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后天派易经堪舆学

  • 堪舆学的经典著作

      《术藏》的出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存世的千余种术数典籍中,大陆的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约保存了百分之九十,其余的散存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由于术数典籍保存的分散性,当前的研究者们,无论是在文献的占有上,或是使用上,均有诸多的不便,难窥术数学典籍的全貌,而《术藏》一书的出版,将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2、《术藏》将在世的术数典籍结集出版,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盛事,是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对于保存和研究民族文化,对促进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3、《术藏》的出版,必使海内外学者为之瞩目,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范围的中华文明的研究,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4、术数研究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必将使古老的术数学,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助于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堪舆 八宅明镜 唐 杨筠松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辨证疏 清 蒋大鸿注 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辑要 清 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要诀 清 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 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 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 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 叶九升撰 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 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堪舆 地理四秘全书 清 尹一勺撰 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 堪舆 地理四弹子 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 何令通撰明 游嵩注 铅弹子地学正义 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 刘基注 玉弹子地理元枢清 张凤藻注 清聚锦堂刻本 十卷全 堪舆 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 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 刘伯温校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铅弹子 明 孟又承传清 张九仪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铁弹子 南唐 何令通撰明 刘青田释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青囊经 唐 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 杨佐仙等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五决 清 赵九峰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选择录要 清 蒋大鸿撰 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阳宅大全四集 清 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 清 蒋国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地理直指原真 清 释彻莹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地理葬埋黑通 清 释彻莹撰 清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 清 张九仪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 清 沈镐撰 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赣州风水秘传 不署撰人 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 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堪舆 郭璞葬经 晋 郭璞撰 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余下全文>>

