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主方客方

  • 易经 主方、客方阳数如何确定

      看什么情况

  • 晚中客指的哪个生肖

      曾经,多想这辈子心里只保留你一个,就这样默默的走下去,可你给的伤最终还是模糊了我的双眼,今昔时光温柔,只想用文字来抒发我对你最后的留恋,让真心用最美的的篇章诉与你听,即使你已离去!今夜,反反复复的文字只愿:一字落下,思念倾城...曾经,多想这辈子心里只保留你一个,就这样默默的走下去,可你给的伤最终还是模糊了我的双眼,今昔时光温柔,只想用文字来抒发我对你最后的留恋,让真心用最美的的篇章诉与你听,即使你已离去!今夜,反反复复的文字只愿:一字落下,思念倾城...

  • 在易经中24小时分别主的是人的那些部位

      你好。   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时辰,人的五脏六腑,在这十二时辰中,活跃与休息,定为【子午流注】:   卯时(05:00~06:59)手阳明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晨起大便,是清肠排毒。   辰时(07:00~08:59)足阳明胃经旺,早餐。   巳时(09:00~10:59)足太阴脾经旺,食物消化,然后输送至全身。   午时(11:00~12:59)手少阴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未时(13:00~14:59)手太阳小肠经旺,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   申时(15:00~16:59)足太阳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酉时(17:00~18:59)足少阴肾经旺,过滤体液。然后排毒。   戌时(19:00~20:59)手厥阴心包经旺,调整全身经络循环,   亥时(21:00~22:59)手少阳三焦经。体内五脏六腑统筹协调工作。   子时(23:00~00:59)足少阳胆经黄金睡眠时间,在睡眠中胆脏在过滤全身血液。   丑时(01:00~02:59)足厥阴肝经旺,胆脏过滤的血液,归于肝脏。丑时不睡,面色 憔悴。   寅时(03:00~04:59)手太阴肺经旺,肺中之气做动力,推动肝脏中的新鲜血液输送 至百脉。寅时睡得熟面红精气足。   希望对您有用。

  • 易经中男人的智慧

      老年人为天水讼卦其智慧为言公托平 壮年人为雷水解卦其智慧为解疑释惑 青年人为坎为水卦其智慧为想方设法 少年人为山水蒙卦其智慧为童蒙启迪以上就是易经中男人的智慧

  • 易经中的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

      飞龙在天 出自《周易·乾卦》的九五爻辞,原文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龙飞腾在空中,意味着君子大有所为。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从下而上排列,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六个爻可以分成三部分:初爻和二爻代表地道;三爻和四爻代表人道;五爻和上爻代表天道。爻分阳爻和阴爻,其中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从下往上数的第五个爻就称为“九五”。阳爻可以用龙来代表,那么在五爻位置上的龙自然就是天上的飞龙。   就人事而论,九五爻代表人间享有至尊地位的皇帝,我们常说的“九五至尊”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个九五爻怎么样呢?九五爻代表阳爻居于阳位(初、三、五为阳位),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代表“得正”,五爻又处于上卦三个爻的中位,即“得中”,既中又正,又处于尊位。   这可以解释为:哪怕是飞龙,也要求利。要顺天而行,不能逆天而动。这个爻是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中最好的爻。就人事而论,寓意人间有明君在位,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正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象。

  • 易经中《连山》《归藏》具体在哪里不同呢?

      推理:   不一样的!   一个时期的易文化,是根据当时的社会、天气、科学技术来定的。   易有3部,连山、归藏、周易。   周易传今为文王定的八卦位置,排出了后天的64卦顺序,孔子做十翼传今为周易。   有书上记载,说神农连山八卦.我是见过,不过可信度不是很高的,现代简称为中天八卦。这个八卦图是清代传下来的,是根据大六壬银河棹得出的结论,先天八卦图,就是乾坤的位置颠倒一下就是中天八卦图。   本人研究中天八卦图几年,得出了几个图,变化太多,几句话是说不清的。得出了立八卦图256个,去掉重复的立图,240个,包括了阴图、阳图。这些图都是离不开最基本的易理:太极生2仪,2仪生4象,4象生8卦,8卦出双8卦,双8卦分阴阳,变16卦,16卦中32个八卦图,单阳、单阴各出64卦,16*16变出256卦。   一个图为大卦,也就是个八卦图,八卦图又分出了小卦,也就是现在用的64卦。   16卦中,中四为年、月、日、时,外围为12地支卦,符合大六壬地支学。   虽然没提出连山、归藏的八卦位置和区别,可以参考下,刚研究出来的。   Sandro_ly 你脑残啊!奇门用的是后天八卦位宫、先天八卦位宫,你说奇门属于归藏,不是你脑子有问题,就是我脑子有问题。

