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地区的资料

  • 我国贫水地区资料

      中国的西部。在中国的西部比如山西、甘肃那些地方,非常的缺水!部分地方每家每户都是靠老天来吃水。下雨的时候,挖个水池,把雨水储存起来,平常就用这些储存的水来吃!   而且吃水非常的节省,洗脸的水用之后要来洗脚,洗完脚之后再留作他用。   所以那里比较缺水!   山西,陕西,甘肃。中国西北部地区。 非常的缺水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   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   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   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   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Ⅲ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用的。   排污:冲破最后防线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上海篇   市内河道蜿蜒、黄浦江水身边流、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享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尽管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来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45立方米,比北京还少,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全国排名仅为第23位。   上海地处长江、太湖两大流域下游,水质既受到上游水污染的影响,又有本地污染源的危害,在水资源上的最大问题是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是一个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据环境部门对上海主要河道的断面监测,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仅剩下1%,劣V类水质却占到68.6%。   黄浦江的污染危机   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上海市民80%的饮用水来自黄浦江。尽管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黄浦江环境整治力度,但“隐形”污染依然触目惊心。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万吨废污水排入黄浦江,一年则高达20亿吨,比全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还多,致使黄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质终年维持在Ⅲ类至V类之间(国家规定饮用水水源水质必须在Ⅱ类水以上),这已经给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形成较大压力。由于黄浦江取水量的不断增加,而上游来水不足以稀释排入的污水,影响到黄浦江的自净能力,加重了水质污染程度。同时,又因黄浦江是潮汐型河流,咸潮入侵更使得黄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对城区的水厂取水口造成极大威胁。   很多来过上海的外地人,都对上海自来水浓重的漂白粉味记忆深刻。这座城市的水源——黄浦江的污染程度,已经让在水资源方面颇富优越感的上海人感到震惊。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江浙篇   江南之美在于水。然而,水乡江南,却面临着缺水的困境,“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江浙地区尤为突出。   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   在浙江境内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的宁波市,最缺水时一些运水车在日夜不停地奔跑着,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象山县著名的针织企业巨鹰集团,为了解决缺水困境,雇用了6辆载重24吨的大槽车,24小时不停地向厂里送水。   位于浙江省东部的舟山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当地政府不得不花费巨大的成本大规模向海取水。   在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区有时每周正常供水仅9小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据称,在义乌有两样商品最好卖,即水桶和水泵。   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增长付出的惨痛代价     也许是生在水乡,感觉不到水的珍贵,很多企业的发展都是以对水源的高污染、高消耗为前提的,经济发展的代价异常沉重。据2004年12月份浙江省统计部门所做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测算,2003年浙江省排放的工业废水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6.8亿吨。按照目前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计算,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在GDP年均增长9%的情况下,到2010年浙江省废水的排放量将是目前的2倍,届时,生态环境将面临异常沉重的压力。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可避免地引来了自然界的报复,江南水乡遇上了和塞北边陲同样的境遇,不仅工业用水,连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不同的是,这里不是没有水,而是有水却不能喝。面对严重的“缺水”困境,有人称,缺水已经击中了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软肋。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广东篇     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   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拥有量2200立方米的水平,逼近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人均水资源的紧张警戒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拥有量不足2000立方米。粤西湛江地区仅为1500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近几年连年干旱,广东干旱缺水问题已十分突出。   据统计,全省约有1600万人饱受水质性缺水之苦。粤东、粤西及沿海地区,以及粤北石灰岩山区已威胁到供水安全,东江流域及周边地区也潜伏着用水矛盾。广东省地质勘察局预测,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   广东水环境调查   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年平均拥有3300亿立方米水资源。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江河水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河道几乎“有河皆污”,水生态环境恶化,不少河道已到难以治理的地步。根据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对珠江三角洲区域5147家重点工业污染源的调查统计,工业废水折合每天的排放量为235.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每天660.5万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40万吨。这些尚未包括该区域内1000余万外来工带来的负荷。从2003年以来,广东省的降雨量减少了30%,全省4大河流的水量创历史新低,严重的干旱又引发了咸潮上溯等诸多问题,破坏了淡水水质。这一切造成全省1600万人水质性缺水。     中国水质性缺水之损失篇   地表水不够用或地表水受到污染不能用,人们就转向地下水。但是,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却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恶果。   水质性缺水谁来埋单   •环境埋单:长三角的地面沉降之忧   为了应对水质型缺水的困境,在长三角(长江以南)1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因为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了区域性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由苏、沪、浙三省市地质矿产调查部门历时5年完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1/3范围内累计沉降已超200毫米,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其中上海市区、江苏苏锡常地区、浙江杭嘉湖等地已经形成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2.63、1.08、0.82米,形成了三个大“漏斗”,并且地面沉降在长三角地区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苏锡常地区因不均匀沉降,目前已发生22处地裂缝地质灾害。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发生地面沉降现象最具典型意义的地区之一。如果不考虑极值,依目前的沉降速度,到205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40~70厘米,长三角很可能就此桑田变沧海。   •经济埋单:缺水遏制珠三角发展   2004年袭击珠江三角洲番禺、东莞、增城、珠海、中山等地的咸潮灾害,使得大量的海洋咸水逼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导致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咸度升高,淡水缺乏。   咸潮性缺水袭击工业企业   中山市联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以生产塑化原料、树胶制品为主的台资大型企业,年产量10万吨,占据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类产品的1/5。   当咸潮袭来的时候,联成公司尽管颇有准备地启动了此前花费50万元人民币打造的蓄水量3000吨的化工消防两用储水槽,造价150万元的咸水淡化设备也紧急开动,但产量还是下降了两成。该公司技术人员表示,以年产10万吨,360个工作日,每吨产品9000元计,仅减产20%一项就意味着每日公司要白白损失至少54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启动咸水淡化设备每日所增加的生产成本。   中山市另一饱受咸潮之苦的印染企业老板郭先生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因为受咸潮性缺水的影响,他的企业目前已前后停工好几次,损失无法计算。   咸潮袭农:1/3早稻无法下插   咸潮也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番禺石楼镇的一些稻田边,尽管水沟里蓄有一些水,然而田地却龟裂着。因为咸潮,沟里的水咸度已达5%o,而如果农作物“饮用”咸度超过4%o的水,半个月后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枯萎。   水质性缺水对当地农业的影响是明显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番禺区2005年全区早稻面积计划完成6.5万亩,同比减少2.1万亩,近1/3的稻田无法下插;甘蔗面积5.2万亩,同比减少0.1万亩;蔬菜面积11万亩,同比减少1.8万亩。   广东省水利专家表示,华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相应的环保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是当地咸潮入侵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其次,近年来珠三角一带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严重破坏河床,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上溯频率大大提高,范围扩大。   资料来源:[

