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吉凶数的来源

  • 梅花易数如何测生肖吉凶?

    梅花易数是根据五行断吉凶,五行可以结合生肖配宫,再结合五行的相生相克断吉凶。

  • 贝贝仔这个店名的笔划数吉凶

      简体 拼音 五行 笔画   贝 bei 水 7   贝 bei 水 7   仔 zi 木 5   数 理:19   吉 凶:成功虽早,慎防亏空,内外不如,障碍重重。失意流亡,如风雨后之河流之象,颇有智能,但此风云蔽月,易陷于病弱,废疾,不具,率倒,孤寡,寂寞之非运,有短运之凶诱导。凶

  • 字画吉凶数的繁体笔画怎么计算?

      按本人所知:在使用“五格剖象起名法”的过程中,对名字的字画的计算,一定要准确无误!否则其后面得出的吉凶数不准确,将影响分析评判!   首先,名字的笔画数,一定是以汉字繁体字的笔画数计算,不能用简化字的笔画!关于这点,本人认同原则上是“用康熙字典的笔画外加特别字另外计算其笔画”这个基准!   其次,必须掌握一些特殊字笔画的计算方法;祥细的你可以上网上查找!就说你所举的“陈”字为例:康熙字典标出确实是16画;为什么会认为是11画呢?就是由于你不理解那个耳朵旁的部首的原来字型的结构和笔画数!这个“陈”字,是属左耳朵部首“ 阜” 部首笔画:8   而“东”字是康熙字典笔画( 东:8; ) ;那么8+8=16画!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 中国李氏的来源?

      李氏属地]   李姓人大体出自于两大系源:一是陇西郡,即现在的甘肃省境,一是赵郡,即现在的河北省境。   [李氏来历]   《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都有记载表明李姓是以官为氏的。《元和姓纂》中记载,说李姓本来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之子皋陶为尧帝的理官,后命族人以官名为姓,姓“理”。皋陶之后裔理征因直谏而得罪了纣王而被杀,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贞外出逃难时,饥饿难忍,全靠食木子得以保全性命。因古音中,李、理互通,遂改姓为“李”,以报答木子的救命之恩。   [李氏名望]   李姓为我国第一大姓,历史上的李姓名人,多得不胜枚举,在这里,我们只能略举一二。李耳(即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的创始人。汉时的名将李广,是令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还有秦代的著名政治家李斯,西汉音乐家李延年等都是人皆熟知的人物。 唐朝,是李家建立的在中国历史上最声威远播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强盛,也带来了李姓的日渐兴旺,唐时的李姓名人,比比皆是。在开创贞观、开元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两位唐朝最高统治者,更有诗人李白、李绅、李峤、李颀、李贺、李商隐等,还有书法家李邕,画家李昭道、李思训,史学家李百药,军事家李靖等人,都是李氏中的英才俊杰。唐之后的李氏仍然代不乏人,例如,五代时有词人李煜,画家李成;宋时有女词人李清照,文学家李昉,画家李公麟;元代时有数学家李冶,画家李衎;明代时有思想家李贽,诗人李东阳,医药学家李时珍;清代有文学家李调元,戏曲理论家李渔,小说家李汝珍,李宝嘉,数学家李善兰;近代则有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等,都是李姓中的杰出代表。   1 李氏来源   一、李姓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 八卦是怎么定吉凶的?

      在 64卦中,只有一个卦是全部吉利的,那就是“谦”卦。     其余的卦,都是吉中带凶,凶中带吉的。     吉和凶是相对而言的,每一个爻,代表八卦的一个线,从下至上。     可以用五帝钱币的正反来判断,是阳爻还是阴爻,阳爻:一;阴爻:一一     记住是从下划到上,算出来后,对着书,看解释吧。

  • 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对《系辞》大衍之数是用55根,还是50根蓍草?贝体演卦之推断吉凶路线,不妨

      大衍之数55,当然是55根

  • 齐这个姓氏的来源?