  • 易经中的阴阳指的是什么

      阴阳 阴阳概述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 易经里的成语 《易经》中的成语

      1、自强不息【出处】《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释义】自强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2、厚德载物【出处】《易经•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释义】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出处】《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释义】上段话实际上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一样能斩断铜铁,后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喻指紧密团结,力量无敌;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4、惩忿窒欲【出处】《易经•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释义】惩忿窒欲的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嗜欲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它强调的是克己与忍让。5、信及豚鱼【出处】《易经•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释义】信及豚鱼的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要讲信用,比喻信用非常好,指出做人要诚实守信。6、卑以自牧【出处】《易经•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释义】《易经》上述话中包含两个成语:谦谦君子与卑以自牧。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7、朝乾夕惕【出处】《易经•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释义】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8、刚柔相济【出处】《易经•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释义】刚柔相济的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9、尺蠖之屈【出处】《易经•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释义】《易经》上述话中包含三个成语: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龙蛇之蛰。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进的策略;龙蛇之蛰比喻引退。10、藏器待时【出处】《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释义】《易经》上述话中包含两个成语:藏器待时和待时而动。藏器待时的意思是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比喻不急于表现才干能力,等待施展的机会;待时而动是说等待有利的时机,然后行动。11、见机而作【出处】《易经•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释义】见机而作的意思是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刻行动。12、安不忘危【出处】《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释义】安不忘危表示要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13、履霜坚冰【出处】《易经•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释义】履霜坚冰释义是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便会想到结坚冰的寒冬即将到来,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14、物以类聚【出处】《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释义】指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现多比喻坏人和坏人常在一起,互相勾结。15、谦尊而光【出处】《易经•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释义】谦尊而光的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16、改过迁善【出处】《易经•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释义】改过迁善是表示道德品质和作风的用语,意即:有德行的人见到别人的善良德行就学习、仿效,见到别人有错误就自觉对照改正。明朝王廷相在《慎言•小宗》中有“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表示迁善和改过速度很快且果断。17、触类旁通【出处】《易经•系辞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能推知同类的其他事物。18、探赜(zé)索隐【出处】《易经•系辞》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释义】这一段话有两个成语:探赜索隐和钩深致远。赜:幽深玄妙。探赜索隐的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钩深致远也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19、数往知来【出处】《易经•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释义】数往知来表示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即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20、极深研几【出处】《易经•系辞》:“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释义】极深研几指的是要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形容钻研深刻、细致。21、见仁见智【出处】《易经•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释义】对同一事物,因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作“见仁见智”。2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出处】《易经•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释义】积善:积累善举,指经常做好事。余庆:遗留福泽。旧时指经常行善的人家,一定会给子孙留下幸福。也就是所谓善有善报。23、殊途同归【出处】《易经•系辞下》:“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释义】原作“同归殊途”,意谓通过不同道路,达到一个目标。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24、应天顺人【出处】《易经•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释义】应、顺:顺应、顺从。天:旧指心目中的上帝。顺应天命,顺从人心。旧时常用以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中国古人认为朝代的更迭、政治的变革,是天意和人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应天顺人演变成为封建社会帝王登基时常用的套话。25、满腹经纶【出处】《易经•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释义】经纶:治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满腹经纶泛指人很有学问,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26、匪夷所思【出处】《易经•涣》:“涣有丘,匪夷所思。”【释义】夷:平常。匪夷:不是一般人。匪夷所思 ,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也形容所见事物的离奇或复杂。27、群龙无首【出处】《易经•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释义】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一个领头的。比喻众人会集,没有领头人,无法统一行动。28、革故鼎新【出处】《易经•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释义】革:《易经》卦名,意为变革。鼎是烹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变熟,由硬变软,故引申有更新之意。 革故鼎新,意为破旧立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29、出神入化【出处】《易经•系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释义】神:神妙。化:化境,极高超的境界。出神入化 ,超越神妙,入于化境,形容技艺达到极高的境界。30、否极泰来【出处】《易经•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曰:天地不交,否。”《易经•泰》:“泰,小往大来,吉亨。”“象曰:天地交,泰。”【释义】“否”、“泰”为卦名。天地交,即天地相互作用,谓之“泰”,不交谓之“否”;“泰”则亨通,“否”则失利。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达到一个关节点,就要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否”可以转化为“泰”。后来便常用“否极泰来”形容情况从坏转好。人们说“乐极生悲”、“苦尽甜来”、“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等都是“否极泰来”的意思。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改变原有的形态,出现新的状况。“好”可能转化为“坏”,“坏”可能转化为“好”,“有利”条件可能转化为“不利”条件,“不利”条件也可能转化为“有利”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这种事物互变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 在易经中什么是阴爻与阳爻

      稀有∮空气 你好像弄错了阴爻,阳爻。你的说阴爻为"-",阳爻为"--" 。我怎么看的记得阴爻为"--",阳爻为"—"

  • 《易经》主要讲的什么?

      《易经》概述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易经》与三《易》  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以及编写鲁国史书《春秋》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后因《乐》丢失所剩书籍即:《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易经》成为六经之首。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  第一: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第二:属于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念,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故《连山易》又称《夏易》),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又称《殷易》)。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  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连山易》相传为宓戏所作;《归藏易》相传为轩辕黄帝所作。  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岐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大卜篇》......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