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做梦

  • 关于做梦

      你是属于先天会做这种梦的人~   经过后天的锻炼与学习也可以做到~只不过很困难~   清醒梦:   清醒梦(Lucid Dreaming)是在意识清醒的时候所作的梦,又称作清明梦。清醒梦跟白日梦并不相同,清醒梦是做梦者于睡眠状态中保持意识清醒;白日梦则是做梦者于清醒状态中进行冥想或幻想,而不进入睡眠状态中。清醒梦一词首先由荷兰医生Frederic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在清醒梦的状态下,做梦者可以在梦中拥有清醒时候的思考和记忆能力,部份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梦境中的感觉真实得跟现实世界并无二样,但却知道自己身处梦中。   清醒梦是人们在做梦的时候还保持意识的清醒。这时会有更加清楚的感觉,甚至有时可以直接控制梦的内容。完整的从开始到结束的这种过程就叫做清醒梦。   Stephen LaBerge是个有名的作家并且也对清醒梦做研究。他将清醒梦定义为“知道自己在做梦时做的梦”。   科学研究:   不少的大学对于清醒梦的技巧及影响进行持续的研究,同样研究更有一些如Laberge的The Lucidity Institute等独立机构进行。到目前为止,无任何已知情况显示清醒梦会对人类生理或心理上构成损害。然而,要分辨究竟清醒梦会否阻止人从正常睡梦中得到好处也是十分困难的。   第一本承认清醒梦独特及具科学研究潜质的书是Celia Green1968年的《Lucid Dreams》。回顾过去文献及他的新实验数据,Celia Green分析了这些清醒梦的主要特征,并下结论认为它们是跟传统正常的梦并不一样的种类。她预言它们跟快速动眼期有关。Celia Green也是第一个把清醒梦与假清醒连系起来的人。   清醒梦科学上的首个支持在1970年代晚期由英国超心理学家Keith Hearne提出,自愿参与实验的Alan Worsley以眼球运动讯号在多重睡眠电图仪器中标出清醒梦开始的时候。哲学家Norman Malcolm1959年的议题《梦》中质疑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但这实验证明了在现实中可以做到的行为在清醒梦中同样可以做到。史丹福大学的Stephen Laberge曾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再度进行类似的实验。有趣的是,LaBerge对于Hearne和Worley之前类似的实验并无认识,可能由于Hearne没有公开他的研究结果有关。   很多人报告他们在生活中尝试过清醒梦,而且不少在童年中发生。纵使清醒梦是一种需要条件的技巧,即使在有训练的大前提下,在固定基础上实现清醒梦也很困难,也并不常见。纵使有着这些困难,有意图地实现清醒梦的技巧已经有了一定发展。

  • 你经常做梦吗?

      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人每晚要做3个周期的梦。当你在快波阶段醒来就能回忆梦,所以你觉得做了梦;当你在慢波阶段醒来,你不能回忆梦,所以你没有做梦。正常人包括胎儿都做梦,只有痴呆的病人才不做梦。梦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早上醒来回味一下梦不是很好吗?   睡觉时做梦是正常的现象,有做梦,说明我们已经睡觉了,并不是你自认为的整夜没睡,一般来说,人每个晚上都是会做梦的,梦只不过睡眠质量好的人,一醒来就会把梦给遗忘掉了,质量差的人,会记住,一些梦的内容。   一个人做梦,大多与白天的活动,过去的心理创伤和睡觉周围的声音、光线、气味、温度有关。但如果反复出现同一类型的梦,说不定有提示健康的意义。如梦见自己滚进泥潭,有可能得了溃疡性结肠炎,梦见自己从高处惊恐地掉下来,可能患有心脏病。   多梦、恶梦的原因很复杂,总体与下列因素有关系,一是心理问题:如白天总处于紧张、焦虑、忧郁、极度的心理矛盾等。容易出现睡眠浅、多梦,二是身体不适;如过多的疲劳、发烧、或患有其他躯体疾病,三是突然停用某些药物如安定类,抗精神病类的等药物。   多梦、恶梦对人的身体健康及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心理的负面刺激,剧烈的梦境会使人的大脑过于兴奋、紧张、生理负担加重等。因此有出现多梦、恶梦现象,要积极进行治疗。   首先要对梦有科学的认识,适当次数的梦对身体是有益的,即使梦出现多些,一般来讲白天不要刻意去回忆它、去追究它,情绪也会平静的。其次,对有躯体疾病,要去积极治疗,这样会减少梦及恶梦的次数,再次,要放松身心,多参加一些积极,轻松的活动,有助于恶梦的减少,最后,对自身不能调整的,要求助于心理咨询。   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做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有些人认为做梦是一件坏事,认为做梦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时间长了还会损伤大脑。其实这种担心和恐慌是没有必要的。   做梦对人有许多好处,德国神经学家科思胡贝尔教授认为,做梦可以锻炼脑的功能。他说,大脑细胞平时活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就是在强烈的脑力劳动时,活动的脑细胞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如果这些休眠状态的脑细胞长期得不到使用,势必会逐渐衰退。

  • 做梦的时候

      很正常呀,这是青春期性成熟的表现,对身体没任何影响.

