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名著中取名

  • 庄子和墨子春秋时期写了什么名著

      《庄子》《墨子》《庄子》由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篇章,整理而成,被奉为道家经典之一,也称为《南华真经》,或《南华经》。据司马迁《史记》所载,《庄子》有十余万言,由汉至晋之间,都为五十二篇。《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本所见《庄子》则为三十三篇,七万余言,应是郭象作注时所编定。《墨子》散文中有所谓"十论",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它是《墨子》书中的主要部分,代表了墨家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这些文章是经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创始人墨翟当年在"百家争鸣"中的讲学辞。由于墨家在墨子死后分为三派,他们对墨子学说各有记录,后来合编成书,故以上十篇文字都分上、中、下,而其内容大同小异。

  • 易经中庄子试婚是何卦意

      乾卦上九:亢龙有悔。无论自己多么爱自己的老婆,他也会在自己离去后改嫁。

  • 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读《老子》《庄子》 这本名著应该怎么读?

      说起《老子》,你可能会感到,这是一本十分深奥的书,“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仅仅五千多字,似乎包罗万象,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说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甚至认为读通《老子》,可以得道成仙。知道《老子》多一点的,又可能认为,这是一本宣扬消极避世哲学的书,什么“不敢为天下先”,也许对奋斗遭受了挫折、有失落感的成年人的胃口,却对培养青少年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妨碍。还有人批评《老子》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境界,是要开历史倒车,回到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去。至于说《老子》是站在没落奴隶主阶级立场上,宣扬唯心主义、阴谋权术,这样的观点曾经是“盖棺论定”,今天已经不大有人提了,但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其实也不在少数,老中青年中都有。   而另一方面,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统计,《老子》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世界文化名著。不久前,我又看到一条消息,说据最新的统计,《老子》外文译本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圣经》。如果加上中文本,《老子》无疑是当前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文化典籍。   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老子》,今天似乎也遭遇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但是,根据我的考证,以前《老子》的注译本,存在大量的误读与曲解,根据以往的中文注译本翻译的《老子》外文本,自然也错得很严重。所以,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人知道的《老子》,与《老子》的本来意思是有很大距离的,有的地方甚至是南辕北辙的,这“香”还不是真香。我小时候,家里自己做酒酿,阿娘把酒药和在饭里,用棉被一层层裹起来焐,焐到酒酿的香气透过厚厚的棉被散发出来,越来越浓,就知道酒酿做好了。但等解开棉被,揭开盖子,才知道之前闻到的香气,真还算不上香。裹住《老子》馨香的棉被还刚刚在解开呢。流传两千多年,目前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而其本意还尚未弄清楚,真正的价值当然远未被人认识,这样奇异、矛盾的现象,怎么会发生在《老子》这本书上?《老子》又是怎样的一本奇书呢?要解开这个谜,先得从《老子》的作者老子说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当时,称人之字是表示尊敬,称“老”更是对师长辈的尊称,这与今天称“老某”只是一般的称呼,称“某老”才是尊称不同。《史记》记载,他是“周守藏室之史”,这个职务,现在许多研究《老子》的学者认为是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员,一个小官吏;但是,从《庄子》、《史记》的有关资料看,“周守藏室之史”这个官可不小。《庄子》记载,孔子第一次往见老子,是为了让自己的著作能被周王室所收藏。子路就给他出主意说,听说原来的征藏史老聃,现在退休回家,可以去走走他的门路。在书写条件十分烦难、又没有印刷术的情况下,著书立说能被王室收藏,也许比今天被遴选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更弥足珍贵。退休的老子还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可见其地位之高,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是学界泰斗、精神领袖、侯王的老师。   由老子来写的《老子》,在当时就非同寻常。据我的考证,《老子》是中国第一本哲学著作。《周易》也是一本哲学著作,而且成书年代比《老子》早得多,为什么说《老子》是中国第一本哲学著作呢?因为《周易》的经文中虽然包含了许多朴素的哲理,但全书还是一本解读筮占的占卜书。直要到孔子与他的弟子写出系列的阐释《周易》的篇章(一共有十篇,称为“十翼”,或称《易传》),才将《周易》的哲理提升了,系统化了,连同《周易》才成为一部哲学著作。而孔子的思想,深受老子的影响,所以,《周易》成书在《老子》前,而提高到哲学书的地位,却在《老子》后。   这中国的第一本哲学著作,又是一本政治哲学书。当时,文字是刻在竹简上的,刻一部书是一项工程。因此,不仅是文化掌握在贵族手中,话语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就是书写权也是掌握在贵族手中。这就不难说明,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上古的书,可以说都与政治有关。像《诗经》这样的诗篇、民歌结集,也是周天子为了实行教化、了解民情的政治需要,设专官采集、编辑的,以后又用来做官吏了解风土人情的教科书,和今天用于审美、娱乐的文艺作品不同。先秦道家,按《庄子》的说法,分“内圣”“外王”两派,外王派以《老子》为代表,内圣派以《列子》为代表。《列子》中的某些段落所表现的观念,显然早于《老子》,但《列子》成书肯定晚于《老子》,这里有一个原因,就是内圣派道家人物多像列子那样处于下层,没有书写权。他们的思想只能口口相传,到战国后期,书写条件改善了,才可能成书。   《老子》不但是一本政治哲学书,而且是专对侯王(诸侯与国王)说的政治哲学书。西周重教化,开办官方的学校,培训王公贵族及其子弟与官吏,这官方学校学的叫“王官之学”。我们今天看到保留在“四书”里的“王官之学”,其实只是官学,是培训官吏用的;《老子》里说的才是王学。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一,过去认为《老子》是隐士书,是宣扬消极避世哲学的诸如此类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第二,只有明确《老子》当时的读者对象是侯王,是一邦之主、一国之主,才能正确理解,“唯小”是“大者唯小”,“守弱”是“强者守弱”,“处下”是“上者处下”,“不敢为天下先”是侯王不要突出个人意志,冲在天下人的前面。第三,才能深刻领会这种政治理念的哲学意义,人本主义的立场与独到、精妙的思想方法。   除了《老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政治哲学书,都教接受者怎么做大做强,政治哲学理所当然的成了强者的哲学、大者的哲学。而《老子》则反其道而行之,要侯王“受邦之垢”、“受邦不祥”。就凭这一条,《老子》便高踞在世界哲学的顶峰上。何况《老子》哲学是一个有本体论的严密、深邃、完满的体系,《老子》是中国第一个自觉运用哲学(当时称为“形而上”)思维来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又因为在《老子》的观念中,侯王应该是“圣人”,也就是品质高尚的人,侯王只有凭他的道德、修养,才能拥有大权,才能“没身不殆”;所以,《老子》的政治哲学实际又是好人哲学,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广、引申到哲学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乃至在后世创立道教时被引为经典。可以说,中国迄今为止的所有哲学思想、流派都在《老子》创立的哲学体系的覆盖之下。从世界范围看,其思想高度可以和佛教哲学比肩而立,比古希腊哲学可能还要高出一筹。   但是,继承、总结了中国上古推举制族盟社会的政治理念的《老子》,不合宗法制封建社会与宗法制集权社会的国王、皇帝的心意,因此,韩非子第一个以《老子》继承发扬者的面目,用“解老”“喻老”的方式,将民本的《老子》篡改为君本的搞阴谋权术的《老子》。即使在吸取了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实行“黄老之术”的汉初,也是外黄老而内法,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老子》则被从庙堂(朝廷)放逐到民间,变成政治上失意的知识分子寻求精神解脱的读物。对《老子》的严重误读与曲解,主要是由此而生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抹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今天来读《老子》,不禁为中华民族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产生了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而感到骄傲,并且,我们可以运用《老子》的智慧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改进我们的思想方法,分析、研究、解决现实问题。《老子》不是老古董,在当今世界仍然充满生命活力,焕发熠熠光辉。按《老子》说的那么去看世界、学做人,你一定会觉得内心充实,精神舒畅,心胸坦荡,与环境和谐。祖先留给我们这么一笔丰厚的遗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赶快继承。古人说,“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因为遮蔽《老子》的优秀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文化里积淀多少负面、消极、残忍的东西,以致鲁迅愤激地说,中国的历史书上,“满本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当今世界,也是物欲横流、日以心斗。是多么需要用老子思想的清流来涤荡污泥浊水,让世界、让我们的灵魂纯净美丽

