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金融产品取名字

  • 金融产品起名 15分

      小易通:顾名思义,就是小额,容易,通顺   易通速贷:就是强调畅通融资之路,迅速放贷

  • 金融衍生产品有哪些特点??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未来性。衍生产品交易是现时对基础工具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交易。其交易在现在产生,而结果要到未来某1约定的时刻才能产生。未来性是衍生产品最基本的特性。(2)杠杆效应。衍生产品通常采取保证金交易方式,即只要支付1定比例的保证金就能够进行全额交易,合约的终止1般也采取差价结算方式进行。衍生产品的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明显,风险也越大。(3)风险性。衍生金融工具是为实现交易保值和风险防范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但其内在的杠杆作用和工具组合的复杂性,随便性同时也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4)虚拟性。虚拟性是指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独立与现实资本运动以外,能给金融衍生工具的持有者带来1定收入的特性。(5)高度投机性。衍生金融工具虽然生来是管理风险的,但它的杠杆特点使得更多的投机者的投机交易得以实现,从而放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风险。(6)设计的灵活性。对以场外交易方式进行的非标准化的衍生产品合约来讲,金融专家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灵活设计;对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标准衍生产品合约来讲,也能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更加细分的衍生品种。(7)帐外性。金融衍生产品是对未来的交易。根据现有的财务规则,其潜伏的盈亏或风险没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8)组合性。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产品可以有没有数种不同情势。

  • 金融衍生产品都有什么?

      生产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金融衍生产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产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都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因此,期货交易流动性较高,远期交易流动性较低。   掉期合约是一种为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地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期权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   (2)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   (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   场内交易,又称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此外,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数量进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交易,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期货交易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合同交易都属于这种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有许多形态,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出售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但是,由于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相互负责进行的,交易参与者仅限于信用程度高的客户。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   据统计,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持仓量中,按交易形态分类,远期交易的持仓量最大,占整体持仓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货(18%)和期权(13%)。按交易对象分类,以利率掉期、利率远期交易等为代表的有关利率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市场份额最大,为62%,以下依次是货币衍生产品(37%)和股票、商品衍生产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了5.7倍。各种交易形态和各种交易对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整体上呈高速扩大的趋势。

  • 狮子座金融怎样?

    可以吧,不过我是在狮子座金融。

  • 金融理财产品有哪些?越多越好。

    1.银行理财适合人群:年级偏大,完全没有投资概念的人年化收益2~6% (本文提到的收益都是年化,而且是现行市场利率水平)推荐:稍微大一点的商业银行产品会比四大行略高一些,像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但农村商业银行级别的产品个人持保留意见,虽然中国的银行目前不存在破产风险,但在金融市场不断成熟的今天,不得不提前提防此类系统性风险。2.P2P理财目前站在风口浪尖的行业,一个在其他国家盛行的明星行业在中国却成了众矢之的。从泛亚,到E租宝,从快鹿集团到中晋(有些卖的不是完全的P2P产品,暂时归到这里),那么多行内大佬纷纷倒台,行业风险和危机已经相当严重。适合人群:风险承受度高的,有自主判断能力的人收益:6~20%???(标榜2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推荐:P2P很认平台,因为几乎没有监管,企业自身的风控能力就决定了产品的安全性。宜兴和陆金所可以说开创了2种P2P模式,而且目前运营的也较为良好。个人对陆金所比较熟简单说两句,背靠平安,据说快要独立上市,规模已宣称全球最大,产品型别丰富。已接入基金,保险,私募等产品成为全产品的金融平台。专享理财区产品收益在4.5-7%之间,稍比银行高一点,期限比较灵活,很多产品购买后还可以转让,在PC和手机上都能灵活购买和赎回,较为方便。但不得不提出几点问题,首先是产品投向,很多产品投向不明,有点资金池的味道,部分有投资标的的产品标的的质量实在一般,如果不是有平安2个字做背靠,本人不会放心去投资。第二是坏账率,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业内很多人都知道陆金所坏账率不低。总结:目前行业风险偏高,不建议购买长期的产品,更不推荐把大部分资产都投入进去,一定要分散投资,选好平台,保证定期都会有良好的现金流回流。抗风险能力不高的还是别去碰,路边的XX财富基本都是骗钱的,一天到晚请你吃饭,旅游送你东西,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你看中别人高收益,别人死盯着你的本金。就算年化给你20%,运营个2年盘子大了跑路,刨去成本20%,老板还赚着你本金的40%逍遥法外去了。一年跑路的的多少家请看新闻,基本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期间就有一家跑路的。3.宝宝类产品收益3~5%特点:金额小,资金流转需求高的人自从馀额宝火遍全中国之后,各家都争先推出了自己的XX宝产品,基本都是活期,当天或者T+1就能赎回。个人用的比较多的是平安财富宝里的活期盈,去年年底最高达到过5%,现在降了一些,小额赎回2小时到账,用着比较方便,而且有平安信讬做背书不怕跑路。市面上还有很多活期能达到7,8%的,个人不太敢尝试,懂行的可以来介绍一下。总结:零钱放进去玩玩,主要就是看个开心,每天看着几块钱的收益爽一爽。虽然见过几百万放宝宝类产品里的, 但个人不太推崇,太浪费了。4.信讬(100万起投)收益:6-8%(个别产品会高于8)适合人群:高净值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低简介:从我近几年接触客户的经验来看,虽然信讬行业规模已经超过保险和证券,成为金融第二大支柱。但很多客户还是没听说过,或者听说过完全不了解。直说几点:1.全国一共只发放了68块信讬牌照,比银行都少的多,信讬牌照是最贵的金融牌照。 2.直属银监会监管,银监会就管银行和信讬。 3.很多信讬公司背景强大,不是什么四大行,平安,中信,就是地方政府,或者大财团例如中融信讬。4.很多人只能银行,那你是否知道很多银行就是拿着你的钱去买信讬,赚个差价,而且不承担任何风险。除了资金量小于100万的,大额客户去银行买个理财结果定向投资于XXX信讬计划,这种行为真是LOW爆啦,虽然你跟我说多一层银行,有银行的信用背书在,但详情请搜新闻,银行代销产品出问题的时候......馀下全文>>