      齐(Qí 齐)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和所载.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子孙以国为氏.Tong志.氏族略>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   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今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主要是说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商朝末年吕国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马上去拜见西伯昌.却于渭水支流兹泉河边用直钩下钓.而且口中念念有词:[短竿直线守潘溪.这个机关谁人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见者无不惊讶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直钩垂钓之事以后.料定他决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称为霸主.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   据和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     3.出自是姓.为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之后.改为齐姓.   据所载.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原姓是.其后代改姓齐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所载(下同).武都氐人有齐姓.   ② 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齐佳氏等均有改为齐姓者.   ③ 清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齐姓.为纳西族.   ④ 今满.赫

  • 彩蛋的来源

      这一用于电影中的名词源自西方复活节找彩蛋的游戏,寓意惊喜。好莱坞制片方常在电影字幕放映完毕后加一段隐藏剧情,内容包括对片中剧情的解密,为续集埋下伏笔等。以往在国内引进的好莱坞大片,如《钢铁侠2》与《加勒比海盗3》的片尾都保留了彩蛋。也不乏像《名侦探柯南》剧场版有彩蛋(包括正片也有”彩蛋“)。

  • 杨姓氏的来源

      杨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   寻根溯源 杨姓来源有五: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2、女吉姓杨国说。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3、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4、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得姓始祖 杨伯侨。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又传了十代,至晋武公,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称杨侯。这样,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起源于山西境内的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播迁,首先入陕西冯翊(今陕西大荔),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一带;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的杨姓,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尚书仆射杨璇,迁居浙江会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另弘农杨震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姓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姓有迁朝鲜半岛者。宋时,有杨无敌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居贵州播州,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姓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杨姓人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迁居地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   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姓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如今,杨姓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姓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   郡望堂号 杨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1、弘农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2、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肃通渭西北);3、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堂号:“光裕”、“赐书”、“崇本”、“清白”、“务本”、“四知”、“绍兴”、“瑞 本”、“绍先”、“河东”、“栖霞”、“秦和”、“鸿仪”、“安阳”、“鸿山”、“新杨”、“道南”、“信海”、“北山”。?   宗族特征 1、辉煌显赫千余年,竞相贵显各争先。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到隋朝杨姓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再到宋朝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其杨姓风光不言而喻。2、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宋代诗人杨万里,自撰家训写道:“……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抛荒。懒惰乃败家之源,勤劳是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夜坐三更一点,尚不思眠;枕听晓鸡一声;全家早起……。”谆谆教诲,跃然纸上。   名人精粹   杨震: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宰相,天下有名大儒,有“关西孔子”之美誉,他廉洁奉公,刚直不阿。   杨坚: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公元五八一年建立隋朝,他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公元五八九年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二百七十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杨炯:华州华阴人,初唐四杰排名第二,其诗尤以描写军事题材的边塞诗影响最大,有《杨炯集》传世。   杨玉环:唐朝蒲州永乐独头村(今山西永济)人,被誉为盛唐第一美人,为唐玄宗宠妃,安史之乱中,军队哗变,最后魂断马嵬驿(今陕西兴平)。   杨业:北宋大将,杨家将奠基人。在北汉刘崇时就勇猛善战,所向克捷,号为“杨无敌”,后随刘崇降宋,公元九八六年,因潘美、王亻先见死不救,被辽精兵所俘,后绝食而死。   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久经沙场,智勇兼备,防守边关二十余年,因操劳过度,五十七岁时死于军前。   杨万里: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代诗人、学者,其诗作甚丰,有《江湖集》、《荆溪集》等九种专集,后并集为《诚斋诗集》,其他作品编为《诚斋集》,为宋朝四大家之一。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明朝宰相,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他为官清廉,爱惜人才。   杨慎:四川新都人,生于北京,明朝状元,其文名满天下,才气超群伦,有著作《升庵集》和散曲《陶情乐府》传世。   杨秀清: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领袖,封东王,节制其他诸王,后居功自傲,萌生野心,天京事变中被杀,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   杨深秀:山西闻喜人,进士及第,戊戌六君子之一,其狱中诗为世人所传诵。   杨锐: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促使国共统一抗日。   杨振宁:祖籍安徽合肥,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定居,一九五七年,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封”这个姓氏的来源?

