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易经的评价

  • 古人如何看待《易经》

      以孔子来说,孔子在五十岁左右,就专心研究《易经》。他是五十岁才读《易经》这本书的吗?像孔子这么用功的人,小时候不可能没读过《易经》,他年轻的时候几乎什么书都读。当时的书不多,最主要的是五本,《诗》、《书》、《礼》、《乐》、《易》,五本肯定都读了。但是有的书你当时可以读懂,而有的书,如果你没有累积相当的经验和人生的体会,读了也没用,只看字面而已。读《易经》,一般来说,五十左右的生活经验丰富,应该有的经历都有了,等于是一卦六爻到第五爻了,大概知道整体的情况了,再老了再读就来不及了,已经到第六爻,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准备出局了。 孔子五十左右研究《易经》,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易经》为什么可以让他减少过失?我们常提到《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让自己“惩忿窒欲”,让各种负面的特性、欲望、情绪慢慢化解,亦即增进自己的德行,替别人设想,建构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在这里孔子得到一些启发,在《孟子》里面没有直接说到《易经》,但孟子很强调一个字,即“时”,做任何事都要看时机。他还特别说,孔子是圣人里面最重视时机的,他要学就学孔子,因为做任何事都有时机。时机不对,事倍功半;时机对的话,顺水推舟,那简直是太愉快了。这是对于儒家来说。 孔子诛杀少正卯:君子以果行育德 另外一个是荀子,他说:“善为易者不占。”真正懂得《易经》的人,不愿意占卦。为什么不愿意占卦呢?因为《易经》的道理合乎理性的思维。理性的思维,如果掌握清楚,何必去占卦呢?因为占卦代表你实在面临很难解决的事情,确实有困惑,你才去占卦。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人生确实有困惑,很多时候你借助于《易经》,一定要记得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它的义理。你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提到哪些卦是有困境,你应该怎样面对、增益智慧。哪些卦代表吉祥,它为什么吉祥?你要掌握住它的原理,设法去实践,自然就会达到那种效果。这是义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占卦。古代学《易经》至少有四方面,你如果重视言语,就会推崇它的言辞。《易经》里面很多成语,如果从《易经》得到很多启发,使用成语你会觉得非常文雅,话说出来言简意赅,说话很简单,意思又很完整、很完备。这是第一种,重视言语。第二种重视行动,有些人重视行动,就会推崇易经的变化,变化无常。但是再怎么变,都不能离开你的抉择,你本身的态度。第三种是重视制作器物。譬如说要盖房子,房子怎么盖。你要盖其他东西,要怎么盖,从《易经》的图象里面,都会得到一定的启发。这是第三种,要重视它的象。最后一种是注意到卜筮的人,就是占卜,这种人就要注意到“占验”之词,重视占卦。这四种人就从《易经》里面可以得到不同的材料,重视它不同的方面。 古代读书人,按照《易经》的说法,原则很简单,平常在家里翻翻《易经》,看看它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平常没事做,如何让自己感觉到每天都有进步呢?《易经》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它里面充满象征和符号,好像打哑谜一样,它写一句话,你就要问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像我们提过,“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这代表什么意思?你就可以有不同的想象。这是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研究每一个卦象、卦辞、爻辞,行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变化和它的占验之词。“占验”就是占卦的验证,是吉还是凶?中间还有什么?无咎,还有更好的“大吉”、“元吉”,“无咎”底下还有“悔”,还有“吝”,还有“厉”,代表危险,这些占验说得准不准。古人占卦,不是一次就到位的,不是学会之后,一占就准,不可能的。 那么怎么解卦呢?我现在就讲一个从孔子就开始使用的方法,用五十根筹策,古时候用蓍草,筹策一般是竹片做的。占卦的方法我们可以参考《易经·系辞传》,原文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ㄚ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白话:在进行大型演算时,准备五十根筹策,真正使用的是四十九根。将这四十九根分为两组,象征天地两仪;由任何一组中抽出一根挂在左手小指间,象征天地人三才;再以四为单位去计算筹策,象征一年的四季;把剩下的零数夹在左手中三指间,象征闰月;每五年有两次闰月,所以要把另一组筹策依四计算所剩下的零数,也夹在指缝挂起来。乾卦的策数是二百一十六,坤卦的策数是一百四十四,总数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天数。《易经》上下篇六十四卦的策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的数目。所以,要经过四次经营才能形成《易经》的一爻,经过十八次变化才能完成一卦。) 占卦出来之后,怎么解卦呢?解卦有很多的方法,宋朝的朱熹就整理了一套解卦的原则,可以参考(见本章后附录)。解卦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爻是动爻,有时候称作变爻,就会变成新的卦。现在的情况是本卦,新的卦叫做之卦,代表你下一步要往哪里去。

