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三大原则关系

  • 易经八卦的八卦关系

      九宫即洛书所指的九个方位,一般将后天八卦按方位装入洛书,中间空开,即形成所谓的“九宫八卦”。 其对应关系为“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 易经和二进制有关系吗

      你觉得它有关系,它就有关系。

  • 风水学和易经有关系吗

      它们都是紧密相连的学问。请参考!

  • 关于《易经》的作者

      易经》(“易”,音同“亦”)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偏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数学、物理、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在西方流传。 名字的由来 《周易》一名有几种不同解释。 “周”,一种学说依据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 “易”,有几种解释: 易由蜥蜴而得名,出自许慎《说文解字》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日出为易。 易是占卜之名。 简易,指宇宙的事物虽然繁多,但根本的原理是简单容易的。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著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朝代的易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易学,“归藏”是殷商的易学,“周易”是周朝的易学。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的基本原理是简单容易的,万物虽然变幻无常,其基本原理却不变。 而《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 历史 传统的说法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传说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记载在《归藏》一书,以“坤”为第一卦。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文王拘而演周易”,后人因此认为《易经》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经》以“干”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 春秋时期的孔子被认为是《十翼》的创作者。《十翼》是对《易经》的诠释,有十篇,包括:一、彖上传,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到了汉武帝以后,《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视为《周易》的一部分。 现代的说法 在近五十年,出现了新的《易经》历史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学者根据商、周朝的占卜用的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0年代,湖南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出土了将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纪的《易经》、《道德经》和其它书藉,是现存《易经》的最早版本,并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孔子所著的《易传》。 当代的学者怀疑周文王、孔子并非《易经》的作者,部分学者更认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学者比较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和周朝的钟鼎文之后,认为《易经》不可能是周文王所著,最可能的成书日期应是西周后期,大约公元前九世纪末。现时一般认为《易经》并非任何一个传说或历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时期占筮用的文字编纂而成。 至于《易传》,宋代的欧阳修即已怀疑《易传》不是同一人所作,当代的学者认为《易传》里面的篇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汉年代所著。 流传与学派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参考文献 《周易概论》刘大钧,齐鲁书社,1988年 ISBN 753330053 《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 ISBN 7505201816 《周礼》 《史记》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朱谦之,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 7202025604   满意请采纳

  • 《易经》,《忍经》,还有哪些啊?

      lz是在那种路边书摊看着的吧~一系列的修身的书~挺好的~一般都是盗版~呵呵~   我以前看着还有金刚经等~   这是百度到的一个版本~好像差不多~菜根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老庄韩非肯定少不了~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共包括如下26本售价:90 ,  10元/3本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论语》   《千家诗》   《诗经》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大学·中庸》   《孟子》   《楚辞》   《菜根谭》   《围炉夜话》   《小窗幽记》   《朱子家训》   《格言联壁》   《颜氏家训》   《吕氏春秋》   《忍经》   《金刚经》   《易经》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鬼谷子》   《百家姓》   

  • 易经如何卜卦

      你想怎么卜卦都行,麻烦点的就是蓍草法,铜钱法,简单就是先天与后天起卦,一万物起卦,但这个要求很高。满意请采纳

  • 易经占卦

      地水师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坤,为阴,阴气浊而下沉。喻寓兵凶战危,用兵乃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顺乎形势,坤为地。地下有水,数量无穷,水流所向,随势而行。这正是军旅之象,所以卦名日师。   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师卦,阐释由争讼终于演变成战争的用兵原则。战争是凶恶的工具,关系著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存亡,所用兵必须慎重。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统帅必须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战喜功。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这是师卦的主要精神。   用兵的原则,首重纪律严明,统帅必须刚健中正思威并重,不可刚愎自用。作战应以安全为首要,指挥权必须统一。小人不能重用,即或有战功,也不可使其拥有政治权力。   这一卦的占断,凶多吉少。强调兵者凶器,告诫用兵必须慎重。   师卦只有一条阳爻,在这种卦象里这一条阳爻就是至关重要的,而阳爻又“刚中而应”,六五爻与之相应,因此领导要刚、重,才能有下属与你相呼应。用这种刚中而应的正道来管理下属,下属就会顺从,就会大吉大利。此外,带兵作战,将领既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还要具有宽容的心。只有宽容人民,人民才能从之;只有“畜养”人民,人民才能顺应。师卦告诉管理者用人之道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任用具有优良品德的长者为领导。《孙子兵法》说“将者”必须具有五种品德——智、信、仁、勇、严,具备这五种品德的人即乃辅佐。第二,要把小人从自己的阵营里清除出去。第三,要彻底授权,用人不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四,要论功行赏,舍得封赏,不断封赏。   《左传》故事   前597年,荀林父担任晋国正卿,荀氏家族如日中天。此年6月,荀林父带领晋军与楚庄王争霸,荀首(智庄子、知庄子)担任大夫。晋三军六卿悉数出征,与楚庄王会猎于黄河。晋军中诸卿建议撤退,不宜与楚军争锋,先榖gǔ(彘zhì子)因平日就与荀林父政见不合,对于退兵他嗤之以鼻,并率领所部擅自渡河。   荀首说:“先縠gǔ的军队危险了!《周易》上有这样的卦象,从《师》卦初爻变卦为《临》卦,爻辞说:‘军队初出必须纪律严明,不顺从将有凶祸。’遵守军纪是‘臧’,反其道就是‘否’。大众离散而柔弱,流水壅塞成为沼泽(坎为流水,变卦兑为泽)。有军纪指挥三军如同指挥自己一样,所以叫做律。不遵守纪律,军纪枯竭无用。从充满到穷尽,阻塞而且不整齐,所以凶险。不能流动叫做‘临’(坎流水变兑沼泽),有统帅而不服从,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说的就是先縠啊。果真和敌人相遇,一定失败,彘子相当于师卦六三爻的“舆尸”,即使免于战死而回国,以后一定还有大的灾祸。”   (原文: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出处:《左传》)   荀林父无奈率全军跟进,晋军被先榖gǔ毫无准备的拖入战场。这次后邲之战,晋军败如山倒,荀林父回国后,请求国君赐死,并为先榖遮祸。   躲过一劫的先榖gǔ没有过多的反省,只是担心将来国君会找他算账,为防不测,竟于前596年率领鲜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袭晋国,后阴谋失败,晋景公大怒,杀先榖,族灭其家,显赫一时的先氏凋零了。真应了“虽免而归,必有大咎”。

  • 道观中求的签和易经卜卦有关系吗?

      易经卜卦是有一定理论根据的 而求签是随机的 纯属迷信活动

  • 《易经》是什么?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1]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扩展资料:误区: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相传《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

  • 易经的发明人是谁

      古人说;三个圣人作【易经】,伏羲根据河书洛图推演出了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孔子为易经作【十翼】,一部易经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