      伏羲时有夔龙氏,封为鬼侯,都于丰沮玉门,因丰沮与封巨同音通用,丰沮玉门即是“封巨玉门”。夔龙氏因为是“鬼侯”,故而丰山又称“鬼山”,至今重庆市丰都仍称“鬼城”,源于此典。夔龙氏每逢干旱之年,即率群鬼(巫),立于巫山(四川奉节)之上,跳舞祭天,祈求天雨降甘露,以滋嘉禾。因而百姓认为夔龙氏会呼风唤雨,故而此地古名曰:“夔州”。夔龙氏降甘露有利于耕种,所以诸侯又称夔龙氏为“耕父”。《山海经•中山经》证曰:“丰山……神耕父处之。”夔龙氏跳舞祭天,必须精通音律,因此,他被认为是音律的始创者,伏羲氏任命他为“乐正”。夔龙氏还是鼓乐的发明者,其鼓如雷,所以有“雷神”之誉。《山海经•大荒东经》释曰:“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鼓橛,以雷兽之鼓,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夔龙氏死,黄帝将丰沮玉门封给其师封钜。《世本》曰:“封氏,炎帝之后,封钜为帝师,胙土名氏。” 封钜因驯化野猪,所以其部以猪为图腾。《方言》曰:“猪……关东西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因而世皆称其部为“封豕”或“封豨”。封钜在天是“奎星”。《史记•天宫》曰:“奎曰:封豕”。因其状如大豕,因而诸侯又呼其为“大封”。封钜在黄帝时接掌乐正,主管桑林之祭,其因反对唐尧取代帝挚之位而被诛杀。《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皆有道理。”   黄帝时还有位封氏,因其属于犬人瓜种,诸侯称其为“封狐”,称其国为“犬封国”。《山海经•海内北经》曰:“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古史有“黄帝命封胡为丞”。因胡与狐二字古时同音通用,所以封胡,即是指封狐,在黄帝朝中任丞相,贵为辅臣。   唐虞时代,因封豨被诛,乐正之位空出,虞舜为得到夔龙氏家族的支持,则将乐正之位赐还给了夔龙氏后裔后夔。据《史记》记载:“舜曰:以夔为典乐……。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后夔继掌桑林之祭祀,因乐正为八伯之一,故诸侯称其为“封伯”。后夔娶有仍氏美女玄妻生子曰:“伯封”。《左传》记载曰:“有仍氏生女,后夔娶之,实生伯封”。后夔逝,夏后氏启准伯封袭乐正之位。夏后氏启崩,其子太康即立,有穷氏羿欲篡夏政,将太康困于外,使其不能归国,因而太康病死于阳夏;其弟仲康即位后,得到伯封的支持,因而遭到羿的仇视,为此起兵征讨封国,伯封战败被羿射杀。有穷氏羿将伯封的肉烹了送给帝仲康吃,并用伯封祭天,以此威胁帝位。羿贪图后夔的遗孀玄妻之美色,将其抢回后宫,威逼成亲,有穷氏羿之妻嫦娥嫉恶夫之所为,乃弃之飞月,嫦娥奔月的故事出于此典。玄妻为给儿子伯封报仇,忍辱负重,暗中串通宰相寒浞,又请来伯封的同族逢蒙相助,乘有穷氏羿不备将其杀死,并效法有穷氏羿之法,将有穷氏羿烹了,将其肉送给羿的儿子吃,达到报仇血恨的目的。   有穷氏羿死后,寒浞登上天子之位,夏少康在岳父虞侯的支助下从寒浞手中夺回了夏朝江山,夏少康念伯封为夏舍身取义之功,封伯封之子于封邱,统领封人,承继祖业。因部落酋长曰:“父”,所以诸侯称其为:“封父”,而其国则曰“封父国”。封父国历夏商两朝,至周代失国,封姓因而四迁,所居之地曰:封禺之山、封水、封陵、封川、封山、封渊、封乐等。郑庄公因在封人聚居地建城,所以起名曰:“启封”,前244年秦始皇灭魏国,置“启封县”,汉景帝元年,避刘启名讳,改称“开封县”。封父的子孙自失国后,有一支迁入齐国,世为齐国大夫,遂居渤海,因而封氏郡望为“渤海郡”;另有一支融入西南卷夷大牛种中,后汉时,封离率大牛种十余万众反叛,被益州刺史张乔破之,封离乞降;还有一支封姓融入卢水胡,魏黄初二年(221年)卢水胡封赏率众反叛,曹真讨之,斩首五万余级;还有一支封姓出于后魏贲氏,其后改为封氏,《北史》中记载的封员、封肃就是贲氏的后人。   