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阴阳换算

  • 八字怎么换算

      学吗

  • 农历新历怎样换算

      国历换算为公历   1.换算公式的导出   公历每年365.242 199074075 日 (简化为365.2422日),而回历每年为354.367074375日(简化为354.36707日),所以回历一年只相当354.36707/365.2422=0.970223或0.970224个公历年。又回历元年元旦定在公元622年7月16日,由于当时历法在推算上的误差,致当时的7月16日,按现代的公历应改为7月19日,自公元某年元旦至该年7月19日已达200日.相200/365.2422=0.5476公历年;又因到回历二年元旦才达到0.970224个公历年,故自回历纪年元旦换算为公历的算式即为:   (回历纪年一1)× 0.970224+622.5476年   =所求公历年月日……………………………………………………………………………(1)   或 回历纪年 × 0.970224+621.5774年   =所求公历年月日……………………………………………………………………………(2)   式中621.5774来自622.5476-0.970224。   如所求某一历史事实不在回历元旦时,可将事实经过本年的总日数化为回历年,加人回历纪年总数中即可。   然而上列公历一年的总日数,实际上是一回归年的实测数,因现用公历每年的日数实为365.2425日,它与一回归年的日数只能是基本相符,到公元四千多年后会再出现一日之差。   实际上在明万历十年九月十八日,回历990年9月16日,公元1582年10月4日前(包括4日)的公历称儒略历,儒略历每年365.25日,它每年与一回归年的差值远大于格列高利历即现代的公历,大约历128年就需多闰去一日,至万历十年已经多闰出十日了。因此,对于儒略历时期的回、公两历换算,不能仍采用(l)、(2)两式,而需依儒略历的年实际日数将上列二式略加修正即可,结果如下:   (回历纪年一l)× 0.9702+622.5393   = 所求公历年月日……………………………………………………………………………(3)   回历纪年 × 0.9702+621.5691   = 所求公历年月日…………………………………………………………………………(4)   式中0.9702为354.36707/365.25所得结果,而0.5393则系公历某年元旦至其7月16日的总日数197被365.25日除之所得,622.5393-0.9702= 621.5691。   现将两种算式自回历第52年起,每隔百年所算得的公历年月日列人下表:   国历换算为公历   自表列计算结果得知,历法不同不能用同一算式,否则误差大大。万历十年前即已发现儒略历的春分所在日期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至万历十年已差十日,因此格列高利第十三就决心修改儒略历,改革内容有两点,其一,将公历1582年10月4日之后一日原应为10月5日而改为10月15日,而星期序数不变,即该年10月4日为星期四,10月15日理应为星期一,实为星期五;其二,儒略历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四百年有百闰,格列高利历仍保持儒历四年一闰的传统,但每四百年仅安排九十七个闰年,四百年中逢百年不闰,到第四百年加一个闰年[6]。儒历与格历的岁实分别为:   儒历(365 ×300+366 ×00)÷ 400年=365.25日/年   格历(365 × 303+366×97)÷ 400年=365.2425日/年而《明史·历志》所载的回回宫分历(太阳历),一百二十八年闰三十一......余下全文>>

  • 农历生日,换算天干地支

      你可以自己上网随便找一个测八字网站,随便把生辰公开很危险的

  • 干支日的换算方法

      日干推算时需要一个参考的,比如某年元旦的干支,或其他一个日子的干支,因为一年365天,而干支60一轮回,所以每年的第一天干支都是变化的。其他的就好算了,看看需要计算的日子距离参考的日子几天,然后按60一轮回换算,再60天内只要记住他们的排序就可以了。     如果以甲子日为基准(以一个甲子第一天开始计算方便些)。这样我们就需要知道一个甲子中第几天是什么?比如一甲子中第23天是什么?第38天是什么?想要心算干支,这些都需要知道,或者快速的计算出来。   我们可以找点规律。以天干为标准,10个天干一轮回,自“甲到癸”。则第23天只看3,必然是以天干中第三个“丙”开头的,同样第38天必然是以天干中第八个“辛”开头的。   然后算地支,地支12个,所以用天数除12,23除12得余数11,所以应该是地支的第十一个“戌”,则第23天是丙戌。而第38除12余数为2,则对应地支中的第二个“丑”,所以第38天应该为“辛丑”珐。   按这样的规律,60甲子中如何一天很快就知道了。当然,如果能将60甲子像数字一样熟悉那更好了(一般人似乎很难做到)。     这样如果我们选的基准日不是甲子日最好先找到那天。

  • 在古代的黄金,银子,文钱之间是怎么换算的?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 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天干地支纪年

    楼主你好 每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天干地支就走完一个轮回。 这是很简单的算术,你自己也可以算。 不过天干地支只能记录六十年,下一个六十年又重复了,所以根本就不能用来纪年。

  •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换算

      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第一种算法:不同的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会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按照顺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特:某一年的尾数为0且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编号为10的“庚”和地支中的编号为12的申”。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公元纪年在12之内的可直接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第二种算法: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我再举一例来说明:例2. 我们再以1987年为例;天干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余4, 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余4, 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综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丁卯年。  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7 6 5 4 3 2 1 10 9 8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以公元前纪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前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前纪年的干支纪年。如:公元前155年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公元前纪年在12内的可直接找到对应编号的天干、地支。如: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注意:农历干支年与公历公元年年并不完全重合,如今年是农历癸巳年(西元2013年2月10日春节至2014年1月30日除夕)。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余下全文>>

  • 1986年8月30日下午两点处女座的上升星座换算

      公历1986年8月30日14:00出生:   上升星座:射手座。

  • 什么是阴阳,阴阳有科学道理吗

      阴阳五行之说属于早期的唯物主义哲学。 讲求平衡自然,相生相克,是天文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有生活与理念依据,符合生态进化的标准和形态。是很好的哲学思想,但后来被扭曲成迷信思想。   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待问题,阴阳五行之说是缘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杰作。

  • 阴阳相克

      晕,只有阴阳相济,哪去听的阴阳相克?   万事有阴阳,万物有阴阳。阴阳乃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互相融合作用构成万事万物。我们普通人能看到的阴阳二气有很多中表现形式,比如:白天与黑夜、夏天与冬天、男人与女人、阳面与阴面、大山与江河等等等等。你会发现只有这些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二体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孕育新的有意思的时间万物。而这些也只是表面上你能看到的,你看不到的还有很多。现代文明中的电脑就是因为无意中运用了阴阳二气的原理发展起来,变换无穷演变至今。   不光物体有阴阳二气,就事物的发展演变来说,也有阴阳二气。阴代表事物发展的低级阶段、消极阶段、隐性阶段、潜藏阶段、积累阶段等,阳代表事物的高级阶段、积极阶段、显性阶段、外露阶段、爆发阶段等。所以完事都有个波段前进的过程,有高潮有低谷,万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地朝着目标发展,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此一时彼一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山水轮流转”等意义。事物发展的“波”性只有在现代科学发展上才被观测所证明,而我们伟大的祖先老早就已经在《易经》中阐述的很清楚了。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