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书籍

  • 梦见给儿子复习书籍

      累了,易做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盼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

  • 梦见看理财书籍

    梦到看理财书籍:最近花费有点多,你可能要过的比较拮据了,离发工资还有一段时间呢。

    准备去旅行的人梦到看理财书籍:这次旅行的预算你已经做好了,看着那个数字有点慌了,看来在传统节日出行时错误的选择。

    在学习的人梦到看理财书籍:在学习的东西比较难,你已经很努力,但是还是对有些东西理解不了。

    商人梦到看理财书籍:对自己的赚钱的能力很有自信,但是对花钱的能力也是比较担心。

    工作者梦到看理财书籍:多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时刻准备等待有表现的机会。

    有对象的人梦到看理财书籍: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基本不会拒绝,有时候会让自己陷入很为难的地步,还是不要难为自己吧。

  • 梦见书店找书籍

    梦到自己在书店买书,多半预示你的身体正在走下坡路,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

    梦见在书店翻找各种书籍,健康方面的运势会下降,被原因不明的疲劳缠身,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时最好在野外锻炼身体。

    梦见买书,预示着自己金钱运将有所增加,如果生活中能虚心学习,将会有更好的结果。

    梦见书店,预示着健康方面要注意。

    梦见在书店找书籍,预示着最近生活或工作很忙,无暇休息,要注意身体健康。

    梦里的书,象征名誉、前程、成就,有时也仅仅表示知识。

    梦见自己在读一本好书,暗示你前程远大,将来会颇有声名。

    梦里感觉自己在读一本坏书,预示声誉要受到损失。

    梦见一本无论怎么看,自己就是无法理解内容的书,则暗示你近期可能无法专心工作,或是突然对思想、文学失去了兴趣。

    未婚女人梦见自己在看书,预示将来的丈夫学识渊博。

    已婚男女梦见书,暗示将来自己的子女学识渊博。

    商人梦见看书,预示会通过努力寻找到办法摆脱眼前困境。

  • 阴阳八卦书籍

      给你说一本,我们一家都看的书   叫做《玉霞记》上面有很多有用的东西,还有《麻衣神相》,《周易全集》等

  • 心理学比较经典的书籍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 [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 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 [美]B.R.赫根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值得一看 )   《心理学史》[美]黎黑 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 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 卢盛忠译 杭州大学心理系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 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 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 车文博主编 长春出版社   《释梦》 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 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 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知识出版社   《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摩西与一神教》 三联书店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精神分析入门》(极好) 查尔斯•布伦纳 杨华渝等译 北京出版社   《精神分析治疗指南》 罗伯特•尼萨诺著 杨华渝译 北京出版社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好) 奥兹本著 董秋斯译 三联书店   《生与死的对抗》 诺尔曼•布朗著 冯川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心灵的激情》上下 欧文•斯通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别传》丽连娅•弗莱姆著 戎容译 文化艺术出版社   《爱欲人格》 长江文艺出版社   《弗洛伊德》 奥•曼诺妮著 王世英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弗洛伊德传》 叶孟理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弗洛伊德:文明的代价》 何仲生等编著 辽海出版社   《结构精神分析学》 拉康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拒斥死亡》(好) 恩斯特•贝克尔著 华夏出版社   《艺术与精神分析》(好) 杰克•斯佩克特著 高建平等译 文化艺术出版社   《艺术与精神分析》 彼德•福勒著 段炼译 四川美术出版社   《弗洛伊德主义批判》 巴赫金等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好) 赖希著 张峰译 重庆出版社   《后现代精神分析》(好) 诺曼•N•霍兰德著 潘国庆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精神分析文论》 陆扬医 山东教育出版社   《潜意识的诠释》 王小章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微精神分析学》 方迪著 尚衡译 三联书店   《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极好) 贾晓明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荣格与荣格派理论的: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荣格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荣格著 三联书店   《人及其象征》 荣格等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 荣格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 拉•莫阿卡宁著 江亦丽等译 商务印书馆   《荣格心理学入门》 霍尔等著 冯川译 三联书店   《神秘的原型》(好) 施春华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神秘的荣格》 杨韶刚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荣格:灵魂的现实性》(好) 河合俊雄著 赵金贵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灵性:分析与体验》 申荷永等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千面英雄》(好) 约瑟夫•坎贝尔著 张承谟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破译心灵》(好) 詹姆斯•希尔曼著 蒋书丽等译 海南出版社   《荣格崇拜》 理查德•诺尔著 