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是谁

  • 形意拳五行拳和十二形拳哪个厉害

      形意拳中,每一式都具有同等的作用,不存在哪一路比另一路厉害的说法。

  • 南少林五行拳的介绍

      南少林五行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拳术。本为距今两百多年前,清朝中叶的福建少林寺内的拳种之一,亦同时是后十形拳,即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的前身,在少林寺的始创教授武艺期间,只有五形拳,而无十形拳,所谓五形,仅为龙、蛇、虎、豹、鹤,后人参考前五形,再加以深思熟虑,才有后十形之创,但论正宗,当以五形拳为一脉相传,自不待言矣。

  • 五行拳之崩拳的发力如何发

      崩拳如撕布,两拳分开的时候就如撕布一样,有那种感觉那种劲就出来了。 我们练习崩拳的时候,先把后手走到前手的拳眼上,后手食指指根骨尖(不知道怎么说那个地方)放在前手的拳眼上,出拳时这两只手就向相反的方向发力,前手出自然拧转,后手也用力砸回丹田,两只手如撕布一般,有一个很大的争力,拳的劲力自然发出来了。 当然,打好崩拳还有很多方面,身法,步法,各方面都要配合好。尤其是后腿蹬的这一下,在崩拳中尤为重要,而蹬出去的这个爆发力也不是仅仅练拳就能练出来的,爆发力不够,打出去的崩拳就不够迅猛,威力也就不够 打个比方说,挑担子起身的时候,需要调整合适的腰和脊柱的姿势,用的是腿部的力量;同样分量的担子,依靠胳膊是举不起来的。在挑担子起身当中,有一个双脚蹬地的过程,有一个伸展身体的过程。不同条件下的崩拳发力,两脚的作用也可能存在差异,但后脚通常总是相当于挑担子起身时的双脚,所谓“消息全凭后脚蹬”的意思大致如此吧。前脚的具体作用和变化比较多。这与个人习惯和技法特点有关,也与具体发力条件有关;所谓单重双重,也与此有关系吧。

  • 求太极五行通背拳(张继宗的)

      我就这些全给你!   太极五行通背拳基本功   mms://vod.sports.cn/vod/v1/taijiwuxingtongbiquan/01.asf   mms://vod.sports.cn/vod/v1/taijiwuxingtongbiquan/02.asf   mms://vod.sports.cn/vod/v1/taijiwuxingtongbiquan/03.asf   mms://vod.sports.cn/vod/v1/taijiwuxingtongbiquan/05.asf

  • 请问大学体育课除了五步拳、形神拳外还会教什么拳?多列举一点,如果有视频下载地址就更好。

      现在教太极拳的学校很多,像我们大学都是做为必选科目之一,要算成绩的。   有些学校会有选修或者辅修,包括五行拳、形意拳、咏春拳等都比较流行。

  • 七伤拳是什么生肖

      七伤拳指的生肖是:鼠,望采纳   还一种说法是   属马。原因:受七伤拳伤的治疗方法是以毒攻毒、伤上加伤,说白了,就是欠抽。那12个哥们里就马是爱抽的…

  • 南北少林电影中,最后李连杰和于海打死王爷用的螳螂拳后边那一套拳是什么拳?

      答:是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   其实八卦掌属于道家拳法,用于《南北少林》中似乎有点串了,不过毕竟是电影嘛不必太认真啦。

