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表示睡眠质量好吗

  • 做梦,说明睡眠质量不好吗?

      无论从睡眠普遍规律,还是实验观察的结果,都说明失眠与梦感无必然联系。经常听到有人说:“昨晚没休息好,做了一夜的梦”;“我昨晚梦多,简直没有睡”。于是,白天工作学习精力不足,仿佛梦真的耽误了休息。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科学研究表明:做梦不仅不会影响睡眠和健康,而且是保护大脑健康所不可缺的生理活动的一环。从有记忆开始,你曾经历过的事都可能成为梦的内容。过去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做到的一切,均可无规律地、杂乱无章地进行组合,成为混乱和虚幻的梦。医学专家对主诉做梦或梦多的慢性失眠患者进行的生理实验表明:睡眠图记录证明“梦多”、“整夜做梦”的病人的睡眠周期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其伴有梦的快相睡眠所占的比例和实际时间也没有明显缩短或延长。心理测验也发现,这类体验同性格有关。无论从睡眠普遍规律,还是实验观察的结果,都说明失眠与梦感无必然联系。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会产生有梦催眠肽和无梦催眠肽两种物质,梦多的人脑中有梦催眠肽含量高于无梦催眠肽,可以延年益寿。相反,梦少或无梦则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英国皇家医院的医生发现,有些病人诉说头昏头痛,并称睡眠中不再做梦,后来确诊这些病人有轻度脑出血或长有肿瘤。医生的研究结果证实:梦是人体中主管各种功能的各个中心点联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某一个中心点受到损伤,就不能形成梦,或形成一种残缺不全的梦,比如梦中人物只有图像而没有语言。有趣的是,梦的形成非常随意,梦既与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常掺杂一些超出现实的空想内容。有些人一觉醒来,对梦中情景历历在目;而有些人则对此统统遗忘。原来它与当事人的快慢波睡眠有关,假如他正在快波阶段,也即处于深睡阶段时醒来,则似乎未曾有过入梦的感觉。当然,做梦也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梦境不断,甚至噩梦连连,则会影响睡眠的时间和质量,白天就会感觉困倦,不利于工作和健康。许多患有慢性忧郁症的病人就长期被混乱的梦或缺乏梦的异常睡眠所困扰。当他们进行了通过电脑调节脑波的睡眠治疗后,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 怎么才能提高睡眠质量,不再做梦?