曾林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与神话》 温森特•布罗姆著 文楚安译 新华出版社   《建造灵魂的庙宇》 刘耀中等著 东方出版社   《人格阴影》 韦雷娜•卡斯特著 陈国鹏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告别牺牲者的角色》 韦雷娜•卡斯特著 李妍译 北京出版社   曼荼罗丛书 东方出版社(这是一套书自己比较喜欢的书)   《父亲:神话与角色的变换》 阿瑟•科尔曼等著 刘文成等译   《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好) 埃•诺伊曼著   《大母神》 埃•诺伊曼著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芭芭拉•汉著   《可理解的荣格》 哈里•A•威尔默著   《曰性良知与月性良知》 默里•斯坦因著   《秋空爽朗-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极好) 阿瑟•科尔曼等著   《猫、狗、马》 芭芭拉•汉娜著   点金石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荣格之道》 戴维•罗森著 申荷永等译   《性别与欲望》 波利•扬-艾森卓著 杨广学译   《二百万岁的自性》 安东尼•史蒂文斯著 杨韶刚译   《变形:自性的显现》 默里•斯坦因著 喻阳译   心理自助丛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成功解读童话》(好) 维蕾娜•卡斯特著 晏松译   《无聊与兴趣》(好) 维蕾娜•卡斯特著 晏松译   《女人自恋:渴望承认》 贝贝尔•瓦德茨基著 陈国鹏译   《个性:命运交响曲》 卡尔•柯尼希著 黄雪媛译   《内心枷锁》(极好) 海因茨•彼得•勒尔著 王蔚译   《乐趣与负罪感》 伊尔玛•迪尔巴•布尔瑙茨基著 杨毅君译   弗洛姆的著作:   《逃避自由》(极好)   《爱的艺术》(好)   《为自己的人》   《健全的社会》(好)   《人心》   《被遗忘的语言》   《说爱》   《弗洛伊德的使命》   《精神分析与宗教》   《弗洛姆文集》 改革出版社   《孤立无援的现代人》 郭永玉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弗洛姆思想研究》 张伟著 重庆出版社   霍妮著作: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好) 贵州人民出版社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极好)   介绍霍妮的著作:   《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好)   《与命运的交易》(好) 伯纳德•派里斯著 叶兴国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书籍:   《人的潜能与价值》(极好) 马斯洛等著 华夏出版社   《爱与意志》(极好) 罗洛梅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存在心理学探索》 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科学心理学》 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人性能达的境界》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自我实现的人》 马斯洛著 三联书店   《人类价值新论》 马斯洛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 柯林•威尔森著 华文出版社   《做人的权利》 爱德华•霍夫曼著 许金声译 改革出版社   《活出意义来》 弗兰克著 赵可式等译 三联书店   《弗兰克:意义与人生》 常晓玲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寻找生命的意义》 刘翔平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好) 弗兰克•戈布尔著 吕明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存在心理学》 杨韶刚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裂的自我》(好) RD莱恩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挑战自卑》 阿德勒著 华龄出版社   《三种心理学》(好) 石林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释梦类:   《夜间风景梦》(好) 王溢嘉著 远方出版社   《梦:内心的声音》(好) 朱建军著 京华出版社   《梦的心理解析》上下 朱建军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精神我析》(好) 方刚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你是做梦大师》 盖尔•戴兰妮著 黄汉耀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梦与人生》 夜未眠著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好) 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登天的感觉》(好)   《我是谁》(好) 朱建军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   《精神自诊手册》 艾伦•弗朗西斯等著 胡东霞译 海南出版社   《女性潜意识》 阎勤民著 花城出版社   《**的困惑》 陈仲舜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 胡佩诚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好) 石林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心理障碍自疗》 巴巴拉•谢尔等著 刘庆双等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   《家庭会伤人》 约翰•布雷萧著 杨立宪译 蓝天出版社   《美国精神障碍案例集》 罗伯特•斯彼德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心理医生病案录》 张家恕等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心理诊所》 栗国平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心灵重塑》 徐俊冕著 北京出版社   《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其调治》 陈仲庚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理智胜过情感》 张家忆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认知心理治疗》 徐俊冕等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心理治疗基础》 许又新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认识领悟疗法》 钟友彬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概论》 汤宜朗等编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行为疗法》 张亚林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种子与大树》 