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面相自学

  • 自学易经八卦要准备什么东西

      易经的范围很广,包括周易的易理部分,周易之外的术数部分(四柱、六爻、奇门遁甲、六壬、紫微斗数、风水等)。     你既然这样问,估计你是一点基础也没有。所以,对于你这样没有基础的朋友,首先要学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河图、洛书、八卦、五行、天干、地支,其中天干与地支的纳音、相冲、合、化、害、刑等内容也要搞清楚,干支五行的衰旺,这些都是基础知识。此外,三垣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二十四山、十二命宫、十二星次等,都是重要基础。     这些基础有了之后,才算是入门,其后可以学习周易的易理和术数。     易理部分,主要在《十翼》的通读方面下功夫,这个《十翼》已经在《周易》原文之中,主要有《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系辞》(上下)、《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共十部。这个十翼是解读周易的经典解读。   术数部分种类繁多,不要想全部学,可以选择一门进行深入学习。

  • 对易经感兴趣,去查了查发现《易经》的版本很多,该买什么书、哪个版本呢?可以自学一下那种。

      确实有很多版本,买三大出版社的嘛:商务出版社、中华书局和三联。其他的就不要买了,几本可以用毒药来形容。   不过只看书,估计对自学没有什么帮助,易经是一种智慧,找个好的老师带你入门,找到打开智慧的钥匙,比看书更实用。廖泓暇老师的易经课程,你可以了解一下,在国内老师都是非常棒的!liao-hongxia

  • 想自学易经,从哪本书看起比较好

      一、入门篇   可以看看曾志强易经的奥秘的视频、南怀瑾的易经杂说,看看王虎应的六爻自修宝典,   二、进阶篇   十翼(系辞上传、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象上、下、彖上、下、文言)   然后在看比较有深度的书:增删卜易、断易天机、黄金策、卜筮正宗、火珠林

  • 怎样自己自学奇门遁甲?

      看下张志春老师的神奇之门和开悟之门。这个初级入门的东西你要是都看不懂。那就别学了。免得真疯癫了、再找偿教学视频。一般以幺学生老师的2011北大讲座为好,讲的都是初级的东西,和适合初学者、

  • 易经面相大师张林举

      很好啊,都会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 《易经》怎么用?

      易经原文只是说明了64卦而已,文言文的功底不强悍的人是绝对看不懂的,不止这些,还需对古代文字有一点研究才行,现在流行的各个版本没有一个对易经原文注释得很好的,所以易经的注释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照搬,楼主想学易经的话最好买本《周易》,里面不止有64卦还有说卦,杂卦等,但我本人不支持里面的卜签法,太麻烦并且太耗时了,如果你想学运用的,可以买本>,不过我认为这本实在不怎样,还不如买本《梅花易数》比较好,作者邵康节。里面详细说明了各种占卜方法,简单易用,重要的是速度非常快,不需要任何道具。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占卜是不科学的,甚至迷信的,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是偏激的,试着想想,100年乃至1000年后的人们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个年代的所谓科学,照样不是被认为是幼稚的,愚蠢的。现今科学多伟大?多精密?照样有那么多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更别说非自然现象了,然而这些都可以以易理来解释。古人的智慧是不容小看的。

  • 什么叫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经》最初用於占卜,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1],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於是一般所称《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为周文王主编,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可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於随时代演变,《周易》的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为了注解《周易》,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史记记载为孔子)[2]撰写了〈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大象)、〈象下传〉(小象)、〈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著作,统称《十翼》,後世又称为《易传》。广义的《易经》包括《易传》在内。     《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为《易》。     「易」有几种解释: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日月为易,象徵阴阳。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易是占卜之名。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著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後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yao2)。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每一卦代表一种状态或过程。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卦。   後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余下全文>>

  • 自学周易风水学,读哪种书比较好?

