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辩证法杂谈

  • 《易经》的辩证思维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异同

      马克思的是进化的,易经那个按历史的发展思维演绎来看,在思维上粗糙的多。一个是农业社会,一个是工业社会,前者的经济关系什么的简单,后者的就是很大的变化,于此带来的分析问题上也困难的多。

  • 计算机的二进制思想是不是源于中国的易经和道家的阴阳思想或哲学上的辩证法?

      是受到中国易经六十卦中阴阳爻排列规则(规律)的启发

  • 【悬赏】求田辰山的《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电子版!!

      建议楼主别找了,这涉及到著作权的问题,没有人会没有实际目的的把一本书完全电子化传到网上,除非是网络文学,或者一些时下在市场上特别火爆的书籍,但别傻了,这里怎么可能有好书呢?

  • 易经与现代科学

      不要用科学的术语解释玄学的知识   易经确是中华的精髓,和现代科学不相抵触。   学哲学的时候,应该都明白哲学和基础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指引基础科学,反过来又有推动作用。   而《易经》是我们古代最为完善的哲学著作之一,当你明白了《易经》“理、象、数”的观念,再使用到实际上,会发现《易经》博大精深,穷极一生未必有所成。   现代科学并不是万能的,我们目前的科学只是相对的科学,相对于过去古代而言;也许在未来我们现在的科学只是笑话。

  • 易经的奥秘.(一)何为易经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怎么样看易经?看易经有什么用?

      易是容易,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易之方法(易之经)   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只有对其缺乏了解的人才认为易经是迷信。   《归妹》卦的解释   1. 关于《愚公移山》的神话   《列子·汤问》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带事领子孙邻里,驳斥河曲智叟的谬论,移山不止。终于感动上帝并命大力神将二山背走,帮助愚公解决了出行和发展的制约。   相信任何一个无神论者都不会认可神仙的存在。那么这一神话传说究竟在向人们传递什么信息呢?很显然,它在驳斥河曲智叟无知和固执的同时,也肯定了北山愚公富于开拓精神的愚昧和执着,并由此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又是什么呢?   2.《中庸》的解读与位置   《中庸》,礼记篇名,传为子思所作。什么是中,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什么是庸,平庸也,言其所为平庸也。谓平庸之人所能为,亦能为,故称其为庸言庸行也。平庸之人所能行,故称其所行所言为庸。如有“天才出于勤奋”之说,则勤奋亦庸人所能为也,故亦可谓“天才出于平庸(之行)。”故平庸的意思,即是中而平庸。   不平庸之人而能为平庸之行。为其不平庸也,故能中,为其能(甘于)平庸也,故能明。   《易经·乾·九二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平庸之言而能信,既能相信,也就能去实践。实践而又能谨慎对待,这就是“中”。也就是说,所作所为很是适中。   孔子说“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智者过于聪明,而不能为庸行,?甘为庸行。愚者虽能去做(行),而不能最终突破教条的束缚(有失于中),故亦不能行真正的中庸之道。这就是道所以不得行的原因?lt;/FONT>   贤者陷于教条而失于中(贤者过之——于中),不肖者行虽往往能得中,而不能甘于平庸,故亦必不能及。之就是道所以不得明于世的原因。(大道似不肖,故不肖者往往能适中)   那么,这就是中庸了吗?《中庸》更为形象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孔子和孔子以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吧。   3.《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归妹》   “归妹”,就现在众所周知的意思来解释,应当是指女子归嫁于其夫家。这固然没错,然而“归妹”的意思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男女之间因为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性格,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存在着不同。这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并逐步得到更深入了了解和研究。同样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   意识到了这个明显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的祖先意识到,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那么这种制约因素是怎么产生的呢?很显然,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无知。我们的祖先把这种无知叫做“昧”(或说是定义为“昧”)人类的无知即是人类的昧。昧于无知,昧而无知是人类所以不能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原因。(昧而无知,大道所以不明也)   相同客观条件下,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虽然(男性和女性)共同受制于自身的无知,但因为性格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女性所受制约相对来说要更大。换句话说,女性更容易受制自身的“昧”。在组织管理各种生产劳动和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   因为女性事实上更容易“昧”于无知(停留于无知),故而在我国古代早期的男权社会中,“昧”亦逐渐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但同时又因为“昧”是人类共同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男性同样存在着),故而我们的祖先将“日”去掉,而换成代表性别的“女”旁,创造了“妹”字。用于代表女性(更多的时候是代表年轻女性)。   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昧”者“妹”也,或“妹”者“昧”也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早期男权社会中,“妹”与“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通的。   女子出嫁,即归于男家。将预示着她需要为(自身)这一决定舍弃一些权力并同时承担一份新的责任。但男婚女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如果说因为它对自身的制约而把它定为是愚昧的决定,那么人类就必须归于愚昧并从中走出来,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故“归妹”者,亦“归昧”也。归于平庸愚昧,以寻求创造和发展。归于愚昧,“昧”而行之不辍,是由于中心的喜悦在推动外在的实践。能自己归于愚昧并实践不止的人,主观上就具备了能用中来不断纠正自身认识的偏差和局限,并最终突破愚昧制约的能力。(昧而能归,非中而何,此大中之象也。唯能大中者,为能不局限于已有认识而自归于昧。)   4.结论:《愚公移山》《中庸》《归妹》之三为一体   “归妹”者,“归昧”也,归于愚昧也。北山愚公者,不为河曲智叟所惑,不尚河曲智叟之智,自甘于昧,自归于愚味。其愚则足以行,其中则足以及,故能去太行,王屋二山也。   愚公移山者,中心悦而乐为之也。内喜悦而外付诸实施,归昧之道也。中庸者,中而平庸也。中庸者必昧,安于平庸而能守中者,必自归于昧者也。故中庸者,归昧(妹)之道也。   孔子曰“归昧,天地之大义也。”大义就是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此而言,天地之大义,亦人之大义也。则归妹亦人之大义也。那么,按照孔子的说法,由愚昧而走向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 易经的心得