N佩塞施基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恐惧与抑郁》 N佩塞施基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冲突与自助》 N佩塞施基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压抑的女性》 朱怀江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不要恐惧抑郁症》 乌尔苏拉•努贝尔著 王泰智等译 三联书店   《克服焦虑》 维雷娜•卡斯特著 陈瑛译 三联书店   《怒气与攻击》 韦雷娜•卡斯特著 章国锋译 三联书店   《病态》 保罗•马丁著 白卫涛等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现代心理学手册》 岳文浩等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婚姻的困惑》 诺曼•L•保罗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编精神神经疾病诊疗常规》 陈微等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理学教材或心理学史等方面的: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好) M艾森克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好) BR赫根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好) 理查德•格里格等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通史》(3、4、5卷) 杨鑫辉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好) 孟昭兰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学史》 杜•舒尔茨著 杨立能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史大纲》 唐   《西方心理学史》 李汉松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叶浩生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高觉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理解心理学》 申荷永等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行为主义》 华生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现代心理学》 张春兴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 张春兴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上 ER希尔加德等著 周先庚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简史》 甘肃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家及其概念指南》 卡尔文•S•霍尔等著 商务出版社   《简明心理学辞典》 杨清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美国的心理学界》 李绍昆著 商务印书馆   《现代西方心理学名著介绍》 马文驹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方面的:   《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上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黄希庭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人格科学》(好) LA珀文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好) 陈会昌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陈仲庚等编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陈仲庚主编 时代文化出版公司   《九型人格》 团结出版社   《性格心理论》 陈仙梅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 詹姆斯•O•卢格著 陈德民等译 学林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与你》 朱莉娅•贝里曼等著 陈萍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我的发展》 简•卢文格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 罗伯特•凯根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沙利文著 韦子木等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 孟昭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 林文正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等著 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 马春华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 高桦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 杨忠健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 约翰•罗斯蒙特著 邓磊等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学习的烦恼》 林薇编著 北京出版社   《EQ之门》 劳伦斯•沙皮罗著 施美华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 勃纳德•利维古德 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 科恩著 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其他:   《宗教心理学》(极好) 玛丽•乔•梅多等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心我论》(好) 道格拉斯•R•霍夫施塔特等著 陈鲁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 高峰强著 人民出版社   《抛却沉重》 简•纳尔逊著 周笑非等译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世界心理学名著导读手册》 卢大振等主编 中国城市出版社   《新编精神神经疾病诊疗常规》 陈微等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当断则断》(好) 上海人民出版社   《是爱还是沉溺》 布伦达•谢菲尔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   《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好) 里奇拉克著 许泽民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妇女心理学》 谢尔曼等编著 高佳等译 中国妇女出版社   《道德智商》 科尔斯著 姜鸿舒等译 