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四象是什么

  • 易经四象之位与四象之数有何区别

      一一对应的关系。

  • 诛仙3四象是什么

      四象副本简介   四象宫副本共有包括死亡难度在内的五种挑战难度,各位玩家组队进入后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的难度,并不断向死亡难度发起挑战。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及混搭双子各自守护一道关卡,具备独有特性和技能,能对玩家进行即时锁定攻击,考验团队里每个人的智慧。   进入方式:河阳 尧敦木【170,175】   进入条件:飞升120级以上   开启要求:3-6人   副本限制:每人每天只能进入一次。   难度选择:创建副本的房主,可在初入江湖、再起风云、三生苦旅、四圣危机、五雷绝地选择难度。     推荐配置和准备:仙合欢、佛怀光2名、天音1名(无敌较多、能群体救人)太昊或者鬼王或者九黎(能抗才是王道)焚香无敌。如果装备不是相对很强,三个阵营都有好的提高攻击手段,忘情水、狂神、佛尊,带好攻击符。

  • 什么是四象,在易经的本意中,四象特指 来自易经问道

      四象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指《易传》中的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又指四季天然气象,在秦汉以后逐渐指代源于远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群星,也称四神、天之四灵,四圣将。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玄武老阴主冬,朱雀老阳主夏。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四象又衍生出来了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 易经的算法是什么?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 连山易 跟 归藏易 目前都失传了只有周易流传至今。一般认为连山始於艮,如山势绵延不绝,归藏源於坤,顺藏纳万物。周易出於乾,天行周衍。   三易的占法   北宋邵雍在《皇极经世》认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0一六,互卦一0一六,变卦三二五0一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   归藏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着录,《隋书•经籍志》亦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但明朝杨慎认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於兰台,《归藏》藏於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於传注所引者。」   宋代家铉翁称:「归藏之书作於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   不过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归藏》,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按廖名春的〈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中言:「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   其他多半应属伪托   周易的占法比较复杂主要分成几个系统,主要跟取卦法跟释卦法有关。取卦就是如何算出这个卦,释卦就是如何从卦来推断解释问题的答案   最传统取卦法的出自〈易传‧系辞传下〉:「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具体方法见下:   一、将藏在竹椟或木椟中的五十茎蓍草取出,以两手执之,熏于香炉,命蓍,然后随取一茎放回椟中,留下四十九茎,也叫四十九策,用来揲蓍。此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将四十九策分为二分,不需计数。分开后,就放在左右两边,以象两仪。此即「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两仪在左边的象天,在右边的象地,即在左边的策数中分出一策象人,挂在右手的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挂一以象三。」   四、取左边的蓍草,执於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数到最后,视所余的策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即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间。此即「归奇於扐以象闰。」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左边。   五、次取右边之策执於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数到最后,视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而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间。此即「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右边。揲蓍到此,是为第一变。检视扐在左手三四指间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间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则右余必三策,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将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处,第一变即告完成。   六、再将左右两边已经数过的蓍草合起来,检视其数,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如第一变之仪。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将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处,是为第二变。   七、又将左右过揲之蓍合起来,检视其数,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变那样分二、挂一、揲四、归扐。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与第二变同,则将所余之策与挂一之策合之,另置一处,是为第三变。   八、三变而成一爻,计算三变所得挂扐与过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变合计得挂扐十三策,以减四十九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的策数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为揲蓍时是以四四数之,此处故以四除,则三十六得九,是为老阳,其画为「O 」,名之为重。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五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为老阴,其画为「X 」,名之为交。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一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为少阳,其画为「-」,名之为单。如三变合得挂扐十七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为少阴,其画为「- -」,名之为拆。   如是三变而成初爻,即将初爻画在画卦的版上。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再经三变而成二爻。以后每三变都是如此。一卦六爻,十八变而成一卦。画卦时,由下往上画。前九变而成三爻,出现一个三画卦於内,即是初二三爻,称为内卦。后九变又出现一个三画卦於外,即是四五上爻,称为外卦。得内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大衍之数,有体有用。体是五十茎蓍草去一不用,此一即是太极。韩康伯引王弼之说:「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用是以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以象两仪三才四时闰月等,由此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老阳每爻三十六策,老阴每爻二十四策,老阴老阳各一百九十二爻,总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以当万物之数。大衍的衍字,郑康成当演字讲,就是推演其数之义。演数必须五十茎蓍草,故取五十以为大衍之数。观变玩占,了解五十之数体用兼备的意义,即可入道。自汉以来,历代诸儒对於五十之数的解说,各有其异见,学者可以流览参考,不必深入研究。   (转载自读易简说 [

  • 易经最经典的一挂是什么?

      乾卦和坤卦。既济卦和未济卦也很经典,但是还是源于乾坤二卦。

  • 易经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   拼 音   yì   部 首 日   笔 画 8   五 行 火   五 笔 JQRR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不费力,与“难”相对:容~。~与(容易对付)。~于。   2.和悦:平~(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   3.改变:~手。~地。变~。   4.交换:交~。贸~。   5.轻慢:贵货~土。   6.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畴。   7.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8.姓。

  • 易经歌诀是什么? 15分

      你是问卦序歌.还是问关于卦名的歌决.还是其它歌决.请说清一些     ok   八卦歌决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个就是教你怎样认识八卦     六十四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这个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是前三十卦讲的是天地自然之道.   下经是下三十四卦.讲的是人与社会的道理.

  • 那么,道家所谈论的四象又是什么?

