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名人

  • 中国姓周的名人有哪些?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周姓名人辈出。汉初的周勃,是刘邦的将军,辅佐刘邦得天下。其子周亚夫,也是一名将军,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被景帝升迁为丞相。三国时的名将周瑜,曾率领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宋代的著名词人周邦彦被称为“词家之冠”,而哲学家周敦颐则对理学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清代的周姓名人则有词论家、词人周济,著有《词辨》等作品。到了近代,文学家、思想家周树人(鲁迅)是最广为人知的周姓名人。

  • 吴国姓孙的名人有那些

      东吴姓孙的名人有:孙权,孙策,孙坚,孙皓,孙绍,孙尚香……

  • 中国姓谢的名人是?

      1、谢安(东晋著名丞相)   2、谢晋(当代著埂导演)   3、谢娜(时装模特,据传曾与张艺谋同居,后被证实是捏造)

  • 韩国姓王的明星

      韩国姓氏中有姓王的..但是很少比如韩国明星全智贤原名就姓王   高丽是有왕건(王建)建立的,和中国历史一样,百姓们都不能姓王,所以在高丽时期,只有王室及他们的亲戚才能姓王,而在高丽灭亡,李氏朝鲜(李成桂(이성계)建立)取而代之的时期,灭高丽留下来的王室和他们的亲戚,所以,原本姓王的一些高丽的王室及他们的亲戚都为了能保住性命改为“田”“全”“玉”的姓氏了。

  • 中国姓宁的有多少人

      这样的问题,不能在百度里面问的,就算是政府部门也没有精力去统计哪一个姓氏的人比较多。   我想姓宁的,应该也不少,比如宁高宁,宁静,这些大人物都姓宁. 我想应该也有很多姓宁的人分布 在华厦大地....

  • 明朝国姓为何为郑

      郑并非国姓!     明朝皇帝赐大臣“郑”姓的 就1个郑和!   郑和原姓马,怎么会改姓郑呢?《郑和家谱》中详细记载了明成祖赐郑姓的由来。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才华出众,战功显赫,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上朝嘉奖“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回忆起当年郑和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县)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便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和为姓,并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四品大员)。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马和由此改姓郑和。   郑成功 (1624年—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 中国姓氏的由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初次交往,人们都要先问:"您贵性?&qu海t;我国的姓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所谓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据记载,我国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这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氏起源于父系社会。"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的。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是用来区别人的贵贱的,贱者有名无氏。姓是用来区别婚姻的,因此有同姓、异姓、庶姓的区别。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因此那时就规定了氏同而姓不同的,可通婚姻;姓同而氏不同的,不可通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二为一,都是用来区别婚姻的,不再用来区别贵贱。区别贵贱是以"郡望",即是否世代居住在某地而为当地所仰望来判定。秦汉以后,姓、氏就不再分开,或称姓,或称氏,或兼称姓氏。到司马迁《史记》时,姓和氏已合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   我国姓氏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很多,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篯、姬、姜、妫、姒等。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关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三、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在泾渭之间有个阮国,其后代便姓阮。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四、以邑名为姓。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造你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甚为人知晓。   五、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便以这些官职为姓。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六、天子赐氏,以谥(古时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谥为惠,他的后代便姓惠。   七、以祖辈的字为姓。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子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驱,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八、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纳言(即负责宣达帝命的官)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有姓青鸟的。   九、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余下全文>>