  • 中国缺水的地区的相关资料?

      据中国水利部方面的最新资料,全国大中小城市六百多座,缺水城市已有四百多座,其中108座城市特别缺水。在城市之外,广大的农村,也已开始出现缺水的问题。以北京而论,预计到2010年年水资源一次需求总量为46亿立方米以上,但可供给量仅有30多亿立方米。   缺水的情况加剧,不仅是因为中国大陆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还因为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开发建设活动扩大,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力。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过30%到40%的国际生态警戒线,生态用水已被大量挤占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而不论城乡,地下水也已经出现严重的超采;还有人为的对水资源的破坏,比如山西的采煤,已令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运移严重破坏,山西成为全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   再说水体的污染。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资料,全国已有1/3的水体丧失了直接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水质没有达到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近海水域也受到污染,赤潮不断发生。水污染已经波及农村,不止农产品可能受到污染,全国三亿多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合格。   另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调查,全国七大水系中劣五类水体占30%左右,这意味着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淮河,五类水已占60%以上。另有专家对180个城市的调查分析,全国地下水已经普遍污染。水污染问题严重和加剧,是因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污染处理不力,以及执法不严。在“有水皆污”的情势下,水污染的事件,基本上又无日不有。   面对严重的缺水,当局采取了两手治理,一手是加快调水工程,缓解特大城市的缺水情况,比如正在加紧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目前已开展东线和中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为保北京奥运会,预计2008年年高水1.5亿立方米进北京。另一手是面对全国性的缺水,试图实施水量分配,省一级的水量分配,由国务院的跨流域管理机构与省级政府协商制订,省以下级政府主管部门协商制定。第一个水量分配,已据新实施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由8月起统一调度。   面对严重的水污染,当局想出六大措施,即重点治理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这是重点污染流域;严格管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包括关停并转一批高污染企业;加快建设城镇水垃圾处理设施;防范水污染事故;改善水环境品质,保证江河必要的生态基流;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面对水危机,实施这些办法已是不易,但这些办法大多只能缓解,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空前严重的水危机,中国大陆当局必须全力治水,以法治水。除了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将水资源的使用权、监督权、综合规划等以法律形式明确起来;而对水务市场,则要在实施市场化改革,形成一系列供应和调整机制;对水环境的保护,更要在法律程式明确下,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效防治机制。也就是说,要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化解危机。

