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比赛作品怎么起名

  • 书法对联行书最新作品

      楹联书法,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一样,是书法家惯用的一种书法形式。它是由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艺术,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近年来,中国书协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将楹联书法的创作繁荣起来,推向高潮。把众多书家和书法爱好者在这方面的才情和韵致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楹联书法作品不仅出现在展厅上,而且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究竟楹联书法这种书法形式发端于何时?书法与对联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日前沈鹏先生致孟繁锦先生的一封信,回答了上述的问题。沈鹏先生在信中言道:“大概可以说,楹联从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起便是与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实用性。”还说:“楹联的诗学、文学性质,对传统文化是一大贡献,书法既是楹联的文字载体,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审视和评品一幅楹联书法作品,包括书法和对联两个层面,书法是直观的线条艺术,对联是内在的语言艺术。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所以说,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

  • 楷书书法对联作品欣赏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 什么样的对联书法才是好作品

      这是一篇论文,解释如下:     写对联,印章不能随便盖   谈起对联书法的发展历史,刘一闻介绍,对联书法主要出现和发展时期是清代,因为文字狱,使很多原本在其他研究领域的学者纷纷转向文字研究和小学研究,而这些原本研究文字的人也渐渐对文字本身的美产生了兴趣。对联形式很独特,又有装饰性和实用性,渐渐成为文人墨客钟爱的创作形式。   对联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秦汉时用于驱鬼的“桃符”,鲍贤伦介绍,从文献上看,至少明太祖时期民间写对联、贴对联已经蔚然成风,现在明代对联还存在一些实物,但以清代为主。从桃符到对联的发展,也可看到对联负载的民俗因素逐渐被文人所雅化,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学者的实践起了很大作用。   对联看起来简单,但在创作上要求很高。刘一闻对对联创作兴趣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工人文化宫办画展征稿,只能写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词,我打算写毛主席诗里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写着写着发现,一幅字写到下面没有上面写得好,写了下联又觉得比上联写得好,于是反复重写,把家里的纸都写完了,还特地去朵云轩买了三张宣纸写,到最后仍然觉得不满意。那以后,我决定,要把对联写好。”   从此以后,刘一闻开始注意上海的书法家前辈们如何写对联,看老先生们怎么叠纸,怎么用笔。刘一闻也透露了一个写对联书法的“小窍门”:他当年去潘学顾家中看他写字,那时老先生们家中都不富裕,写字的案子很小,而且,在这张案子上又要吃饭、烫衣服,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才能写字。也因为案子小,每次潘学顾在创作对联时,都把两张纸叠在一块写。当时,刘一闻的案子也不大,也学着潘先生的方法创作,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这样做有个好处,在书写过程中可以顾及对联中用笔章法的呼应。”   刘一闻作品   在鲍贤伦看来,写对联是学习书法艺术创作最简单的方式。“现在对联样式花样百出,但我觉得,写对联最方便的书体还是正书,也就是篆、隶、楷,草书最麻烦。因为对联字与字间的大小、间距都有讲究,两边对得太好不行,对的不好又别扭。相比下,正书更容易把握,但在正的情况下,也要试探下'边境’,在书写中寻找一种动感。”   鲍贤伦作品   说到如今对联书法存在的问题,两位书法家都不约同的感觉到,“印章”的问题最为普遍。“我在参与全国性的书法评选活动时,经常看到一幅作品密密麻麻盖满了印章,对于这样的作品,我心里面是拒绝的,真正懂的人不会这么做。”刘一闻讲了一个故事,有次,他在谢稚柳家里,正好有位客人捧着一幅画作来拜访,还说此人作品十分有名。谢稚柳说,“打开看一下”,没想到,他打开画面一角就立刻卷起来了,对客人说,可以把画拿走了。客人好奇缘由,谢稚柳说,“印章都不会用,怎么能把画画得好。”可见打印章是很难的事情。“我请教过谢先生,印章怎么盖才妥,他说,要看情况,最忌讳是看到有空的地方就盖印章。就像下棋一样,一子得体,满盘皆活。盖一个够了就不要第二个,盖了两三个不够可以继续盖第四第五个。盖的不恰当,反而糟蹋了画面。”刘一闻说。   作不成对联,宁写古人的”好联“   对联从民俗走到书斋,随着书法艺术的繁荣逐渐扩大。刘一闻和鲍贤伦的对联书法都属于有个性的“文人字”,他们的作品在章法、字形、字体塑造甚至文辞内容选取上都有不同的追求和志趣。本次对话的学术主持刘恒指出,对联里包含的人文“雅”的东西不可丢掉,这些需要通过作者的文化修养去体现。对对联书法艺术和文辞内容的共同阅读,才构成对联的完整欣赏。   然而,如今对联中”文“和”书“的脱离非常严重。鲍贤伦提出,”文“”书“关系涉及到传统书法在现在的生存状态,尽管现在提倡书法家自作诗自作联,是一种希望回到”文书合一“状态的愿望。但成为优秀的文章和诗人并不容易,不少“自作诗”“自作联”错漏百出,文辞拙劣,损害了书法原本的美感。“我认为书法家学写诗有好处,但除非自己写得确实好,不要轻易落笔。其实,不如做一些古人集句,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书写,既体现自己的书法特点,也能表达个人的追求志趣。”   刘一闻也觉得,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确有难度,”自作联“不是想当然。”如果自己做不成联语,宁可找古人好的联语。明代有些句子像大白话,很亲切自如,大家都可能看懂。像'有时沦茗思来客,或者看花不在家’,只要留心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

