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几代的字不能用

  • 取名字代表辈份的字能用同音字代替吗

      这个看个人接收能力和家族接收能力,如果都同意可以用同音的代替

  • 属猴的取名字能用橙字好吗

      能啊,为什么不能。

  • 起名几代内不能重字

      祖宗十八代 不是白说的。有家谱的查一查,大家族必定有长辈张罗。亲戚多了搞不好会有人嚼舌头。

  • 为什不能用“洺”字起名入户口?

      这是生劈字入不了网的!

  • 五行缺水的女孩名字能用燚字吗

      不能,最好是淼

  • 属鸡的男孩能用宾字吧

      这个字不好,古代就是残疾的意思

  • 陈家绍字辈是第几代

      你是 哪里人啊,不同地区的族谱用字是不同的。安徽庐江县岳庙陈庄陈姓字辈:光国启家,崇先玉后,福德满仓。湖南岳阳剪刀池陈姓老字行派语: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续修字行: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合群敦孝友,奕世陈姓族谱,陈氏家谱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安徽枞阳县白湖乡观音阁地区(现在被改称公塥街道)”楼坊陈氏宗谱“陈氏字行:荣华富贵,(中间记不得了)家传孝友、世守忠良(后续)。家谱最后一次修订到”孝“,后面没有续谱。安徽怀宁陈氏字行: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安徽合肥陈姓字行: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安徽霍邱临淮陈字行:仁义道德华,忠孝传家帮。湖南湘潭陈氏派语:树本在德,作士维良,福应天锡,忠孝传芳,家声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绍,长衍其祥。湖南沅江陈氏老派语:参赞国有人,朝正玉生春,绍述鸿先业,贤良耀楚珍。续修派语:守善家声古,贻谋祖泽长,功修惟孝友,显达本文章。湖南益阳义门陈氏派语:大启公应洪,文明献高宗,辉煌光世泽,安定乐时雍。新派语:德义基原厚,贤能代永昌,传家敦孝友,相国作忠良。湖南浏阳陈氏旧派:千万仲富贵,朝汉友再成,国兴生应旺,永远乐清平。新派:国泰民安世,宗风惠泽长,光辉瞻耀远,道济庆明良,理学开名士,诗书振家纲,心传经训显,启裕代隆昌。浙江衢州义门陈氏派语:原仲立世茂人天,继令履顺余泽先,云腾锦日如定保,凤舞龙飞祝万年。苍南浃底园《陈氏宗谱》苍南浃底园《陈氏宗谱》苍南浃底园《陈氏宗谱》浙江苍南浃底园陈氏字辈 :朝志、敬绍先德、忠孝家传。 —浃底园14世裔孙陈圣吾(原名陈先满)提供。.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山东省诸城市马庄镇鞠家庄子村,改革开放前期是诸城县锡山子公社(本村二百多年无鞠姓),现为诸城市贾悦镇鞠家庄子村。清朝末期续谱人是陈明忠(字后斋),和鞠家庄子村陈会堂的爷爷(清末武生)共同走访山东各地续谱,有潍县(现潍坊)二眼顶戴花翎官员支持,陈明忠于1958年去世,终年83岁左右无后人,和本人明字辈爷爷是叔伯兄弟,目前我是仁字辈男性老大,族谱于建国后破四旧时全部焚毁。字辈:世玉德廷景,文明会家安, 仁海永昌泰,忠延光济远云南九龙中岩脚背得来部陈氏派语:国正天星顺 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增福 子孝父心宽永绍祖芳德 锦秀定乾坤 学高智慧大 恩泽万年春文武家中聚 江山显荣华 俊杰建富贵 伟业再发达念宗倍尊亲 笃志立宏勋 位禄爱兴邦 千秋典策馨诗书启朝章 良和志吉祥 太平加余庆 英雄耀世昌山东东海陈氏字行:希兴从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谱(常),统绪为贞(为),吉祥延祚(祥)。丰修咸亨(修),孝敬成训(成),自古友生(永),乃现祖泽(见),光发舜英(光)。云楚嘉绩(嘉),和曲令名(名),传来东海(传),五百年赢(百),朝代虽更(代)。万户悠清(万),奕世载德(世),予兆颂声(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荣(昌)。安徽省五河县四陈村及龙湖村家谱 此支陈氏族人祖籍江苏苏州,因明朝大迁徙于洪武年间(公元1370年前后)迁往五河县县城以西7公里处落户。当时是陈兆辉、陈士辉、陈廷辉、陈恩辉四个亲兄弟一起迁徙。称为四陈村,这就是四陈村的由来。堂号为 世德堂 公元1958年四陈陈姓族人搬迁到浍河南岸居住,起名为龙湖村。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家谱在文革中被毁,以至于很多字辈现无法考证。20世纪90年度末至今十几年间族中陈传贵、陈传海、陈传旭等数十人几次前往江苏苏州祖籍试着找回遗失的字辈都未果。目前族中已有家字辈的 。 以下有记载的字辈九立 克希启云 付宏传业 永正家邦安徽,无为县(濡须)原一公之后陈氏字辈:九世思复大,朝启尚嘉明,万支昌应兆,国瑞永祥祯。陈氏字派极多,从略。吉林省辽源市家谱。此支陈氏族人祖籍山东省,于明朝末年因社会动乱迁入东北,落户辽宁省辽阳市。陈启豹、陈维豹两兄弟曾为清初名吏,此二人也是唯一将字放于名字末位的族人,后又因反对满人压迫汉人改族却反抗失败,有一支迁往吉林省辽源市。记载字辈:罡绍豹明久,文义良国永,世尚德宝殿,忠庭克大有,福寿树洪年。