  • 如何堪舆学入门

      葬 书   《葬书》有云:“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内,以荫所生之法也。   就是:埋葬要选择有生气的地方,即所谓风水宝地,有生气才有万物。人是气的产物,人体骨格就是气凝结而成。人死了,气也散了,仅留下了一副失去生机的尸骨。如果尸骨埋葬在有生气的地方,就会枯骨逢春,灵魂得到升华。是人都为父母所生,就如一棵大树,父母是“本”是树干,子孙则是父母在世间的“树枝”。父母的尸骨在地下得到了生气,“本”就会生机盎然,与“本”一脉相连的“枝”也会大大受益,枝繁叶茂,福泽绵长。   葬经》一书相传为晋代风水鼻祖郭璞所著。在古代的风水书中,就阴宅来说,《葬经》堪称代表之作。此书对后世风水术的影响很大,故尊称为“经”。明代缪希雍高度评价《葬经》,说:“……其文全,其义备,虽圣人复起,不可改矣。”与他同时代的地学大师徐试可,也说《葬经》“语简而精,辞古而劲,地理包括殆尽,大非泛滥成文者比,览者须细玩,方知其味。” 气感篇 葬者,乘生气也。 开篇第一句话,就指出了葬法最基本、最核心、最隐秘的问题。各家葬法,任说千言万语,都莫如“乘生气”这三个字说得那么到点到位。 所谓“生气”,就是大自然孕育万物之气,包括阳光、空气、水份和电磁场等。相对于物质而言,气是一种虚物质,或者说是物质场。“生气”表现出来,就是生命力,活力。 地球上鸢飞草长,鱼跃马奔,可谓充满生气;月球上草木不生,死寂一片,可谓了无生气;少年儿童活崩乱跳,可谓充满生气;病弱老人卧床不起,可谓缺乏生气。 葬法说到底,就是为了获得生气。曾求己《青囊序》云:“先看金龙动不动,次察血脉认来龙。”这“金龙”即为至动之气,也即旺盛之生气也。龙要“飞鸾舞凤”,方有生气;水要“生蛇出洞”,方有活力;穴要“山环水抱”,才聚生气;砂要“清秀丰满”,才显生气;土要“坚实色润”,才蕴生气;向要“当运乘时”,才纳生气。占易卦要注意动变之爻,看风水要注意动变之物,有生气的第一标志就是能动力、有活力。 五气生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所谓“五气”,系指金、水、木、火、土这五种流行之气。注意:金、水、木、火、土,谓之“五行”,“行”者,流行也,类型也,并非是五种基本的物质元素,而是五种类型的流行、变化之气,用现代术语说就是五种类型的能量流。这五气遍布宇宙,交杂作用而产生万物。行于天,则生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行于地,则生山石草木,溪河湖海;行于天地之间,则生人马牛羊,鸟兽虫鱼。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 阴阳二气,互为其根,相互交感,相互依存。正电子与负电子,正质子与负质子,正粒子与负粒子,都是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可见的物质,与不可见的物质场,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活着为阳,为正,死后为阴,为负,这阴阳正负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能量的交互作用。现代科学虽然还没有证实这一点,但其原理应该是没错的。 汉朝皇宫里的铜钟,某日无故自鸣,皇帝问大臣东方朔原因,“必然是西蜀的铜山崩塌了”,东方朔这样回答他。不久,果然有人凑报西蜀的铜山已崩塌。皇帝再问东方朔何以先知此事,东方朔解释说:因为皇宫里的铜钟,是用西蜀铜山的铜打造的,它出身于铜山,身上带着铜山的气,所以能感受到铜山的崩塌而自鸣,正如人体受生于父母,就常常可以感受到父母的信息一样。 每当春天来临,百草千树都在拔节生长之时,深藏于室内的粟米种子,也会感到春天的气息,生长出新的萌芽来。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阴阳二气交感流行,产生风云雨雪,在地中流行则孕生万物。这种生气是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根据地理来推求。先察龙穴砂水,次审缓急沉浮,再看气运得失,务使各乘生气,方合法度。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术最核心的秘密,就是乘生气;最核心的技法,就是藏风聚气。山环则可以藏风,使气聚之不散;水抱则可以聚气,使气行之有止。风水书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就是说的这些子。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山体静而为阴,水体动而为阳,动者为先,静者为后,风水术先重生动之气,故以得水为上。再说,水既有截止生气的作用,也就有聚气的作用,所以平原无山只看水,因为有了水就能聚气使之不散,藏不藏风也就无所谓了。廖精金说过:“翻身转面去当朝,不怕八风摇。”意思就是,只要有水曲折来朝,就不怕八风吹穴。可见,风水之法,首贵得水。城市以路为水,则首贵得路。 何以言之,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为什么要强调以得水为上呢?因为水不像山,山之来势虽远,但其余气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水就不一样,水自发源分派,千流万涧,虽一溪一沟之余气,也有截止生气的作用,虽一池一塘零散破碎之水,其深者也有聚气的作用。杨公说:“巽水一勺能救贫。”可是没有人说哪方有个小土包就能致富,所以风水术要以得水为上。 故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为了获得生气,埋葬的深与浅,也有很大关系。凡穴在墩高土厚之地,即为涸燥,其气浮于上,葬之则宜浅;凡穴在一坦平洋之地,即为坦夷,其气藏于内,葬之则宜深。 一般情况下,北方土厚宜深葬,南方土薄宜浅葬;堂局宽大者宜,其气必深厚,宜深葬以乘之;堂局狭小者,其气必浅薄,宜浅葬以乘之。 这都是大法则,具体方法可参阅赖太素《七十二葬法》。 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生气本来是没有形体的,行之于天,就以日月星辰为形体;行之于地,就以山河草木为形体。但土是蕴藏生气的最佳场所,生气可以通过土来孕育生长万物,从而体现出生气的作用来,所以,可以把土看成是生气的形体。 水是由气体凝聚成雨露霜雪而成的,因此,气是水之母体。 气之轻轻上浮者为天,天之云气产生雨水,故曰:天一生水。 气之重浊下沉者为地,地之生气成就万物,故曰:地六成之。 生气在水,谓之外气,随水而横流;生气在土,谓之内气,随土而生物。 邱垅之骨,风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 邱垅指高山,骨为高山之石;风指山脊,阜为平岗。意思是说,气是随着山形的起伏而行走的,无论是高山石壁,还是山脊平岗,都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籍土而生的万物,都是如此。也正因为土中有生气流行,万物才得以生长。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成者,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阴所生之法也。 气聚则人生,气散则人死。正所谓:“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也。气凝结在人体中的精华,就是骨头。人死气散,肉体腐烂,独留一把枯骨,很久都不会烂掉,这枯骨中所藏之气,仍然和活着的亲人存在着某种感应联系,只要把这枯骨葬在可纳生气之处,那么,就可以荫生还活着的亲人。 当然,这只是古人解释葬坟为何能影响后人命运的一种说法。道理是否正确,我们都不知道。但大量的实例可以证实,先人阴宅的风水,的确能影响后人的命运。至于其中的道理,就留给科学家们去寻找吧,总有一天是会找到的。 因势篇 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气行于地中,人不可见。可见者,只有山势。山势灵动则地气旺,山势枯滞则地气衰。山势奔走则地气流行,山势盘旋则地气凝结。葬法就是要看清山势的来龙去脉,了解地气的起和止,并根据山势的缓急起伏高低反侧,采用盖粘倚撞等方法来承接其生气。 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南或北。 平夷之地,以土脊为脉;山高之地,以石脊为骨。要细察地脉的走向,注意山势的来去,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起而断,断而起,穿田渡水,闪侧屈曲,草线灰蛇,不可大意。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 千尺言其高远,即山脉高远则成势。百尺言其低小,即山势虽小有其形。龙穴砂水聚会之地,即是形止之处,谓之全气。全气之地,即是葬人的好去处。 欲进而委婉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全气之地,山势如龙委婉屈曲而来,抑扬顿挫,生动有力。山势止处,或如狮踞,或如虎卧,端然不动,有君临天下之气象。周围砂水拱卫重叠,如百官觐帝,万佛朝宗。众山齐来拜会为止,众水齐来会合为聚。山为阴,水为阳,山水聚会,即是冲和阴阳。阴阳冲合之地,必是土高水深、郁草茂林、充满生机的风水宝地。龙象尊严啊,犹如帝王出征,千乘战车簇拥而行;或如巨富出门,百十奴仆相随而止。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山水会聚之处,即是生气蓄发之处。因为这里藏风聚气,所以是孕育新生命的最佳之地。也是葬人的上乘之地啊。