      风水书籍推荐   一、峦头形势   1《玉髓真经》 张子微著   2《地学》 沈镐著   3《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 荣锡勋著   4《一贯堪舆-杨曾地理家传心法捷》 唐宗庚著   5《刘国师地理真传》 刘国师著   6《乐山篇地理书》 来木臣著   7《秘传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寻龙点穴全集》 珍藏本   9《寻龙点穴墓相风水》 不过五著   10《简明地学堪舆泄秘》 汪志伊著   11《地理山洋指迷》 周景一著   12《辟径集》 李默斋著   13《现代风水学峦头总论》 姜国威著   14《寻龙秘诀》 高隐仙藏   15《图解雪心赋》 白鹤鸣著   16《地理啖庶录》 袁守定著   17《地理砂水穴法》   18《地理万山图》   19《仙家救贫术搜地灵》 白云山人著   20《黄囊穴髓》 程天昭演绎   21《地理汇宗》   22《平砂地理玉函经释义》 邱于展著   23《地理点穴大全》 许澹园订   24《地理全书》 刘伯温著   25《立宅安坟风水秘传》 黎浩贤著   26《相墓相宅术》 (四库本)   27《平砂玉尺经》 刘秉忠原著,李峰编   28《堪舆秘笈奇书》 刘伯温著   29《新注雪心赋》 何聪明著   30《峦头精义》 李默斋著   31《峦头风水大破译》 张健民著   32《地理峦头实务》(上中下) 钟义明著   33《增订台湾地理图记》 钟义明著   34《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 王松寒著   35《地理琢玉斧峦头括歌》 张九仪增释   36《地理捷径秘断》 张哲鸣著   37《阴阳宅宝鉴》 苏立民著   38《一善地理真诀》 妙摩慧度著   39《假日寻龙记》 姜健贤著   40《地理心法-寻地五要捷诀道读》 许人文注 张建民编   41《地理囊金集注-记师口诀节文》 章贡、刘谦著   42《谭天纵留题-乌蒙吉真诀-刘若谷千金赋》   43《本地姜留题》   44《风水寻龙诀》   45《撼龙经》 杨筠松著   46《疑龙经》 杨筠松著   47《泄天机》 廖禹著   48《秘传廖公画夹拨砂经》 廖禹著   49《地理阴阳秘录》 苏立民著   50《地理天机会元》 徐试可著   51《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叶九升著   52《精校地理人子须知》 徐善继、徐善述著   二、郭杨蒋一脉玄空正法   1、《青囊经》 黄石公著   2、《青囊序》 曾求己著   3、《青囊奥语》 杨筠松著   4、《天玉经》 杨筠松著   5、《都天宝照经》 杨筠松著   6、《地理辨正》 蒋大鸿著   7、《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天元五歌》 蒋大鸿著   9、《归厚禄》 蒋大鸿著   10、《天元余义》 蒋大鸿著   11、《平砂玉尺辨伪》 蒋大鸿著   12、《阳宅指南》 蒋大鸿著   13、《阳宅天元赋》 蒋大鸿著   14、《杨公滴滴金》 杨筠松著   三、范宜宾滇南派(即连城派)玄空法   1、《风水的研究》 唐正一著   2、《增释地理冰海》 高守中著   3、《地理辨正揭隐》   4、《金氏地学粹篇》   5、《家存玄空大卦地理秘传》   6、《玄空探原录》   7、《乾坤法窍》 范宜宾著   8、《玄空大五行真传口诀 》 托名蒋大鸿著   四、谈养吾玄空六法派   1、《中国绝学、玄空如意理气正宗入门深造》 陈梦国著   2、《玄空本义》 谈养吾著   3、《地理辨正翼》 荣锡勋著   4、《堪舆正经》 陈正儒著   5、《新玄空紫白诀》 赵景义原著、张成春编   6、《地理辨正白话注解》 谈养吾原著、陈世范编   7、《天元五歌阳宅篇注解》 赵景义著   8、《地理小补》 刘杰著   9、《辨正发秘初稿》 刘杰著   10、《玄空法鉴》 曾怀玉著   11、《元运发微》 卢作周著   五、邓恭江西大玄空五行派   1《地理知本金锁秘》 邓恭(梦觉)著   2《地理黄金屋》 邓恭(梦觉)著   3《蒋大鸿地理秘诀稿》   4《玄空河洛先后天心法秘诀》 藏本   5......余下全文>>

  • 北京易经学院的面相培训怎么样?

