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读懂了人会怎样

  •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读懂了什么

    首先先从泼水节的起源说起: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溼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溼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然后是它的传承和价值: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视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懂了易经有什么用?人们把他们描述得那么厉害,到底对我们人来说有什么帮助

      《易经》,原来只叫《易》,确定了经典地位之后,称为《易经》。   占卜预测,只是《易经》的细枝末流,《易经》是古人所有的大智慧的浓缩。   我从15年前读高中时,就读过《易经》,后来一路念书下来,又读了《易经》的很多版本。   觉得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的累积,能读出更多的内容。   排除迷信主义,神秘主义之后,《易经》告诉人们的,是生活的智慧:   比如说,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办,处于某种环境,该怎么办。或者是,你不怎么办,有可能会怎样。等等之类。   《易经》正文只有四五千字,但是对于他的注释、疏证、研究,不夸张的说,能装满一个图书馆。   想了解更真切的,你可以尝试读一读。   希望你也有收获。

  • 易经看到乾卦就看不懂了

      你有啥不懂的呢?是卦的象征还是六亲

  • 易经八卦 懂得人帮我看看,用一元硬币测的个人恋情

      风水浼变火水未济。

  • 易经会让人走火如魔吗'

      不会,它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不会让人走火入魔

  • 从易经看身份证号几号人那个怎么看

      把前面六个数与后面四个数去掉,就是生日了

  • 易经人死后的结局篇

      会成鬼再转世

  • 初中生能慢慢开始读易经吗?

      可以慢慢读

  • 《易经》那么深奥的书,孩子小读《易经》难吗?

      孔子在编订经典方面做出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贡献,孔子见到《诗经》的时候,《诗经》有三千多首,所以他说我们的后人想把三千首诗经学完,那个难度太大了,所以他大笔一挥,现在《诗经》还有多少首?对,三百零五首。他看到《春秋》,他觉得,哎呦,这个《春秋》不行,我必须重新写一部《春秋》。他看到《尚书》,看到《礼记》,他都觉得有问题,进行修改。唯独当他看到《易经》,他有没有进行修改呢?大家知不知道?他一个字都没改,而且写了十篇文章去赞美她去解释她,这叫十翼。“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要不是孔子,我们到现在可能就真的完全读不懂《易经》了。    《易经》的重要,可以用四句话来注释,第一句叫做“群经之首”。首,是指其重要性,要超过所有其他的经典;也指其源头的作用,中国所有的经典,可以说,起源都是《易经》;第二句,是“文化之源”,中国文化,儒释道医,每一个文化派别,它的源头都在《易经》。比如说中医,大家知道中医讲阴阳,讲辩证施治,阴阳的概念就来自于《易经》,七日来复也出自《易经》,中医开药一般都是开七副;第三句,是“智慧之海”,里面充满智慧,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第四句,是“生命宝藏”。我们会给大家讲讲这个智慧的方面。    《易经》的起源非常不简单,在中国所有的经典中,有一个现象,一部经典,凡是由圣人写的,其能量都非常大,而且必须是由圣人写的才能叫做经。我们知道《道德经》很好,对不对,是老子写的,老子就是圣人,所以《道德经》非常有能量,由一个圣人写的能量就非常大了,那么由很多位圣人共同写的经典会会怎么样呢?我们有一句话,“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个真经指的就是《易经》,读《易经》要比读其他一万本杂书都强。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易经》给了很高的评价,比如说药圣孙思邈说过“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不知易,不可为将帅”,这是唐代名相虞世南说的话,一个人不懂《易经》不能当宰相,不能当统帅,这些话可以换个角度,“不知易不可言军事”、“不知易不可言教育”,这些话都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我们的医生有几个读过《易经》、读过《黄帝内经》的?很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几个读过《易经》的,学过“蒙卦”的?很少,同样也很少。所以我们的教育,医疗,房地产,是压在我们身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我们怎样才能推翻这三座大山?所以听到今天的课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一会我们会告诉大家如何轻松地解决这三座大山的问题。这是从很多方面,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易经》不知成就了多少优秀的、杰出的人才。

