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羊座皇帝

  • 中国历史上天蝎座的皇帝有哪些???

      白羊座:赵匡胤 阳历927年3月31日 阴历2月16日 金牛座:康熙 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双子座:朱棣元朝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日 (1360年6月1日) 巨蟹座:没有找到(项羽算么?) 狮子座:汉武帝公元前156年七月初七 (8月10) 李煜公元937年七月初七(8月15) 处女座:唐玄宗 685年8月初5(9月8日) 天平座:乾隆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1711年9月25) 天蝎座:朱元璋 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 (11月19) 人马座:雍正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三十日 (12月13) 摩羯座:不好意思,没有找到。 水瓶座:武则天 624年正月23(2月17) 崇祯 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 (1611年2月6) 唐太宗李世民 :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 (599年1月23) 双鱼座:顺治: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3月15) 康熙:水瓶座 雍正:处女座 乾隆:山羊座 金牛座 你刻苦努力,忠于职守,且以身作则,但往往缺乏创造的激情,喜欢保护旧制度。 代表人物:汉文帝 白羊座 你有行动的魄力,是一个敢做敢为的人,你敢于对抗保守制度,但缺乏深思熟虑,且性格狂燥,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代表人物:秦始皇 双子座 你善于权衡利益,思维敏锐,察言观色,懂得平衡左右大臣,但往往因为听信佞臣谗言,而至法理于不顾。 代表人物:干隆 巨蟹座 你头脑冷静,多才多艺,感情细腻,平易近人,但往往容易沉迷于某件事或某个人,作出对国家不利的决定。 代表人物:唐玄宗 狮子座 你思想开放,果敢有力,天生是做领导的料,但有时过于自信,刚愎自用,缺乏谨慎态度而乱兴战争。 代表人物:汉武帝 处女座 你一丝不苟,做事仔细,善于自我克制,但也缺乏改革的激情,谨小慎微,过于注重细节。 代表人物:汉景帝 天秤座 你富有魅力,温文尔雅,知人善任,颇具合作精神,但如果涉及到感情有有些优柔寡断。难以作出正确决定。 代表人物:唐太宗(一代圣宗,对立嗣问题却无所适从) 天蝎座 你洞察力超强,酷爱权力,个性强烈,但私欲和妒忌往往毁灭你的步伐,切过于偏激。 代表人物:隋文帝 射手座 你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心胸豁达,乐观向上,但做事缺少定性,容易陷入机会主义。 代表人物:汉高祖 魔羯座 你现实而有抱负,正直廉洁,忠诚可靠,责任感强烈,但过于严肃,不容易让人接近,以至于大臣诚惶诚恐。 代表人物:雍正 水瓶座 你富于开拓精神,思维能力强,兴趣广泛,适于改革,但可能会因为强烈的个性而产生投机的想法。 代表人物:康熙(诛杀熬拜对一个皇帝来说过于凶险) 双鱼座 你感情细腻,性格温柔,但却个性柔弱,优柔寡断,切容易幻想,实在不适合做皇帝。 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秦本纪》说;“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可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舞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足月后生下嬴政,子楚遂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此说为班固所接受,于是《汉书》径称嬴政为吕政。 明代王世贞《读书后记》怀疑《吕不韦列传》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提出两条理由:一是吕不韦为使自己长保富贵,故意编造自己是秦始皇的父亲的故事;二是吕不韦的门客骂秦始皇是私生子以泄愤,而编造此说。郭沫若《十批判书》也怀疑吕不韦为秦王政生......余下全文>>

