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起名

  • 结合典故诗词起名

      女孩——   

  • 中国古代匈奴人如何起名

      匈奴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而影响深远的民族,其名始显于战国。自西汉以来,中国古代文籍记述其先民即殷周鬼方、猃狁。当今学术界,仍多宗古籍;也有西来、北来等说。匈奴无文字,以语言为约束。留传至今的少量古代汉语文记录的匈奴语汇与氏族名,难于对其族属与语族作出准确判断,目前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也还有别的一些说法。

  •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各有什么含义

      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   1、植物类   (1)柳:柳者,留也。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 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芭蕉:孤独忧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动物类   (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4)乌鸦:衰败荒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独。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绪。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鸟:理想的寄托。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场所类   (1)长亭:依依惜别,离愁别绪。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栏杆:慷慨悲昂,凭吊怀远。柳永《八声甘州》:“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西楼:孤独寂寞,思念故国亲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口,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驿站:漂泊不定。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4、时节类   (1)清明、中秋、重阳:思亲伤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黄昏:寂寞愁苦。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音乐类   (1)羌笛: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梅花落》:旅人思乡。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后庭花》:靡靡之音,常用于讽刺当权者贪图享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5)捣衣声:离愁别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中国古代有狮子吗

      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狮子形象始于汉朝,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石狮子在文化上的含义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动物,可以驱除邪恶。而在《北京形势大略》一书中则认为:“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狮子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大多用于宫殿、庙观、衙署(古代的政府机关)以及高级官员、贵族和富商的住宅门口。而在现代,一般石狮子则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门口。 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这些石狮子陪伴着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的兴衰更替,已成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物。但是中国古代没有野生的狮子,那么这些石狮子雕刻艺术起源于何地、何时?又如何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的艺术的一部分的呢?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过狮子的形象却早为我们祖先熟知:从宋清两代搜集的周代铜器的精绘印本中,已有狮子的立体形象。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年间,狮子被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皇帝。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被佛教推崇的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高贵尊严的灵兽,中国很快从印度等地学到了石狮子的雕刻艺术,并且出现陈列墓前的现象。如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子,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是东汉时期的遗物。所以狮子在中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出现的,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时,石狮子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由于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石狮子完全中国化了。中国的雕刻艺术大师将石狮子雕刻得异常壮丽,而且逼真: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盛气凌人…… 明代后,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宫殿、府第、陵寝、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狮子守门;在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石狮作为装饰。如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其两边140个柱头上,都雕刻着玲珑活泼的石狮子。姿态多样,神情丰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灵活现。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看门的石狮子的......余下全文>>

  • 中国古代的基本姓氏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 有关寒衣的诗词

    《秋晚》白居易 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赠康叟》白居易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 《君不来》方干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寄衣曲》席佩兰 欲制【寒衣】下剪难,几回冰泪洒霜纨。 《越中》杜牧 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相和歌辞·怨诗》张汯 征客去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 中国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秦朝   始皇帝 政   二世皇帝 胡亥   三世皇帝 子婴   西汉     太祖高皇帝 刘邦   孝惠皇帝 刘盈   前少帝 刘恭   后少帝 刘弘   太宗孝文皇帝 刘恒   孝景皇帝 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 刘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中宗孝宣皇帝 刘询   高宗孝元皇帝 刘奭   统宗孝成皇帝 刘骜   孝哀皇帝 刘欣   元宗孝平皇帝 刘衎   孺子婴刘婴   新朝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东汉   世祖光武皇帝 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 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 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 刘肇   孝殇皇帝 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 李祜   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敬宗孝顺皇帝 刘保   孝冲皇帝 刘炳   孝质皇帝 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 刘志   孝灵皇帝 刘宏   后少帝(弘农王)刘辩   孝献皇帝 刘协   三国魏   太祖武皇帝 曹操*   高祖文皇帝 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   烈祖明皇帝 曹睿   齐王 曹芳   高贵乡公 曹髦   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三国蜀     烈祖昭烈皇帝 刘备   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三国吴     太祖大皇帝 孙权   废皇帝(会稽王)孙亮   景皇帝 孙休   乌程侯 孙晧   西晋   世祖武皇帝 司马炎   孝惠皇帝 司马衷   孝怀皇帝 司马炽   孝愍皇帝 司马邺   东晋   中宗元皇帝 司马睿   肃宗明皇帝 司马绍   显宗成皇帝 司马衍   康皇帝 司马岳   孝宗穆皇帝 司马聃   哀皇帝 司马丕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   太宗简文皇帝 司马昱   烈宗孝武皇帝 司马曜   安皇帝 司马德宗   恭皇帝 司马德文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太祖文皇帝 刘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太宗明皇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皇帝 刘准   南朝齐   太祖高皇帝 萧道成   世祖武皇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高宗明皇帝 萧鸾   东昏侯(炀皇帝)萧宝卷   和皇帝 萧宝融   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太宗简文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世祖孝元皇帝 萧绎   闵皇帝【贞阳侯】 萧渊明   敬皇帝 萧方智   废帝萧庄   南朝陈     高祖武皇帝 陈霸先   世祖文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陈顼   后主(炀皇帝)陈叔宝   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显祖献文皇帝 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肃宗孝明皇帝 元诩   殇皇帝 元姑娘(真名不详,为元诩之女)   幼主 元钊   敬宗孝庄皇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烈宗节闵皇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脩   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元善见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皇帝 元廓   北朝北齐   显祖文宣皇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皇帝 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余下全文>>

  • 处暑的诗词

      长江二首 (宋)苏泂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处暑后风雨(宋)仇远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宋)张嵲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 中国古代算命

      相面,如《麻衣神相》   邵庸(康节)梅花易数   奇门遁甲   大六壬   太乙神数   河洛理数   姓名预测学   其他:   称骨法   测字法   诸葛神数   风水:古典《宅经》,葬经》   书籍:《卜筮正宗》《渊海子平》《梅花易数》《奇门遁甲》《命理探源》

  • 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