  • 如何评价国学动漫《易经》

      “阴”与“阳”与《易经》中的“易”字一样,都是源于日月。而“易”本身就是在解析“地日关系”与“地月关系”。伏羲做易,画先天八卦时的仰观俯察,仰观的其实主要就是日月;而俯察就是在观察地上万物与日月之间的变化关系。至于“阳”在最初就是指太阳,之后进而演变为,还包括了那些与拥有与太阳有着相同特性的事物。而“阴”在最初则是指月亮,之后进而演变为,还包括了那些与拥有与月亮有着相同特性的事物。这就例如:阴阳可以对应日月,也可对应男女,或是对应水火,亦或是冷热等。总而言之,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可以说这些都是源自于古人对于日月的崇拜,以及由此进一步衍生出的对于历法的研究。

  • 爱因斯坦如何评价易经

      不是的!在狭义相对论诞生之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做了铺垫性研究,其实我觉得狭义相对论更多只能是一个总结,就和牛顿三定律差不多!牛顿总结能力强!广义相对论部分内容,说实话不一定绝对正确!正确与错误总是相对的!呵呵!

  • 评价孙悟空作文

    “心猿”这名字不是随便起的,在某些方面孙悟空的佛性甚至超过唐僧。 (一)作者理想的化身 孙悟空是作者在《西游记》中精心塑造的英雄,因而他身上寄讬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之所以这么浓抹重彩,为的是“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第7回回末诗句)。“齐天大圣”大反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作者极力歌颂他的反抗精神并称之为“英雄”,然后又历史性地安排他忍受天灾困苦的磨难,以“奉佛上西方”,这“隐喻着”吴承恩对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追求,意味着作者希望培育社会的一个理想人格来使国家天下达到太平。表现他渴望在孙悟空身上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寄讬他美好的社会人生理想。 (二)建功立业的儒家英雄史观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大一统的明朝,儒家思想是正统,主流。曾作为一名封建知识分子的他,既痛恨这种腐朽的制度,又对之予以了深刻的反思,但儒家所宣扬的那套“英雄理念”深深植根在他的脑海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理想实现的铁的法则。孙悟空既然是代表作者意志的理想人物,但这个理想人格能不能经受得住时代,社会的考验,必须从实践中求得答案。西天取经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又是作者特意为孙悟空安排的一番“磨心厉志”之旅,“八十一难”的漫漫“修身”,这是孙悟空必经的一个过程,谁能经受得住考验,奋战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才能谓之为“英雄”,也才是真正的一番“建功立业”。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为将来的“治国平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作者英雄理想与针对腐朽黑暗的政治现实 作者在《禹鼎志》序中称:“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徽有鑑戒寓焉。”可见,借助神话以“鑑戒”现实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作者通过超凡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怪诞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所描绘的漫漫“西游”全景,无不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西行路上,除了遇到那些“为祸一方”,兴风作浪的妖魔鬼怪之外,还经历了“宝象,乌鸡,车迟,西樑,比丘,灭法,祭赛,朱紫,天竺”九个人间国家和“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三个地方。这些国家与地方,之所以妖精横行,因为这里“君政混乱”。“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这一切,无不是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特务横行等等丑恶黑暗现实的大胆暴露与反映。“国势日蓑”的混乱时势必然造就作者笔下“孙悟空”这样的英雄形象。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呼唤这样的理想英雄人物来扫清天下,正本清源,匡国救民。 (四)历史英雄的渊源 孙悟空是一个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身上那神异的本领,人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孙悟空又是神,人,物的三位一体。西天取经路上,作者是把他作为“人类英雄”的典型来重点塑造的,从而使得形象亲切感人。对于英雄性格的刻画作者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与历史上那些记载与歌颂英雄人物的文学着作有着内在的联络与统一。《三国演义》中一代枭雄——诸葛亮为全书的关键人物,为报答刘备“三顾茅芦”之恩而穷尽毕业生精力辅佐,治理蜀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心耿耿,感人肺腑。《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是为了报答师父救他出五行山之恩,而对之四拜(孙悟空一生只拜过三个人:观音,须菩提祖师,唐僧)。“师命”与“父恩”交织在一起,使他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十一难,十万八千里路途,十四载寒暑春秋,矢志不移,忠心不改。《水浒传》塑造了梁山泊上以宋江为核心的一百零八条英雄好汉那种疾恶如仇,见义勇为,锄奸扶弱,除暴安良,与黑暗腐败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史蹟。而这又显然与孙悟空那种与邪恶势力作坚决......馀下全文>>

  • 古人起名中带驰的

      张驰

  • 古人的裤子为何是开裆的?