北京出版社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中央编译出版社   《我行-你也行》(好) 托马斯•A•哈里斯著 杨菁等译 文化艺术出版社   《保持自信》 托马斯•A•哈里斯等著 程元善等译 文化艺术出版社   《论强者》 詹姆斯著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人的写照》 杜塞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 汪安圣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大曝光》 保罗•凯林著 郑伟建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同情心的丧失》 阿尔诺•格鲁恩著 李健鸣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常规下的癫狂》 阿尔诺•格鲁恩著 李健鸣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暗示学》 东方史编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爱欲与文明》 马尔库塞著 黄勇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心灵私房书》 理查德等著 梅峰等译 光明曰报出版社   《心理学探新论丛》(1999) 杨鑫辉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好人•坏人:透视人性的阴暗面》(好) 罗伯特•西蒙著 韩斌等译   《心理学与民俗学》 R•马雷特著 张颖凡等译 山东人民出版社   《是真爱还是迷恋》 安吉丽思著 刘馥译 海南出版社   《金钱蜜语》 苏珊•佛渥等著 颜斯华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心灵学》 I•G•吉尼斯著 张燕云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心灵的宁静》(好) 乔舒亚•列勃曼著 郭斌等译 团结出版社   《性格分析学》 弗洛伦斯•妮蒂雅著 黄思泓译 中山大学出版社   《挫折心理学》 冯江平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爱是一种选择》(好) 汉菲特等著 团结出版社   《为爱而生》 利奥•巴斯卡力著 简宛译 西藏人民出版社   《自尊的6大支柱》(好) 纳撒尼尔•布兰登 吴齐译 红旗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 朱光潜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限度》 恩斯特•波佩尔著 李百涵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挑战自我》 刘津主编 海潮出版社   《变态杀手》 道格拉斯等著 海南出版社   《重塑你的生活》 莫蒂•莱弗科著 赵真等译 团结出版社   《意识与大脑》 汪云九等著 人民出版社   《非常态心理学》 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著 刘毅等译 云南人民出版社   《罗曼蒂克心理学》 纳撒尼尔•布兰登著 孙尚奇译 文汇出版社   《一目了然》 高间直道 秀雄译 农村读物出版社   《创造性社会心理学》 艾曼贝尔等著 方展画等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个性与价值》(好) 罗兰•帕克著 尚京子等译 华夏出版社   《人的本能》艾格妮丝•赫勒著 邵晓光等译 辽宁大学出版社   《一颗找回自我的心》 克利福德•比尔斯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看见约色感觉蓝色》 苏珊•阿尔德里奇著 沈志红译 三联书店   《自己改造自己》 麦克思维•梅茨等著 梁春等编译 中国商业出版社   《情感智商》 丹尼尔•戈尔曼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回归内在》(好) 约翰•布雷萧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你真得懂得爱吗?》 约翰•布雷萧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少年我心》(好) 岳晓东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面具后的女人》 黛娜•克劳雷•杰克著 刘盛林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实现者》 陈而泰主编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爱情方程式》 布伦达•希弗著 邵文实等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人性的畸变》 毛佩贤等编著 北京出版社   《动机剖析》 道格拉斯著 张向珍等译 海南出版社   《历史与心灵》 罗凤礼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不再痴迷》 梅洛蒂•贝蒂著 李静滢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论失落》 史坦丝著 文逊等译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论成长》(好) 柯尔本著 亚南译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精神心理学》 HB丹尼什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偏离与倒错》 杨华渝编著 北京出版社   《跳出敌意的陷阱》(好) 米尔登•雷登 书目文献出版社   《你的潜能》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著 工人出版社   《神秘的潜力-论抑郁》 弗利德里希•弗拉赫著 方永德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愤怒之舞》 哈里特•拉纳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成语典故中的心理学》 张锦萌主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   《感觉心理》 张耀翔著 工人出版社   《学习心理学》 戈登•克罗斯著 李维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现代催眠术》 莱斯利•库恩 萨尔瓦托雷•拉萨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自我催眠术》 平井富雄著 张克云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自我暗示术》 千叶康则 朱福来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生活与情绪》 夏夫尔•马丁著 戴芳等译 工人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入门》 E•阿伦森著 郑曰昌等译 群众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新编》 孔令智等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好) J•L•弗里德曼等著 高地等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克特•W•巴克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情绪心理学》K•T•斯托曼著 张燕云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

