄霑、郑国江、卢国沾等等),凭着他们的文学素养,在流行曲的歌词上,作出史无前例的改革:摒弃传统的「粤曲风格」,将歌词写得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同时开拓新的题材,撰写非情歌,将「粤语流行曲」的热潮推上高峰,并使「流行曲歌词」升格到艺术层次。例如郑国江所填写的《故乡的雨》,由薰妮在1979年主唱[5],可以见到一点艺术层次。   「母亲的笑深深记 望著这信泪儿垂 念到故乡俩老 愿似燕子 家乡飞去」-《故乡的雨》   [编辑] 粤语流行曲的黄金期   [编辑] 1980年代   [编辑] 「城市民歌」的兴起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由李泰祥作曲,女作家三毛写词,齐豫演唱的《橄榄树》带起台湾的「校园民歌」风靡港台两地,同时带动香港「城市民歌」的兴起,引发了香港电台主办的「香港城市民歌创作大赛」,产生了《问》(区桂芬、叶源春主唱)、《昨夜渡轮上》(李炳文主唱)等的民歌 [6],可说是粤语流行曲发展史上的一段「小插曲」。在「城市民歌」热潮退却后,唯一能继续立足乐坛幕前的只余林志美一人[7]。对於大部份香港人而言,提起香港的城市民歌,可能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区瑞强,他是香港「城市民歌界」中最有知名度和代表性的歌手之一。   [编辑] 粤语流行曲的全盛时期   1980年代不仅是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子,亦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人纵然不谙粤语,亦会听粤语流行曲,甚至跟着唱。   张国荣、徐小凤、谭咏麟和梅艳芳雄霸1980年代的乐坛,是这个时代的乐坛巨星,四人不但开演唱会次数/场数极多,更是票房保证,皆因各人歌艺出众而且形象和台风都令观众和歌迷受落,可谓声色艺俱全。   其他歌手如林子祥、陈百强、钟镇涛和关正杰以至在19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叶蒨文、彭羚、林忆莲、关淑怡、陈慧娴、Beyond、达明一派及草蜢都在乐坛大放异彩。在同一时期亦有音乐实力强劲的新人譬如张学友、吕方等活跃于香港粤语歌坛。   他们所唱的歌曲很多都是改编自日本歌曲。好像张国荣的《不羁的风》(大泽誉志幸《La Vie En Rose》)、《Monica》(吉川晃司《モニカ》)、《H2O》(泽田研二《TOKIO》),谭咏麟的《酒红色的心》改编自玉置浩二的《ワイソレドの心》,张学友的《每天爱你多一些》(原曲桑田佳佑《真夏の果实》)、《还是觉得你最好》(米米CLUB的《爱してる》),梅艳芳的《梦伴》改编自近藤真彦的《大将》,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更与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及Blue Jeans的《无聊时候》同时改编自近藤真彦的《夕烧けの歌》、罗文的《好歌献给你》来自西城秀树的《フル一•スカイ•フル一》,吕方的《回来吧》(德永英明的《风のエオリア》),徐小凤《喜气洋洋》(五轮真弓《恋爱ともだち》)、薰妮《故乡的雨》(渥美二郎 《北国の春》)。   [编辑] 1990年代   [编辑] 「四大天王」时期   1990年代,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被传媒封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支配香港乐坛,并垄断四大电子传媒音乐颁奖典礼的奖项。虽然张学友凭著出众的歌艺而雄霸整个乐坛,并成为了1990年代的乐坛巨星,但乐坛已开始出现吹捧偶像而不重实力的现象,整个粤语歌坛的一线歌手亦被认为只有张学友一人是以实力为主发展的歌手。另外,虽然王菲和郑秀文在1990年代中期成为乐坛天后,但声势不及「四大天王」,香港乐坛开始变成由男歌手主导,直至2000年之后为止。   「四大天王」时期至黎明和张学友先后宣布不领取乐坛奖项后逐渐没落。「四大天王」时期之后,吹捧偶像而不重实力的现象在1990年代末期愈来愈明显,加上唱片公司和电子传媒只重视市场和包装而不重视音乐创作,导致音乐界人才青黄不接。   [编辑] 国际化时期   1995年以及1996年张学友分别取得世界音乐颁奖典礼的亚洲最杰出歌手以及最受欢迎华人歌手大奖(只在此两年设置),另香港粤语流行音乐歌手攀上巅峰,他亦发行了高销量的几张国语以及粤语唱片,令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取得了另一个高峰。