  • 取名中的81数理是按什么计算

      五格计算方法:     1、天格:复姓,合计姓氏之笔画;单姓,再加假添一数。如司马光,司马是复姓,天格是5+10=15;李刚,李是单姓,天格是7+1=8。天格乃祖先留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2、人格,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人一生的命运,均由此人格推断。其构成是姓氏最下字与名字最上字笔画数之和。如:刘江,人格数是15+7=22。司马懿,人格数是10+22=32。   3、地格:由名字全部笔画数构成,称为"前运",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如是单字名,再加假添一数。如司马懿,地格数是22+1=23。刘江海,地格数是7+11=18。   4、总格:合计姓与名的总笔画数,主中年至晚年的命运,又称"后运"。如司马懿,总格数是5+10+22=37。刘江海,总格数是15+7+11=33。   5、外格:总格笔画数减去人格笔画数,如是单字名或单姓,再加假添一数。主管命运之灵力。如司马懿,外格数是37-32+1=6。刘江海,外格数是33-22+1=12。

  • 从童年中选"名著人物 (人名及性格特点)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母一般的宽大胸怀,但是对高尔基的;两个舅父过于溺爱.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们偷东西.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小茨冈: 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   母亲:对小高尔基很严厉冷漠,默默忍受着生活中的痛苦的平凡女性.   继父:虚伪无赖、残暴好赌、生活奢侈、没有责任感,常常在外鬼混,欺负阿廖沙和他母亲.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 村里绿化带中亭子取名

      醉翁亭!!!

  • 《庄子·秋水》中的"鹓雏"是什么形象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馀味不尽的效果.

  • 梦见好多人给自己修新庄子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你要得人心,得发现的征兆。

  • 梦见庄子头顶来人和车多的

      你好,这是个好梦,其含义有:1、梦见名人,代表你想做个受人敬佩的人,能够出人头地。2、梦见子字,暗示你在考虑做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3、梦见与圣人交流,你将有机会拜见高官或贵人。4、梦见自己得到力量,表示自己在实现中的信心指数还不够高,想借助某些条件现实自己的愿望。呵呵,祝你心想事成!

  • 求个女孩子的名字,出自道德经或庄子。

      庄子 梦蝶 逍遥游 若冰雪   道德经 上善若水 孝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