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基础概念

  • 易经基础术语

      周易》常用的术语   在《周易》中有许多特有的术语,这些术语与《周易》的整体思想有密切的关联,为了初学者的方便,这里先把一些常见的一些术语先行解释,以帮助大家尽快理解《周易》的思想内涵。    1、“彖传”:“彖传”是“卦辞”的解释,是总论各卦基本观念的意思,由六爻的全体形象,说明卦的意义。    2、“象传”:“象传”又分为“大象”与“小象”。“大象”是卦的全体说明,但与“彖传”不同,是将六爻还原成三爻的八卦,以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说明全卦。“小象”与“彖传”近似,以各爻的位置为主,说明每一“爻辞”的。    3、“刚”“柔”为万物生成的二元,或两种属性以-与—表示。    4、“阴”“阳”与“刚”“柔”相同。“阳”等于“刚”,“阴”等于“柔”。    5、“位”,指六爻每一爻的位置。由下向上数,为“初”“二”“三”“四”“五”“上”,原则上,“五”是君的地位,“四”是近臣的地位,“三”是不太与君接近的高的地位,“二”是不太高的地位,但却有与君意气相投的可能性。“初”是还没有入世的地位。“上”表示隐退的人,亦即“无位”的地位。   6、“中”六爻的卦,分为“内卦”(下卦)与“外卦”(上卦)。“内卦”正中间的“二”,“外部”正中间的“五”,因为在中间,称作“得中”,比“三”或“上”的地位更好。对事物采取中庸的态度,不偏不激,这是我国传统的智慧。   7、“正”奇数属于“阳”,偶数属于“阴”。因而,在奇数的阳位,变即“初”“三”“五”应当是阳爻;在偶数的阴位,亦即“二”“四”“上”,应当是阴爻,这时称作“得正”或“当位”。相反地,如果奇数的阳位是阴爻,偶数的阴位是阳爻,就是“不正”或“不当位”。如##全爻是正,##全爻都不是正。   8、“应”内卦与外卦。各自的第一爻、第二爻、第三爻。亦即“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爻,有对应的关系。但须一为阳爻,一为阴爻,异性相吸,才能“相应”。如果都是阳爻或阴爻,则同性相斥,即“不相应”如##的全爻“相应”,##的全爻都“不相应”。   9、“比”是两个相邻的爻,如“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相比。这也必须是阴与阳,才有亲近感。    10、“承”“乘”相邻的两爻,上方的爻,对下方的爻是“乘”;下方的爻,对上方的爻是“承”。   11、“时”“时义”“时用”六二四卦,象征自然或人事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某一瞬间的现象。变怒,在相争时,喜悦时、痛苦时等的状态,称作某卦的“时”。“时义”为卦的时间意义;“时用”为卦的时间效用。   12、“吉”“无咎”“吝”“凶”未来的判断辞。“吉”是吉祥。“无咎”是没有灾难、过错,虽然不是吉,但也不是凶。“悔”是后悔。“吝”是羞辱,程度不同,虽然不是凶,但也不是恶运。“凶”是凶恶,凶险。   13、 元吉与大吉。元,本义是始。元吉不是一般的大吉,而是吉中之最,最吉。汉代刘向认为元吉就是始吉。《易经》中“元吉”之外,还有“大吉”,其数量都不少(元吉15处,大吉5处)。   14、利见大人。“见”当为“现”。古文“见”本来就同时具有“现”、“见”二义。所以一般译本也多以“利见大人”为“宜于去见大人”。然而,《易经》本来就是供天子王侯们占卜的文献,他们还去晋见什么大人,他们自己就是大人。所以,应为“宜于大人出现”。   15、 往。未必都是“前去”,而当是“有所行动”。   16、利涉大川。很可能指可以克服艰难除阻,并非一定是指渡河。现仍然译为渡河,希望读者去体会其中的意义。   17、“元亨利贞”四字,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现存汉魏时代的《易》注,未见对元亨利贞的新解。王弼《周易注》,也无对元亨利贞的集中说明。孔颖达《周易正义》和李鼎祚《周易集解》,都引《子夏传》,认为元亨利贞的意思是: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到了宋代,程颐提出了自己对元亨利贞的理解: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程氏易传·乾》)。这是把元亨利贞当成了万物从始到终的发展过程。   朱熹原则上不否认程颐的解释,但在《周易本义》中,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周易正义·乾》)   近现代学者对元亨利贞的主要贡献,是认为亨即享,祭祀的意思;而贞乃是卜,即占问的意思。这样的解释,也曾经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命理学》常用术语:   1、四柱:是对八字年、月、日、时之干支的总称。又称为「原局」、「命局」、「局内」、「原命」、「本命」、「命内」、「命中」。   2、日主:是指八字四柱中日柱之日干。又称为「日元」、「命主」、「吾」、「我」、「身」、「天元」、「元神」等。   3、月令:指八字四柱中月柱的地支。又称「提纲」、「月提」。   