      通常,人们习惯地认为成人每天应该有8小时的睡眠,但实际个体差异相当大。有的人可能睡够4~6个小时就能满足生理需要,健康人群中大约有10%属于这种情况,15%的人睡眠超过8个小时甚至更多,总人口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为7.5个小时。   有些人睡眠时间不长,但一觉醒来感到舒适满足,另一些人睡眠时间虽然不短,但不是多梦,就是易醒,睡了一夜总觉得没有睡醒,困倦异常。所以临床上在判断一个人睡眠的好坏时,应同时考虑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睡眠分期与节律   睡眠共分5期,每晚8小时的睡眠中,每90分钟左右各个睡眠期循环一次。其中前四期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或称慢波睡眠(SWS),最后一期为快速眼动睡眠(REM)。   SWS是从朦胧入睡开始,随后睡眠逐渐加深,一直到熟睡的整个过程。此期脑电呈慢波,眼球没有活动,故称非快速眼动睡眠。按睡眠时的脑电图模式,此期又分为4期。   入睡期:是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转换期,人很容易醒来,约占睡眠总时间的10%。   浅睡期:此期容易觉醒,入睡困难者,常自行惊醒,约占整个睡眠期的50%。   中睡期:此期意识消失,不易觉醒,在每个睡眠周期约延续1小时左右。   深睡期:此期睡眠深,觉醒相当困难,在每个睡眠周期中约持续30分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SWS与REM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两种不同时相睡眠各出现一次为一个睡眠期。每个周期历时70~90分钟,入睡后必须先经过SWS阶段,才能进入REM。   睡眠剥夺实验   睡眠剥夺实验,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为失眠。了解睡眠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机能紊乱,有助于临床上认识睡眠不足的后果。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国外有一位生物学家,因为一向睡得比较少,所以他认为睡眠并非人体的生理需要,只是人的一种习惯。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让自己为研究对象,让几位助手严密地监视他,不让他睡觉,也不让他打盹。他想睡的时候就立即提醒他。实验进行了10个昼夜。这位生物学家坚持了240个小时不睡觉。在体验中,虽然没有发现身体出现什么疾病,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发生了显著变化。注意力变得很难集中,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实验结果有力地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睡眠,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进一步的实验是选择性睡眠剥夺。观察者只要发现睡眠中的受试者出现眼动或脑电变化时,立即将其唤醒,就可以选择性地终止REM。剥夺REM在短期内并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或许会出现轻微的焦虑不安、急躁、易激惹等表现,但当剥夺时间较长时,有出现幻觉和恐怖感的报道。   怎样判断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在失眠者中,以入睡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睡眠表浅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   失眠持续的时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仅仅几天的短暂失眠是一种正常现象,诊断不宜扩大化。以下是确诊失眠症的具体标准,供参考: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5.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失眠症与安眠药   安眠药的使用是极为广泛和随便的,目前这种倾向有增加的趋势。   对于应用安眠药引起药物性睡眠的脑电研究证明,药物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其中突出的是REM的比例显著减少。安眠药引起的药物性睡眠表面上似乎满足了睡眠时间,实际上却使患者长期处于较大失眠时还严重的REM剥夺状态,而REM对人体来说是SWS所不能取代的。安眠药使用者的自我感觉也表明了这种情况,服药后虽然整夜入睡,但REM严重不足,因而早晨醒来仍然昏昏沉沉,好像没有睡够。对于通常的失眠症患者来说,安眠药虽有助于睡眠,但不应常规使用,使用期最好不要超过21~28天,并选择半衰期较短的药或间断给药(每周2~4次),以减轻白天的镇静作用。   长期使用安眠药会使机体产生依赖性。药物依赖者一旦得不到引起药物依赖的药品,就会产生戒断症状,在安眠药物中以速可眠、眠尔通、安眠酮等产生的药物依赖性较为严重,尤其是安眠酮的滥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为此,临床医生和失眠者必须重新认识睡眠和失眠症,重新评价安眠药的作用,慎重使用安眠药。   失眠症的心理与行为干预   治疗失眠症首先应强调睡眠卫生,特别是一次性或短暂失眠可望通过这些措施得到解决,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准时上床和起床,白天不午睡(包括节假日)。   2.睡在床上的时间不要超过睡眠障碍之前的时间。   3.停止饮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物质,如咖啡、浓茶、酒精等。   4.定时进食,晚餐不宜过饱。   5.避免入睡前阅读带刺激性书刊。   6.在入睡前做放松活动,如按摩、推拿、静坐等。   7.卧室内环境要舒适,温度适宜,避免噪音、亮光。   8.如卧床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等想睡时再睡。   9.早晨起床后要坚持体育锻炼。   失眠症病人最突出的特点是极易对睡眠产生恐惧,当夜晚来临时费尽心机地思考如何尽快入睡,同时害怕失眠,造成内心冲突,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一种办法是顺其自然,采取能睡多少就睡多少的态度。   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还包括放松疗法、生物反馈技术、认知-行为治疗等疗法,具体实施可在临床医生和心理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 睡眠要适量   1、我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觉不可少睡。在很多书上都说,成年人一般每天睡7-8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可是最近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马斯博士指出:一个人晚上睡眠6-7个小时是不够的。他对睡眠研究的结果表明,只有8个小时睡眠才能够使人体功能达到高峰。所以什么是“适量”,主要是“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   人的睡眠分为慢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两个时向。浓度的快动眼睡眠在记忆储存、维持组织、信息整理及新的学习、表现等都发生在快动眼睡眠的最后阶段,而快动眼睡眠通常发生在8小时睡眠期的后部,并可以持续90分钟左右。虽然我们可能并没有觉察到,但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睡眠其实都是不够的,这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疾病。   为了弥补这种普遍的睡眠不足,马斯博士提倡“小睡”。这种小睡是指每天正式睡眠醒来后再小睡20分钟,其效果比晚上早睡要好得多。   我们特别强调的是,现在中小学生虽然说“减负”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考试压力,他们并不轻松,很多人睡眠的时间明显不足。与过去相比,实际上是明松暗紧。这实际上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是得不偿失的。我们认为,只有睡好觉,才能学习好。睡好觉并不会妨碍前程:睡眠时间必须保证!   * 睡觉的环境   要想晚间得良好的睡眠,注意睡前三宜三忌非常重要。   三宜是:   睡前散步。   《紫岩隐书•养书》说:“入睡时行,绕室千步,始就枕……盖则神劳,劳则思息,动极而求静。”   睡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主要是一个寰驳奈允液褪媸实奈跃摺?   通风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选择一张舒适的床,一般以软硬适中的棕绷床或软木板的褥子为宜。枕头软硬要适中,尽量做到冬暖夏凉。   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   一般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癸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睡眠效果,睡前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忌讳:   忌饱食   晚餐七八成饱即可。睡前不要吃东西 ,以免加生胃肠负担。   忌饮浓茶与咖啡   晚上不要饮用浓茶、咖啡等食品,以免因精神兴奋或尿频影响正常的睡眠。   忌喝酒   研究证明,喝酒好像可以帮助人入睡,但是实际上是不正确的。酒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天然的兴奋剂,破坏我们下半夜睡眠。   * 噪音   不少青少年朋友因为经常处在某种噪声中,习惯成自然,适应了这种不良的环境。这对我们的睡眠是不利的,会减少我们浓度睡眠的时间。所以睡觉的环境应该尽量避免噪音干扰。   另外,对于容易失眠的人来说,应在有睡意的时候才上床,早早上床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只会加重心理压力。有人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试验,在某些情况下,晚睡早起,减少睡眠时间,而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 睡觉时间   要想提高睡眠质量,入时间必须注意;   能取得较好的睡眠质量的入睡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中午12点到1点半,凌晨2点到3点半,这时人体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情绪低下,利于人体转入慢波睡眠,以进入甜美的梦乡。   什么样的睡眠才是最好?睡眠应该是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   就算睡的时间短,而第二天起床能够很有精神,就表示有好的睡眠‘品质’,但是如果在睡了很久之后仍然觉得很累,就表示睡眠质量很差。