  • 太乙五行拳的来源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或五行擒扑手),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佗“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1929年,时年24岁的爱新觉罗·溥寰(汉名金子弢),居紫霄宫七月余,无意间窥道李合林道长演练太乙五行拳,并欲学之。由于道规戒律,李道长断然不允。但金子弢先生心诚意真,焚香拜师,并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发誓学成后永不传人,终于感动了紫霄道长李合林,学得此拳,并练拳一生,悟得真谛。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浙江代表队金子弢先生两度演练此拳术于太原和沈阳,始公诸于众,引起武术界广泛注意,深得好评。为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项套路,武汉市体委成立了整理小组,并邀请金子弢先生到汉讲学。在此期间,由丹江口市体委特邀金老几度上武当山,拜访王教化道长,阔论武当拳并办班传授,由赵剑英等人学得此拳。金老兴奋之余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宫,回忆往事如朦胧,五十二年沧桑泪,今日已成残朽翁,太乙五行归贡献,后继有人继前宗,重振武当功夫,胜似黄山不老松”。 以静为基,以柔为形,神足而意远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尚意不尚力动中求静,静中求动,重意不重形意气劲形,心息相随,化劲不硬抗辩位于尺寸毫厘,制动于擒扑封闭 桩式沉稳,架势紧凑腰随胯转,肩胯相对两手环抱,脚走弧线绵软缠绕,走圆化柔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 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心静意专,神态精神;内外三合,节节贯通;任凭阴阳,身法中正;意到气到,气随意行;内外合一,神形兼备;奇经八脉,畅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养身。 武当太乙五行拳 (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吸纳了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在理论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究分阴阳五行、踩八卦、穿九宫的格局。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腰随胯转,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弧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似蚕吐丝,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这充分说明了太乙五行拳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集体内。 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神形合一;它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的锻炼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 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柔化,以柔克刚,利于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发挥正面性格,减少内向性格影响,增进人们身心的健康。武当太乙五行拳对于解除精神状态,提高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保持舒畅的腹式深呼吸,促进内脏的蠕动,起到调整内脏、提高功能的作用。武当太乙五行拳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促进心脏功能、代谢功能的提高,有显著的抗衰老效果。对人群的微循环测试结果显示,武当太乙五行拳锻炼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 发挥多学科的优势,深入进行武当太乙五行拳练习人群的科学测试。积极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系统地、针对性地进行人群样本的生理、生化、病理、心理指标测试。研究其规律,揭示其内 在机制。研究中,要注重武当太乙五行拳对大脑功能、脑电、内分泌(如胸腺)、微循环,以及中医的经络、脉象、心理参数的测试和分析,把人体作为高度统一的微循环调控的整体系统,从发挥精神能动性的观点出发,探索经络、气血、呼吸方法的特殊作用,由此加强其强身、祛病功效的特有机制。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抗衰老、防治老年病的效果及其机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研究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防止摔跌、延缓大脑退化的防治效果和相应机理。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对解除精神紧张的作用。针对成年人特点,研究其在减缓和解除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的特殊功效和相应机理。增强免疫功能、平衡内分泌、内脏功能协调、能量代谢平衡、脑功能兴奋平衡、精神安详、心理平衡、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等。综上所述,通过对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健身功效、拳术特点以及锻炼的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充分体现了武当太乙五行拳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继承和发扬武当太乙五行拳要运用现代科技,更系统、更科学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体。武当武术前辈们,正是以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之类的理念,其一,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基本拳式组成五行系统,作为拳种各拳式的基本元素:如人体的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将“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为五行。太乙五行拳从动作编排和动作路线上,紧扣五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于九宫中。其二,以五行结合人体。常用的有以五行配五脏,内外五行相互联系,又与技击联系。“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顺”。“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依其五行相生相克之数,调节阴阳平衡。正是人有阴阳,成于五行,以道理为指导,以养身为宗旨,以技击为末学。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意在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以静为基,以柔为形”,养生与技击的有机结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规范拳术。太乙五行拳碾转绕环,环顾八方,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穿九宫,“使气力之所到,架势即随之;架势之所至,而气力即注之”。一招一势阴阳相渗,在八卦阵中千变万化,在太极圈和四方四隅变化,形成九宫穿游的格局;手是环抱式,脚走括弧式,腰随胯转,肩胯相对,旋胯拧膀,在方丈之地行云流水,劲势无穷,畅流不息,而元气按人体五行(循环)遍布之意,使内气流畅和聚集,有助于内功的形成。这种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炼和升华。此乃一曰养身健体,二曰御敌防身,是修炼之宗旨。