  • 有没有关于中国人起名字的书籍

      我记得取名字是十分讲究的问题,可以看看《易经》

  • 用古典文学书籍为公司起名字

      古典文学浩如烟海,公司也有百行百业,不同行业公司的名称也应当有自己特色。不说出行业,就不便于让人找出合适的文学章句给公司取名。

  • 关于女人修心养性该看的书籍

      *   推荐一些关于女人修心养性以及可以修养及涵养的书籍,建议看的书籍有《菜根谭》、《人性的弱点》、《红楼梦》、《太上感应篇》、《觉海慈航》、《了凡四训》、《围城》、《家》、《傲慢与偏见》、《庄子》、《存在与虚无》、《我心有所悟》、《安士全书》、《王凤仪善女人传》、《圣经》、《古兰经》、《居里夫人》、《张爱玲等四大才女散文全集》、《逻辑学》、《三世因果经》、《孝经》、《智谋大全》、《诡辨》等等。   *   男女之间,不同的是性别,而心性没有两异,即善恶好坏之心性修养同一理。所不同的是女人应该另外多学会烹饪、育儿、化妆、衣装、裁剪、美容、美发、谈吐、礼仪、交际等知识,如此可以增强女人的修养与涵养等个人魅力。

  • 关于中泰饮食文化的书籍

      找到篇论文,截取了部分你要的内容,供你参考。   目录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目前研究情况   二、中华饮食文化特点与中泰饮食文化对比   (一)中华饮食文化及特点   1、饮食特点   2、饮食习俗与礼仪   3、饮食的观念与思想   (二)中泰饮食文化对比   1、中泰饮食结构对比   2、饮食观念对比   3、宴会礼仪对比   4、小结   三、对泰学生的饮食文化教学分析   (一)对泰学生的饮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内容   1、文化教学及重要性   2、对泰学生饮食文化教学内容及分析   (二)对泰学生饮食文化教学的手段   1、对比教学法的运用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三)饮食文化教学活动设计   1、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情况   2、教学专题设计——筷子与中国文化   (四)小结   四、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泰饮食文化对比及对泰中学生教学   作者 杨冲婵 指导老师 郑继娥 副教授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摘要:饮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对汉语词汇以及汉语表达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理解相关汉语的表达并准确地运用。本文以中华饮食文化研究及中泰饮食文化对比研究为基础和出发点,以泰国文化背景的学生为教学对象,结合教学分析,探讨如何在对泰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更好地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并以中华饮食文化为教学内容设计专题教学。   关键词:饮食文化 中泰对比 中华饮食文化教学 对比教学法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随着泰国公主诗琳通学习汉语和访华,泰国纷纷掀起了“汉语热”,全民开始学习汉语。近几年来,汉语已成为泰国第二大外语,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目前,泰国所有71家公立、私立大专院校,全部开办中文专业。在这两种语言交流互动增加的背景下,有必要让泰国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华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侧面,更是要了解透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给汉语词汇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又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基于饮食文化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对汉语产生的影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的教学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学者吴瑛、阮桂君[1]的《中国文化在美国青少年中的传播效果调查——以匹兹堡地区孔子学院为例》一文中指出,通过对美国匹兹堡地区7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调查发现,相对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美国的青少年对中国物质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文物古迹最感兴趣。而我通过对来学校的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的学生的调查以及在泰国教中文时学生的反应和调查也发现,正在学习汉语的绝大多数泰国青少年都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比较感兴趣。我的学生就经常问我在中国吃什么,在泰国生活还习惯吗,能不能让我们尝尝中国菜诸如此类的问题。既然中国饮食文化对泰国学生汉语学习者有着那么大的吸引力,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个吸引力来促进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呢?对外汉语中饮食文化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很重要了。   本课题旨在针对对泰国学生的饮食文化的教学研究,从泰国学生感兴趣的饮食文化入手,充分展示中华饮食的文化魅力,为泰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深入地学习汉语提供一些帮助,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理解相关汉语的表达并准确地运用。同时,课题中的中泰饮食文化对比部分也为赴泰的志愿者和实习生了解泰国提供一定的依据,使他们更好的开展饮食文化教学。   (二)目前研究情况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有不少的著作。全面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专著且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林乃燊《中国饮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1989);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1993);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万建中《中国饮食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等。   王春华《泰国的饮食习俗》[2],彭景《泰国饮食散记》[3]等等这些都是写泰国的特色菜及饮食风情。关于中泰饮食文化对比的研究,在这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的书籍,期刊上直接以这个为研究题目或关于中泰饮食对比的也还没有。李毅《泰国饮食特色的“中国元素”分析》[4]也只是分析了泰国饮食特色中来自中国的影响,并没有系统地对比中泰饮食。   关于饮食文化教学的研究,在对外汉语的教学研究领域,前人研究多数集中在文化教学这个大层面上,只有当涉及具体教学策略如:“文化导入、文化融汇”时,才用到一些饮食方面的例子进行讲解。廖茜茜《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探析》[5]一文也只是以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为主体,并没有涉及泰国饮食文化教学这么细的方面。   本文我将以中华饮食文化为基础,从饮食结构、饮食观念、宴会礼仪多个角度对中泰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针对对泰的饮食文化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中华饮食文化特点与中泰饮食文化对比   (一)中华饮食文化及特点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中华饮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形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6]。   1、饮食特点   (1)饮食结构   在饮食方面,中国是最开放的国家之一,饮食的种类也最为丰富。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家里种的、野外猎集的,都逃不过中国人的“福”口,就是河豚也敢拼死一吃。正式由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国人勤劳勇敢的精神及生存的需要从而为人类开辟了丰富的食物源泉。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7]中,就指出了古代汉族的饮食结构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受农耕经济的影响中华饮食呈现出典型的以粮食为主食的结构,粮食在所有的饮食材料中处于首要地位。在传统的饮食结构里,蔬菜、水果、肉类只是做主食的辅助和补充,是副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蔬菜、水果、肉类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的比例大大增加,但毋庸置疑,粮食为主的地位是稳固不变的。   稻几乎是南方水田唯一可选的主食食物,这是由“稻可钟卑湿”的特性决定的。而在北方旱地则有栗、黍、麦、菽等主食作物可供选择。所以南方一般是以米饭作为主食的,米饭的原料又有大米和糯米,做发有多种,而且还可以将大米和糯米做成糕饼、汤圆、米粉、糍粑。北方种植小麦的地区的人们则是以面食为主食,人们喜欢将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馒头、面条、烙饼、饺子等具有特色的食物。另外,在我国少部分种植玉米、青稞、高粱、土豆、红薯等杂粮的地区,他们主要以这些杂粮为主食,像西藏藏族的糌耙。   (2)食物烹调   烹调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的技术,就是将经过加工整理的烹饪原料,用加热或加入调味品的综合方法,制成菜肴的一门技术[8]。“手工操作,经验把握”是我国传统烹调的基本文化特征。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食物烹调关键要讲究火候控制及五味调和。“味”是中华饮食的最高追求,食物原料其味万千,中华饮食的精髓就在于如何调和其中食材的滋味。食物的烹调过程即调和食物滋味的过程,中国传统的烹调方法非常丰富,有煎、炒、炸、爆、熘、蒸、熏、烧、焖、扒、烩、炖、、涮、卤、煨等。   (3)炊具餐具   中华传统的炊饮器具可分为炊具、盛餐用具、进餐用具和储藏用具。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瓷器在诸多的炊饮器具中应用最为广泛,影响也最大。铁器是中国两千多年农耕文明中炊具的主流代表,在不锈钢尚未发明的时代,铁锅。铁铲一直是中国人在炒菜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现在大多数家庭和饮食机构都还是用铁锅炒菜。   餐具方面,主要就是筷子和瓷器。筷子又称为“著”,是中国人吃饭绝对少不了的进餐用具。用瓷器制作的碗、碟、杯、盘,在餐具用餐中非常常见。像青瓷、白瓷、唐三彩及景德镇的青花瓷都是非常出名的瓷器。   (4)地域特色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气候不同,各地的饮食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清代,中国饮食流派便有鲁、川、苏、粤四大菜系之说,后来又有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的八大菜系之说。总的来说,北方气候寒冷,菜肴多浓厚,口味偏咸,以京鲁菜为代表;华东苏杭一带,气候温和,菜肴多带甜味,以苏浙菜为代表;西南川云贵地区,多雨潮湿,菜肴多喜麻辣口味,以川菜为代表;最早与国外开展贸易的广东一带,口味较为清谈,居民多喜煲汤。   2、饮食习俗与礼仪   (1)饮食习俗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饮食习俗,有日常饮食习俗、年节饮食习俗、人生礼仪习俗、宗教信仰习俗等。