  • 为什么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做梦,代表睡眠质量不好吗?

      做梦是人体脑电波的一种正常活动,每天晚上都做梦说明你的大脑功能正常,但是每次都做噩梦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应该做点心理干预,比如自己练练书法,散散步,听听舒缓音乐,陶冶情操吧

  • 睡眠质量不好,老是做梦 杂个提高睡眠质量

      什么都别想,多做男女床上运动。

  • 做梦是代表睡眠质量好还是不好

      人睡觉是肯定会做梦的。区别在于醒来梦境清晰与否。如果根本不记得梦了什么,而且醒来精神很好,说明睡眠质量好。如果记得分以下几种情况:1.记得模糊,感觉眼睛一闭就开始扰,整体精神弥散恍惚,建议看医生。2.记得清晰,有熟悉感,醒来头脑清晰,则睡眠质量也好,梦境是阿赖耶识的种子影响较轻的结果。3.吓醒的,这种情况要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坏事没有,如果有诚心忏悔永不再犯同样错误,心理坦荡荡就会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 睡觉不做梦好吗?属于不正常吗还是代表睡眠好?

      睡着了大脑其实还是在运作的,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有时不记得内容或不记得做过梦,太多梦会影响睡眠质量,所以少梦或不记得做梦人的休息更好

  • 我都23了 这20几个年头没有那一天不做梦的睡眠质量也很差!

      做梦是正常啊,每个人每晚睡觉实际都会做几十个梦,只是一般仅醒来前最后一个梦才记得,做梦没什么。   睡眠质量差,建议去医院让医生给你检查一下是否有神经衰弱一类的病症   我个人建议中医可能对此类情况有更好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有心理负担,有时候有点不舒服,越是觉得自己有病,可能没病都会因为心理负担过重引起病来。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你的情况又不严重,要学会自己调节自己的精神。   出了去医院检查,我个人建议:   1、如果有烟酒,最好戒掉或尽量减少,控制一段时间看精神有没有好转   2、注意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多做运动,运动可以锻炼身体还能舒缓压力   4、尝试吃点大枣、龙眼、牛奶、香蕉等有安神作用的食品   大概就是这些,最主要是放松自己,祝早日恢复精神!

  • 多梦,随便靠着休息一会都会做梦,梦里内容还特别丰富,晚上睡眠质量...

      睡前不要想太多

  • 每天感觉很累浑身散架一样还困睡眠质量不好醒的早还老爱做梦可是平常困得头疼!怎么治才好!

