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氏起名

  • 廖氏的祖先是谁?

      自子璋公起,廖氏始有较为准确的族谱记载,世代相传至今已近1800年。古时士大夫及官宦都有不止一房的太太,所以通常子女很多,世系分支也很多。廖氏也不例外。但是因为战争关系,延绵下来的后嗣还是有限的。廖氏不算大姓,所以古时的世系,还是可以整理出几个典型。典型世系,主要以各地廖氏的分流划分的。之所以要整理出典型世系,主要是为了便于廖氏子孙找到共同的祖先。所有廖氏后裔,应该可以从典型世系中找到祖先的线索。这里例举的一个是南方廖姓的共同始祖: 子璋-崇德世系(也是本人的远祖)。如此划分,是因为崇德公既是江西廖氏的始祖,也是南方廖姓各系的一个主要分支点,比如福建武威廖氏也来自崇德公。该世系横贯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遍撒浙江,江西等南方省市。子璋-崇德世系顺位表和史书名人: 68世祖;子璋。 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 69世祖;1原宪(镇国大将军)2从宪(浙江永嘉郡松阳始祖) 西晋末年廖从宪由河南洛阳迁居浙江松阳县(浙江廖氏始祖)。 顺义乡诚信里,这是对廖姓后来的发展繁衍影响最大的一次迁徙。 70世祖;五桂 (担丁晋朝大将军,杜预推荐他为征吴左卫大总管) 71世祖;钦 (官封总管) 72世祖;1守信(青州刺史)2守义(太平州判)3守宗(泽州高平县令,擢汀州副史)           4守诚(清溪县令)5诚达(处州州判)6诚壁(宣州司马)7诚忠(杭州知府)8诚希(扬州太守)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为诚希(有记录为诚达?)四子  74世祖;1彦光(清河郡太守) 2彦邦(武威郡太守)各生一子 75世祖;1玉玲(彦光子,湖广郡太守) 2玉瑞(彦邦子)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讳二十四郎,清河郡公)2延龄(讳二十五郎,武威郡公) 3延春(太原郡公) 为奇可三子 79世祖;1崇荣 2崇德 3崇韬 为延龄三子71世祖廖钦的子嗣甚多,且多有成就。这是廖氏家族的一个显赫时代。从扬州太守廖诚希至廖崇德,是一大分支 (从廖钦的其他子嗣也可能分支出来许多支系,待考)廖崇德,唐贞观时期人。廖延龄次子。由科举中明经(进士)登第,从浙江松阳迁往虔化当县令。江西宁都(虔化)廖姓始祖。也是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以及台湾、南洋等地区大多数廖氏宗族的先祖。崇德公有三子:廖兰芝, 廖兰阶, 廖兰得。 分别承袭三个功名郡号(因延邦,延春 均无孙子)。廖兰芝,承袭武威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武威”的(如本人的福州武威家谱),便是这一支的。廖兰楷,承袭清河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清河”的,便是这一支的。廖兰德,承袭太原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太原”的,便是这一支的。

  • 苏氏的祖先是谁

      苏姓据百家姓里介绍,苏姓是以国名为姓氏。黄帝的后代樊封于昆吾,又称昆吾氏。夏朝中期,昆吾后裔建立苏国。苏国被灭后,部分苏姓族人归顺了周朝。周武王时,司寇岔生,受封于苏国,后迁到温,称为苏岔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再有就是鲜卑族也有复姓拔略氏,在北魏孝文帝时南迁到洛阳后,定居中原,改为汉姓苏。这样看来,苏姓祖先是苏岔生。

  • 黎氏的祖先是谁?

      黎姓起源:   一、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 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二、 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 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 》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三、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 ,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 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 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依据{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索隐卷章名老童,故系本云「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为木正,黎为火正。案:左氏传少昊氏之子曰重,颛顼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为一人,仍是颛顼之子孙者,刘氏云「少昊氏之后曰重,颛顼氏之后曰重黎,对彼重则单称黎,若自言当家则称重黎。故楚及司马氏皆重黎之后,非关少昊之重」。愚谓此解为当。   从〔一、出自九黎的后裔。〕与〔三、出自帝尧的后代。〕都涉及火正官职,两者实有混淆,难以厘清,如今血脉相连视同皆是。   四、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 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 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五、是因功赐姓。在清朝初期,台湾曾数次发生叛乱, 新竹北新社的土著, 屡次协助官兵平乱, 因此清政府于公元1758年赐予助战有功的土著七姓, 以示表彰,其中第七为黎姓, 此最新加入的黎姓称之为 [新社黎] o     黎氏主要郡望(堂号)   1、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职 掌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 尹,改官名为太守。此支黎氏,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   2、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汉 ,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河东部地区。   3、宋城郡:隋时此地为雎阳,是宋朝的治所,宋时改雎阳为宋城,为今 河南省商丘县南。   4、载酒堂”。宋朝时,黎子云兄弟家贫好学。苏东坡曾去访问他们兄弟,子云和弟弟也经常载酒(带着酒)去拜访苏 轼,向他请教。苏轼在他们兄弟的大门上题了一块匾叫“载酒堂”。

  • 黄氏家族来历,祖先是谁

      黄姓起源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氏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 任氏广字辈怎么起名

      任五行属金,广五行属木,金克木,最好是把广字放名字最后中间搭配属水的字,这样名字的五行相生,这样名字的效果才更好。     比如:任洋广 名字打分99.5分。

  • 李氏男孩起名! 20分

      用八字五行取名,不是找命主的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么简单,得仔细分析命主的八字喜用,也就是有利的五行,才用名字去增补,这样取出的名字才能订强命主的气场。要专业的可找我扣扣,或上我QQ空间日记看取名案例。

  • 姚氏起名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恩恩~ 给你些参考: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

  • 王氏和苏氏如何结合起名

      建议----王苏木。大吉大利,内涵丰富。

  • 胡姓男孩起名第二个字必须是祖

      胡祖斌   胡祖敏   胡祖平   胡祖军   胡祖海   胡祖德   胡祖波   胡祖飞   胡祖皓   胡祖昉   胡祖炫   胡祖欣   胡祖水   胡祖镜   胡祖磊   胡祖磊   胡祖徐   胡祖力   胡祖粟   胡祖放   胡祖晨   胡祖宏   胡祖方   胡祖笛   胡祖棂   胡祖强   胡祖晨   胡祖瑞   胡祖实   胡祖坷胡祖岭   胡祖艺   胡祖战   胡祖咪   胡祖帅   胡祖谦   胡祖林   胡祖燃   胡祖亮   胡祖海

  • 钟氏男孩五行怎么起名?

      公历: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14时.33分/35分   双胎男孩,请专家帮着起个名字   “书华”一名   翁同龢:"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知识能够让生命进入更深刻的内层,使心灵放出奕奕神采,从而,使人的气质与风度显现出来。寥寥七个字,足以揭示知识与人文气质、风度之间的关系。若要“气自华”,首先要“腹有诗书”。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腹有诗书”者,纵使物质清贫,心灵依然充实而高雅。读书的过程就如甘泉洗去心头的负荷,如春风拂去心头的尘埃;书香缕缕,使人的心灵变得圣洁而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