4、三元:是天元、人元、地元的总称,又名三才。天元即十天干。地元即十二地支。人元即十二地支中所藏之干。如地支寅中藏有甲木、丙火、戊土,因之,地支寅内所藏的甲木、丙火、戊土即人元。余仿之。   5、本体:依据月令提纲所属五行季节,对日主天干的称呼。例:甲木生于春季为春木,生于夏季为夏木,生于秋季为秋木,生于冬季为冬木。余仿之。   6、用神:是八字四柱中所需要之五行。取用神之法不外乎「扶抑I、「调候」、「通关』和特殊格局取用神四种。   7、墓库:是三合五行局之墓地。如亥卯未木局,五行属木者,墓库在未。五行属火,墓库在戌。五行属水,墓库在辰。五行属金,墓库在丑。   8、余气:是四季末之库地。例:丑为水之余气。辰为木之余气。未为火之余气。戊为金之余气。书云:天干得一比肩,尚不如地支得一余气,因此,余气在八字命理学中,还是很重要的。   9、透干:指八字四柱中地支之五行,又见四柱天干有相同之五行,谓之透干。例:地支为寅,见天干有甲字称寅木透干。又称天透。余仿之。   10、通根:指八字四柱中天干之五行,又见四柱地支有相同之五行,谓之通根。例:天干「乙」字,又见地支有卯字,谓之乙木通根。又名:乙木有根。又称地藏。   11、根气:指八字四柱中天干之五行,又见四柱地支有相同五行之余气,谓之根气。例:天干甲木,又见地支辰字,辰中内藏乙木,谓之甲木尚有根气,余仿之。   12、党多势众:党多指四柱中相同之五行见数个以上。势众指四柱中相同或生我之五行多见,而成一旺势。   13、日元坐杀:指日柱天干本身日支为偏官(七杀)。如:日柱干支为甲申、乙酉、丙子即是。   14、七杀:偏官的别称。若偏官为忌神,取食神克制偏官,又名:「敌杀」。若正官超过三位以上而无制化,又以七杀论之。   15、制化:制乃克的意思,如:丙火为忌神,取壬水克之谓制。化乃通关或泄秀的意思,如:丙火为忌神,取己土来泄丙火之气,而不伤害用神庚金,谓之化。   16、泄秀:八字四柱中日主太过强旺,取食神、伤官来泄日主之旺气,谓之泄秀。   17、生扶:日主太过衰弱,得同日主五行之物或正印、偏印扶助,谓之「生扶」或「助身」。   18、抑制:日主太过强旺,取正官、偏官或正财、偏财来克耗日主,使其中和,谓之抑制。   19、调候:日主太过燥热,取水物来中和,或日主太过寒湿,取火物来中和,谓之调候。   20、通关:指日主五行和四柱中另一五行皆强旺,成对峙之状,取相通之物为用神,谓之通关。例:金木两旺对峙,取水来通关为用。余仿之。   21、化杀:指正官、偏官强旺,克害衰弱之日主,取正印、偏印来化杀生身。   22、生、助、克、泄、耗:以日主为主,生即逢正印、偏印。助即逢比肩、劫财。克即逢正官、偏官。泄即逢食神、伤官。耗即逢正财、偏财。   23、伏吟:指天干、地支皆相同。如:大运是乙亥,而流年也是乙亥,谓岁运伏吟。又如:大运或流年干支是乙亥,而八字四柱中也有乙亥,谓之伏吟。又如八字中年柱干支是乙亥,而日柱干支也是乙亥,是谓伏吟。余仿之。   24、反吟:指干支和干支呈现天克地冲之状况。如:大运辛巳,遇流年乙亥,谓岁运反吟。又如:大运或流年干支是辛巳,而八字四柱中有乙亥,谓之反吟。又如:八字中年柱干支是辛巳,而月柱干支是乙亥,是谓年、月柱反吟。余仿之。   25、岁运:即当年之流年干支也。例:2005年为岁运乙酉年。又称为:流年、太岁、年运。   26、枭神:即偏印之术语。若女命偏印太旺,而食神衰弱无根,谓之「枭神夺食」,主无子之命,有者也主刑伤不吉。   27、财库:指日主之财星在八字四柱地支库地。如:日主丙火,以金为财星,金库在丑,因之,日主丙火,得八字四柱地支中有丑,为有带财库。余仿之。   28、官库:日主之官星在八字四柱地支库地。如:日主丙火,以水为官星、水库在辰,因之日主丙火,得八字四柱地支中有辰,为有带官库。余仿之。   29、乾造:命理学上称呼男性为乾造。   30、坤造:命理学上称呼女性为坤造。   31、六亲:乃指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兄弟、姊妹、配偶、子女。   32、儿星:又称子星,指男命之正官、偏官。女命之食神、伤官。   33、同类:指比肩和劫财而言。对男命,比肩为兄弟、劫财为姊妹。女命,比肩为姊妹、劫财为兄弟。若八字不见比肩、劫财,而大运、流年遇比肩、劫财则为明友、平辈之类。   34、岁运并临:指大运和流年干支皆相同的情况。   35、盖头:指天干五行克地支五行的情况。如:庚寅、丙申、甲戎等。   36、截脚:指地支五行克天干五行的情况。如:甲申、乙酉、丙子、丁亥等。   37、征太岁:指流年干支和日柱干支呈天克地冲的情况。   38、祖上宫:指八字之年柱干支,(也是父母官)。   39、父母宫:指八字之月柱干支。(以是兄弟宫)。   40、夫妻宫:指八字之日柱地支。(也是命宫)。   41、子女宫:指八字之时柱干支。(也是奴仆宫)。   42、富贵:富即指拥有相当多之财物和物质享受高。贵即指社会地位高或学有专精,受众人之尊敬。   43、贫贱:贫即指入不敷出,物质享受低、缺钱用。贱即指社会地位低下或从事下贱之职业。   44、文职:即从事较静态之工作,如:老师、律师、学术研究、行政人员、秘书、会计、公务员等。   45、武职:即从事较动态之工作,如:军人、警察、运动员、保全人员、外务员、矿工等。   46、城、乡、运、地:乃指大运方位也。如大运为壬癸亥子时,谓之走北方水地或一路走水乡之运。余仿之。   47、禄马:乃指走财星旺运也。马非指古代驿马。

