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双子叶植物吗

  • 下列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黄瓜,西瓜,花生,水稻,小麦,高粱,向日葵,玉米

      双子叶植物是A, 水稻 小麦 高梁 玉米都是单子叶植物.黄瓜 西瓜 花生 向日葵是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是多数是网状叶脉,单子叶多数平行叶脉, 竹子是平行叶脉

  • 下列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  )A.玉米B.花生C.水稻D.小

      花生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为网状脉,直根系,花的基数是5,因此属于双子叶植物;而玉米、水稻、小麦的种子都只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都为平行脉,须根系,花的基数是3,因此都属于单子叶植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比较 根 叶脉 花瓣基数 果实 子叶数目 小麦、水稻 ______ __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如小麦、玉米等都属于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直根系,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如花生、菜豆等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故答案为:     根     叶脉     花瓣基数     果实     子叶数目     小麦、水稻   须根系   平行脉   3   有果皮   1片     菜豆   直根系   网状脉   5或4   有果皮   2片

  • 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哪些

      水稻常见虫害   一、二化螟(钻心虫) 1.发生时间   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份为害早稻和中稻,造成枯鞘、枯心;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害中稻、单季晚稻,造成枯鞘、枯心苗,为害迟早稻,造成虫伤株。第三代于9~10月份为害晚稻。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喜在高大、茎粗、叶色浓绿的稻田产卵,在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稻田产卵较多,水稻生长前期,卵多产在叶片正面离叶尖3~7厘米处,圆杆拔节后,卵多产在离水面7~10厘米的叶鞘上。 2.田间症状   造成枯心、枯鞘、半枯穗、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等症状。蚁螟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这是早期为害的重要标志。二龄后,开始分散蛀茎,造成枯心或白穗。老熟后,在稻茎基部或茎与叶鞘之间化蛹。 3.害虫特征   成虫:体长10~15毫米,翅展20~31毫米,前翅近长方形。雌蛾前翅灰黄至淡褐色,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翅面有一些褐色不规则斑点,翅外缘也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   卵:扁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褐色,近孵化时为紫黑色。卵块多为长带状,卵粒呈鱼鳞状排列,上盖透明胶质物。   幼虫:一般6龄,老熟时体长20~30毫米。头部及前胸硬皮板黄褐色,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条紫褐色纵线。   蛹:初为黄褐色,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以后蛹变为红褐色,纵线渐消失。 4.防治最佳时间   在卵孵化盛期或初见枯稍时用药为最佳防治时间。 二、三化螟(钻心虫)   三化螟属鳞翅日,螟蛾科,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稻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区受害严重。它食性单一,专食水稻,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 1.发生时间   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带每年发生3代而得名,但在广东等地可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6℃时,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在安徽每年发生3~4代,各代幼虫发生期和为害情况大致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第二代在7月份为害单季晚稻和迟中稻造成枯心,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双季晚稻造成枯心,为害迟中稻和单季晚稻造成白穗;第四代在9、10月份,为害双季晚稻造成白穗。   螟蛾夜晚活动,趋光性强,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长相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50分钟。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水稻分蘖期,稻株柔嫩,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还有,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层叶鞘;孕穗末期,当剑叶叶鞘裂开,露出稻穗时,蚁螟极易侵入,其他生育期蚁螟蛀入率很低。因此,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   被害的稻株,多为1株1头幼虫,每头幼虫多转株1~3次,以3、4龄幼虫为盛。幼虫一般4或5龄,老熟后在稻茎内下移至基部化蛹。   2.田间症状   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 3.害虫特征   成虫:体长9~13毫米,翅展23~28毫米。雌蛾前翅为近三角形,淡黄白色,翅中央有一明显黑点,腹部末端有一丛黄褐色茸毛;雄蛾前翅淡灰褐色,翅中央有一较小的黑点,由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条暗褐色斜纹。   卵:长椭圆形,密集成块,每块几十至一百多粒,卵块上覆盖着褐色绒毛,像半粒发霉的大豆。   幼虫:4~5龄。初孵时灰黑色,胸腹部交接处有一白色环。老熟时长14~21毫米,头淡黄褐色,身体淡黄绿色或黄白色,从3龄起,背中线清晰可见。腹足较退化。   蛹:黄绿色,羽化前金黄色(雌)或银灰色(雄),雄蛹后足伸达第七腹节或稍超过,雌蛹后足伸达第六腹节。 4.防治最佳时间   在卵孵化盛期或初见枯稍时用药为最佳防治时间。   三、稻纵卷叶螟(卷叶虫、白叶虫、包叶虫)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为水稻,偶见为害小麦、甘蔗和粟等。以幼虫缀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作成虫苞,并匿居在内取食叶内,剩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使水稻秕粒增加,导致减产,甚至无收。 1.发生时间   稻纵卷叶螟抗寒力较弱,在我国北纬30°以北不能越冬。每年春天,成虫随季风自南方远距离迁飞而来,随气流下沉降落,成为初始虫源,秋季又可随季风回迁至南方繁殖、越冬。在安徽此虫每年发生4~5代。5~7月,成虫自南方大量迁入,各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大致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第四代在9月上中旬,第五代在10月中旬。一般以第二、三代发生为害较重。 2.田间症状   以幼虫为害吐丝卷叶,取食叶肉,幼虫吐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作成虫苞,并匿居在内取食叶内,剩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 3.害虫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翅展16~19毫米。身体及翅的背面黄褐色,前翅有2条黑色细横纹,两纹之间有1条黑色细短纹,翅前缘和外缘有黑褐色宽带。雄蛾前翅的短纹上还有1个略凹下的黑色眼状纹,其上有暗黑色毛簇。后翅有黑色横线2条,外缘也有黑色横带。 卵:近椭圆形,扁平,长约1毫米,宽0.5毫米。初产卵乳白色,后渐变淡黄色至黄色。   幼虫:一般5龄。头部褐色,胸、腹部绿色,老熟时身体黄绿至橘红色,4龄起,中、后胸背面各有8个明显的小黑圈,前排6个,后排2个。   蛹:圆筒形,初为淡黄色,后转红棕色至褐色,腹部第5节至7节近前缘处,有一黑色细横隆起线,尾尖,上生8根钩刺。 4.防治最佳时间   稻纵卷叶螟在高龄分散危害,必须在处于集群阶段的幼龄期集中施药,这样防治效果更好。   四、稻褐飞虱   全国稻区均有发生,长江以南发生较多,为害较重,目前是我国及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   细瘦,末端呈喇叭筒状。短翅型雌虫体长3.5~4毫米,雄虫2~2.5毫米,翅长不超过腹部,其余同长翅型。   卵:长约0.8毫米,香蕉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较细的一端出现1对紫红色眼点。10~20粒卵排列成行,卵帽与产卵痕相平,微露。   幼虫:共5龄,3~5龄若虫褐色,近椭圆形,腹部第3、4节背面各有1个“山”字形蜡粉状白斑,以后各节都有3~5个近三角形的浅色纹 4.防治最佳时间 虫卵孵化高峰期。