  • 中国姓龙的有多少人口

      当代龙姓的人口已近280万,为全国第八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

  • 中国姓杨的人有多少个名人

      自从杨姓人的姓氏在先秦时期形成以后,就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华夏巨姓.在我国历代史学家编撰"二十四史"时,就已经为先秦至明末的576位杨姓人作传,这些被列入传记中的人物,无疑就是杨姓中的名人了.从明末至近现代,杨姓中又涌出了近百位精英,他们与此前五百多位杨姓名人一起,共同组成杨姓氏中的名贤群体.一部杨姓人的名人传记史,实际就是中国历代名人传记的缩影.   杨朱: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人人不损一毫"。   杨章:秦朝华阴侯。   杨敞:西汉丞相。   杨震:东汉太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   杨修:汉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杨骏:车骑将军,临晋侯。   杨播:北魏上柱国。   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北周外戚,于西元581年建立隋朝。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西元589年灭陈,结束了自汉末三国以来400余年的分裂局面。   杨广:隋文帝次子,即隋炀帝。战功显赫,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影响后世千年。驾驭辽东,通西域,畅通丝绸之路。   杨炯:初唐四杰排名第二,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杨贵妃   杨玉环(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行密:字化源。五代吴国开国君主。庐州合肥人。少为群盗,占据庐州,唐昭宗拜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地,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杨业:初事北汉,骁勇善战,赐姓刘,名继业。北汉亡,归宋,刺代州,积功迁云州观察使,后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北征,业副之,连拔应、寰、朔各州。会契丹国母萧氏率众南下,复陷寰州,业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业赴敌,既战而败,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后代杨延昭,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捍卫疆土,杨家将的忠勇事为后人传诵。   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久经沙场,智勇兼备,防守边关20余年,因操劳过度,57岁时病逝于军前,皇帝甚哀。   杨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杨荣:(1371—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永乐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当朝首辅。   杨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也做一杨傅)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当朝首辅。时人称为“南杨”。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   杨延和:(1459——1529),汉族。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举于乡,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进士及第。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学家,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   杨一清:(1454年-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谥文襄,汉族,明朝镇江丹徒(今属江苏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追谥忠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余下全文>>

  • 在中国姓氏有姓“雪”的吗?

      雪姓——姓氏渊源   罕见姓氏,河南偃师等地有分布。   《姓觿•九屑》:“《姓纂》:‘楚熊严次子仲雪之后。’”因为楚国公族源于黄帝之后,所以雪姓是黄帝后裔。   《氏族典•五一九》:“《统谱》:‘雪氏,见《姓苑》。明雪霁:山西人,洪武吴江巡检。’”   雪姓—当代人士   雪 火 1951年5月出生,本名陈维舟,男,汉族,四川德阳人,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成都联络处特约记者、中国市场经济报四川记者站特约记者。曾赴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获首都师范大学文凭。主编兼责任编辑的《德阳县天元乡志》,曾参加《四川省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会展出》,参与撰写、编辑四川省《德阳县志》,任过德阳日报文学副刊责任编辑两年。已出版、发表各类作品100余万字。其微型小说多次获奖,被转载和收入选集。1998年1期《微型小说选刊》在封二“当代微型小说百家”专栏对其主要业绩作过介绍。长篇小说《晨钟暮鼓》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获德阳市文联首届“刘宗泽文学奖”特别奖。其传略已被10余部大型辞书收入。   雪 克 1927年8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1948~1949年华东大学文学院文艺系学习,后随军南下,参加革命。1952年调浙江师范学院(后改为杭州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1983年调整该古籍研究所,整理研究先秦两汉文献,为研究生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先秦两汉存佚典籍略说”等课程和专题。后晋升教授。七八十年代担任《汉语大词典》编委。致力于晚清朴学大师孙诒让遗书和近代著名经学、史学家陈汉章遗著的整理、校勘和研究工作,已出书100余万字,有《十三经注疏校记》、《籀 遗著辑存》、《尚书骈枝》、《周书 补》、《九旗古谊述》等。整理陈氏遗著,有《老子本证》、《礼书通识语》等十几种,计50万字,其中《周礼孙疏校补》已在上海出版的《学术集林》卷一、卷二、卷三期中连续发表。整理译注古籍有《荀子选译》(合作,巴蜀书社出版)、《公羊传注译》(台北三民书局出版)。另外,个人或与人合作编校了胡朴安、王国维、刘师培学术论著等三书,已于1998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年来,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的有《公羊传诂类录》、《马王堆西汉帛画“非衣”说质疑》、《孙诒让学术要著述略》、《(周礼)四时之田考》、《孙诒让评传》等。作为《汉语大词典》浙江省编委和主要编写人员,参与撰写词条,以及审稿工作。   雪 涛 男,1942年生,北京人。原名薛飚,字永昌。1966年大学毕业。到部队工作10年。现中共内蒙古包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包头市青少年智力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出版过5本专著。主编包头党史党情《光照鹿城》、红军回忆录《万山红遍》、《包头钢铁基地建设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