      问题分析: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和生活学习压力过大有一定的关系意见建议: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的运动,口服几天养血安神片和谷维素来治疗

  • 夜里多梦,影响睡眠质量.怎么办啊

      经常听到有人说:“昨晚没有休息好,做了一夜的梦”、“我晚上梦多,简直没有睡着”。于是,这一天学习、工作起来似乎还真感到有点精神不振、精力不足,仿佛做梦真的耽误了休息。有些医生按照传统观念,也承认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其实,这种旧观念是不对的。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不是睡眠不深的指标,也不能说做了梦就表示不曾睡好。正如前面谈到的那样,梦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忆,或有没有梦感,你每天晚上都必定做4~5回梦。说整夜做梦是夸张,说没有做梦也不现实,更谈不上梦多梦少。国内外都有人对主诉失眠、整夜作梦或梦多的慢性失眠症,进行过生理测验,应用多种生理仪进行脑电波描记和研究,客观地记录证明,这些主诉“梦多”、“整夜作梦”病人的睡眠周期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伴有梦的快波睡眠期所占的比例和实际时间也并没有明显缩短或延长,“整夜做梦”和“梦多”的体验与各项睡眠参数并没有相互联系。还有人对这类病人进行心理测验,认为这类体验与性格有关系。无论从人类睡眠的普遍规律,还是从实验研究的结果看,梦感与失眠未必有必然的联系。有无梦感及梦感的程度也不能作为失眠与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观指征。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总习惯把做梦和失眠扯在一起呢?正如我们前面多次谈到的那样,梦是在快波睡眠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是一种主动的生理过程,其表现形式有表象成分又带有感性性质的记忆活动和超常规的联想。而梦感则是指醒来后对梦中某些情节的回忆,或只留有曾做过梦的印象,连梦的内容大多也很难讲清楚。主诉失眠伴多梦或失眠无梦的人所说的梦应该指的是梦感,而梦感又与情绪因素和性格特点有关。比如,性格内向的人,多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内部的感受,睡眠较表浅易醒或惊醒,常能回忆起生动的梦境;情绪抑郁、焦虑的人容易从梦中惊醒,因而自感梦多且睡而不实。研究人员还发现,梦多与睡眠的惊醒程度密切相关,自诉平日梦多的人,睡眠中都比较易惊醒。在睡眠实验中,只要20分贝的音量便足以唤醒他们,他们的梦境回忆程度也高。临床上常常见到突然多梦的人,往往与受到七情所伤、心情不畅、睡眠不安有关,因此失眠者往往伴有多梦。 临床观察及实验结果都证明:失眠,尤其是长期失眠的主诉是不可靠的。许多学者对主诉失眠的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失眠与心理紊乱有关。他们对睡眠潜伏期往往估计过高,而对实际睡眠时间又往往估计过低。实验测试时,失眠病人对有关睡眠参数的叙述与客观记录不符,不是夸大就是缩小。大多数专家认为,失眠的体验与情绪、性格有关。 为什么很多的失眠患者诉述自己“整夜做梦或梦多”呢?有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睡眠知识及睡眠与梦感的关系所知甚少:许多人不了解睡眠的周期交替变化,不知道梦在睡眠中的地位,在生理上的作用,以及梦与梦感的区别,不知道梦或梦感没有什么副作用。旧的传统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对梦的不科学解释,使人对梦怀有恐惧感,以讹传讹,使许多人盲目陷入对梦的恐惧中。 (2)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关:许多人对情绪障碍缺乏认识,不知道情绪障碍是一种疾病,往往忽略了情绪障碍本身,都过分注重情绪障碍伴发的失眠、多梦、疼痛等症状。不知道如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反而夸大了不太客观的体验。 (3)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对梦感过分关注,导致梦感增强;梦感增强的结果反过来又加重对健康的担心、对失眠的恐惧,以至形成恶性循环。 (4)有些人在快波睡眠期醒来或紧接着快波睡眠期之后醒来,致使对梦境的回忆程度增高。 (5)个体功能状态差异:不同的个体对梦感不同,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功能状态不同,对梦感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有的人一段时间梦感强(梦多),另一段时间梦感弱( 梦少)。 失眠作为一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梦作为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也绝非多余。我们承认失眠的存在,但不能认为失眠和梦感有必然的联系。 若因痰热内扰肝胆,魂不得宁而发多梦;劳欲过度,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则心神不宁而发生多梦;饮食失节,使土虚木郁,神魂不宁而多梦。多梦的出现,以致睡卧不宁,梦幻纷纭。 中医是怎样治疗多梦证的? 多梦是指从睡眠中醒来,自觉乱梦纷纭,常伴有头昏神疲的一种表现。中医对多梦证的治疗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辨证论治 ①心气不足 症状: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 选方:参香散加减。 药物:人参9g,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各12g,莲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g。 ②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安神。 选方:四物汤合茸砂丹加减。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2g,鹿茸、朱砂各6g,炒枣仁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