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取名

  • 明朝国姓是“朱”,为了避讳,明朝人叫“猪”什么

      朱元璋给猪赐名为“肥肥”,确实很形象,乍一听也挺萌,后来,为了雅观一点,猪后来又被称为“豕”[shǐ]、彘 [zhì]。   “杀万里哼”是明朝时人民对“杀猪”的叫法。虽然各朝皇帝都鼓励人民养猪,但在明朝因“猪”与皇帝的“朱”同音,因而百姓都不说杀猪,而说“杀万里哼”。在武宗时一度禁止养猪。原因是他在猪年(辛亥年)出生,自己又姓“朱”,而猪是食用的,于是禁止百姓养猪。百姓不能养猪,生活苦。同时他的桌面就清淡起来了。后来他只好取消此禁令。

  • 明朝的猪叫什么

      在中原官话(指豫北片濮聊片郑曹片)里有“猪咾咾”一词,咾字为象声词无疑。当地居民唤猪时亦多唤“lao”音。现在中原农村老人还多唤起为“咾lao咾lao”。   南方部分地区称其为“豚tún”   另有   吱鱼——猪。zhv,第一声。类似居吧。   现在也有好多地方这么叫。   中国传统是避讳名不避讳姓,所以不避讳朱的。   《洪武正韵》第62页:

  • 明朝取名有名、字、行、号什么,其中行是什么意思?

      排行

  • 明朝时候“猪肉”需要避讳么

      明朝不禁猪肉,   除了正德十四年十二月,到十五年三月。期间朱厚照颁布命令,禁止民间养猪、杀猪、吃猪肉。这个禁令过于荒诞,没执行多久就解禁了。   至于避讳,确实没有什么好避的。中国人只避名讳,不避姓氏

  • 明朝嘉靖己亥年是公元一九几年

      查看大事年表

  • 明朝的皇室子孙取名字都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有什么顺序吗

      古代很忌讳一些与名字犯冲的,因为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意识他自己的子孙中肯定有重名的~就给26个儿子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     比如燕王朱棣的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里面又规定,每五个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于是我们看到了明仁宗叫朱高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英宗祁镇,代宗祁钰是祁字辈的金旁,宪宗见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个时候五行转了一圈了,又从火重新开始,于是武宗厚照,世宗厚熜是厚字辈的火旁,一直传到由字辈的木旁,朱由校和朱由检为止,明朝灭亡~~

  • 明朝姓赵的名人

      明朝姓赵的大学士,     1、 赵志皋,他是东阁大学士     赵志皋(1524年-1601年),字汝迈,号濲阳。浙江兰溪城中隅人。   赵志皋为隆庆二年(1568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年迁侍读。   历任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首辅。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卒于官。谥文懿。     2、赵贞吉,他是文渊阁大学士     赵贞吉(1507年-1576年),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初任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王敏肃对他十分称赞。后任右春坊右中允,管司业事,嘉靖二十九年,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河南道监察御史。   之后因得罪严嵩,而被贬为贵州荔波县典史,量移徽州通判,后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郎中,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参议、右通政,光禄寺卿、户部右侍郎。   隆庆改元,起用为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上幸学,暂掌祭酒事,出为南京礼部尚书。召入兼翰林院学士,协管詹事府事,寻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年间,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因与高拱不睦,遂辞官返家,在桂湖街讲学。   万历四年三月十五日,赵贞吉过世,享年69岁,赠少保,谥文肃。

  • 明朝老百姓怎么起名字?

      按族谱起名字啊,   每一个稳定传承的家族都严格按辈分排名的族谱起名字。   女孩子是没资格上族谱的,所以起名字可能要乱一点,男子的话都是定好了的。   比如明朝皇帝的名字都是五行的偏旁。

  • 你认为明朝那些事的优点有什么

      1、极其丰富的史实,非一般历史小说、文学作品可比。   2、通俗、清新、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得历史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历史人物生动鲜活。   3、新颖、客观不失深邃的思想内涵,书本上的奸臣未必是奸臣,忠臣未必是忠臣,人都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好坏来区分,整本书所有人事都在说明道德、才能、人性、心理的错综复杂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宏观微观联系。   4、语言的感染力很强,作者每一个文字都发自内心。

  • 明朝朱瞻基属什么生肖

      朱瞻基是朱棣长子仁宗朱高炽的儿子,   汉王朱高煦是他的叔叔,朱棣早年为立2人谁为储君的事徘徊,他有立汉王之心,不过大臣们都支持太子,后来汉王犯了个错,被贬,太子朱高炽即位。   后来仁宗朱高炽病死,宣宗朱瞻基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被剿灭,朱高煦也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