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名字

  • 古代英雄人物名字

      我国古代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你学要分类的,粗略的给你分一下,政治家著名的有秦始皇、汉武帝、唐高祖、宋太祖,康熙等。商央、王安石也属于政治家的范畴是著名的改革派。文学家、史学家春秋战国到清朝著名的孔子、孟子、墨子、司马迁、班固、陈寿、曹操、朝植、曹丕、唐宋散文八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三苏等。军事家孙武、孙膑、白起、诸葛亮,抗击外来侵略者有蒙恬、卫青、霍去柄、岳飞、戚继光等,科学家甘德、石申、贾思勰、沈阔、曾一行、祖场之等,以上这些人物都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都看成为英雄人物的。其事迹决不是一页两页能写完的,如果你想粗略的了解一下可看看上下五千年这套丛书。如果想详细了解的可相关人物的生平和传记

  • 求古代小说人物名字

      女女:   黧渃曦(注意:黧渃li,ruo是姓,曦是名字):如果可以,刻骨铭心,那又何必,念念不忘。   朽冰*残忆:爱,又好笑,又荒谬。好笑在它没有预告,荒谬在不知道它在演什么······   络嘉尒:爱是两个人的,需要信任,而你,信任的,却不是我·······   帅锅:   归海寂痕:你死,我陪你   浅墨绱:这一生,只想牵着你的手,一起漫游世界········   殇彦·绯瑀:报仇之后,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反而,更累了,那是为何·······

  • 好听的古代小说人物名字要男的

      西陵曜。月千熙。南宫傲。夏侯衍。西门枫。冷夜凌。千枫浩。冷无殇 楚墨惜。 莫羽凉。司徒落羽     采纳哦

  • 古代书房的名字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刘禹锡--陋室 诸葛亮--茅庐 杨 雄--玄亭   陆 游--老学庵 蒲松龄--聊斋 刘 颚--抱残守缺斋   张 溥--七焚斋 梁启超--饮冰室 鲁 迅--绿林书屋   柳亚子--羿楼 姚雪垠--无止境斋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梁实秋--雅斋 杨树达--积微居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孙 犁--耕堂 丰子恺--缘缘堂 梅兰芳--梅花诗屋   冯友兰--三松堂 王 力--龙虫并雕斋   阮章竟--苦噪楼 陈 恒--励耘堂

  • 古代汤的名字

      字典中的解释   1.热水   2.煮东西的汁液   3.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   汤(汤)字属于昜字族.在昜字族里,昜字都是声符兼义符.昜字族汉字都与“播散”、“散开”之义有关.汤(汤)的本义是“汁水”.   作为历史人物,汤是商朝的建立者.   字音字义   汤(汤) tāng 字从水从昜.“昜”意为“播散”、“散开”.“水”与“昜”联合起来表示“溶化了固体成分的热水”.本义:汁水.   说明:物体在液体介质中的播散与物体在空气介质中的播散是一样的道理,但前者被称为“溶化”.   汤药   中医学最常用的剂型   汤,是中医学最常用的剂型,古称汤液,现称汤剂,民间则叫作汤药.   食疗上说的汤,是指用少量食物或适量中药,放较多量的水,烹制成汤多料少的一类汤菜.   汤中配用药物,可采用下述三神不同的用法:   一是洗净后直接放入,或用洁净纱布包裹放入,待汤烧好后弃药食用.人参、枸杞子、莲子等可食药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可一并吃下.   二是先将药物加水煎取汁,然后在烹制中倒入.   三是原料用人参等珍贵药物的,除切片烧制外,还可加工成粉末,在临起锅前放入,以便充分利用,不致浪费.   汤的烹制,最常用的是加水煮.水应一次加足,中途不得已要加水的话,一定要添加沸水.火候上,宜先用旺火煮沸,再用中小火烧至菜熟汤成.   汤也可用隔水蒸或炖,将原料放盛器内,加入足量水和调味品,盖好,再放入蒸具蒸制,或放锅内隔水炖,至原料熟烂为止.   汤菜用了较多量的水,可使所用食物烹制得较为酥软,所用药物的有效成分更易析出.汤可加糖成甜味,当点心食用,也可烧成咸味,作下饭菜.

  • 中国神话人物名字?