  • 堪舆学的历代名家

      在历朝历代所修官吏的传记部分,总有那么几个、十个或者几十个名额要给方技术数者流,这就是所谓的《艺术传》或者《艺文传》,大部分少不了风水先生,这些青史有名的风水先生即为“风水名流”。研究和分析这些风水名流的史料、传记,对我们加深认识风水现象尤其是风水先生的变迁过程、职业特点、阶层归属、社会地位和文化功能,都不无裨益。 (1)樗里子,据《史记·樗里子传》载:樗里子,名疾,秦惠王之弟。因居住渭南阴乡樗里,故俗称樗里子。为人滑稽,有智囊之名。武王即位后,曾立以为相。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卒,葬渭南章台之东。死前预言:百年之后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至汉代果然长乐宫建在其东,未映宫建在其西,武库正当其墓。(2)青乌子,又称青乌公、青鸟先生,据说活动于秦汉之际,曾著《葬经》一书,被后世风水先生尊为鼻祖。(3)管辂,据《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格日:“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元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如此。(4)郭璞( 276-324 ),东晋著名学者,字景纯,山西闻喜人。博学,好古代奇文,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为著作侍郎,后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遂被王敦所杀,据说风水书《葬书》和《锦囊惊》为其所著。(5)陶侃( 259-334 ),东晋庐江浔阳人(今江西九江)人,字行。据称,陶侃曾撰有风水著作《捉脉赋》。(6)韩友,据《江南通志》载:韩友,字景先,东晋舒县(今安徽庐江县)人,出仕之前,曾追随学者伍振学习《易经》,并能图宅相墓。 (1)舒绰,据《浙江通志》载:舒绰,隋东阳(浙江金华)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2)一行( 673-727 ),唐代高僧,俗名张遂,河北巨鹿人,精通历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两界说”,对后世堪舆家们的“界水理论”,有重大影响。(3)司马头陀,根据《江西通志》记载:司马头陀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今南昌)诸山,钦定佳穴 170 余处,多有所验。一日在拜见奉新百丈(即禅宗高僧百丈怀海)时说: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日:“不可”。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同庆寺”,此地遂成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其著作有《水法》传世。(4)浮屠泓,僧人泓师,祖籍黄州(湖北黄冈),善阴阳算术。(5)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西闻喜。唐朝永征年间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于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经》,遂洞晓阴阳,依法选择,无有不吉。(6)杨筠松,按《地理正宗》: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长期居住江西,号救贫先生。曾以《疑龙经》、《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又据《江西通志》记载:筠松,窦州人,僖朝国师,官至金紫色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曾路过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自称救贫仙人。卒于赣州,葬于中乐口。(7)曾文辿,唐代著名的堪舆大师,江西于都县人,为杨筠松高弟。文辿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著《寻龙记》、《阴阳问答》。(8)刘江东,唐代著名的堪舆大师,江西于都县人,为杨筠松高弟,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余下全文>>