在这个时期,张学友成为香港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统领香港流行音乐的四大天王之首。   [编辑] 「K歌」文化   K歌是1990年代中后期的香港音乐文化之一。自从香港盗版音乐充斥市面起,香港乐坛开始处於低迷,至使唱片公司收入大减。於是,唱片公司与卡拉OK集团合作,推出独家试唱歌曲,乐迷可在卡拉OK盒子观看新歌的音乐影带或试唱该歌,以图吸引卡拉OK盒子的生意,及令香港乐迷重新注意本地乐坛。唱片公司为迎合一般人的口味,一般会要求音乐人在作曲时采用较简单的音乐和重覆易记的歌词,令乐迷较易掌握该歌曲。而大部份歌曲以情歌为主并开始公式化,由於要迎合市场需要的关系,从而慢慢降低了歌曲的素质和大幅收窄了音乐人的创作空间。结果久而久之,香港乐迷开始对「K歌」生厌,不愿再浪费金钱购买本地唱片,唱片公司却又未有迎合这个市场趋势去提升歌曲质素,结果导致香港乐坛持续低迷,恶性循环下,不单无法走出香港市场,削弱了在全球华人社区的影响力,甚至连本地市场也失守,大批香港乐迷流向台湾、日韩、英美等外地音乐之上。可是,莫名其妙的是,绝大部分乐迷在卡拉OK盒子仍唱广东和国语歌,有些还唱近期的广东歌。   [编辑] 九七衰败   自1997年以来,香港乐坛逐步衰败,主要原因包括有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翻版在1996/1997年起开始肆虐、电脑下载歌曲/互联网在1999-2000年间盛行以及2001-02年间香港经济再现衰退等,以致香港唱片市道相对八十年代高峰期大幅下泻,市道疲弱,华星唱片于2001年被传结业,但实际于1996年已经被南华早报集团收购。滚石也没出香港歌星的粤语碟了。但新进唱片公司纷纷进军唱片界,为香港粤语乐坛写下最灿烂的一页。   [编辑] 粤语流行曲的近况与未来   [编辑] 2000年代   [编辑] 后张学友时代的造星运动   由於音乐界人才青黄不接,唱片公司陆续出现裁员和结业潮。唱片公司为寻找赚钱途径而尝试邀请电影界受欢迎的演员成为歌手,或者物色模特儿成为歌手,令香港乐坛变得只重视市场和形象而不重视歌唱实力,大量只有外表但歌艺平庸的新人在乐坛涌现,当红人气组合Twins正是这时期出现的表表者。可是,大部分在这个时期出道的新歌手都没有什麼影响力,出道不久就很快销声匿迹。2006年12月,Twins所属的英皇娱乐与长期垄断香港乐坛市场的电视台无线电视合作开设一条开宗明义用作「造星」的电视频道英皇娱乐台,但它们此举显然忽视了当前的现实——在香港,因大量上一代的歌手高调复出,以及网络歌曲和非主流音乐因宽频发达而迅速崛起,加上乐迷对香港歌手的实力要求变得严谨,「造星」这种推出乐坛新人的手法经已失效。   在这个时期,虽然有被认可的譬如李克勤、古巨基、容祖儿及陈奕迅这样的实力派歌手存在,但香港本土流行音乐由於过渡注重包装以及过分削弱音乐实力的整体力量,已被认为远远不如辉煌时期的1980年代和1990年代。   [编辑] 粤语流行曲的衰落与实力派歌手的再现   踏入2000年代,不少1990年代的香港歌手如张学友、王菲、郑秀文、黎明和郭富城等已渐渐淡出歌唱演出。部份转而发展电影甚或尝试音乐剧等演出。亦有部份197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的歌手高姿态复出,如许冠杰、徐小凤、甄妮、谭咏麟、林子祥、叶蒨文、彭羚、林忆莲、关淑怡;乐队则有Beyond20周年的重组(已再度解散),达明一派及草蜢也有重组的活动。另一方面,音乐界亦有几位知名歌手及音乐人因各种原因逝世,包括张国荣、梅艳芳、罗文、黄霑和林振强,对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影响甚大。   随著K歌文化导致香港乐坛持续低迷,粤语流行音乐的影响,就正如黄霑在他的博士论文所言:粤语流行曲已完全失去从前的优势,未来或许只能像粤曲一样,「成为古董式的精英文化,在高级文化场所变中国曲艺来演出。」「声音会随时间湮没,除了存在人们的记忆和几张尘封的唱片裏,下一代未必再有人惹起共鸣了…回归后香港,纵然偶有独唱,也只是大中华合唱的单一环节。」   张国荣在生前,以及张学友、黎明等歌手更是数次公开表示不赞同香港的频繁颁奖典礼,认为频繁的颁奖活动会降低奖项的影响力。   而在2005年,香港陆续出现不少被喻为实力派的歌手或创作歌手,他们都被大众视为香港乐坛的明日之星,如:方大同、张继聪、张敬轩、 刘浩龙、 谢安琪、王菀之等等,都比众多乐评人,或乐坛前辈如:黄耀明、关淑怡等推崇备至。其后,不少在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初期曾在香港风行一时的粤语时代曲歌手亦再次回到香港开演唱会,例如:郑锦昌、凌霄、丽莎等[8]。