这里选取年节饮食习俗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节日历时的时间也是一年中最长的,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原是古代农民庆贺丰收和为来年生产做休整、准备的时间。除夕的年夜饭是年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亲人都要回家,平时不舍得吃的好菜这一顿饭都得拿出来。总的来说,这一顿饭必须有鱼,寓意为“年年有余(鱼)”;“吃年糕,寓意年年“高”;芹菜寓意“勤勤恳恳”等等。北方过年还少不了饺子,饺子谐音交子,饺子形如元宝象征着财富。包饺子、吃饺子,是北方人表达对来年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汤圆)是必不可少的。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相传,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不受国君信任,为奸臣所害,屡遭流放,后深感报国无门,投泪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便往河里投粽子,希望河里的鱼不要损害屈原的肉身。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渐渐深入人心,便流传下来了。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是中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这一天,赏月最佳,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月饼,形如一轮小小的圆月,也有圆月的吉祥之意。所以月饼是中秋节必备食物,也是馈赠亲友的必备佳品。   (2)饮食礼仪   “饮食礼仪主要指在饮食活动中成文的礼数,它以人们的饮食习俗为基础[9]。”在礼仪之邦中国,饮食礼仪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中国现代饮食礼仪既保留了古代食礼中彬彬有礼、长幼有序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合理地摒弃了古代食礼中的一些繁文缛节。下面是一些现代饮食礼仪的一些简单介绍。   中国人讲究尊敬老者,讲究辈分和尊卑,不同辈分等级之间要严格地遵守礼仪制度。所以不管是在宴会还是一般的宴请,座次都是很讲究的,现代一般以面朝大门的位置为上座,上座由上宾来坐。客人需要注意的是,上菜的时候要等主人示意开餐了才可以食用,主人夹菜时,客人不可拒绝;客人若中途有事离开,要告知主人一声,主人要陪最后一位客人吃饱才可以离席。敬酒时,是主人率先敬酒,先敬主宾再到其他宾客,敬酒时要双手持杯并把杯里的酒喝光,客人则随意。   用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餐具的使用礼仪,遵守一些禁忌,如筷子不可以用来指人,不可以插在饭菜上等等。   3、饮食的观念与思想   不同民族的饮食观念和思想都是本民族特定历史形成的特定文化,中华民族所持的饮食观念也与其他国家大有不同。   (1) 平衡膳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很讲究饮食科学,医典《黄帝内经.素问》“谷肉果蔬,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些既是营养学方面不可忽视的至理名言,也是指导人们科学饮食的重要原则。中国人重“吃”,这个吃也很讲究,讲究一日三餐的搭配,讲究食物中热量、各种营养的供给。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不再是果腹,而是食物的精美与各种营养的平衡。   (2) 食治养生   中国自古有“医食同源”的说法,“医食同源”源于中医基础理论,即食物有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药补不如食补”十分重视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关系,强调增强饮食在增进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饮食养生的观念也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在生活中用一些日常食物防病治病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了。如受凉感冒,煮一锅红糖姜汤喝下去盖上被子发汗,睡一觉就好了;炖乌鸡,小米粥加红糖是产妇生产后恢复身体的首选。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养生的俗语,“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等。   (3) 五味调和   在中国,如果一道菜没有味,则食不下咽。味是中国人菜肴制作及品尝的首位,是饮食的核心。通常如果一道菜好吃,则称之为美味。五味指的是甜、酸、苦、辣、咸,五味调和就是将各种原料之味及调料之味调和为一整体,创造出一种层次更为丰富的滋味。中国饮食讲究食材的搭配,讲究调和出来的味,中国菜独特的魅力也在于它的调和之味。   (二)中泰饮食文化对比   泰国与中国同属亚洲经济文化圈,一衣带水,饮食文化方面多多少少有些渊源,但又各具特色。本文把两国的饮食文化进行对比,面对来自泰国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了解中泰饮食文化的差异有益于他们对汉语的深入学习,更有益于我国对泰的对外汉语教学。   1、饮食结构对比   中国人的饮食分为主食和副食,主食以粮食谷物为主,如米饭和面食;副食则为由蔬菜、肉类制成的菜肴。且所食以热食、熟食为主,不喜生食肉类、蔬菜。每餐必须主副食互相搭配而吃,淀粉、蔬菜、肉类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一顿饭。主食是正真填饱肚子的食物,副食作为补充和调剂。中医认为生冷食物会损害内脏气血的运行,故中国人喜欢吃加热后尚有余热的东西,食物讲究要趁热吃。   泰国人以大米为主食,副食是鱼和蔬菜。大部分泰国人正餐都是以一碗大米饭为主食,佐以一道或两道咖喱料理,一条鱼,一份汤以及一份沙律(生菜类)。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做成的各式甜点[10]。由于地处热带,泰国人喜欢食用富有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葱、蒜、姜等,民间有“没有辣椒不算菜”的俗语。