  • 梦见彩色水稻

      会走向成功 有收获

  • 单子叶植物有哪些?双子叶植物有哪些?

      常见的单子叶植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韭菜、百合、甘蔗、葱、竹子、棕榈。 双子叶植物有;香樟、马铃薯、蚕豆、萝卜、花生等。

  • 水稻的种植方法

      水稻的一生水稻介绍   1、水稻一生概述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2、水稻优化控灌技术   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   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节水灌溉具有许多优点。   2.1.1更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能排除有害物质,防止烂根,有利于根系发育。   2、能抑制氮素过量吸收,有抑制无效分蘖效果,

  • 牛吃水稻干苗吗?

      我在农村生活过家里杨养的是水牛 一般都是拉出去吃青草 冬天吃干的水稻秸秆   要加复皮才有营养!现在的都太营养,肉长块,但不好吃,牛这些都吃草杆,加点复皮最好,都几千年卢史了

  • 双子叶植物的凯氏带起什么作用

      资料:   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皮层最内一层细胞为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是在细胞的上,下壁和径向壁上,常有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加厚,呈带状环绕细胞一周,称凯氏带。在横切面上,凯氏带在相邻的径向壁上呈点状,称凯氏点。这是德国植物学家凯斯于1865年发现的。由于它的存在使得水分和无机盐只有经过内皮层的原生质体才能进入维管柱。当进入两条途径的水分和溶质到达内皮层时,由于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和凯氏带的存在,水和溶质不能从质外体通过内皮层,必须通过内皮层细胞具选择透性的质膜,进入到原生质中,经共质体路线,再进入到维管柱中,因此内皮层的凯氏带阻断了皮层与维管柱之间的质外体运输途径,犹如生理栅栏和阀门一样,控制着营养物质和水分进入维管柱。如果没有凯氏带,任何有害和有益的矿物质都可以从内皮层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进入根的木质部,并初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显然对植物是不利的。   结论:   资料表明,双子叶植物的凯氏带起的作用是水分和无机盐只有经过内皮层的原生质体才能进入维管柱。凯氏带犹如生理栅栏和阀门一样,控制着营养物质和水分进入维管柱。如果没有凯氏带,任何有害和有益的矿物质都可以从内皮层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进入根的木质部,并初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显然对植物是不利的。

  • 双子叶植物的子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有些双子叶植物的子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如菜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它的子叶是出土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双子叶植物的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花生、豌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它的子叶是不出土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旧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 (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种子有两个子叶之开花植物的总称,约有199350个物种。非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植物则称为单子叶植物,一般只有一个子叶。   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常分为离瓣花类(亦称古生花被类)和合瓣花类(亦称后生花被类)两类,但A.L.塔赫塔江在1980年的被子植物系统及A.克朗奎斯特在1981年的有花植物分类系统中将双子叶植物纲改称木兰纲,均不称离瓣花类与合瓣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