  • 投资,金融,咨询公司取名字

      投、融、咨   不谢~

  • 比较好的金融理财产品有哪些

    具体的理财产品,不好讲,因为有的收益高(收益高,风险高),有的收益稍低一点

  • 水瓶座适合金融吗

      当然适合,水瓶座是理智的,适合金融

  • 金融门面起什么名字好听

      其实呢,你可以到当地的一些起名公司看看,他们会根据你的生辰八字,公司的位置帮你看的,有点像算命。但是,你应该也知道,风水迷信这些东西,有时候还是要信的。所谓迷信嘛,半迷半信,来自云掌财经,看你咯。

  • 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   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   金融衍生品的分类   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都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因此,期货交易流动性较高,远期交易流动性较低。   掉期合约是一种为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地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期权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   (2)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   (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   场内交易,又称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此外,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数量进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交易,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期货交易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合同交易都属于这种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有许多形态,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出售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但是,由于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相互负责进行的,交易参与者仅限于信用程度高的客户。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   据统计,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持仓量中,按交易形态分类,远期交易的持仓量最大,占整体持仓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货(18%)和期权(13%)。按交易对象分类,以利率掉期、利率远期交易等为代表的有关利率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市场份额最大,为62%,以下依次是货币衍生产品(37%)和股票、商品衍生产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了5.7倍。各种交易形态和各种交易对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整体上呈高速扩大的趋势。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OTC)市场。自1980年代以来,两类市场的衍生品交易均取得了长足发展:1986~1991年间,交易所市场和OTC市场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和40%;1991年两市场的未清偿合约名义价值分别达3.5兆美元和6兆美元,其中利率合约在两市场均占据了主导地位;2001年末,交易所市场合约名义价值已增长至23.54兆美元,OTC市场增长到了111兆美元,并且全球OTC市场的市值达到了3.8兆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长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流动性增强型(即增加现货市场流动性)金融创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的增长迎合了机构投资者对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的需求。   金融衍生品区域分布结构   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场   欧美发达国家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全球80%以上的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明显。1999年末的未清偿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名义价值中,有全球80.5%属于北美和欧洲,到2002年6月末,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3.7%,北美地区的合约价值占到总价值的64.6%(见表4)。   美国是全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场,但其地位正在趋于下降,美国交易所成交的金融衍生品合约在1986、1988、1990、1992、1994年分别占全球交易量的91.4%、74.7%、65.1%、53.5%、44.7%;欧洲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1994年的交易量是1986年的399%;其间日本的交易量大约增长了7倍。从交易额统计看,直至1986年,美国尚占有交易所市场交易额和未清偿合约价值的80%份额。1990年后,美国以外的市场日趋活跃,交易增长率开始超过美国,到1995年,美国以外市场的交易额已超出美国,而未清偿合约价值稍逊于美国。从交易量统计看,1990年后美国以外市场衍生品交易的活跃趋势更加明显(见表5)。   OTC金融衍生品市场   与交易所市场类似,OTC 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英国一直保持着OTC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之外的OTC交易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见表6)。伦敦是OTC金融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中心,2001年日均交易额达6280亿美元,较1998年增长6%。纽约日均交易额位居第二,为2850亿美元,较1998年下降3%,法兰克福交易额名列第三,业已取代东京在OTC市场中的位置,法兰克福地位的上升明显得益于引入欧元和欧洲中央银行(ECB)的设立。   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结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例,参与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非银行储贷机构(Thrift)和人寿保险公司三类,其中商业银行是最早和最熟练的参与者。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的一份报告,被调查的大部分金融机构参与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机构使用过利率互换,69%的机构使用过远期外汇合约,69%的机构使用过利率期权,46%的机构使用过货币互换,23%的机构使用过货币期权。BIS的统计显示,金融机构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交易额稳步增长,2001年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日均交易额由1995年的7100亿美元提升至2001年的1.2兆美元,金融机构间交易占市场的份额由1995年的80.7%提高到2001年的86.7%(见表7)。   银行无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场上),1970年代末以来,银行日益热衷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国银行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跃,从1990年到1995年,银行持有与衍生品相关的资产增长了约35%,达到3.1兆美元,其间银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约名义价值增加了2倍。银行是金融互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1992年末全球利率互换合约的未清偿价值达6兆美元,持有头寸最大的20家金融机构占到三分之二强,其中银行占了18家。   非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显然不如金融机构活跃,例如目前非金融机构只占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额的10%,与1995年相比其市场份额有明显萎缩(见表7)。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报告,被调查的非金融类公司中,使用过有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合约、利率期权和货币期权的公司的比例分别是87%、64%、78%、40%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