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唯一全部在位的卦

  • 易经怎样得卦

      一个卦有六个爻 每个爻都有爻辞 那个爻动就看那个爻辞 那个动爻就会应验你预测的事   如乾卦六个爻 如 你问了 求财得到乾卦 这卦好吗 有人回答一句 那就看你占到那个爻了 就是那个爻动了 如果初爻动 那么初爻就应验你预测的事 如果是二爻动啦 那么就是二爻应验你的事 你会起卦吗 易经蓍草起卦 就是一个成手起卦也得45分钟 你要使用六爻的三枚铜钱起卦 那用易经爻辞断卦是不会应验的 这些不是几句就能讲完的 勤学苦练吧 慢慢来吧

  • 曾仕强教授为什么不把易经的64卦全部讲完呢?

      你愿意掏钱他就全讲完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点拨你一下就很给面子了。学而不思则罔,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己去想吗。

  • 易经的全部解释

      作者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有道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非孔说的学者仍不同意孔说学者的意见。黄永年先生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其作者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说:“著作人无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他还说,“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不能算文史”。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镜池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考”。宫哲兵的观点与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逻辑研究的方法,从其传授路线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化为背景,同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   内容简介   《易经的智慧(传部)》内容简介:《易经》,亦名《周易》。全书分为经文和传文两部分——相传八千午前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文王重新演绎六十四卦卦序,汇集历代口头流传的卦辞、爻辞,用文字记录下来_这就是《易经》的经文部分。四百多年后,孔子解释和赞颂经文的文字,

  • 易经求解卦,关于婚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霭沉沉楚天阔。   兄台,恐不能成噢!   1、兄弟持世临青龙,一夫一妻未必是你的所愿   2、兄弟持世,此婚不成。   3、女的多情,但会是别人的妻子   4、官动克世,谨防麻烦事   5、世应相生,表示你们现在感情还不错。   6、女方家长像是不太满意。   反馈是美德

  • 《易经》第一卦是什么?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揣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① = 辶 + 丶 + 豚□② = 者 + 见乾卦终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余下全文>>

  • 易经第二十二卦体现了什么

      易经第二十二卦 山火贲   体现了一个势,及应对的方法。     所谓势,就是山在火上,两相交映,山为阻,火为动。   所谓应对,山滞火势,而火要想贲,则要乘山势之静,而更加努力。

  • 易经的卦如何解?

      解卦的方法有七个原则:   1、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   2、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   3、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   4、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   5、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   6、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占;   7、六爻皆变者,则以乾坤二用之辞占,并参考其之卦卦辞。   读懂了以上文字之后,您就可以给自己算卦了。

  • 周易卦解,全部六十四卦。

      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   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   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   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   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   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   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   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   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   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   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   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   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   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第8卦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   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   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   诚团结的道理。   第9卦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   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   第10卦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   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   “履(踩)虎尾、不咥(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   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   第11卦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   中中卦   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   这个卦是异卦(下......余下全文>>

  • 易经预测时怎么起卦

      您说的是六爻还是测字

  • 易经的躁卦是怎么回事

      ◎ 躁 zào   〈形〉   (1) (形声)   (2) 同本义 [rash;impetuous;restless]   躁,疾也。——《说文》。字亦作躁。   羽杀则躁。——《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   躁者不静。——《管子·心术》   巽为躁卦。——《易·说卦》   震为决躁。   处必掩身毋躁。——《礼记·月令》。注:“动也。”   狗赤股而躁。——《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郑注:“不安静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韩非子·喻老》   (3) 又如:躁暴(暴躁;急躁);躁妄(急躁轻率);躁忿(急躁易怒);躁扰(急躁好动);躁静(急躁与宁静);躁率(急躁轻率)   (4) 急疾;迅速 [very fast;rapid]   脉三动而躁。——《素问·平人气象论》   人迎躁盛,喘息气逆。——《素问》   (5) 又如:躁速(迅速);躁疾(迅速;急躁);躁盛(脉博的跳动疾速有力)   (6) 浮躁;不专一 [flighty and rash;irascible;irritable]   好变动民曰躁。——《周书·谥法》   离位之谓躁。——《韩非子·喻老》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 又如:躁易(浮躁,轻佻);躁戾(浮躁暴戾);躁气(浮躁的气质)   常用词组   躁动 躁汗 躁狂   所有关于周易里面的《经》也好,《传》也好,就是不能用文字来明确解释的,需要自己在合理范围内去悟,越明确就越拘束,而周易的目的恰恰是“没有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