  • 华北平原地区为什么会缺水?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为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上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却严重不均。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本区人口增长特别迅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 中国缺水地区有哪些

      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   以1996年为例,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5.9亿t,预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150亿t左右,由于污水处理进展缓慢,达标排放率不高,我国的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少数水系支流和部分内陆河流外,水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城市河段中78%不适宜作饮用水源,五类水质以下的占58%;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湖泊普遍受到总磷、河水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氮和有机污染,富营养化、耗氧有机物污染问题严重。南方城市中有60%是因为水源污染造成缺水。最令人难忘的是1995—1996年淮河流域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数百万人饮水困难的事件。水污染进一步减少了可用水资源量。

  •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东北地

      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   故选:B.

  • 中国共有多少个地区缺水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   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   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龙江流域 Ⅱ辽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黄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长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东南诸河流域 Ⅸ海南诸河流域 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 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 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 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 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 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我国近年来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区领导人去以色列访问,但除了进口一些以色列的节水设备以外并无大的收益。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价过低,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无利可图。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水费涨价,刻不容缓,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另一方面,太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节水课。

  • 分析下列的文字资料:①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②荒漠

      (1)骆驼和骆驼刺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很少出汗、排尿量很少,(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3)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脂肪保暖有了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   (4)蚯蚓在土壤中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 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试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   故答案为:   (1)水分;缺水(2)水分;(3)保温;寒冷;(4)肥力

  • 日本的所有地区名

      最佳答案   日本分为47个地区,日本叫做“都道府県(とどうふけん)”   前一个是都道府县名,后一个是都道府县厅所在地名。   基本是一都一道两府四十三县   东京都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   1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札幌(さっぽろ)市   2青森(あおもり)青森市   3岩手(いわて)盛冈(もりおか)市   4宫城(みやぎ)仙台(せんだい)市   5秋田(あきた)秋田市   6山形(やまがた)山形市   7福岛(ふくしま)福岛市   8茨城(いばらき)水戸(みと)市   9栃木(とちぎ)宇都宫(うつのみや)市   10群马(ぐんま)前桥(まえばし)市   11崎玉(さいたま)浦和(うらわ)市   (订正一下。崎玉(さいたま)的都道府县厅所在地已经改为さいたま市了(2001年开始)。另外请注意,不是崎玉市,是さいたま市(平仮名)。)   12千叶(ちば)千叶市   13东京都(とうきょうと)东京   14神奈川(かながわ)横浜(よこはま)市   15新潟(にいがた)新潟市   16富山(とやま)富山市   17石川(いしかわ)金沢(かなざわ)市   18福井(ふくい)福井市   19山梨(やまなし)甲府(こうふ)市   20长野(ながの)长野市   21岐阜(ぎふ)岐阜市   22静冈(しずおか)静冈市   23爱知(あいち)名古屋(なごや)市   24三重(みえ)津(つ)市   25滋贺(しが)大津(おおつ)市   26京都府(きょうとふ)京都市   27大阪府(おおさかふ)大阪市   28兵库(ひょうご)神戸(こうべ)市   29奈良(なら)奈良市   30和歌山(わかやま)和歌山市   31鸟取(とっとり)鸟取市   32岛根(しまね)松江(まつえ)市   33冈山(おかやま)冈山市   34広岛(ひろしま)広岛市   35山口(やまぐち)山口市   36徳岛(とくしま)徳岛市   37香川(かがわ)高松(たかまつ)市   38爱媛(えひめ)松山(まつやま)市   39高知(こうち)高知市   40福冈(ふくおか)福冈市   41佐贺(さが)佐贺市   42长崎(ながさき)长崎市   43熊本(くまもと)熊本市   44大分(おおいた)大分市   45宫崎(みやざき)宫崎市   46鹿児岛(かごしま)鹿児岛市   47冲縄(おきなわ)那覇(なは)市   亥   1是北