  • 哪些字用来取名字比较好

      取名字是要看生辰八字的 结合五行、喜用神,找出适合的字来

  • 怎么从命名上看孔子的后人是第几代

      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编辑]   二、世系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报乙   卅四世祖 报丙   卅三世祖 报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愍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胜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三、 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   中国人讲究辈分,不论什么姓氏,都有自己的辈分排序。但是,在所有辈分的排序中,以孔孟两家最为独特。一是两家的辈分一样;二是两家的辈分从来不乱,走遍天下都一样,绝对不会发生混乱的情况。不像其他姓氏,有很多分支,而每个分支的辈分都不一样。那么孔孟这样的辈分是怎么定下来,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呢?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克”字下面,开始为“稀、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又次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依次类推,循环往复。我大概计算了一下,轮回一次,大约需要650年。   因为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所以孟家的辈分排列和孔家一样。同样的辈分排列的还有曾、颜两个姓氏,他们主要是因为曾子、颜回。比如,相声演员孟繁贵,就和孔繁森一个辈分,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孔祥熙的,比这低一辈。不过,因为孔家是圣人之后,为了表示对孔家的尊敬,一般说来,孟、曾、颜三姓氏要是在平常的交往中,遇到比孔姓高辈分的情况,孔姓要是不主动说高低,其他三家一般不去和他比辈分高。要是比孔家低呢,就可以直接说比孔低了。曾、颜两姓见到孟姓也一样的道理。当然,这只是个礼貌的问题,不是让人一定要这样做的。   四、孔孟辈分   孔氏家族辈分用字都是皇帝御赐的。孔子去世后,其身份被历代帝王尊崇,唐开元27年(793),孔子被加谥为“文宣王”。以后各代均有加谥,至清代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后代各朝也均有赐字,孔氏家族即以此为辈分排名的依据。自明代以来已排序55代。具体如下:   明洪武33年(1400)御赐10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乾隆5年(1740)御赐10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道光19年(1839)御赐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9年(1920)孔子76代衍圣公孔令贻报北洋政府批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孟子后代也沿用孔氏家族的排辈用字,但孟子晚孔子三代。所以实际上,孟家比孔家晚三辈。

  • 温氏字辈排到第几代了

    排到111代左右 寻根的终南捷径是追寻自己的姓氏谱系,从爷爷家拿来族谱,研究一下温氏的起源。 族谱上这样记载我的爸妈一家 : 昌和 初中毕业生 共和辛卯年十月十八已时生 配黄咏梅 伍瑞女 共和壬辰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 生二子 上松 上林 生一女 智华; 上松 子劲松 共和丙辰年八月十六日酉时生,昌和长子,温家百十一世。 上林 字国林 共和壬戌年九月二十六酉时19:37生,昌和次子,温家百十一世。 (换成阳历是1982年11月11日19:37生,昌和次子,温家111世。) 父辈:温昌和 爷辈:温贵隆 曾爷辈:温绍珍 曾曾爷辈:温鑫祚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这是东方清朝顺治皇帝久久解不开的心中大惑。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 发祥于山西的温氏家族,共有两支主流。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则是却至的后裔。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当辅政的周公并灭唐国时,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被封在唐国。后来并发展成为春秋时代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却至,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大夫。由此可知,现在的温姓人,不论系出何支,都是具有十分荣耀的家世源流的。 南方的温氏家族也是距今1600多年前晋朝东渡名臣温峤的后裔。当时,温峤举族定居于江西南昌,世代子孙就在这带地方繁衍滋长。到了唐朝末年,才为了逃避黄巢之乱,再向南播迁到福建。宋代末年,蒙古人来势汹汹,福建的温氏又经过长汀逃到浙江的杭州,并且分为两支,先后到达广东各地继续不断地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