  • 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

      贝多芬的作品非常的多,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书法笔名

      书家常用笔名的策略很多:   第一. 敬斋:警示自己应认真更对待前辈的成就;   第二. 板仓:出生地命名;   第三. 翰墨斋主:告诉别人自己会写字;   第四. 曾为梅花醉十年:告诉别人自己对书艺的热爱;   第五. 牛子:以自己的姓   第六. 太多了,暂时想到这么多,可以参考下;学习书道,比一定要把自己弄的很牛逼,写写字,开心;如果能先辈们再神交一下,那就更好了...

  • 识别书法上的文字

      都听老婆的落款:岁在戊戌年 於北京 仁雨书

  • 李姓起名通典的作品目录

      前言姓氏篇姓氏发微李姓概述贵姓何来——源自偃姓的李氏贵姓何来——源自李耳的李氏贵姓何来——源自老姓的李氏贵姓何来——源自赐姓与改姓的李氏贵姓何来——源自少数民族的李氏谱牒寻根辨姓联宗起名篇命名之礼话说乳名起名基础1——阴阳五行起名基础2——汉字的五行起名基础3——天干地支起名基础4——干支纳音五行起名之道1——上文五维全息吉祥起名法起名之道2——五格起名法李姓起名笔画数吉祥模型起名创意选择吉日公布名字起名实例篇李姓吉祥姓名例一:李乾歌李姓吉祥姓名例二:李品熠李姓吉祥姓名例三:李硕丰李姓吉祥姓名例四:李嘉轩李姓吉祥姓名例五:李思拓李姓吉祥姓名例六:李心瑗李姓吉祥姓名例七:李伊晴李姓吉祥姓名例八:李品璇李姓吉祥姓名例九:李音虹李姓吉祥姓名例十:李玥瑶风俗篇生李死谭亲子连名避讳国姓辈字入名生肖星座文化篇加冠命字贵姓堂号李氏姓匾称号大观贵姓郡望贵姓宗联李氏家训人物篇中国人民解放军李姓开国将军集纳李悝李左车李充李靖李峤李冰李广李暠李建成李思训李牧李膺李春李世民李邕李斯李密李渊李淳风李阳冰李白李商隐李殉李煜李公麟李清照李东垣李在李元阳李之藻李光地李汝珍李鸿章李大钊李济深李木庵李公仆李焕之李颀李群玉李昪李建中李廌李焘李冶李善长李时珍李自成李兆洛李宝嘉李叔同李劫人李四光李可染李小龙李林甫李存勖李璩李元吴李诫李嵩李衍李东阳李贽李颓李绂李善兰李桂玉李仪祉李立三李济李桦李冶李嗣源李廷硅李觏李唐李心传李直夫李梦阳李恕谷李渔李鱓李秀成李莲英李宗仁李达李苦禅李国豪