  • 孔孑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易经》的?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乾凿度》书中记载:孔子不知道易的本源。一次自己卜筮,看本身的命运如何,得《旅》卦。请商瞿氏给解释卦象。商瞿氏看了《旅》的卦象说:您有高深的学问和品行,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孔子听后很有感触,伤心落下了眼泪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而孔子后来一生的经历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一个火山旅卦把孔子的一生命运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于是孔子在年近五十岁开始发奋研究周易,并对周易进行祥细注解,后人称其著作为“十翼”,易经在孔子讲解注释之后,后被历朝历代儒家学者典范,成为四书五经中群经之首。   按。此占与彖同。《旅》彖云。“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卦象显示:离为明,艮为止。好的文明和文化,遇山而止得不到传播。所以孔夫子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卦解:卦象显示:《旅》内卦为“艮”,艮为山,为止,;卜人事卦象显示为:“阻隔、止住”之象。外卦“离”, 离为火,为明,卜人事卦象显示为:“文化之所”。 互卦2、3、4是“巽”, 巽为风,卜人事卦象显示为:“进退不果”; 互卦3、4、5是“兑”, 兑为泽,卜人事卦象显示为:“口舌谗毁”;卦象显示:人生前途会遇到较大困难,有道于身却不能推广实行。有好的思想文化却无法去发扬光大,对既有欲行道於天下的志向又具备卓越才能的孔子,理想不能变为现实,是深藏心中而难以抚慰的痛。   火山旅卦,上为离,为离开,内为艮,艮为止,就是固定的住所,综合起来就是离开家乡,奔走他乡之象。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正是火山旅卦的寓意。官鬼不上卦,忌神子孙持世正是一生官运不济的标志。   卦在离宫,离为火为文书,又文书父母伏在世爻之下,为满腹经纶,有圣知。   子孙持世,子孙为学生,持世乃应孔子拥有弟子三千,成为一代教育家。离为三数,应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七为艮之数。加两个子孙为七十二。   火山旅卦象艮上离下,艮为山,离为火,火在山上燃烧,势非长久,为火山旅。旅卦象中,虽六五,六二皆得中,但它们同性,相互排斥,因此虽有小的亨通,但仍不安定。   人的前途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虽集大道于一身却不能推行于天下。这对于有圣人之道,又希望将自己的思想推行于天下的孔子来说,不建功立业是非常痛苦遗憾的事情,所以孔子占此卦并非是大吉之卦象。   旅卦为什么会让孔子对着自己的学生就掉下泪来?卦辞是:旅,小亨,旅贞吉。旅行的路上,可不是游山玩水,古代没有今天的交通发达,出门一趟,何时雁归来,就不知道了。所以,逆旅总是悲伤和惆怅。孟浩然在放逐襄阳的旅途上,“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张继在枫桥夜泊的旅途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马致远在古道断肠的旅途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旅途,在遥远的古代和今天芜杂纷纭的竞争时代,总是悲伤,失意,落寞,无人问津,凄雨冷风,郁郁寡欢,无所容身,满腔愁绪。孔子在“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旅途上,大家都知道了,就不细说了。   《易经》在旅途上,开始就注定是委琐的悲凉,老百姓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可是,没有办法,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总呆在家里,所以,每一次离开家乡,一踏上南来北往的列车,心中满是怅惘(旅琐琐,斯其所取灾);中间的旅途是,得到这个,失去那个,跌跌撞撞,满心不快(得童仆,丧童仆,旅于处,焚其处);最终的结局是:鸟儿的巢被烧了,你在旅途上看到这一幕,还幸灾乐祸的大笑,结果,接下来你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你的牛丢失了,在刀耕火种的时代,丢失一头牛是重大的财产损失,就象今天你心爱的宝马被盗,因此,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旅卦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一生的命运是这样的状态,孔子怎会不落泪纷纷呢?好在,他是孔子,所以,没有绝望。孔子甚至还警告大家说: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既然你举着火把在山上旅行,你就要用你的火把把一切照亮,比如,你断案判刑,一定要谨慎用事,不要轻易就把任何一个嫌疑犯留在狱中,今天的话叫“疑罪从无”,而不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赶尽杀绝,冤狱无数。   孔子说,既然天命让我人在旅途,我就举着这火把,把我的生命照亮,所以,孔子哭过之后,擦干了眼泪,举着火把(火山旅)继续去完成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