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是科学吗

  • 为什么中医也讲“阴阳五行”

      一提起“阴阳五行”,人们一般会很快联想到旧社会专看坟地风水的“阴阳先生”,或在车站、闹市和街头巷尾给人看相、测字和卜卦的“算命先生”。于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阴阳五行似乎成了封建迷信的同义语;甚至中医学也被看作是故弄玄虚的玄学了。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即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二字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使用的。拿天气来说,有细雨绵绵的阴天,有晴空万里的艳阳天;拿日历来说,农历称阴历,公历称阳历。现代医学细菌培养有阴性菌和阳性菌之分,物理学中电极有阴极和阳极之分,化学中的离子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之分,检查身体有阴性体征和阳性体征等等。由此可见,阴阳作为相对概念,是用来区别事物属性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渗透在中医学各个领域。从人体组织结构来说,上部属阳,下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体表属阳,内脏属阴。从人体生理和病理来说,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协调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就要发生疾病。从疾病的诊断来说,诊断任何疾病,都要区别是阴证,还是阳证;而对于疾病的治疗原则,就在于调整阴阳以恢复其相对平衡。中药也是以阴阳为指导用于临床的。如辛甘发散药属阳,酸苦涌泄药属阴;味咸药属阴,味淡药属阳。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内在联系。它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自然界的五种物质,其他任何事物都可以与其相比拟而归入这五类。例如: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腑),筋、脉、肉、皮毛、骨(五体),眼、舌、口、鼻、耳(五窍)等以及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风、暑、湿、燥、寒(五气),青、赤、白、黄、黑(五色),酸、苦、甘、辛、咸(五味)等,均依次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以及按其属性所归纳的多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将这种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用“生”“克”二字来表示。具体生克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这种“生”的关系循环不尽;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克土……这种“克”的关系往复无穷。总之,中医学将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说理工具,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封建迷信毫不相干。

  • 怎样认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与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相互依存和斗争。中医应用这个观点,指导防病治病的实践,在历史上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这是应当肯定的。》》》中医学说中的四大病因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关系与变化,它在历史上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特别是五行学说,由于它采用了直观的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一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从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五行相乘相侮来归纳一切事物之间 的关系,把事物本来的辩论法变成循环无端的周而复始的呆板的公式,从而掺入了形而上学的内容。所以,我们对阴阳五行学,既要懂得它的原意,更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作出贡献。》》》中医五行之木

  •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

      怎么能是伪科学?要是伪科学,那么中国那么多中医院就是伪医院了?从事中医行业的人都是伪人了?众多的中草药市场也成了伪市场?种植中草药的农民也成了伪种植。采集中草药的也就药农就就是伪农,中医治好的病也就是伪病?要那样,本草纲目就是本没纲目。

  • 怎样科学的起店名

      真真好名:美玉坊。     既为个人玉饰小店,则   “轩”不可取,如不临山近水,何以为“轩”?   “阁”愈不可取,惟有孑立孤傲,方能为“阁”。   其余众多嵌“玉”的四字雅句,虽雅致有余,然适用不足,修饰景点名胜,自然合适不过,而作为店铺之名,却远远不能达其义。   店铺取名,意义重大,一要“吉”,二要“利”。“吉”,要包含着吉祥话儿在里头;“利”,则是利于顾客读说和记忆。店名最忌讳的便是生僻艰涩,让人难读,更妨碍店名的广为传播。可以用多种方言麻利顺溜儿叫出来的店名,方是好店名。     美玉坊,“吉”“利”二字兼而有之,且大气中透出一股雅致。   在此取名,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蒙楼主之邀,仅献一份绵薄之力,如有可取,敬请笑纳。   参考资料:百度一下

  • 请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研究中心颐生院在哪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大方家胡同芳嘉园甲8号更具体方位:它在大方家胡同的中间路北的一个胡同里。

  • 阴阳五行散的功效?