      我没参加面授,但是我看过他的视频,讲课理据分明,是有真东西的

  • 如何自学风水学?

      找个师傅吧,不然学不明白的,自学皮毛糊弄人可以,学不精的。通过书本学习风水会很难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这些书籍读起来太痛苦,很多句子别说理解,读都读不来,往往一句话里不认识的字比认识的还多,这怎么学?确实,我也读的非常痛苦,但是我知道原因。下面来一一分析为什么这些传统的术数目前没有办法普及。 我们 知道目前中国流传下来的术数基本都起源于《周易》,而《周易》是一本来自周朝的书籍,快三千年了,这些书都是我们古人都称之为古文的文章,我们普通大众来读,怎么可能不拗口不痛苦?其二,《周易》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秦丞相李斯的力保,以占卜书的分类来保留,其实占卜内容我个人估计顶多占《周易》的十分之一,李斯也应该知道这部书的意义,要不然李斯也不会冒砍头的危险平白无故力保这本“仅仅是看屋宅坟墓算命”的书。既然术数来之《周易》,我们又如何能非常容易的从一堆庞大的信息中找到我们要学的术数呢?简单说就是给你一根老虎尾巴你就能轻易画出一只老虎吗?所以如果不理解风水术数的本质和理论思想,我们就无法看懂《周易》。其三,《周易》历代都有高人注解,各类周边典籍层出不穷,不过高人再高也不是神,凭什么他们的注解就一定正确?各种误导一定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自信有这个能力去伪存真吗?反正我是不能的。其四,我们现在的《周易》也有译文版,但是误导性也很严重,因为古文的意思非常繁多,如何解释全在翻译者的理解,如果翻译者错误,那么我们所学的东西就走样了,怎么可能还学会呢?我小举一例:第一卦 乾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这里面“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现代译文版绝大部分解释都是“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很明显这里“勿”的意思是“不”。但是在古代,“勿”却还有非常多的意思,我们查《康熙字典》可以找到“《说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这里“勿”就是旗帜(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州里”,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   那么“潜龙勿用”的意思就是:“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会像一面旗帜一样聚集众人,得到众人的拥护和爱戴。并能产生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大家。”就这些吗?远远不止,我们接着看《集韵》(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勿,或作ユ。又通作物。”如果这“潜龙勿用”中“勿”做“物”解的话,意义就和我理解的意思非常相似了,后来在元代周伯琦的《六书正譌》中查证:“勿,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後人加牛以别之。”所以我个人意见“潜龙勿用”之意为“具有天地之仁爱和能洞明世事的人,会利用万物,充分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这样的例子在《周易》中举不胜举,你说我们该相信谁?如果我们本身没有非常厚的古文基础和非常全面的资料收集条件以及收集能力,以及真伪辨别能力,我们如何能读懂这部千古奇书?其五,师承,非常关键,本来这点我不是很想写,因为写这点的话我压力很大,这点的核心会批判中国的文字,但是不写的话那我论述这个问题又不客观了,所以还是简单的提一下。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虽然汉字博大精深,但是依然无法准确表示特定情景中的意思,比如:“这件事情你做的很好。”不同环境就有不同意思,如果在说话的现场我们就可以听出含义,但是用文字记载后就不一定能感觉到。我以前一位佛家朋友曾经就说过:“佛经不是佛祖写的,是佛祖弟子记录的佛祖的言语。但是为什么后人看佛经却很难理解,因为你没有在现场听法,在讲法的现场,你会不自觉的就理解了讲法者......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