  • 八字成语书法

      八字成语书法: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地理五诀的作品评价

      有人称《地理五诀》是堪舆学典籍中的扛鼎之作。应该讲《地理五诀》确是三合派地理风水通俗入门和值得精读的著作,它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之处。一是全书没有一个风水地理实例。赵九峰先生在书中自称看过“千坟万冢”,但是全书八卷没有一个地理风水实例,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让人难以信服。不象徐继善的《地理人子须知》,实例随处可见。二是对于罗盘的讲解内容不多。特别对于分金如何运用,分金与仙命关系如何未论及。三是书中绘图很乱,模糊不清,让后学多有不便,甚至容易产生歧义,走入歧途。四是由于编排的体例关系,粗观其书,似乎对来水不重视。好象全书少有论及,细看几遍后才知道卷一“九宫水法歌”和“补遗”就是说明来水的。可能由于赵九峰先生及门徒的时间过于紧促,全书的编排体例上有欠科学性。现代有人认为《地理五诀》的著者赵九峰先生根本不是杨救贫先生三合派地理传人。杨公从不认为“水为动为阳,山为静为阴”。尽管有如此这般的缺点不足,《地理五诀》一书仍不失为一本地理风水爱好者阅读学习的好书,特别是三合派地理风水学者,可以精读一番。对于现代人李非先生、陈明先生为《地理五诀》所作注释讲解也要认真思考,不必人云亦云,因为此两位老先生未必能懂三合派的水法精髓,常有误解之处。熟读精思,自然长进。有人说风水地理要读百本古籍,信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在学地理风水之上,就是写照。

  • 陆天明的代表作品

      《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木凸》、《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黑雀群》。 《省委书记》是著名作家陆天明继《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后又一部史诗般的现实主义巨著。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表现我国当代高层政治生活和高层政治人物的长篇小说。作家以史家的气魄、恢宏的气势、悬念迭出的笔法,在雄浑厚重的底色上,大胆地进入“省委书记”这一鲜为人知的领域,成功地塑造了以省委书记贡开宸为代表的三代省委书记形象,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他们面对信念、事业、良心、家庭、情感、挫折和失误所表现出的激情和英雄主义悲壮。 并向人们深刻昭示,在这个特定的时代,又怎样产生了那种为谋一己私利、不惜出卖手中权力和自身人格、良心的腐败分子。作品回肠荡气,曲折动人,保持了作家一贯的“勇为天下先”、“敢为人民言”的气度和“情节惊心动魄”、“人物入木三分”、“悬疑波澜重叠”、“意境回环深远”的创作风格,又一次实践了他向来抱定的“写作就是要让中国老百姓认可、喜欢,就是要参与当下时代变迁”的信念。 深圳的命运,也是中国的命运;中国的命运,就是中国人的命运;读《命运》,促思想解放,再铸改革辉煌。如果以一个地方的巨变来讴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深圳无疑是不二之选。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和拓荒牛形象的深圳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性符号。透视深圳,体味传奇,应该是作家、出版工作者关注的一件大事。洋洋六十万言的《命运》,便是著名作家陆天明为改革开放30周年所撰写的长篇小说,通过广东口岸渔村蜕变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故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让我们不能不叹服当年的决策者们和先行者们的英明与勇气。它反映了深圳改革开放是党中央的英明举措,由此带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观念的变革,进而推动全中国的经济。深圳所积累的创新发展的经验,所探索的改革开放的路子,所创建的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特别是深圳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实践。《命运》是著名作家陆天明继《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高纬度战粟》后,费时两年的呕心沥血之作。陆天明擅长政治题材小说,他的大多数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几乎成为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档主”,在读者心中,陆天明被称为“社会与时代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