      呵呵,易哪里是那么好懂的,再说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遇到不懂,多思索几遍,还不懂就跳过去,下次再看。不要急,慢慢看就是了。

  • 易经怎么入门

      这是一个大的问题,现代学习方式和多是象数义理混合的,而卜筮则流于江湖。所以,先刨除一切概念,混合一切宗派,不然没开始学就糊涂了。从0开始的话,按照没有文言文基础,大概推荐一些基本的步骤和书籍以供参考。不可为要!一、泛了解 易学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赘述。 因为易经现代的书籍也过于庞杂,入门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入门书籍非常重要。窃以为如果有文言基础,大可直接从经传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荐东南大学注音版的《周易》(简体横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标注及简单注解,字比较大,缺点是好心的插图反而杂乱)。另外一个本子推荐中华书局诵读本《周易》(四海本、绿本都可,有音频可以索要),没有通假字和插图。不管哪个本子,一些向来有争议的字、断句、读音都会有出入,先按一本学,之后多读几个本子自己再判断。(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这两个本子一定要买一本,不然会有很多读音掌握不准(如屯zhun卦)。 如果没有文言基础,那市面上的入门本子也有很多。个人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张其成《易道主干》、张善文《周易入门》。这几个本子的特点是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特有词汇的认识,泛读就好。特别说明:之所以推荐南怀瑾的书,是因为其书并不完备,但点到即止,防止走偏门。 另外,特别推荐一个iOSApp《易经》(图标是线装书的设计标有“有声同步”字样),诵读可调整语速、有注释和简单的白话文翻译。二、基础背诵 关于背书,不同派别有不同的意见,窃以为必须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渐进的背。 1、朱熹(争议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义》三种卦歌,分别是“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分宫卦象次序歌(乾为天、天风姤……)建议边画边背,否则会很吃力、下上经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 2、序卦传(郭氏认为幼稚),窃以为序卦传包含的逻辑最必要掌握的; 3、说卦传前十章(金、吕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归类);这些最好先背下来。其中朱熹的三种卦歌是必须要背的,是对64卦从卦序、卦象上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会省很多劲。序卦也不难背,每天诵读7次,最多连续7天应该就可以背下来了,说卦传相对内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结合图去背,这些理解会更深。

  • 《易经》怎么看不懂啊

      哦,我也看不懂,甚至上面那些复制大量废话的人也看不懂,几千年来有几人看懂了的,读了半天,光是个“乾元享利贞,初九乾龙无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解释都有好几米,有几个说清是什么意思的。

  • 用辩证法看股市到底是"风水轮流转"还是"强者恒强

      风水轮流转和强者恒强都是适用的,前者强调供求关系,后者强调的是一个热度体现,虽然在我们A股炒作占据主流但是真正的成长价值股是很少会受到市场影响,这种影响包括股灾,监管等等。,因为热度炒作总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当没人愿意接盘的时候下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需要眼光需要心态消息面不占优势最后还是多学点技术。总比盲人摸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