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和五脏的关系表格

  • 如何理解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如何理解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胆囊是由肝脏包裹起来的,胃脏和十二指肠也是连在一起。不过,一些在人体结构中相去甚远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脏、肺脏和皮肤还有大肠,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体系很少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肺脏就是肺脏,皮肤就是皮肤,大肠和前两者也不挨着。因为三者从解剖学上看,其关联程度并不高。肺脏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皮肤则自成一个系统。如果用西医的方法来看,与其关注肺脏和大肠的关联,倒不如去研究大肠和小肠的联系。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小时候就应该听说过:“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等等说法。不光是五脏对应五官,实际上,在中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等。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中医的说法对吗?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结论。很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皮肤、大肠都是呼吸器官。在鱼类中,我们常吃到的黄鳝,其鱼类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经高度退化,它们主要利用皮肤和喉部来呼吸。还有,甲鱼和乌龟,在水中是利用泄殖腔(也可以称之为直肠)来呼吸。在两栖类动物中,蝾螈、青蛙的皮肤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动物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内都要完成一部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全部历程。在某个阶段,胎儿就像是一条鱼,有腮裂,还有尾巴。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胎儿的发育标本。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肺脏、皮肤、大肠,在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同样的例子还有,比如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从表象上来看,汗水和心脏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它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的。舌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属于循环系统的心脏也不挨着。但是,看看家里养的狗,它皮肤上没有汗腺,散热要靠舌头,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体实在过于复杂和玄妙,我们还不能为每一条中医理论找到足够的生物学和医学证据。 当然,不能拿到足够多的证据,不等于我们就彻底放弃。如果无视一些客观事实,一味等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问题,无疑将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先怀着谦虚的心态来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五脏学说。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或许可以从养肝的角度来防治近视和白内障,或者用养肾的方式来防治耳聋。 考虑到篇幅的缘故,我们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医五脏理论给说清楚。没关系,先易后难,一步步深入,在接下来的稿件中,我们就谈谈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的哲学道理。 肝开窍于目哲学联想 先看看《黄帝内经》对于肝(不要简单对应肝脏,中医讲究的是系统,不是局部器官)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生风;酸伤筋,辛胜酸。”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这些都是动物形成之前存在的演化过程。地球一经形成,方位就确定了,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风由东方而生,也是可以理解的;风生木,好比春风使万物复苏;酸味只能是草木的味道。酸生肝,就是说,草木的中酸味决定了肝的产生,或者说,肝的产生是由于草木中的酸性决定的,作为人体这样的生命体,肝是必然存在的。 肝被喻为体内的化学工厂,分解有害成份和大分......余下全文>>

  • 五脏,五行,五谷之间的关系。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中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一)五行基本规律   1、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畅,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2、相克规律: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3、五行制化: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

  • 中药五行属性与五脏关系

      内经:酸—苦—甘—辛—咸 辅行诀:辛咸甘酸苦   肝—心—脾—肺—肾(—心包)   木—火—土—金—水   筋—脉—肉—皮—骨   怒—喜—思—悲—恐   泪—汗—涎—涕—唾   春—夏—长夏—秋—冬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两本书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味的排列。相比较而言,内经的阐述更明确,一个“入”字,说明了“归于”、“标靶”的含义,让人一目了然。而辅行诀的中的“属”字,则需要好好琢磨和玩味:也是“归   于”或“标靶”的含义?还是“有关系”的意思?或者是“秉某某之性”之说?在这里特别要注意两者的用词区别,精微之处就在于此:内经在阐述“O入X”   时,X用的是五脏名称,所以可以用“入”,比如“入肝”的含义很明确;而辅行诀则用的是五行,并不对应具体某脏,用“入”字毫无含义。因此,辅行诀中的   “属”,应该是“秉某某之性”、“刺激发挥某某元素之功能特征”的意思,这样理解最通顺。   内经的阐述明确、直接、一目了然。酸味的东西有收涩作   用,吃了之后最先有反应的是肝,因此酸收、酸入肝;辛味的东西有发散效果,经常能缓解渴症,最先有反应的是肺,因此辛散、辛润、入肺;苦味的东西吃了大小   便会增加,还会口渴,最先有反应的是心,因此苦泄、苦燥,苦入心;咸味的东西吃了会兴奋,最先有反应的是肾,因此咸软(此“软”字当做“鼓动”、“兴奋”   解释,“心欲软”之软同理);淡味和甜味的东西吃了会增进消化和吸收,能解决一些腹痛、拘挛的现象,最先有反应的是脾,因此甘缓,甘属脾。   可见,   酸收、酸入肝;辛散、辛润,辛入肺;苦坚、苦燥,苦入肾;咸软,咸入心;甘缓,甘入脾。来自于古人的生活体验和治病实践,是对事实的记录,不掺杂太多的推   断,是一种基于经验的“黑盒理论”。实际上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有些方面是可以印证的,比如“咸软”,从细胞学角度,正是通过钠-钾交换调节渗透压,从而影   响血液流动和体液水平。   而辅行诀的条文中,五味对应了五行,而不是五脏。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五行?“木曰曲直、金曰从革、火曰炎上、水曰润下、   土爱稼穑”,这是五行最源本之解释。按辅行诀所说:“味辛皆属木”,我们知道,