      古神表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帝俊之妻:   羲和,生十位太阳神   常羲,生十二位月亮神   娥皇,生少昊   帝俊之子: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帝俊臣属:羿   鲧 妻女喜。   尧 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 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重要神仙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辅佐:国神)   (玉皇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   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 | 持国天王 | 多闻天王 | 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 、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 邱弘济 、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 | 白虎监兵神君 | 朱雀......余下全文>>

  • 古代宫殿名字大全

      古代清朝宫殿名称大全 :   凤仪宫、凤鸾宫、朝阳宫、未央宫、景仁宫、承乾宫、瑶华宫、昭纯宫、翠微宫、玉芙宫、甘泉宫、永安宫、钟粹宫、重华宫、棠梨宫、碧霄宫、缀霞宫、绛紫宫、云影殿、储秀宫、延禧殿、流云殿、逸羽殿、玉蓬殿、萱若阁、江都宫、都梁宫、扬子宫、长乐宫、仙都宫、福阳宫、太平宫、宜寿宫、仙游宫、文山宫、凤皇宫、甘泉宫、步寿宫、兴德宫、长春宫、歧阳宫、长定殿、长秋殿、永寿殿(即 长寿殿)、永宁殿、临华殿、神仙殿、温室殿、椒房殿、福宁殿、勤政殿、钦安殿、奉先殿、养心殿、皇极殿、太极殿、养性殿、英华殿、宝华殿、 体元殿、体和殿、武英殿、南薰殿、延趣楼、梵宗楼、慈荫楼、吉云楼、宝相楼、佛日楼、梵华楼、弘义阁、体仁阁、文渊阁、畅音阁、延晖阁、符望阁、雨花阁、景祺阁、万春亭、千秋亭、浮碧亭、澄瑞亭、禊赏亭、撷芳亭、耸秀亭、碧螺亭、西井亭、东井亭、御景亭、玉翠亭、凝香亭、浮碧亭、澄瑞亭、云光楼、萃赏楼、绛雪轩、颐和轩、古华轩、玉粹轩、位育斋、倦勤斋、御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三友轩、乐寿堂、摛藻堂、遂初堂   其他:   殿:   夕颜殿,瑶光殿,蕊珠殿,明瑟殿,怡和殿,交泰殿,南薰殿,斓月殿,倾樱殿,椒香殿,同心殿,清心殿,绛云殿,紫梦殿,凝霜殿,漪兰殿,霁月殿,椒房殿,倾颜殿,仪元殿,栖鸾殿,玉芙殿,丽正殿,瑶仙殿,璟瑄殿,槿樱殿,悠然殿,飞鸿殿,雅岚殿,惊鸿殿,岚欣殿,怡月殿,凌波殿,逸韵殿,惜颜殿,华音殿, 曦雨殿,惠竹殿,忆云殿,惜云殿,绮梦殿,寒香殿,观海殿,锦瑟殿,昭阳殿,念云殿,蕙兰殿,朝晖殿,倾香殿,合欢殿   阁:   醉霞阁,幽香阁,云烟阁,连玥阁,凝香阁,希宜阁,行云阁,归燕阁,萱若阁,隐月阁,思凰阁,冰清阁,听风阁,婉荷阁,百花阁,福熙阁,清芷阁,印月阁,雪嫣阁,天舞阁,灵妍阁,懿祥阁,清韵阁,雪舞阁,曼音阁,望春阁,雅歆阁 秋水阁,旖霞阁,凝翠阁,绛紫阁,紫月阁,怜星阁,清秋阁,澜月阁,纤羽阁,梦海阁,乐羽阁,清音阁,流霜阁,浣莲阁,栖雁阁,绮春阁,枕霞阁,出云阁,逸纤阁,瑶花阁,飞羽阁,紫霞阁,明月阁,思雨阁   轩:   梦竹轩,紫蝶轩,镜月轩,漓雨轩,霁影轩,听雨轩,绘雅轩,萦碧轩,漱玉轩,紫竹轩,渡月轩,淑景轩,绿绮轩,宜雨轩,梦幽轩,兰若轩,锦华轩,绛雪轩, 悦蝶轩,伊芙轩,问月轩,飞雪轩,映月轩,翩若轩,揽月轩,知语轩,竹意轩,静雪

  • 姓王的古代著名人物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著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谥号:“文献”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将。祖籍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著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余下全文>>

  • 姓宁在古代有什么大人物么?

      宁俞,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是当时卫国的大夫,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戚是春秋初期的卫国人,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迎拜为齐国的上卿,表现得果然高明,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为齐相,千古垂名。

  • 古代学堂有什么名字

      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