  • 易经》《道德经》《论语》哪个是基础,那个是高端

      易经,论语是儒家的,道德经是道家的,不是一个系统的,也没有哪个是基础,哪个高端的说法。不过易经相对深奥,道德经比较抽象,通常来说论语容易学点,当然啦这个看个人喜欢哪个方面的知识。

  • 零基础,易经如何入门

      这个不能给你权威回答。   我个人建议个人,你可以先买一本原文加译文。   然后卦词加卦图的。   再然后看名家讲座的可以有启发。

  • 跆拳道的基础拳法叫太极什么的

      跆拳道的基础拳法叫太极一章。   太极一章品势内涵:   太极一章的一套动作是对八卦中“乾”(天)的运用,“乾”是八卦的第一卦,太极是万物之源,由乾开始。有天就有光和雨——这两者是自然界的开始,生长和延续所必须的,天始地成,人的生命开始于地,但延续在于天。八卦的卦象象征地表达了人、自然和宇宙的所有现象。(健也!代表万物的根源和开始)   太极一章的特点是以站势和简单的走步为主,动作由基本动作下格挡、中内格挡、上格挡、直拳、前踢组成,是跆拳道8级必修品势。

  • 鲜花概念

      鲜花概念   的表面意思是新鲜的花卉,广义的说,包括一切新鲜的有生命的切花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送花越来 越普遍,因为鲜花有它自己的很多寓意,送花是一种很高雅的礼节活动.   鲜花的寓意   鲜花的寓意   鲜花在常人眼里之所以美丽可爱,除了她们自身的先天条件比较优越而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们“情人眼里出西施”,往往“借景生情”,“借物抒怀”,在鲜花身上附加了种种美好的寓意。   比如,在中国人看来,春日的兰花高雅不俗,夏季的荷花自尊自爱,秋天的菊花坚贞顽强,冬时的梅花无私无畏,等等。实际上都是由于她们被人们附以寓意所致。   鲜花的寓意,是送花予人时非要正视不可的一个问题。它的本意,是指按照人们的一般看法,某一鲜花依其品种、色彩、数目、搭配的不同,而表示什么,或具有何种含意。假如事先不了解鲜花的寓意,或者在选择鲜花时不顾这一点,那么送人的鲜花往往就会大出差错。   下面,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主要是鲜花的通用寓意和鲜花的民俗寓意。   通用寓意   在世界上,有一些鲜花的寓意是相传以久、人所共知、广为沿用的。这就是所谓鲜花的通用寓意。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习惯把鲜花的通用寓意叫作花语。准确地说,所谓花语,乃指借用花卉来表达的人类某种情感、愿望或象征的语言。简言之,花语就是借花所传之意,以花类比之情。   根据礼仪规范,花语一旦形式,并被众人接受之后,便流传开来,须人人了解,个个遵守。不能自造花语,也不许篡改花语。在国外,花语相当普及。   人世间鲜花无数,花语也因此成千上万。事实上,任何人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能够全部花语一清二楚,熟练掌握。不过,对常用的花语,特别是下述三类花语,却有必要人人作到基本精通。在国际社会里,它们尤受重视。   (1)表示情感   在全部花语之中,有相当数量的一个部分,是被用来“寓情于景”,表达人之常情的。   例如,玫瑰表示爱情,丁香表示初恋,柠檬表示挚爱,橄榄表示和平,桂花表示光荣,白桑表示智慧,水仙表示西半球敬,百合表示纯洁,茶花表示美好,紫藤表示欢迎,豆蔻表示别离,杏花表示疑惑,垂柳表示悲哀,石竹表示拒绝,等等。   有时,还可以将几种花语相近的鲜花搭配在一起迷人。那些搭配、组合相对比较固定的鲜花,往往又共同形成了新的花语。   比如,用表示勤勉的红丁香、表示谨慎的岛不宿和表示战胜困难的菟丝子组合而成的花束赠予友人,可表示:“君如奋斗,必将成功!”   用表示

  •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   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   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四)X型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学理论源于: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7.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   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 和 。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 代医家 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 、 、 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7.