河北景县,古称“渤海修县”,封姓因为齐国大夫,世居于此,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东汉有侍中封岌,其六世孙封释为晋侍中;北魏封述官居殿中尚书;北齐封子侩为七兵部尚书;五朝高官封隆之,两次为吏部尚书,四次当侍中,一次当尚书左仆射。在北魏统治时期,景县封姓有30余人位居尚书、刺史;因封姓助高欢有功,北齐时,景县封姓位尊当朝。景县封姓在唐时出了宰相封伦和户部尚书封敖。封姓在历史上名人辈出,有豫章太守封祈;北齐有宰相封予绘;唐有宰相封德彝、唐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等,宋代封姓被列为第200位门阀。   参考资料:《话说封姓》原稿 作者:汤锦程   历史名人   封衡:三国时魏国道士。据《后汉书》记载,他入山修道150余年,还乡时,像20多岁的人。著有《养气术》、《隐形法》、《卫生经》等。   封孚:字处道,渤海蓚人也。祖悛,振威将军。父放,慕容?之世吏部尚书。孚幼而聪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称。宝僭位,累迁吏部尚书。及兰汗之篡,南奔辟闾浑,浑表为渤海太守。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为庆,喜于得卿也。”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及超嗣位,政出权嬖,多违旧章,轨宪日颓,残虐滋甚,孚屡尽匡救,超不能纳也。后临轩谓孚曰:“朕于百王可方谁?”孚对曰:“桀纣之主。”超大惭怒。孚徐步而出,不为改容。司空鞠仲失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其亢厉,宜应还谢。”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谢。以超三年死于家,时年七十一。文笔多传于世。   封肃:后魏尚书。有文思,博涉经史。著有《还院赋》,其辞甚美。   封隆之:后魏吏部尚书。奇谋妙算,知大政方略,历事五帝,官历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   封延伯:字仲琏,南齐东海郡人,颇有学问与操行,有高士(超世俗的人)风度。官至梁郡太守。   封家姨:即风神。据唐代人段成氏《酉阳杂俎》记载,一个名叫崔之徽的人,在家夜坐,见来了几个美女,其中一个叫封家姨。不一会都走开了,只留下一红衣少女,求崔之徽立一杆红色大旗。立旗那天,东风刮地,只有花园中鲜花不动。他才明白封姨便是风神。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唐太宗(629-649年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封子绘:武成帝时都官尚书。冀州人,祖父、父亲世代为冀州刺史,很得人心,就派他乘驿马到了信都。封子绘到信都之后,一边巡视城池,一边对城中吏民晓谕避祸趋福的道理。官吏和民众相继跑出来投降。城里有什么动静,都有人报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归彦登城大呼云:“孝昭皇帝初崩,六军百万,悉在臣手,投身向邺,奉迎陛下。当时不反,今日岂反邪!正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诳惑圣上,疾忌忠良,但为杀此三人,即临城自刎。”既而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获之,锁送邺。乙未,载以露车,衔木面缚,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命封子绘行冀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