  • 多少次 我梦到回到从前是什么歌

      〖梦见回到从前意味着〗:会遭遇失约的状况哦!你今天最好有心理准备了!近期对别人要求甚为严格的你,可能会把对方责备一通哦!多了解原因,体谅别人,你的心情也会好些。此外,随身带一本小书,听听街头的音乐,看看店铺里时尚的衣裳,也可以让等待别人的时间变得没有那么无聊呢!【佛滔算命】

  • 跪求:关于猪的流行歌曲

      电传[大乔小乔] 猪先生[许志安] 我爱猪八戒[张拉拉] 猪都笑了[单行道乐队] 猪都笑了续集[单行道乐队] 对猪弹琴 [弦子] 小猪的猪年梦想[卡通乐队] 猪骨汤面[邓健泓] 猪你生日快乐[范晓萱] 送猪型鼠[twins] 多情猪[李享] 爱上一头猪[米儿丝] 疯狂的猪[tizzy bac] 你跳我跳 笨猪跳[情癫大圣插曲] 麦兜-仲有最靓猪腩肉[张信哲] 爱心一百次[戴恩玲] 傻猪[江若琳] 猪小弟 猪头哥哥 小懒猪   求采纳

  • 姓华的很冷门的男歌手,流行歌曲

      华生,内地华语男歌手,2009年录制第一首单曲《守候千年》直到2012年才迟迟发行,单曲《守候千年》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凭借这首伤感情歌被很多人认识。

  • 梦到自己男朋友跟自己同事做爱,做多少次,怎么做的,好不好同事做完都很开心的告诉我好像是她男朋友一样

      其实是你心中想要,你怕羞梦里便移植到同事身上,男朋友不亲近你是吧?暗示他

  • 一棵番石榴树一年能摘多少次

      番石榴一年可多次开花、多次结果,按花量多少分为正造花和翻花(反造花)两种。在海南就同一果园而言,却是周年有果,且8月后以翻花为多,挂果时往往处于秋冬季节,此时气候多变、冷热无常,加上又有台风,对番石榴生产十分不利。番石榴,拉丁文名:Psidium guajava Linn.桃金娘科、番石榴属乔木,高达13米;树皮平滑,灰色,片状剥落;嫩枝有棱,被毛。叶片革质,长圆形至椭圆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于圆形,上面稍粗糙,下面有毛,常下陷,网脉明显;萼管钟形,有毛,萼帽近圆形,不规则裂开;白色;子房下位,与萼合生,花柱与雄蕊同长。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梨形,顶端有宿存萼片,果肉白色及黄色,胎座肥大,肉质,淡红色;种子多数。