  • 金木水火土,五行关系

      五行与状态的对应关系为:   水-->太阴极限状态木-->阴消阳长状态   火-->太阳极限状态   土-->阴阳平衡状态   金-->阳消阴长状态

  • 2, 八卦与五行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八卦既是,乾,兑,离,震,翼,坎,艮,坤,乾兑同属金,乾属阳金兑属阴金,离为火,震为木,坎为水,艮坤属土,又代表了方向,比如离为南,兑为西南等等,,金克木,土生金,金生水,火生木,水克火,火生土,

  • 五行和五音的关系是什么

      五行包含五音,   五音在五行内。   五音对应五行关系:   角木,徵火,宫土,商金,羽水。

  • 各位大神,如何从Excel表格的第四行开始,每隔五行上一个颜色?

      选中你想填充颜色的列   条件格式   

  • 谁知道五脏与五体、五华、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五体,含义有二:一是指肢体的筋、脉、肉、皮、骨等。五体与五脏相合。肝合筋、心合脉、脾合肉、肺合皮、肾合骨。二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质,如《灵枢·根结篇》说:“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是说五种形体不同的人,即骨节有大有小,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浊,气的运行有滑有涩,经脉有长有短,血份有多有少,以及经络的数目各异等等。本题所谈五体,是指前者而言。   九窍,头部七窍(目、鼻、口、舌、耳)及前阴、后阴为九窍。九窍分别由五脏所主。“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等。另外,中医还有“五官”之称,即指鼻、眼、口唇、舌、耳等五个器官,也分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又称为五脏之“苗窍”。《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又说“五官者,五脏之阅也。”   五华,即面、毛、发、爪、唇;《素问·六节脏象论》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胧者,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心主血脉,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舌体红润有神,若心气不足,心血不充则脉弱而细,面色苍白无华,舌淡失神,若心血疲阻,面色青紫,舌体紫暗或有瘀斑;若心火上炎,可见面红,舌尖红或舌体糜烂等。   肺气宣发,皮毛得以温煦滋养而润泽,若肺气壅实闭郁,或肺气虚而不能宣发卫气、津液于皮毛,不仅卫外功能减弱,肌表不固自汗,易患外感疾患,而且皮毛焦枯失泽。肺开窍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若外邪客于肌表,肺气不宣,则气道不通,鼻塞流涕;若肺内热邪壅盛,则肺气上逆喘促而鼻翼煽动。   脾主运化,脾气健运,气血化生有源,肌肉丰满壮实,口唇红润。若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肌肉,肌肉消瘦或萎废,唇色浅淡甚至萎黄无华;若脾不健运,水湿不化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脾开窍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肝藏血,‘淫气于筋”,筋骨运动正常,若肝血虚,血不养筋,筋失所养则愈疮肢麻,手足震颤,屈伸不利;若高热

  • 五行是什么关系

      被称为生辰八字的这八个字全部是由天干地支组成的。天干地支都有五行属性。具体说来,天干配五行:甲乙同属木,甲属阳木,乙属阴木。丙丁同属火,丙属阳火,丁属于阴火。戊己同属土,戊属阳土,己属阴土。庚辛同属金,庚属阳金,辛属阴金。壬癸同属水,壬属阳水,癸属阴水。 地支配五行:寅卯同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同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同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亥子同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同属土,辰戌同属阳土,丑未同属阴土。

  • 脏腑的五脏

      五脏藏而不泻,属阴属里,在生理和病理上都较六腑为重要。(一)心【心】 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肠与心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1.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生命活动的根本,居于首要地位。假如失去这个统一领导的作用,则十二官的活动,就要发生紊乱。2.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液在血管当中循环不息,周流全身,主要是心的作用。古人说其充在血脉,就是指出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关系;而血脉的循行旺盛,面部表现红润的气色,所以说其华在面。3.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所以心气通于舌。心脏在正常的时候,舌就能够辨别饮食的五味。因为心主血脉,所以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以致毛发不泽,面黑如漆。而舌为心之窍,如质红为心火,淡红为心血不足。附:心包络心包络是心的外卫,有保护心脏的功能,并有代心主宰的作用。它和三焦有表里的关系。心是最重要的器官,不能受邪,所以病邪的侵袭在于心包。如温病的神昏谵语,是邪入心包,就需要用清心开窍之法。(二)肝肝(liver),人体脏器名,五脏之一。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 或 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大部分的肝脏疾病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以就在体内累积。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又为将军之官,主谋虑。1.肝藏血: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当人卧后,血就归于肝,人动后血就运行于诸经。2.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肝有防止外侮,考虑抵御对策的作用。因此,人体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时,在精神情志上就会立即采取谋虑,进行适应的措施。3.肝与筋及爪甲的关系:筋为肝之所主,筋的所以能屈伸动作,是由于肝的精气灌溉濡养,所以说其充在筋;而爪为筋之余,所以爪甲的坚脆厚薄与颜色的枯萎润泽,是肝脏盛衰的表现。4.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而肝为藏血之脏,目受血才能视,所以目之能辩五色,是肝的主要作用。由于肝藏血,其华在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