  • 五行八法拳

      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这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本文所指穴位,请参照附图。   正身拱立 二虎争威 卧虎扑食   饿虎抱石 搬石寻路 潜身入洞   黑虎推山 饿虎揽食 豹子撞林   迎风双探 乌龙探水 黑虎抖爪   五爪探顶 黑虎钻林 豹子抖尘   白蛇初探 白鹤单息 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 虎尾揽林 潜身入洞   白鹤寻食 正身拱立   1、起势(正身拱立势)   直立,两掌并拢相合。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2、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   ①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两掌向下分别向左右划弧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用意念将气吸至“命门”,眼看前下方。(图2)   ②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田)。眼看正前方(图3)。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马步不可移动,保持腿正。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齐。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要做到功架稳固、扎实。呼吸顺达。   3、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   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随即屈肘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扣,形成虎爪(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收点地,成左虚步。头部随势向左转,眼看左虎爪(图4)。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协调,两掌经两胯侧时左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内收,气沉丹田。十指用力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虎爪要做得圆满。   4、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左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右虎爪从右肩侧向前推出,同时配合呼气。眼看右爪(图5)。   要领:左虎爪紧靠腹前,右爪推出时劲力要整,可同时发“呵”声(内在)以壮劲力,腰部挺直,右肘要“沉垂”。意念要集中于十指尖。   5、进步左靠肘(搬石寻路势)   接上动,右虎爪变掌外旋半周,同时吸气,屈肘收于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左虎爪变掌左肘向左前方靠出,拇指向内,掌心向下。左脚随动作向左迈出半步,右脚步同跟进,身体微向右转成马步,配合呼气充至丹田。眼看左腕(图6)。   要领:左肘横击,要结合步型的前移,配合呼气的同时发挥整体的劲力。   6、跟点步右冲拳(潜身入洞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吸气,左脚跟为轴外旋,右脚随之跟随进半步,脚尖向前,前脚步掌着地于左脚右后侧,重心落于两腿正中,成右跟点步。右掌随势由腹前变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肘部略沉拳高与肩平。左掌收置右肩侧,配合呼气,眼看正前方(图7)。   要领:冲拳与跟点步要同时到位,右脚上步要快,大腿与膝关节均要内合,两脚前后的垂直距离约35厘米,腹部内收。要注意力腰(命门)发。   7、跟步双推撞(黑虎推出势)   ①接上动,右脚步向前上步,脚尖内扣15度,重心随之前移成左跟点步,左掌、右掌,同时变虎爪,两腕相交架于头顶上方(左上右下),同时吸气。   ②上动不停,双虎爪分别收于腰间后,向前推出同时呼气,眼看前方(图8)。   要领:动作要配合连贯,两虎爪收于腰间时(掌心向下),眼要随看下方,双虎爪推出时,肩、肘部要沉、垂。意念,集中于两“劳宫穴”。两虎爪之间约一拳距离,高与肩平。要注意力从腰(命门)发。   8、左弓步双峰贯耳(饿虎揽食势)   接上动,右腿震脚,左脚随之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双虎爪向下按压后,分别于左右变拳向体前上方贯出,高度与眉齐,吸气,眼看双拳(图9)。   要领:双拳向前上方贯出时,动作要快,腕部要有力,两拳到位后拳心均向内,两肘微屈,身体略前倾。此时意念应集中腹部(丹田处)。   9、马步回身顶肘(豹子撞林势)   接上动,身体向右转,两腿成马步,右臂盘肘,向右顶出,同时呼气左拳变掌屈肘收于下颏侧,眼看右肘(图10)。   要领:右盘肘顶出时,用力要顺,拳与肘尖要平行。要注意力从“丹田”出。   10、提膝上崩拳(迎风双探势)   接上动,右腿收回提膝,左掌变拳与右拳分别同时向上分开后,翻臂崩出,两拳心向上,同时吸气。眼看右拳(图11)。   要领:右腿提膝,小腿内收,脚面绷直。两臂崩拳要以拳背指骨为力点,腕部挺直,肘部微屈,上体略向右侧倾,此时“会阴穴”上提,重心要稳。   