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下传白话翻译

  • 关于《周易.系辞下传》

      易经 周易·系辞下传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颓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第四章〕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第六章〕《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余下全文>>

  • 求:易经 系辞上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的译文。。谢谢。发到Q:635810341

      这个。。。。。这个译得了吗?谁胆敢说自己能译准!!!一译必然失准,尤其系词,这种经典就得一句句品古文,中国文字一个字一个象,现代汉语的词相对准确性表达较好,而象的表达就有了一定不足,而《易》明显是表示象的,一句就能译出无数来,太浮躁可以不看,太浮躁看了不得真意的。

  • 求<易经>系辞上传的注释和翻译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释:   (1)系辞:系,古字作毄,有系属义。辞,本作辞,即词,有说义。系辞本义是系辞于卦爻之下。案《系辞》:“系辞焉以断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即是其正。此处以“系辞”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经后面的文辞,为《十翼》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论:追述易之起源,推论易之作用,兼释卦义以补《彖》、《象》、《说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辞》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为十三章,虞翻分为十一章,周氏、孔颖达等分为十二章,陆德明分为七章,李心传分为十五章,王申子分为十六章。今从马融等分法,《系辞》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   (2)尊:高,贵。天阳气轻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贱。又作“埤”,卑,埤通。地阴气浊重在下,故曰卑。定:谓定其方位。以:已。《国语·晋语》“吾以除之矣”即其证。陈:列。   (3)动静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运转不已,故曰动;地凝重不移,故曰静。常:规律。天动地静之说,战国时代极为普遍。如《庄子·天道篇》:“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刚柔:刚谓奇画以象阳,柔谓耦画以象阴。断:分,判。   (4)方:先儒多解为方所、道、理、行虫动物类等,然以上诸说似皆不妥。通观此段文意,“方”在此应解作“事”。《象》之《复》“后不省方”句,王弼注:“方,事也。”即其证。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变化:天时变,故在天为“变”;变,熹平石经作“辩”,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备一说。坤化成物,故在地为“化”。见:显现。   (5)刚柔相摩:乾刚坤柔之画相互摩荡而成八卦,即《说卦》所谓乾三阳坤三阴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转。此指切摩。八卦相荡:八卦相互涤荡而运动。荡,又作“荡”。《释名》:“荡,荡也。”此有推移之义。鼓,通“郭”。《风俗通义·声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也,故谓之‘鼓’”。所以鼓有“动”之义。霆:雷之余气。《谷梁传》:“云雷者何?霆也。”润,滋。   (6)乾道:即阳道。男:阳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阴道。女:阴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训为“主”、“为”。笔者管见,由《彖》释《乾》称“万物资始”考之,此“知”就应解作“资”,“资”、“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笔者以为,由上文“乾资大始”考之,此处“坤作成物”之“作”,当训为“为”,即化生。易:平直,无所难。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体浑同虚空,普徧群物,故曰易。《尔雅》‘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谓易直,此可识易之训也”。案《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马氏之说极是。简能:简约之能。先儒有谓作“简从”者,上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考之,此解可备为一说。简,简约而不繁。   (8)易简:平易简约。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于天地之中。位,居位。

  • 白话版《易经》全文是什么?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

  • 《系辞.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则字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则应该是效法的意思

  • 称骨算命 白话解

      你心机灵巧,作事的气度风度很好,像个有身份的贵人。(但毕竟不是贵人)你一生的财富唬是天给你安排的,你不需要努力和劳碌就能生活的丰裕和顺畅。第一段的白话释义完。     此命为人性情急躁刚强,一生不吃别人的亏,有多项技艺和技能,但上辈并不富贵显达,基础不好,家里的亲属关系不融洽,有纠纷争斗,你和兄弟姊妹的关系也很疏远,帮不上你什么忙,就像画饼充饥,毫无用处;其他亲属和你隔得远、或是能力不足,就是想帮你也帮不上,就像望梅止渴,起不了多大作用。你很早就开始为未来操心费神,但很多年以后才有发展和好转;你是独自成家立业,三十岁以后,挣钱多,有所积蓄,并且心情好,能随自己的心愿去做事。中年,挣钱的方式或渠道不止一个,离家外出能遇到贵人提携帮助,你的技艺技能必须精湛,善于去经营,才能发达兴旺。中年至晚年,你必须有一个疾病去折磨消磨于你,你才能享受福气。妻子的生肖,最好是属龙 属虎 属马 属牛的;有两个儿子给你送终,你的寿命是八十岁。第二段的白话释义完

  • 什么叫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经》最初用於占卜,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1],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於是一般所称《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为周文王主编,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可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於随时代演变,《周易》的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为了注解《周易》,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史记记载为孔子)[2]撰写了〈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大象)、〈象下传〉(小象)、〈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著作,统称《十翼》,後世又称为《易传》。广义的《易经》包括《易传》在内。     《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为《易》。     「易」有几种解释: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日月为易,象徵阴阳。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易是占卜之名。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著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後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yao2)。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每一卦代表一种状态或过程。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卦。   後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余下全文>>

  • 易经原文及翻译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译)《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译)《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六三,胸怀才......余下全文>>

  • 雪心赋,阳宅三要,地理五诀,八宅明镜,易经,奇门遁甲,葬经,秘本搜地灵,入地眼 这写书的原文和白话

      同好~我也想要的说~有好心人顺便多发个吧~1113998049@qq.com 3Q~~~

  • 疼你广东白话翻译

      读音近似“锡你”(这个需要用白话的口音说、用普通话就会像在说“吸你”一样、)而对于我们广东人、一般会在这个词前后加辅助词、形成一个句子、例如“我最锡你”“锡晒你”等等而在聊天中、正宗的白话版“疼你”一般不会打成“锡你”、正版的应该是与香港同样的“氹你”、而在白话这门语言里、广东日常生活聊天时一般只是翻译一些关键词、例如“不”=“唔”、“是”=“系”、“说”=“广”、“吃”=“食”.........相对来说、香港的粤语就是比较规范化、具体化、废话多了、答案就是回答的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