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去扫墓

  • 扫墓有哪些禁忌

      一. 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二. 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三. 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四. 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五. 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六. 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七. 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八. 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 做梦扫墓一串鞭炮跳到自己身上,然后吓叫醒来

      扫墓是回顾历史的时刻,做梦扫墓,那是你的大脑在倒带(回访自己的历史),鞭炮来袭,说明你可能忘记了某个重要的人或者事,大脑在暗示你赶紧想一想。

  • 扫墓的来历

      历史渊源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与此观念相适应的有关祭祀活动曾多得不胜枚举。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类活动现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时节的扫墓,传承至今依旧不衰,因而被专家视为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   一般观点多认为清明扫墓的习俗是承袭寒食节的传统,"唐朝以前扫墓,都在寒食节期间。将清明与寒食节相混淆,大约起自唐朝;将寒食扫墓混淆为清明扫墓,大约也只是从唐朝才开始"(陈久金、卢莲蓉《中国节庆及其起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   那么寒食扫墓的习俗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又是一个宋代以来就争论不休的问题。   宋人欧阳修谓:"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换句话讲就是寒食扫墓的习俗是从五代才开始的,而且这是礼制废弛的结果。   其后有人指出,寒食扫墓的习俗至少在中唐时弗经流行,根据是宪宗元和七年(812)诏:"常参官寒食拜墓,在畿内者听假日往还,他州府奏取进止。"再往后,又有人注意到《旧唐书·玄宗本纪》里"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的记载,便以寒食扫墓始于盛唐玄宗时作为定论,如《湖广志书》称:"墓祭,士庶不令庙祭,宜许上墓,自唐明皇始。"这一结论影响很大,不少介绍清明扫墓的著述都予沿袭。   有人从《唐会要》卷二十三《寒食拜埽》里查出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宜许上墓"诏令的原文:"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由此可见,这道诏令只是运用法令的形式,对已在民间流行的寒食上墓风俗给予认可,而非该习俗的起源。   民间传说中寒食扫墓的源头,则有两说。一说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却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当,正式附祭诸葛亮于先祖(刘备)庙,但寒食野祭的风俗却已经形成,并演变为各人祭扫先人的坟墓;另一说则称寒食扫墓的习俗与寒食节同时形成于春秋时期,都因纪念隐士介子推而起。   还有人认为,寒食扫墓来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时祭祀高禖的习俗。高禖即高母,在人们只认其母,不认其父的原始社会,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节的原本节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时间上与古时祀高禖的时节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为祀祖节。后世寒食节缩减成最后三天或两天,或者直接与清明节结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扫墓也就成为清明扫墓了。   更有人作"釜底抽薪"之论:不仅寒食扫墓不自唐玄宗始,连清明扫墓亦非从寒食节俗转化而来。据《唐会要》卷二十一《缘陵礼物》载,永徽二年(651),有关部门向高宗奏呈:先帝(即唐太宗)在世时,逢"朔、望、冬至、夏至伏、腊、清明、社(日)"向献陵(即唐高祖墓)"上食",先帝的丧期已结束,陛下也宜循行故例。高宗"从之"。可见李唐皇家清明墓祭的制度自唐太宗时就已确立。再往前溯,又可发现这一礼制实际上在汉代就已形成,唐章怀太子在为《后汉书》作注时,便引用了应劭的《汉官仪》:"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其亲。"应劭所谓"二十四气",自当包括清明在内。因为早在《淮南子》及纬书《易通卦验》、《孝经援神契》这些汉代的著录中,二十四气就已经跟现今的二十四气完全一致了。   那么,汉代的清明墓祭又是因袭什......余下全文>>

  • 扫墓要注意什么

      清明节祭祖扫墓注意事项(指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 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福州地区实行的是"前三后三",也就是清明节前三天,节后三天都可以扫墓。今年4月4日已巳日是清明节,4月3日丁卯,这两天最适合祭祖扫墓,最好提前做好安排。     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福州地区实行的是"前三后三",也就是清明节前三天,节后三天都可以扫墓。今年4月5日已巳日是清明节,4月3日丁卯,这两天最适合祭祖扫墓,最好提前做好安排。     ★清明节~注意事项     去扫墓,除了对先人的一种饮水思源及感念外,也是要看看他在那好不好,如果浸水就不好了。要注意墓碑上.中.下,分别是天.人.地。你可用手去摸看看:   上:一定是温,乾的。   中为人:也是温,乾的。   下:会比较凉,色泽较深,有湿度是正常的。     如果有一天在正常情况下,用手去摸发现异常   那就要找老师了   因为棺木或金斗瓮可能进水   这样对家人会不平安     如果清明节有提前扫墓   不可跟先人说我们提前来扫墓   

  • 为什么清明和冬至要扫墓呢?