11、马步格拳下撩掌(乌龙探水势)   ①接上动,右脚向右落步,身体略左转,成马步。右拳屈肘向左横格,肘尖向下,拳心向内,左拳变掌随之向右护推,眼看右拳(图12①)   ②上动不停,右拳变掌,同左掌分别经体前向两侧撩击,以小指一侧(掌外缘)向外,同时呼气。两肘微屈,眼看右掌声(图12之一②)   要领:双撩掌要注意沉肩、含肘,马步要稳实端正。力从腰(命门)发。意念,运至两“劳宫穴”。   12、搂手左崩拳(黑虎抖爪势)   接上动,右脚向右后方稍迈出一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右掌经体前向右后方搂手(置于右后方时变拳),同时吸气,左掌同时经左胯侧向体前崩出。呼气,拳心均向下,眼看左拳(图13)。   要领:动作要协调,两臂之劲随腰(命门穴)而发。崩拳时中配合发“呐”声,以声助气,以气助力。   13、左反臂上崩拳(五爪探顶势)   接上动,左腿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拳同时变掌,向上、前、下划弧,置于左腋下,左拳屈肘向内经胸前向前上方反臂崩出,同时吸气,拳心向内,眼看左拳心(图14)。   要领:整个动作要协调,左拳内旋时要与右掌动作相配合,做到步、拳、掌同时到位。   14、插步后撩(黑虎钻林势)   上动不停,右腿向左后插步,脚掌着地,上体随之下压。左臂屈肘,左拳内旋经胸前向反臂猛撩。拳眼朝下。右掌向上置于下颏左侧成立掌。同时呼气。掌心向外,眼看左拳(图书馆15)。   要领:插步、撩拳结合要快,右掌防护要及时。呼气后迅速吸气。   15、马步侧撩拳(豹子抖尘势)   上动不停,身体向右后转,成马步。同时右拳变拳,经体前向右下方猛撩,左拳变掌,经体后向上撩起于下颏右侧,同时呼气,掌心向外,眼看右拳(图16)。   要领:马步撩拳时转体要快,要稳,力从“丹田”出。   16、虚步压掌(白蛇初探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面向左,左腿略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右拳变掌,随身体左转,两臂同时向左侧摆压,掌心均向下置于体前,配合吸气,眼看左掌中指尖(图17)。   要领:虚步压掌要轻柔,吸气时意念由丹田经会阴穴、降至涌泉穴入地。   17、转身提膝穿掌(白鹤单息势)   接上动,身体随之向右后拧转,以左前脚掌为轴,向后拧转,全脚着地,右腿随之提膝(面向右),左掌同时平行向右摆压,同时呼气。右掌随之迅速向前伸出,掌心向上。左掌声收至腹前,掌心朝下。随势吸气,眼看右掌中指尖(图18)。   要领:提膝伸掌要迅疾、敏快,意念由涌泉穴经足三里至会阴后,通达百会。   18、震脚双冲拳(白虎望月势)   ①接上动,右脚向前落地(震脚),左腿随之抬起,左脚扣于右膝后侧,两掌变虎爪收于腹前。虎爪心下,眼看前下方(图19之①)。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身体侧前倾,双虎爪变拳,分上、下向前冲出,两拳眼相对,肘部微屈,两拳间相距厘米,同呼气。眼看两拳中间(图书馆19之②)。   要领:震脚时身体随之下沉,双拳击出时要用腰背之力,势出沉稳。意念贯于两拳中之“劳宫穴”。   19、提膝双砸拳(金豹擂石势)   接上动,左腿提膝内收,随身体直立后吸气,随即两拳平行下砸,同时呼气,拳心相对,两拳相距厘米,眼看左膝(图示20)。   要领:双砸拳与提膝动作要同时完成。要做得稳固有力,上体可略前倾。砸拳时可配合发“嘿”声,以助豹形合力。   20、右腿连击(虎尾搅林势)   ①接上动,左脚落地并吸气,右腿屈膝后脚前蹬(以脚跟发力),右拳下垂,拳心向内,置于胯前。左拳变掌置于右肩侧,掌心向右,同时呼气。眼看前方(图21之①)。   ②上动不停,右膝略做回收后,即呈横踹击出,右拳提起变掌,与左掌同时向前后横击,掌心均向外,身体略后仰,同时呼气。眼看右脚(图示21之②)。   要领:噔、喘腿时脚尖要勾起,动作要迅速、连贯,同时呼气两次中间不吸气。支撑腿要稳固,掌握好重心。   21、弓步双冲拳(潜身入洞势)   ①接上动,右腿收回,脚尖点地成虚步。右掌变拳,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左掌向右经体前横摆置于右肩侧,随势吸气。眼看前方(图示22之①)。   ②上动不停,右腿向前迈一大步,成右弓步,左掌变拳和拳同是分别向前后冲出,拳眼均向上。此时随冲拳配合呼气,眼看右拳(图示22之②)。   要领:双拳击出时,两肩要松沉身体略做前倾。气沉丹田。   22、虚步撩掌(白鹤寻食势)   ①接上动,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右拳向下经体前向左撩起,与左臂平行。左拳变掌。眼看右拳(图示23之①)。   ②上动不停,两臂同时向上,向右、向下、向前做环形双撩。同时左腿略收后,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左肘略屈,立掌置于体前,右拳置于左腋下,拳眼向上,眼看左掌中指尖(图23之②)。   要领:做环形摆动时,两臂要平行双撩,腰身转换要灵活自然。整个动作随势吸气,意念送至“命门”。   23、收势(正身拱立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右转,右拳向右下摆至体侧上方时变掌,与左掌声同时向正上方相合成立掌还原至下颏前。左脚随势呼气。眼看中指尖(图示20)。   要领:眼与右掌的动作要相随,合掌姿势要沉实、[/size]   这是我在 soso 中找到的 不知道有用没用

  • 形意五行拳能打实战吗,五行拳实战三招拳法,形意五行

      形意五行的养生技击功效都很好, 五行拳其实是五种劲力并不是招法。 这个尚氏形意就比较讲究劲力, 练好尽力才是最简洁实用的, 就像拳击经典的直 摆 勾一样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