  • 大白菜,一天浇多少次水

      见干就浇,一次浇透。白菜喜冷凉气候,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2~-3℃能安全越冬。25℃以上的高温生长衰弱,易感病毒病,只有少数较耐热品种可在夏季栽培。白菜萌动的种子及绿体植株在气温15℃以下,经历一定的天数完成春化,苗端开始花芽分化,而叶分化停止。在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但不同品种对长日照的要求有明显差异。   饮食宜忌   1。忌食隔夜的熟白菜和未腌透的大白菜   2。腹泻者尽量忌食大白菜   3。气虚胃寒的人忌多吃。   4。切大白菜时,宜顺丝切,这样大白菜易熟。   如何选择   挑选包心的大白菜以直到顶部包心紧、分量重、底部突出、根的切口大的不为好。   8 相关菜谱 编辑   醋熘白菜   主料:嫩白菜帮300克   辅料:水发海米2克,鲜青椒50克,湿淀粉15克,猪油50克,花椒5料,香油10克,醋,味精,蒜片,酱油各适量。   做法:   1.白菜帮切4厘米长,2厘米宽的一字条形块,青椒切白菜块小一点的一字条块。   2.锅内放油,加热至五成热时放入花椒粒,炸成紫红色(不要糊)时,捞出花椒粒不要,然后把白菜块放久内翻炒几下,再放姜丝,蒜片,海米,再炒几下,速加醋,糖,味精,精盐,鲜汤(50克),加盖焖1分钟后去盖,白菜断生加青椒块,翻炒几下,调好口味,用湿淀粉勾芡,点香油出锅装盘。   特点 口味酸,甜,咸,嫩富有清香味。   注:如青椒改成尖青椒,香油改成红椒油即是糖醋辣白菜的做法。   奶汁靠白菜   主料:白菜500克,鲜牛奶100克   配料:火腿末,水发海米,淀粉各16克,猪油125克,味精,盐,香油姜未各适量。   做法:   1.把大白菜去叶切成1.5厘米宽,5厘米长的块。    2.锅加热放猪油,油温达成七成热时,将白菜块下锅炸1分钟左右,见白菜块四周呈米黄色时捞出,控净余油,原锅留油25克,放入姜未炝锅,倒入炸好的白菜,牛奶,海米,盐,味精和少许鲜汤,用文火靠之,待汁少许时放火腿末,用淀粉拢芡,芡熟后翻锅点香油出装盘即可。   特点:色泽美观,清香适口.

  • 十二星座一生为爱情会流多少次泪

      爱情是行走的船,船上承载的是每个乘客的生命和幸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水,船不能行;水太急,船亦不能行。船动的时候江水也动,江水动的时候,船却不一定动。

  • 多少次想沉睡在梦里永远不要醒来,梦

      人活着总要面对现实,就像我们永远不可能在回到童年。没有梦可以一直做下去,醒来就得面对现实,人生难免受伤害,要对面对痛苦,可你要知道,人生不止有痛苦有伤害。人生还有爱,想想你的父母,爱人,还有朋友,他们是你快乐的源泉。人活着都不容易,面对挫折的时候更应该坚强。一切痛苦和伤害都会过去,我以前也曾经痛苦过,可等一切过去后,才发觉曾经的痛苦早已模糊,可在当时简直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很多事情经历后,就会明白,那只是上帝给我们开的一个小玩笑。你应该是生意人,商场本来就是黑暗的,这是它的不成为规则,既然选择了商场就应该像战士一样勇往直前。实在累的时候,找朋友聊聊,或者好好睡一觉,找个方式发泄一下,不要憋在心理。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发生了多少次“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

      54年洪水,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98洪水,5.12汶川大地震   54年洪水淹死3万人   三年:1959---1961年   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这场灾害被列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的第七名。   在1960年,55%的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干旱或者其它恶劣天气,其中60%的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大英百科全书1958年至1962年年鉴也报告了异常天气。这些天气包括香港在1959年六月的5天之中超过30英寸的总降水,这也代表了同期整个华南天气状况。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1959年中国粮食产量较1958年下降15%,而1960年产量又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5%,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应1951年的水平。 直到大跃进结束之后的1962年,粮食产量才开始回升。   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总共死亡二十四万二千多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多人。这两个数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区在那次地震中死伤人数的累计。这是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宣布的。   1998年大洪水的灾情   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奋勇抗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1998年长江的洪水和1931年、1954年一样,都是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但洪水淹没范围和因灾死亡人数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