      四象   【四象】: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在我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在道教护卫神中,有一种专门用于镇守道观山门的天神,他们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为“四象”,亦称“四灵”。如道教胜地青城山天师洞(古常道观),在巍峨的山门前面,左右各建有一座神殿,左殿塑威武的青龙神像,名孟章神君,右殿塑勇猛的白虎神像,名监兵神君。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龟蛇)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后又将其运用于军窖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陈皓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龙、自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liu,旗子上的飘带)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可见其作用之大。   道教兴起后,沿用古人之说,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纳入神系,作为护卫之神,以壮威仪。《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渐扩大,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显位,青龙、白虎则被列入门神之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明姚宗仪《常熟私志·舒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青 龙   青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道教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形象龙,位于东方,属木,色青,总称青龙,又名苍龙。《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白 虎   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朱 雀   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乌,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崔星君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崔,从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同时,道教也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朱崔者,南方丙丁火朱砂也,刨液成龙,结气成鸟,其气腾而为天,其质阵而为地,所以为大丹之本也,见火即飞,故得朱崔之称也。   玄 武   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斗、女、虚、危、室、壁),其形象龟,亦称龟蛇台体,位于北方,属水,色玄,总称“玄武”。《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北方玄武星君为:“斗宿天庙星君,牛宿天机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虚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钱星君,室宿天廪星君,壁宿天市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同时,道教也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签》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刚。”《经》云:上菩若水。非铅非锡非众石之类,水乃河东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药不可暂舍,能养育万物,故称玄武也。

  • 易经是写的是什么

      孔子对于《易》及其卜筮态度。   其一,孔子起初只把《易》看作卜筮之书,却并不主张卜筮,认为缺乏智谋的人才频繁卜筮。他以前也是这样教授弟子的。易经讲的是什么所以,当看到老师“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贺”时,作为学生的子赣(即子贡)觉得老师前后矛盾,因而才迷惑不解地询问。孔子不仅指出他理解上的错误,而且耐心地开导他,指出《易》一书产生于“纣乃无道,文王作”的年代,是周文王“讳而避咎”之作,反映了文王的仁义思想(“文王仁”)和忧国忧民意识(“其虑”)。孔子是“乐其知(智)”,赏识蕴藏在《易》一书里的文王之智才“好《易》”的。   其二,孔子“晚而好《易》”,并一度热衷于占筮。这从“吾百占而七十当”一语可以看得出。   年轻时不主张占卜的孔子,为什么老了却又热衷于占笟了呢?这大概与孔子50岁后,尤其是在周游列国时所经历的人生坎坷和挫折有关。在到处碰壁、壮志难酬的境况下,孔子一度感到力不从心、吉凶难料,因而不得已利用《易》来占卜,看看运气如何。这其实与他以前所教导学生的“知谋远者,卜筮之繁”也正相吻合。表明即使圣贤,在遭遇坎坷、陷人穷途末路之际,也会一时陷人迷茫而求助于占卜。     其三,一度频繁地占筮使孔子对《易》不时翻阅、详加研究、反复玩味,以至于“韦编三绝”,最终珲解了《易》的本质,从而“不安其用而乐其辞”,即不满足于卜筮而喜欢其文辞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孔子形成了对《易》的全新认识。发现《易》有“古之遗言”,即文王遗教。在孔子看来,“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辟咎,然后《易》始兴也”。这与《论语•八佾》所记载的孔子关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感叹,正相吻合。正是在“古之遗言”里,孔子发现了《易》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即“故《易》刚者使知瞿,柔者使之刚;愚人为而不忘,x人为而去诈”。这也就是孔子所认可的《周易》之“德义”所在。   其四,孔子发现《易》所蕴含的“德义”后,就把“德义”认作《易》之本质,因而放在首要的位置。易经讲的是什么这从他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徳义耳也”,就可以看出来。尽管如此,孔子也并不否定卜筮,只是把卜筮放在次要的地位,即“我后其祝卜矣”。孔子将《易》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即“赞”、“数”、“德”,并认为:“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X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可见,“德”在三者中域于最高的层次,是《易》的本质之体现。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均为“史巫之筮”,均未洞悉《易》之思想真髓。   其五,孔子在洞悉《易》的德义本质后,虽然并不否定卜筮,但强调以德行仁义来求福求吉,而把卜筮视为最后的选择:“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祝巫卜筮其后乎。”这与其以前对于弟子关于“德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繁”的教诲,是完全一致的。可见,在这一点上,孔子学《易》之前与学《易》之后的认识,是一以贯之的。在孔子看来,没有德行的人,神灵也不会去帮助他,所以这种人也不必占筮,诚如《论语•子路》所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由于孔子晚年特别喜好《易》,以至达到着迷的程度,所以他留下了大量关于《易》的言论,其中的一部分一直保存到现在。它们和其他西汉以前古书中连续记载的有关孔子的文献一样,并非假托,当为《论语》一类的文献。鲜为人知的是,孔子晚年(很可能在68岁返鲁之后),曾对成于他之前的几种《易》文献进行过系统整理和研究,并为之作序。   马王堆......余下全文>>

  • 四象星座是指的什么 四象星座性格分析

      如释重负,主动性加强。事业发挥随心所欲,不必太过较真,有些事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切实回报。要注意家庭和事业、情感的矛盾,多跟家人沟通,耐心处理问题。境外事务机会多,你也更有走出去的意愿,学业运不错。财务到了清理的时候。感情回温,将转入一轮比较乐观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