      清明冬至扫墓,由来已久,大盛行于唐代。《梦梁录》记载: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祭祖、上坟、扫墓,表示对先人的敬意和孝思。据《旧唐书》记载:“寒食上墓,礼往无文,近代相沿,寖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为五礼,永为常式。”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一方面给坟墓添土除草;同时供上祭品,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有一首唐诗描写当时的情景?“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 古代扫墓的礼仪是怎么个程序?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   (1)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 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聆听领导讲话;代表在碑前演讲;全体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要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 烈士陵园扫墓注意事项

      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不要穿过于鲜艳的衣服,尽量低声说话互别嘻嘻哈哈的,到烈士陵园后,需要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默哀……

  • 香港扫墓有什么要注意

      首先.. 你最好说说你扫的是甚麼坟, 甚麼宗教, 土葬的还是骨灰楼, 那个山...   不过, 总体而言, 香港地方浅窄, 没事你就不要带太多贡品, 没地方你放   第二, 你不能随地烧纸钱 , 一则怕山火, 二则是犯法   如果你有东西要烧, 你最好可以去"公(众)炉"那里烧, 但老人家或说怕 "被人抢" , 那你也可以自己带个铁桶去在坟前烧 (截满洞洞那种, 不然会烧的很大烟), 又如果你真打算自己带桶, 你最好也带个烧烤叉 ( 纸钱在桶底里可能半烧不著, 变得很大烟)...     祭祀毕, 鲜花可以留下, 祭品请带走或当场吃掉好了   另外, 你扫墓要带甚麼为之礼数, 就问你家的老人家好了     顺便一提, 如果是墓碑已古老了, 可以带上红漆 (和毛笔), 为坟上刻的字补补颜色; 另, 如你估计需要, 你可能带上把剪刀, 为坟上边上除除草罗.     最後, 留意交通情况.. 会有很多封路措施的, 或塞车, 或塞人, 一般我会在三点左右才开始上山, 这个时候走的会比较舒服

  • 扫墓都有哪些忌讳?

      1.祭者禁忌  参加祭祀的人是有所禁约的。许多民族,例如彝族、苗族、怒族、叶车族、傣族、佤族、哈尼族、鄂伦春族、汉族等都有禁忌女人参加祭祀祖灵的仪式。祠祭不准女人进祠堂,墓祭不许女人上坟山。俗以为女人上坟祭祀死去的祖先,意味着家中无男子,会招致绝子绝孙。犯了罪被处以刑罚身体因此而留有残疾者禁忌为父母送葬,禁忌上坟祭扫。因为这样会"惭负先人"。被刑为徒者,愧负刑辱,深自刻责,所以忌上坟祭祖。 再者,又恐祖先亡灵见子孙被刑,痛惜感伤,不忍监祀歆享,所以禁止被刑为徒犯的子孙祭祀祖宗。汉族禁止任何不洁的人参加祭祀,包括有月经的女人,孕妇,产妇,寡妇,甚至连祭祀期间行房事者也不能参加。女人之不准参加祭祀祖灵,是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在死亡文化中的一个体现,民俗以为让不洁者参与祭祀,就必然要失去祭祀的诚意和效应,祖宗的灵魂会怪罪,降下灾厄。另外祭祀祖先,切忌请人代劳,不可转假他人之手,只有亲身供祭祖先,祖先才会高兴地享受祭品。 2.祭时禁忌  人死埋葬之后,回到家中要立即给家神上祭,以安慰亡灵。汉族旧进墓祭新死者,一般于春季的第一个戊寅日前。后世祭祀死去的祖先,有了俗定的时日,一般在年节,清明、七月半、忌日等日子。 初丧时的祭祀又多以七数为期,逢七必祭。但在家中祭祀祖宗的,虔诚者可早晚随时祭典,关键的地,祭祀一定要遵从时日,而且要持之以恒。如果三天打鱼,坏人天晒网,对祖灵想起来了就祭祀一番,想不起来就不祭,那是会得罪祖灵的,是对祖灵的不恭敬,不笃诚。祖灵肯定是要怪罪的。至少,当你真正有了宗法观念的时候,再求祖宗灵魂保佑,祖灵是不会应允的。不但祭祀要及时,而且还必须做到祭祀准时。在忌日、时节里拜飨祭祖,俗以为不能推迟时日,如果移前几天,还可通融,但拖后三天举行则万万不可。否则,祖上等了三天,还见不到有吃的有喝的供上来,便会对儿孙们失望,往往会叹口冷气而去。这口冷气,是"穷气"。家,便可能就要被这口冷气叹穷了的。 七七之祭典,也有许多讲究。河南、山东、浙江等地都忌讳"四七"到坟上去祭祀,大约是忌讳"四七"与"死七"相谐音的缘故。河南等地还有祭七避子嗣的风俗。如果死者有子一人,则一七不祭;骸子二人,则二七不祭;有子三人则三七不祭,直至五七为满。否则对子孙不利。山东一带还有"犯七"之说。是讲逢七祭之日。正好赶上农历的初七、十七、廿七等明七,或撞上农历十四、二十一、二十八等暗七的日子。俗以为这是不吉利的,必须在祭祀时,往坟上插一白旗,以驱赶邪恶,避开讳忌。清明是很重要的祭典日,这一天不管如何忙,都必须上祖坟祭祀。总之祭祀必须经常保持和遵守时日,否则就不能达到祭祀的目的,而且还会受到宗法观念惩罚。

  • 清明节扫墓需要带什么时候

      烧纸。铁锨,给坟培土用的。有的带爆竹,有的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