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与五行中医

  •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的说法对吗?和唯物和辩证法很大的区别。我觉得一切规律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超越了这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

  • 简要解说一下中医关于阴阳和五行学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是事物上的茅盾论。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等等。五行地之阴阳也,六淫天之阴阳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墙。复杂呀,讲二年也说不完。自己找点书睇下吧。

  • 中医四大经典的阴阳概念

      阴阳概念的现代化于1998年产生。阴阳的现代定义;阴阳分形集,阴阳分形维数,阴阳五行分形集五行概念现代化科学化五行分形集,五行分数维数 气=信息,能量,物质流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1996年)是信息,能量,物质混合流统一体. 经络观念的革命产生于1996年。分形经络解剖结构,粗糙,非管,不平滑,细胞充填的自身调节-体液-神经调节的细胞群(细胞社会学)经络.分形细胞群-自身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经络。细胞社会学经络。 中医哲学观的新发现第三中医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观).(第二中医哲学观--辩证观第一哲学观---整体观)中医分形集阴阳分形集,五行分形集,经络分形维数

  • 为什么酸甜能增加胃口?从中医五行角度来看

      您好,可以这样解释:从五行角度,甜对应着土一行,也就对应着脾胃,所以,甘甜往往能满足脾胃的需求,对脾胃有益。   但酸有益于脾胃就无法用五行来解释了。从西医角度讲胃酸的主要成份HCl,以氢离子形式存在。酸的事物在胃中液可以解离出氢离子。增强的胃的酸性,有助食物消化。

  • 说下12地支的五行和阴阳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阴 阳:交替奇数位为阳,偶数位为阴。如子为一为哗,丑为二为阴如此类推     五 行:春季 东方 寅卯 木 生   夏季 南方 巳午 火 生   四季末 中部 丑未辰戍 土 生   秋季 西方 申酉 金 生   冬季 北方 亥子 水 生 (木)   也可以看一些书增长一些传统知识。如周易、梅花易数等,不一定非得是算命的才可以看,呵呵

  • 中国的干支、阴阳、五行、节气有关联吗?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及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一、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其中天干有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结合起来组成六十位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如下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二、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两仪”就是阴阳,所以《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指事物的矛盾,如昼夜、寒暑、长短、雌雄、男女、动静、刚柔等等。   五行则是对世界万物更为细致的分析,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并且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五种元素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由此转化和制约,从而构成了天地万物千姿百态的架构和趣向。对于五行转化的规律,可分为相生和相克两种:   1.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三、干支分配五行   既然世界万物皆属阴阳五行,那么天干地支也不例外,古人将干支分配五行如下:   金 木 水 火 土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辛 庚 乙 甲 癸 壬 丁 丙 己 戊   酉 申 卯 寅 亥 子 巳 午 丑未 辰戌   四、二十四节气与干支之关系   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太阳历如今日世界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十六世纪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稍作修改形成了今天的公历),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对于地球来说,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其余。太阳历的优点是四季分明,准确无差;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四季界限。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360度角划作24分,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15度角为一“气”,移动一周360度共24气,农历将这二十四节气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称为“节气”,其余的称为“中气”。节气通常被看作是阴历,实际上却是严格按回归年计算的,属于阴历的范筹。四柱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划分也是严格以节气为标准的,而不是通常农历或公历的年月划分,这是起四柱的基本原则,使得四柱排列不受历法变更的影响而保持其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纪年标志,符合四季寒暑变化的节律,遵循天道轮回的因果关系,而这些都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现将四柱年月支与节气之关系列表如下。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立春 315度 寅 立夏 45度 巳 立秋 135度 申 立冬 225度 亥   雨水 330度 寅 小满 60度 巳 处暑 150度 申 小雪 240度 亥   惊垫 345度 卯 芒种 75度 午 白露 165度 酉 大雪 255度 子   春分 0度 卯 夏至 90度 午 秋分 180度 酉 冬至 270度 子   清明 15度 辰 小暑 105度 未 寒露 195度 戌 小寒 285度 丑   谷雨 30度 辰 大暑 120度 未 霜降 210度 戌 大寒 300度 丑   注:1.一年的开始严格以立春时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从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算起到1995年立春时止。2.每月的开始严格以交节时刻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寅月(一月)从立春时算起,到3月6日3时38分惊蛰为止,从3月6日3时38分起算作卯月(二月),余此类推。   五、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所谓天干五合,是指五组天干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变化,如丙辛合化水,指天干丙遇到天干辛,丙本是火,辛本是金,但这两者在一起相互起反应,纽合在一起,却变化成了水,如化学反应一般,两者的性质已变,生成新的性质。当然在实践应用中,合化是有着严格的条件的,并非一见丙辛就认为是化成了水。丙辛如此,余可类推。   六、地支六冲   子午冲   丑未冲   寅申冲   卯酉冲   辰戌冲   巳亥冲   地支六冲是指地支之间的生克变化,如地支子遇见地支午,两者相冲,互相都受到损失。至于此冲是好是坏,需要全盘推论。   七、地支三合   亥卯未合化木   巳酉丑合化金   申子辰合化水   寅午戌合化火   地支三合理同天干五合,即地支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变化性质,如亥卯未三个地支聚在一起,那么就变化成了木。在实践中地支三合也有严格的条件。   八、地支半三合   亥卯合木,卯未合木   巳酉合金,酉丑合金   申子合水,子辰合水   寅午合火,午戌合火   地支半三合理同地支三合,不过因为三者没有汇全,所以其力量较三合要小一些。   九、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   寅亥合木   卯戌合火   辰酉合金   巳申合水   午未合土   地支六合亦是地支之间的相互变化,如子丑聚在一起,就变化成了土,地支六合的力量小于三合和半三合。

  • 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分别出自何时?

      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经》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六经论五行者,始见于《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大禹谟》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其源起于河图、洛书之数。益图书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图则左旋而相生,在书则右转而相克也。然土于图书为五十中宫之数,无定位,无专体者也。惟《吕氏春秋》则以土直季夏之月,以顺相生之序。《白虎通》又以土直辰戌丑未之四季而分旺于四时。文王后天图象坤艮二土独居夏秋冬春之交,则以火必得土而后能成金,水必得土而后能生木也。   八卦: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经》记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证认为所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长日照的夏季称太阳,短日照的冬季称太阴,春是少阳,秋是少阴,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节气。表面上“太极八卦图”明显是指地球自转一周年而复始。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 人体中医五行归类的五华是指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四白”。提出了五脏精气荣华于体表的组织或部位。即面、皮毛、爪甲、头发和唇四周,明润光泽为各脏精气充足,若枯槁变形为脏精亏虚。故五华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 阴阳、五行四象、属于那个教派,是佛教还是道教

      阴阳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出现在春秋前期,易经和道德经都有引用;   五行同样是古代观念,出现稍晚,大约是在战国时代;   四象是随太极图一起出现的,属于易经的范畴;     阴阳五行,四象八卦这些东西,道家和儒家都有在用,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文化之中,贯穿中国历史;     硬要分的话,道教对此比较看重,算道教吧;

  • 地支五行的阴阳属性什么? 30分

      子为阳,亥为阴   阴阳主要在看对日干力作用的大小,同性力作用大,异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