  • 台湾何时回归是什么生肖

      丑牛 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子鼠 法国巴黎个人手中 卯兔 法国巴黎个人手中 寅虎 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5月2日,中国保利集团在苏富比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巳蛇 未出现 辰龙 未出现过 未羊 未出现 午马 铜铸,高约50公分。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 酉鸡 未出现 申猴 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亥猪 1987年,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走。漂泊海外143年后,圆明园十二生肖系列之“铜铸猪首”,在香港企业家何鸿燊博士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2003年10月18日起,猪首和2000年回归的虎首、牛首和猴首一起,在圆明园免费展出。 戌狗 未出现 2000年保利集团曾经斥资3000多万港币,从香港的索斯比和佳士德两家拍卖行手中购得圆明园十二生肖系列兽头中的虎首、牛首和猴首。 2002年底,终于在纽约一个收藏家那里找到了猪首,又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谈判,终于以不超过700万元港币的价格成功迎国宝归来。 猪首铜像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通过公益方式抢救回国的第一件国宝。

  • 学字派该怎么起名好听

      学涵,学煜,学栎,学柟,学芮

  • 请教:什么是堪舆家?

      堪 舆 何谓堪舆? 及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术专著,有谓"《堪舆金匮》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 班固评五行家之流:"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又在《数术略》末总说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窥其意, 《堪舆金匮》作为其时堪舆家专著之一,奥旨不外与《史记》所述者同。 据《后汉书·王景传》载,与班团同时代的水利专家王景,曾"以六经所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书杂糅,吉凶相反,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玄基》。" 由此可见,堪舆之术确如司马迁和班固评述,乃由汉以前占卜之术传承分化而来。 堪舆一词的释义,东汉许慎曾谓:"堪,天道;舆,地道" 测堪舆是谓天地之道。许慎此语,出自唐代初颜师古引注《汉书·艺文志》之"《堪舆金匮》十四卷"条下。 稍后,李善注《文选》中杨雄《甘泉赋》"堪舆"之句也引了许慎此语。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堪,地突也","舆,车舆也",并没有"堪舆"一词的联绵解释。颜师古和李善所引许慎语,很可能是出自唐初尚传世未佚的许慎注《淮南子》所涉"堪舆"句(参见《隋书·经籍志》)。而综观《淮南子》、《史记》、《甘泉赋》、《汉书·艺文志》所涉"堪舆",解释为天地之道,是说得通的。 许慎之后,有郑玄注《周礼》,提及堪舆,是术书之名。其解《春官宗伯第三 》所云"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注谓:"星土,星所主封也;封,犹界也。大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娜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慧孛之气为象。" 按郑玄说,汉以前即有《堪舆晰书》,后代所作《堪舆》以十二次论分野,尚存可言古者。郑说后出《堪舆》,即或班固谓堪舆家之《堪舆金匾》。而其术尚宗古代占星之法,即将木星或谓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轨道,等分为十二,称之十二次,又对应于地上之郡国,即所谓分野,视各天区星象变异而预兆对

  • 数字神断预测学后天数是怎么排的

      比6小或等于6的加6 比6大减6

  • 台湾名字的由来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面,面积3. 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面积   58万平方千米)、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台湾”这两个字是如何来的,可谓众说纷纭。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 台湾除了有“台湾”的名称之外,古代还有其他的名字。比较具体的有以 下儿种:   第--,《三国志.吴*吴主传》:“二年春正月……逍将军卫温诸葛红 将甲丨: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当时对台湾称夷洲。   第二,明朝万历年间,陈第所写的《东番记》,第一次提出“大员” 二宇,从此,大员、台员,演变成今天的“台湾”的名字。   笫I,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沿用“台湾”称呼的同时,又名其为 ‘‘东都”,其子郑经继位后,改称“东宁'   笫四,西方航海者及不少外国史地著作多用“福尔摩萨”来称呼台 湾,明万历元年(1573年),葡萄牙人驾商船航行东海。途经台湾时,眺 望岛上山势雄伟,山岳如画,林木葱郁,不禁大声赞叹“福尔摩萨”(意 为美丽、太美之意),从此西方的航海图上便有了 “福尔摩萨”这个地名。   俏足,真正把台湾全岛称为“台湾”,是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淸政府将“东宁”复名“台湾”,设置台湾府(下置3县),隶厉于福建 厦门逍。