由于吃辣及天气炎热,泰国人每餐必备的是冰水,不管是家庭还是餐厅,饭前端上来都是一杯冰水。   泰国人还会吃一种由中国发展而来的米粉,有大小粗细不同之分,吃米粉时,使用筷子。   2、饮食观念对比   (1)美味与营养   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的饮食,饮食讲究食物的味道要好,所以中国的厨师们费尽心思在食物的味道上下功夫钻研。形、色是菜品的外表,而味是菜品的内在品质,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色,这边是中国饮食观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中国的烹调方法非常的丰富,但长时间的烹煮难免会造成营养的流失。中国饮食对味和口感的追求使之忽视了食物营养是否流失这一点。现在中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对味蕾满足的追求仍然最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泰国人对饮食营养的追求是越来越高了,很多中小学及大学的课程里,都是营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电视台也充分利用它的的影响力。泰国的食品企业也根据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要,加入了绿色食品、天然食品、低糖高纤维食品,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食品企业,在所有食品成品的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及营养供给标准的“营养标鉴”。泰餐SPA意为泰式健康饮食,是泰国营养健康饮食的代表,它的菜系就是要选择有机的原材料,如用水果和蔬菜做原料烹饪菜肴来取代那些用味精苏打、和食用色素来改变原料本身的味道和颜色的不健康食品。取而代之以健康、营养的用料,比如纯橄榄油、苹果汁、香草和海盐,都可以给菜式提味,同时还有医药功效[11]。不止SPA,泰国很多菜式和烹调方法都讲究原汁原味,讲究的是用水果或菜给菜提色、提味,而不是用色素和味精。   (2)热情与健康节约   中国人热情好客,这是普遍认同的。在中国,如果请客吃饭,不管是在家里还是餐馆,主人都会准备慢慢的一桌子菜,还经常会说:“没有什么菜,请见谅。”在中国人的饮食观念里,吃饭请客一定要尽兴。用餐时还不时地劝菜劝酒,酒喝得越多就表明感情越好。而饭菜通常都是吃不完的,这还好,如果吃完了就会显得主人招待不周。   在泰国,吃饭一般都是主随客便,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菜不够再点,酒不够再买,可是很少见到那种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现象。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也会有,但是那些人是借酒消愁,很少是劝酒的结果。第二天,喝醉的人清醒后还会打电话或当面致歉。因为醉酒在他们看来是一件有失身份、很不光彩的事。这种饮食观念可能会让中国人很不习惯,好像欠“热情”[12] 。时间长了也会体现它的优越性来,这也反映了社会对健康第一的共同认识。泰国人还有一个饮食观念就是节约,不管是在学校还是餐馆用餐,泰国饭菜的分量都是挺小的,但足够让你吃饱而不浪费。泰国家庭的一日三餐也是刚刚好的那种,不会说剩饭剩菜。请客吃饭也不会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3)泛食主义和佛教思想   中国人喜欢吃,更是喜欢用请客吃饭来进行各项社会活动,如婚丧嫁娶这些人生大事以及生日,送别、聚会、谈生意这些事,都是用吃来解决的。易中天首先提出了“泛食主义”这个观点,就是说中国人常常用从饮食中获得的各种体会去解读一些与饮食无关的问题。他的《闲话中国人》[13]中便有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描述,如职业称为“饭碗”,学习知识叫“汲取营养”,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等等。日常用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如嫉妒又叫“吃醋”,受苦又叫“吃苦”等等。   泰国则把饮食跟佛教联系起来,不只是信奉佛教,更是将宗教观念落实到生活当中。泰国人不吃完整的鸡和鱼,肉也不是大块大块地吃,而是现将其切碎,再进行料理的。传统的泰国人在制造荤食的时候总是要将所有的菜式模模糊糊的,像炒碎肉、鱼饼等,目的就是求个心安[14]。近年来,很多泰国人已经不忌讳整只的鸡整条鱼了,可是传统的泰国人还是接受不了。在泰国,杀生也是由专门的人完成的,场面如果很大,则还会进行一些祭祀,而且和尚是不能看见杀生的。   3、宴会礼仪对比   中国的宴会很注重礼仪,尤其讲究座次的安排问题,正朝大门的位置为上座,最尊贵的客人将被请至上座。若为方桌,则位于朝南的左侧的第一个位置是上座。用餐时主人和客人围坐在一起,同桌共食,期间主人要殷勤地招待客人,劝菜劝酒。   在泰国参加宴会,一般会送些水果、花卉或糕点之类的,也可以不送。送的话,礼品要尽可能地包装,而且一定要用右手递给主人,左手在泰国被认为是脏的、不干净的,不要用左手吃东西或者拿东西。用餐的时候,座位安排没什么讲究,随便坐,进餐时,主人也不会向中国人那样劝菜劝酒,都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吃什么。   4、小结   中泰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体现了中泰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热情好客重感情,金钱其次,感情第一;泰国人讲究的是健康营养与节约。中泰还有一点共通点就是都强调集体、整体,独乐不如众乐,都喜欢享受同桌共食大团圆的乐趣。但这团圆的乐趣中,中国人还是讲究热情,泰国人还是讲究节约,这一点,好像还无法共通。

  • 梦见自己挑了许多免费的书籍是什么意思

      书是名誉读书能让人名扬四海,光宗耀祖,在梦中,书就成了名誉的象征。梦见读好书,会扬名。梦见读坏书,则会名誉扫地。已婚男子梦见书,自己的儿子会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已婚女子梦见书,自己的女儿会德才兼备。少女梦见书,会嫁给有知识有教养的男人。商人梦见书,则会摆脱眼前的困境。梦见在书店翻找各种书籍,健康方面的运势下降。被原因不明的疲劳缠身,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时最好在野外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