      图为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双童图》局部,图中的小男孩一手抱着卷毛小狗,一手举起做放飞状,在草地上玩得正起劲。最引人注意的是他身穿的彩色条纹背带长裤,与今天的童装几无二致,仿佛这个小男孩是从现代穿越到了唐朝。摄影/动脉影   现代口头语中,有一种兄弟情谊   叫做“穿一条裤子长大”   古人怎么形容这种情谊呢?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   秦国有一首军旅歌曲,歌词是这样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服穿?   我和你同穿那战袍、内衣、下裳   这与“穿一条裤子”如出一辙   但是,战友的袍、泽、裳都可以分享   为什么唯独不见同穿一条裤子?   难道是战友不愿意?   非也   战友说:   身在这个年代,我也没有裤子!   呃,好吧。   那么,裤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裤子的来源   中国的裤子起源于西北   考古材料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   新疆地区就出现了与今天几乎没有差别的合裆裤   下图中的三个唐俑,或出土于新疆、或为黑人、   昆仑奴的形象(昆仑奴有的来自东南亚,有的来自西域)   他们都穿着合裆的裤子   唐代彩绘灰陶黑人舞俑。摄影/动脉影   唐代骑马男泥俑(出土于新疆)   唐代彩绘卷发昆仑奴陶俑。供图/微图   就是不穿裤子   不穿裤子的习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典型衣着   大概就是用一整幅织物包裹住身体,不加裁剪   连袖子也是没有的,更别提裤子了   奇的是,这种简陋通风的“真空装”   竟然传承了数千年之久   直到《诗经》琅琅的时代,通常是“上衣下裳”   上身穿交领窄袖短衣,下身穿飘逸的裙裳   上图为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具(供图/微图),人形的灯奴身穿短衣,下身穿裤。   穿着宽袍大袖的齐桓公与燕庄公画像。当时,穿长衣是上层社会的特权,而奴隶、劳动者则穿上了灵便的裤子。   众所周知,自周公“制礼作乐”   周王室设有司服、内司服等官职   而贵族为了坚守衣冠之礼   竟可以不惜忍受“老寒腿”之苦   那么普通劳动者呢?   他们不必弯腰低头、小步趋行   而是昂首阔步,甚至要奔跑跳跃   显然穿裤子更合适   事实也是如此   据沈从文先生考证   穿长裳是上层人物的特权   而在“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   猎人、奴隶等底层人物已经穿上了原始的裤子   这种裤子与今天的裤子仍有区别:   它的前面连腰,而后面是开裆

  • 如何评价双子座?

      水星赋予双子座的是聪明,智商通常很高。还有就是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他们通常都是很有灵性的,领悟力很强。也因此,双子座很多的思考层面是纯理性的,是不带感情色彩的。   水星的流动发散性同时赋予双子座对很多东西都很有兴趣,也就是双子座具有广泛性。这种广泛的阅读能力带给双子座的是12星座当中无以伦比的信息搜集能力。当双子座把这种广泛性用在人身上的时候,就会被认为是花心。只能说双子座的感情接触面很广泛,他们通常是对人很好奇所以会让人误解。但是双子座绝不滥情,不喜欢绝对不会勉强自己。   水星还是一颗跟语言逻辑,思考快速有关,因此,双子被赋予的敏锐眼光,往往伴随着一种辛辣的讽刺和批判能力,因此双子往往喜欢站在多种角度对人和事物进行批判和颠覆。他们通常被认为好辩,而且很少人能够辩的赢双子座。   双子的悟性和观察力还有分析力让人觉得恐怖,有时候连自己都觉得怕。探索欲望太强使得自己特别累。工作上使用得当百战不殆,感情上遇到对的事半功倍,遇到错的心灰意冷提前预知。   就是从小不学习,每次别人做基础简单的题会错一些,但不很多,一做能力性的难题就全对,简直分析力爆棚,还有就是,只要上课听就好了,完全不用复习,记忆力也好。   双子座被称为智商最高的星座,那你是如何评价双子座的?评论告诉小编吧!

  • 如何评价熊春锦

      熊春锦先生荣誉与学术成果:   2009年中国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为:《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   2011年被聘为外经贸大学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2014年颁发特殊贡献奖证书   2014年度中国教育创新先进个人   北京中医中药大学2016年聘为客座教授   2006年被聘为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人文发展顾问   先生出版图书:   《道德教育贵修身》(2014版) 红旗出版社   《道德复兴论修身》(2014版)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智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夏秋冬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中央编译出版社   简帛《五行经》释解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东方治理学》、《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央编译出版社   《道医学》《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老子人法地思想揭密》团结出版社

  • 评价雅典抽签选举

      抽签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就是经过一定程序的基本筛选之后,对进入决赛的选手用抽签方式决定谁胜出。比如全民选举只能选出进入决赛的人选,决赛用抽签决定。建立这种制度的理由有二:一是只要筛选程序是基本完善的,则由于混沌事件特性的使然,被选中者基本都可以胜任相应职务,且他们的领导能力在概率上是相等的,只是工作方法不同而已;二是有效避免冠军选举中的寻租行为,从而避免官后代和富人这类俱乐部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竞选请采纳

  • 对苏轼诗词的评价

      苏轼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他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水调歌头 中秋》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