      不懂请不要乱回答别人。五行散不懂? 就是这五位药 肉桂10g,莲子(带心)6g,桑葚10g,薏仁15g,杏仁6g

  • 中国“阴阳五行”属于科学吗

      其实“阴阳五行到底能不能算作科学?”这一问题,早已在国内读书和科普网站上引起过争论。不过在这些争论之中,不少辩友执着于为己方观点辩护,较少听取反对意见。论坛碎片化的交流特征往往又使辩论成为站队游戏。同意还是不同意,是抑或不是,这样的态度使争论意识形态化。   意识形态化的争论相当有害,历史上的西方社会对此肯定深有感触。新教改革之后,不少古典和《圣经》学问大师批评某些新教教派要求自主解释《圣经》的做法。他们认为,这些教派置基本学理于不顾,只是一味强调对自己理论的虔信,还动辄语言侮辱,甚至想要借助政治权力消灭论敌。   不过,在之前“阴阳五行是科学吗?”的公开辩论中,正反两方都彬彬有礼,他们力求准确陈述自己观点,并且尽力理解对方立场。   其实真正对这个问题稍有思考的人都会看出来,给出回答的关键在于界定什么是科学。即便是那些近乎歇斯底里为自己立场辩护的人也都在自己的立场背后预设了什么是科学——而遗憾的是,这些预设并没有得到完全澄清。于是,针对“阴阳五行是科学吗?”这一问题,本文的首要目的不在于回答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和各方的回答以及问答背后大量的预设首先应该进行澄清。而澄清所得出的结论是,“阴阳五行是科学吗?”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 中医的:五液,是指什么?

      五液”,在《内经》中有两种说法:一是《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即“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而言;二是《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即“五液”,是指溺、汗、泣、唾、水而言。亦称之为“津液五别”。由于肾主水,五液与肾脏关系密切,如李士材说:“肾水主五液,五气所化之液,悉归于脉。” 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为心之液”。在病理上出汗过多,易耗伤心血,则见心悸、心慌。阳气熏蒸津液出皮毛而为汗,汗多不仅要伤津耗液,同时也会耗伤心气,故大汗淋漓不止就有可能导致亡阳的病变。也就是常说的“气随液脱”。《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临床若心气或心血不足亦可引起病理性的汗出。如心气虚的“自汗症”,心血、心阴虚的“盗汗症”,在诊断上都有一定的意义。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液”。·肺司呼吸,鼻为气之通路,肺和则气道通畅且能辨别五气(五种气味)。若肺发生病变,则涕也会异常,可以从涕之改变作为肺病辨证的根据之一。若鼻干无涕,往往是肺阴虚,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若鼻流清涕,常为风寒束肺,肺气失宣所致;若鼻流黄浊脓涕,常为热毒壅肺,肺失清肃所致等等,均可作为临床辨证之重要参考。泪出于目,目为肝之窍,故“泪为肝液”。生理情况下,泪可滋润眼目,使之濡而不干涩,并能经常冲洗异物,维护目内之洁净。若发生病变时则泪的分泌出现异常。如肝阴虚,津液不足,泪无所化,则两目失养而干涩;肝经感受风邪则迎风流泪而两目作痒;如肝经有热,热泪胶粘,两目畏光作痛;若肝肾阴虚、老年气血虚弱、亦可见冷泪长流不止等。对于临床辨证与诊断均有一定参考意义。“唾为肾之液”,张隐庵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说“肾络上贯隔入肺,上循喉咙挟舌本,舌下廉泉玉英,上液之道也,故肾为唾。”从引文所述,唾,似指舌下腺所分泌之唾液,为肾所主。生理情况下唾液有滑润口腔,湿润食物及清洁口腔等功能。但病变时也会发生异常。如肝肾阴虚,唾无所化则感口干舌干,入夜尤甚。另外《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说明胃中有热,则虫动荡于肠胃之间,气上逆故导致唾液增多。从临床观

  • 金华佗中医专业吗

      可以的,有兴趣就去了解下吧,行胜于言

  • 什么叫科学取名

      取名是为了让别人能方便使用,最好是第一面就有深刻的印象,没有科学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