中医学包括 、 、 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 、昼 、夕 、夜 。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 为主宰, 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 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 ,气为 ,神为 。   三、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五脏一体观 10.形神一体观   五、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A 3.B 4.C 5.D 6.E 7.A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E 19.D 20.B   21.C 22.A 23.C 24.D 25.D   (二)B型题   1.D 2.C 3.E 4.B 5.C 6.A 7.C 8.A 9.B   (三)D型题   1.DE 2.AC 3.CE   (四)X型题   1.BCDE 2.BC 3.CDE 4.ABCD 5.BCD 6.ABCDE 7.BCDE 8.BCDE   二、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 巢元方   5.《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 安 加 甚   10.辨证论治   11.心 五脏 自然界 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13.基础 动力 主宰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名词术词解释   1.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于形而存在。

  • 怎么才能对风水有一个概念

      风水学是一门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于一体的学问。概括地说,风水学就是人对环境的优选学。我国古代建筑的灵魂就是风水学。   人的先天命运已经天生注定,不可能再改变它,而后天改变命运的方法有多种,如读书,改名字,选职业,选方位,选颜色,行善积德等等,但作用最大的莫过于风水了。风水学派别繁多,在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有:八宅派,杨公风水,形势派,命理派,过路阴阳,玄空飞星学等。本人从事风水研究二十余年,对上述各派风水均有一定研究,但经大量的风水实践证明,玄空飞星学的应验率最高,最得用。所以本人从事风水勘察主要应用玄空飞星学,并结合杨公风水学和命理派,过路阴阳等学派,所做风水成功率极高,博得了广大客户的极高评价。风水学是一门极为严密的学问,其严密程度绝不亚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所以容不得半点疏忽和虚假。有的所谓“风水先生”,其实根本不懂风水,帮人看风水只是烧烧经,贴贴符而已,这无异于巫术,而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风水,只是骗骗外行人而已,这样做出来的风水其效果也只有天才知道,蒙人蒙己,迟早只会落得个声败名裂的下场。这种做法也是真正搞风水的人所不耻的。   综合认为,风水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风水可分为阳宅和阴宅两大部分,阳宅是活人的居住活动场所,阴宅是死人的墓穴。风水理论有形势派和理气派之分,前者重在以山川形势论吉凶,后者重在以阴阳、卦理论吉凶。风水的核心是 “生气”。它的概念十分的复杂,涉及龙脉、明堂、穴位、河流、方向等。它有许多禁忌,对时间、方位、地点都有讲究。

  • 六爻基础(零)求推荐 50分

      一点不懂还是了解过一部分?如果一点不懂先看南怀瑾的易经杂谈,如果了解一部分就看增删补易吧!我也是新手对这个感兴趣!

  • 星座150米防水什么概念

      应该一般游泳没问题了   无论是多少的防水都经不起洗澡时的蒸汽   当然要是有钱请自行忽略

  • 中原文化以什么为基础

      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约六千年至西元前约三千年的中国新石器时期。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