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取名女

  • 苏轼的所有诗词名字?

      【诗词作品】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春宵》   《海棠》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月二十九日》   《上元侍宴》   《石苍舒醉墨堂》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题金山寺》   《题西林壁》   《望海楼晚景》   《雪后北台书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有美堂暴雨》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赠刘景文》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江南腊尽)》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浣溪沙(寓意)》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减字木兰花(春月)》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清颍东流)》   《满庭芳(三十三年)》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南乡子(

  • 苏轼的诗词有哪些?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原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2、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念如娇·赤壁怀古》,原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该作品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词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可谓佳作。   4、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诗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5、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苏轼有哪些诗词最出名?

      苏轼最出名的词有: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

  • 给女宝宝取名

      2018年8月21日14点出生的女宝宝父姓林求五行起名字建议八字: 戊 庚 乙 癸戌 申 酉 未 丁戊辛 壬庚戊辛乙己丁食才杀 印官才杀比财食四支旺衰: 墓 胎 绝 养当月节气:立秋(7日21:31);中气:处暑(23日12:9)八字官杀过多过旺,起主导力量,以印为用神,比劫为喜神。(木水)

  • 小学一二三年级学过哪些苏轼诗词

      1、《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2、《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学习了苏轼的诗词和人生观,你有什么感想?写一段话。

      东坡的人生是艺术化的,一切苦难与挫折都在他的生活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融、转化,心中留下的只有洒脱、平和、快乐以及自由。他真诚地痛苦过,也真诚地愉悦过;他命运多舛,但他的生活又何其充实.

  • 关于算卦的诗词

      四两五钱) 少年辛苦,老来福禄双全之命 名利推来竟若何,前番辛苦后奔波。 命中难养男与女,骨肉扶持也不多。 注解:此命为人品性不刚不柔,心中无毒,自当自担,离祖之命,做事有始有终,池塘鸳鸯觅食,或聚或散,骨肉六亲不得力,如嗥如风,劳心费力多成败,初限运寒多驳杂,祖业破败,重新白手成家,至三十五六方能成家立业,四十开外,如船遇顺风,五十多岁安稳,末限滔滔事业兴,妻宫硬配,子息伴架送终,寿元七十五岁,卒于五月之中。

  • 从有关桃花的诗词里,为桃花林取名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潭池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诗     春携连宵雨,桃花次第开。     花落香碧草,人至疑瑶台。     夹岸三四里,尽是刘郎栽。     刘郎倚桃树,佳人带笑来。     佳人本姓师,相携连理枝。     貌比桃花艳,态似柳拂丝。     见郎倚桃树,娇嗔吐言辞。     “奴无桃花好?奴无桃花姿?     见奴何不笑,相携何迟迟?”     郎言花窈窕,人无桃花娇。     佳人闻言怒,折花向郎抛。     “花若比人好,与花度良宵!”     郎颜羞惭色,相扶携手摇。     玉手忽抽去,佳人不言语。     桃花最夭斜,发在水急处。     且伸削葱手,且跨凌波步。     不知苍苔滑,一霎水中赴。     桃花水中漂,佳人水中舞。     刘郎惧且惊,拾与桃枝迎。     佳人共桃花,随水俱飘零。     郎恨无水性,忙发呼救声。     此地本偏僻,村人不能听。     郎急返村头,遇人苦哀求。     同至桃花处,唯见碧水流。     桃花离桃树,桃花水上浮。     佳人何处去,伴与桃花休。     郎泪桃花落,哀哀不能收。     本以桃花傲,今以桃花仇。     从此不栽桃,不复结鸾俦。     徒留爱与恨,相伴水悠悠。     贯休 【上冯使君五首】 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々数片帆,去去殊未已。   聂夷中 【杂曲歌辞·起夜半】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 【杂曲歌辞·胡渭州】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   王维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钱起 【梨花】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钱起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井】 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顾况 【听山鹧鸪】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刘禹锡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张籍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元稹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张祜 【胡渭州】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聂夷中 【起夜来】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韩偓 【野钓】 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徐铉 【题雷公井】 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   ***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桃花洞口开,香蕊落莓苔。佳景虽堪玩,萧郎殊未来。   张元一 【咏静乐县主】 马带桃花锦,裙衔绿草罗。定知帏帽底,仪容似大哥。   李建勋 【句】 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见《南唐近事》)   顾况 【句】 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题柳谷泉,见《应天府志》)   张元一 【又嘲】 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王维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元稹 【樱桃花】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顾况 【杂曲歌辞·桃花曲】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 【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一】 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碧池。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   刘禹锡 【杂曲歌辞·忆江南】 春过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余下全文>>

  • 曾姓女取名

      曾若兮,曾艾佳,曾欣妍,曾紫涵 ,曾梓乔

  • 关于苏轼的坎坷的一生作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庄子祠堂记》)。他又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记》)。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所作为。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