  • 求西部缺水的各种资料,20分哦

      据中国水利部消息,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19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5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中国在水资源领域面临着五大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处于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1/3的耕地面积位于洪水威胁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引发的自然灾害,是中国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的水旱灾害呈现加重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田受旱面积平均每年约1100万公顷,80-90年代约2000多万公顷,近5年来,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上升到3300多万公顷,因旱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5%左右。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中国平均农田因洪涝灾害受灾面积937万公顷,而1990- 2000年的十年间,年均受洪涝灾害面积为1580万公顷,因水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3%左右。   二是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从1980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25%,而农业用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全国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由1980年的88%下降到2004年的66%。   三是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   四是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2003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80亿吨,比1980年增加了1倍多。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五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国约占55%的耕地还没有灌排设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全国灌溉面积中有1/3以上是中低产田,已建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灌排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很多工程存在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灌溉用水效率低,节约用水和提高土地粮食生产率的潜力还很大。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   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   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   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   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Ⅲ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用的。   排污:冲破最后防线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上海篇   市内河道蜿蜒、黄浦江水身边流、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享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尽管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来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45立方米,比北京还少,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全国排名仅为第23位。   上海地处长江、太湖两大流域下游,水质既受到上游水污染的影响,又有本地污染源的危害,在水资源上的最大问题是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是一个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据环境部门对上海主要河道的断面监测,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仅剩下1%,劣V类水质却占到68.6%。   黄浦江的污染危机   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上海市民80%的饮用水来自黄浦江。尽管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黄浦江环境整治力度,但“隐形”污染依然触目惊心。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万吨废污水排入黄浦江,一年则高达20亿吨,比全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还多,致使黄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质终年维持在Ⅲ类至V类之间(国家规定饮用水水源水质必须在Ⅱ类水以上),这已经给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形成较大压力。由于黄浦江取水量的不断增加,而上游来水不足以稀释排入的污水,影响到黄浦江的自净能力,加重了水质污染程度。同时,又因黄浦江是潮汐型河流,咸潮入侵更使得黄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对城区的水厂取水口造成极大威胁。   很多来过上海的外地人,都对上海自来水浓重的漂白粉味记忆深刻。这座城市的水源——黄浦江的污染程度,已经让在水资源方面颇富优越感的上海人感到震惊。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江浙篇   江南之美在于水。然而,水乡江南,却面临着缺水的困境,“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江浙地区尤为突出。   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   在浙江境内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的宁波市,最缺水时一些运水车在日夜不停地奔跑着,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象山县著名的针织企业巨鹰集团,为了解决缺水困境,雇用了6辆载重24吨的大槽车,24小时不停地向厂里送水。   位于浙江省东部的舟山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当地政府不得不花费巨大的成本大规模向海取水。   在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区有时每周正常供水仅9小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据称,在义乌有两样商品最好卖,即水桶和水泵。   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增长付出的惨痛代价   也许是生在水乡,感觉不到水的珍贵,很多企业的发展都是以对水源的高污染、高消耗为前提的,经济发展的代价异常沉重。据2004年12月份浙江省统计部门所做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测算,2003年浙江省排放的工业废水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6.8亿吨。按照目前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计算,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在GDP年均增长9%的情况下,到2010年浙江省废水的排放量将是目前的2倍,届时,生态环境将面临异常沉重的压力。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可避免地引来了自然界的报复,江南水乡遇上了和塞北边陲同样的境遇,不仅工业用水,连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不同的是,这里不是没有水,而是有水却不能喝。面对严重的“缺水”困境,有人称,缺水已经击中了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软肋。   参考资料:http;//[

  •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A.东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非常肯定的回答你: 北方地区。 确认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