  • 堪舆的经典着作

    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 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 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堪舆 地理四祕全书 [清]尹一勺撰 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 堪舆 地理四弹子 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 铅弹子地学正义 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 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 清聚锦堂刻本 十卷全 堪舆 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 [清]张九仪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 [明]刘青田释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杨佐仙等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五决 [清]赵九峰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选择录要 [清]蒋大鸿撰 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阳宅大全四集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 [清]蒋国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地理直指原真 [清]释彻莹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地理葬埋黑通书 [清]释彻莹撰 清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 [清]张九仪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 [清]沈镐撰 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赣州风水祕传 不署撰人 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堪舆 郭璞葬经 [晋]郭璞撰 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罗经顶门针 [明]徐之镆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罗经解定 [清]胡国桢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罗经透解 [清]王道亨撰 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祕本搜地灵 [明]刘伯温订 光绪有益堂刻本 2卷1册全 堪舆 平砂玉尺经 [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 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 2卷1册全 堪舆 乾坤法窍 [清]范宜宾集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 [清]瞿天赉撰 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1册全 堪舆 入地眼全书 [宋]静道和尚撰 民国广益书局......馀下全文>>

  • 台湾的小吃名称大全

      台湾夜市小吃排名:   热狗(正宗台湾热狗是外层有面衣)   蚵仔面线   肉羹面   蚵仔煎   筒仔米糕   臭豆腐   盐酥鸡   大锅炒(口味有牛.猪.鸡.海鲜)   米台目(类似云南米线)   烤香肠   生炒花枝羹   烧酒螺   药炖排骨   药炖土虱鱼(类似淰鱼)   糖葫芦   珍珠奶茶   木瓜牛奶   各地特色如下:   台湾从北到南如下:   基隆 绿豆沙饼、咖哩饼、凤梨酥、海鲜   台北 文山包种茶.关渡咸鸭蛋.淡水铁蛋.白沙湾海砂土豆(花生),金山跳石芋..士林夜市大饼包小饼.淡水阿婆铁蛋.阿给.   桃园 大溪豆腐干, 龙潭花生糖 .绿竹笋   新竹 米粉, 贡丸, 竹堑饼, 玻璃艺术   苗栗 三弯水梨, 客家粿条.菜包   台中 筒仔米糕, 清水肉圆, 咸汤圆仔, 草湖芋仔冰, 凤眼糕 , 猪油荖 酥口饼   彰化 肉圆, 麻糬、萝卜馅饼, 口酥饼本文章为"出外人"原创 如需详问请Q   云林 鲜蚵. 古坑咖啡, 斗六文旦, 斗南马铃薯, 虎尾镇 蒜头   嘉乂 鳮肉饭,恩典方块酥, 黑木耳,阿里山的高山茶、明日叶、爱玉子、梅醋   台南 菱角.棺材板(土司面包为材料), 关庙面, 梅枣, 虱目鱼酥   高雄 六合夜市小吃.旗鼓饼 ,高雄木棉酥,左营棋饼,, 牛轧糖,木瓜牛奶 , 旗山枝仔冰   屏东 万峦猪脚, 东港樱花虾 , 满州乡港口茶   宜兰 鸭赏.温泉空心菜, 鸭掌、胆肝、金枣糕、李仔糕, 牛舌饼, 羊羹   花莲 花莲薯、花莲芋、麻薯、小米糖、沙琪玛, 桑葚汁   台东 释迦, ,洛神花 茶   南投 (台湾唯一不临海的县市) 乌龙、金萱、翠玉茶 竹山番薯, 绍兴酒梅子 ,竹笋   澎湖 海郦鱼生鱼片, 生鲜海产, 黑糖糕   金门 贡糖, 面线, 顺味酱 ,梅酒果,, 牛肉干, 麻糬饼 ,高梁水果醋   马祖 海淡菜干,马祖酥、芙容酥、鱼面、继光饼、蛎饼、糯米米时、麦香粽、龟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