  • 为什么会乱做梦

      楼主,不用担心。   梦的来源主要有内心压抑的愿望或想法、最近或以前的经历、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等等,所以,梦的内容丰富、杂乱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时候梦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表达,对于了解自我很有帮助。   一般情况下梦不影响睡眠质量,有研究表明,梦对提高睡眠质量、维护身心健康有一定作用。   你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梦,包括梦的内容(细节),自己在梦中的情绪。   祝好!

  • 做梦当媒人

      您好,每个人睡觉时都会做梦,做梦有助于精力和脑力的恢复,但是梦见到的内容没有意义,因此不要在意梦见的内容。

  • 关于做梦的问题

      当做梦的时候突然之间意识清醒,明白自己是在做梦,这种情况下科学上叫做“清明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而当自己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大脑休眠已经停止,大脑已经恢复清醒状态,所以会很快的醒来,即使自己很抗拒,但是还是会醒来,醒来后会清楚的记得做的什么梦,当然你记得的只是意识清醒后的那一段梦   你可以这么理解,正常人是身体和意识同时清醒。清明梦是意识清醒,但身体没有清醒。梦游者是身体清醒但是意识没有清醒。   本人第一次清明梦出现在初中二年级,当我在梦中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的时候,完全可以操纵这个世界,比如我可以飞,可以隐身,可以跑过赛车,并且操控身边事物,最重要的是可以QJ,偷窥(嘿嘿)反正不犯法。   不过每一次清明梦出现基本上只能维持一会,觉得很爽,本人经过四年的锻炼,基本上可以操纵清明梦,十次有七八次会出现清明梦,并且不会在出现立刻醒来的症状,我还记得有好几次做清明梦整整睡了二十多个小时,当时家人还很担心,叫都叫不醒,后来查了一些资料,知道清明梦属于出体(灵魂出窍)现象。   给你一些判断是否出体的标准:   1.是不是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睡觉?   2.是不是知道自己正在身体之外活动?   3.自我意识是不是完全清醒及有清晰的思想?   4.是不是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5.是不是记得自己的「出体过程」?   全中-->直接出体   只有1和3-->清明梦   没有5-->间接出体   没有4-->初尝者不习惯以心念去控制自己的活动

  • 做梦迁坟

      不吉利,说明你附近或你将有亲朋过世

  • 《别做梦了》多少画

      您查询的是:《别做梦了》   查询结果:共包含 4 个汉字,总笔画数 31 画。     以下为单个汉字笔画数:   7 画bié别   11 画zuò做   11 画mèng梦   2 画liǎo了

  • 关于“做梦”的成语有哪些?

      庄周梦蝶,哑子做梦,黄粱一梦,熊罴入梦,南柯一梦。   1,庄周梦蝶,读音: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释义: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2,哑子做梦,读音:yǎ zǐ zuò mèng   释义: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   3,黄粱一梦,读音:huáng liáng yī mèng   释义:【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4,熊罴入梦,读音:xióng pí rù mèng   释义:旧时用于祝人生子。   5,南柯一梦,读音:nán kē yī mèng   释义:【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 为什么?快天亮的时候老做梦啊?

      睡眠时间过长与睡眠不足一样,都可导致神疲、体倦、代谢率降低,睡眠不宜过长,睡的时间过长后,心脏的跳动便会减慢,新陈代谢率亦会降得很低,肌肉组织松弛下来,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起来,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人的睡眠时间不宜过长,成年人昼夜7-8小时也就足够了,如果想用增加睡眠时间来获得健康,那将会适得其反,增加疾病,缩短寿命。   新生儿 20-22小时 2月婴儿 18-20小时 1岁 15小时 2岁 14小时 3-4岁 13 小时 5-7岁 12 小时 8-12岁 10 小时 12-18岁 9 小时 成年人 7-8 小时(不宜少于6小时) 60-70岁 9小时 70-90岁 10小时 90岁以上 不宜少于10小时   一般情况一天有得6-8小时的正常睡泯就很充足了。如果由于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误了睡泯,视耽误的多少可以适当弥补一些,一般总的弥补量不宜超过两小时。起床后做些平常所做的活动,便能精力充沛一切恢复正常。过多的弥补了非但无益,反会更加精神恍忽,甚致还会头昏脑胀出出现类似你问题所述状况。这是由于全身过长时间处于大脑松弛和各器官抑制状态对身体的血液循环及器官可以造成缺氧或营养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所致。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2006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进社区”。可能有人觉得奇怪,这睡眠怎么还分健康和不健康的,不都是闭上眼睛睡觉吗?其实,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睡眠习惯恰恰是不科学的。   不健康睡眠一:   平时通宵,周末狂睡   误区:有些人平时工作很辛苦,有时加班到了凌晨,但第二天还是得六七点爬起来去上班。睡眠严重不足,怎么办?周末在家恶补睡眠,睡它个20小时,把平时的都补回来。还有些人今天听说8小时睡眠足够,明天听说7小时睡眠长寿,到底多少小时睡眠好,自己也搞不清楚。不过据说充足的睡眠既美容又养颜,那就睡它个10小时。   专家分析:保证每天正常睡眠时间   每天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成年人应该在6-9个小时。比如晚上10-11点睡觉,早上6-7点起床,这样可以使人维持一个较稳定的生物节律,对人体身心都是有益的。   对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没有统一的说法。因人而异可以分为长睡眠型(8小时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时左右),其实4-10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主要以第二天醒后精神饱满为准。实际上,各种人群对睡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而言10-18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18-5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时间,50-7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5-6小时。特别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睡眠质量比不上年轻人是自然规律,只要不影响身体健康就好。关于每天应该睡多少小时,因个人体质存在差异,只要符合自己的睡眠习惯、能够保证白天精力充沛、醒后没有疲乏感即可。很多伟人,他们睡得很少,但却精力旺盛,原因在于他们补充的主要是深睡眠,量虽少、质却高。   不健康睡眠二:睡前保持安静少运动   误区:有些人,晚上一有活动,就会睡觉时兴奋得睡不着。所以,他们认为吃完饭就应保持安静,连一些正常的低运动量活动也拒绝参与。本来白天就在单位里坐了一天,回家后继续坐着,坐到睡觉前反而睡不着了。   专家分析:适量运动促睡眠   临睡前的过量运动,会令大脑兴奋,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的大脑分泌出抑制兴奋的物质,促进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劳,并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特别是脑力工作者,一天下来可能都没什么活动,而晚饭后的轻微活动反而可以有助睡眠。研究发现,临睡前做一些如慢跑之类的轻微运动,可以促进体温升高。当慢跑后身体微微出汗时(一般来讲在20-30分钟为宜),随即停止。这时,体温开始下降。当30-40分钟后睡觉时,人将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不健康睡眠三:   公交地铁上补睡眠   误区:有些人晚上喜欢熬夜工作,觉得好在公司与家距离甚远,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坐公交车,只要一坐下来就打瞌睡,一路睡到公司,认为这样的补眠方式,既没影响工作,又不耽误睡觉。专家分析:深睡眠使人得到充分恢复   人的睡眠大致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又可以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在睡眠中循环多次。人们只有在睡眠中经历了几个“深睡眠”过程后,才能使疲劳得到充分的消除。但是,在汽车上睡觉、打盹、补觉,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汽车的晃动、光线的刺激、声音的影响、空间的狭窄等都不容易使人进入“深睡眠”状态,而在“浅睡眠”状态下休息,只能使人得到不充分的恢复。我们经常听到有同事抱怨,车里睡了一觉后,反而觉得腰酸腿疼、疲乏无力。另外,在车上睡觉,还容易导致生病。比如车上小睡后,最容易落枕和感冒。脖子歪向一边睡觉,容易使一侧的脖子肌肉疲劳,所以很容易落枕。还有,在车上睡觉,车门开关、风扇吹动,一不小心就容易着凉。白天疲劳的时候小睡一段有助于体能的恢复,但是尽量不要选择在车上睡。   不健康睡眠四:   睡得不好用吃来补   误区:有些人觉得睡眠不好,就多吃些人参、鹿茸等补品,不但有益于提高睡眠质量,而且补得好了,就是适当减少些睡眠时间,问题也不大。   专家分析:学会睡个“子午觉”   美国医学教授威廉·德门特说:“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他发现,凡是在凌晨3点钟起床的人,第二天的免疫力就会减弱,血液中有保护作用的杀病菌细胞也会减少1/3。所以,我国民间流传的“吃人参不如睡五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国传统养生学提倡睡“子午觉”。“子”是指夜间的23-1点,“午”是指白天的11-13点。认为睡“子时”可以养精蓄锐,而睡“午时”则可以顺应阳气的开发。   为了保证深睡眠,应该尽量做到早睡早起。虽然很多白领工作繁忙,但宁可把工作时间提前开始,也不宜推迟结束。晚上10点至凌晨4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入睡的最晚极限不能超过11点。过了11点后,人反而会变得兴奋,更难入睡。凌晨两三点,是熬夜的人感到最困的时候,而天亮后,人就开始进入浅睡眠期,这时候开始多梦、易醒。有些人喜欢睡“回笼觉”,来增加睡眠时间。当然,这不失为补充睡眠不足的一个办法,要提醒的是,“回笼觉”补充的主要是浅睡眠,效果不如早睡早起获得的深睡眠更好,宁可早上5点起床,也不要到晚上12点才睡觉。   此外,睡午觉也是个很好的睡眠习惯。临床基础研究已经证实,深睡眠在一天中有几个阶段,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之间,有半小时的深睡眠期,但具体从哪个时段开始,因个人情况而异。因此,中午小睡片刻,可以争取半小时深睡眠,帮助人体机能的自行修复。从人的能量消耗和补充平衡角度,午睡也很有道理。因为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入睡前,这两个时段都有七八个小时,持续运作会让人体各部分的效能降低,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午睡是有效的“充电”手段,小睡片刻换来的是下午工作的高效率。但午睡并不需要过久,半小时足够,最多不超过1小时,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