  • 中国皇帝谁属马

      1/秦二世(前230—前207年),即胡亥,嬴姓,秦朝第2代皇帝(前210—前207年在位)。秦始皇的第18个、也是最小的儿子,公子扶苏的弟弟。曾从中车府令、太监赵高学习狱法。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南方时病死于沙丘宫平台,初秘不发丧,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20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即位。他即位以后,由赵高执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较秦始皇时期更为繁重,终于激起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前207年胡亥被赵高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卒年24岁。成语“指鹿为马”就出自于他。   2/汉哀帝(前26—前1年),即刘欣,字和,西汉第13位皇帝(前7—前1年在位)。汉元帝刘奭庶孙,汉成帝刘骜侄子,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阳朔二年(前23年)刘康去世,欣继承王位,由祖母傅太后亲自抚养。年幼时颇聪慧,“文辞博敏,幼有令闻”。到欣长大后,成帝无子嗣,当时中山孝王刘兴亦健在,元延四年(前9年)刘欣与刘兴同时入朝。傅太后多以珍宝贿赂赵昭仪及汉成帝舅舅骠骑将军王根,私下请求立欣为太子。赵昭仪与王根就在成帝面前互相称赞欣。成帝也很器重欣,第二年遂立其为太子。绥和二年(前7年)成帝病故,19岁的欣即位,是为哀帝,以次年为建平元年,尊成帝母亲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不思进取,荒废国事,贪图享乐,朝政由王氏外戚专权。中国古代著名的同性恋皇帝,著名的同性恋典故“断袖之癖”(与董贤)就是出自他身上。元寿二年(前1年),在位仅7年的刘欣因好色纵欲把身子掏空而死,年仅25岁(另有一说是死于服用春药过量)。   3/汉安帝(94-125年),即刘祜,东汉第6位皇帝(106—125年在位)。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为左小娥,13岁即位,在位19年,享年32岁。延平元年(106年)汉殇帝不幸早夭,临朝执政的邓太后与其兄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立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徒徐防等大臣商议,征得他们同意后,连夜持太后节召招刘祜入宫即位,是为汉安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初”,由邓氏兄妹专权,飞扬跋扈。邓太后死后,刘祜利用乳母王圣、宦官李闰等人杀死邓骘,命皇后兄阎显掌管禁兵,外戚与宦官共同把持政权。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交织,如西域各国纷纷叛汉、羌族起义、北匈奴来犯(虽都为其平息,然汉室元气大伤),及地震水灾风暴冰雹频繁,人民困苦不堪。延光元年(122年)高句丽降汉。延光四年南下游玩途中得急病(类似疟疾)猝死。仅生一子刘保,后继位为汉顺帝。   4/宋少帝(406—424年),即刘义符,小字车兵,南朝宋第2位皇帝(422—424年在位)。宋武帝刘裕长子,母张夫人,生于京口。力气绝人,善于骑射,精通音律。永初三年(422年)即位,次年改年号“景平”,由刘裕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辅政。好狎呢群小,日夜嬉戏,不理朝政。后徐羡之假皇太后令责他居丧无礼、游戏无度,召檀道济领兵入京,废为营阳王,幽于吴都。在位仅1年,旋杀之。后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帝。   5/宋孝武帝(430—464年),即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南朝宋第5位皇帝(453—464年在位)。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初封武陵王,后为江州刺史。元嘉三十年(453年)文帝被太子、太初帝刘劭杀死后,他自江州起兵诛讨之,入京即位,年号“孝建”、“大明”。为人聪颖、机警、勇敢、果断、迅速;学问渊博,阅读书信或奏章能一目七行,文章写得敏捷华丽;又善于骑马和射箭,整天都在开怀畅饮。在位期间剪除宗室,重用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等,使掌朝政。又分吏部设二......余下全文>>

  • 中国多少个皇帝属羊的

      汉宣帝(前91—前49年),即刘询,原名刘病已,生于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我国古代唯一登基前坐过牢的皇帝,并创立“昭宣之治”。   魏武帝(155-220年),即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缔造者,“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在世时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晋宣帝(179—251年),司马懿,字仲达,河南温县人。出身士族家庭,少时即被赞许为“非常之器”,曹操多次请他方出山。三国魏国重臣。文帝、明帝时任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并受遗诏辅政。249年控制中央禁军,发动政变,晋王朝奠基人。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政。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其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其为宣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即拓跋珪,鲜卑族,生于参合陂北(今山西大同阳高与内蒙交界处),北魏开国皇帝。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398年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到封建社会;晚年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年仅39岁,在位24年。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410年谥其为宣武皇帝,420年改谥为武皇帝。   南朝宋文帝(407—453年),即刘义隆,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第3位皇帝,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第3子,晋时封彭城公,宋时封宜都王,官至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受徐羡之推举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创立“元嘉之治”,颇有政绩。   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即拓跋珪,后改名元宏,鲜卑族,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北魏王朝第6位皇帝,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490年亲政。大力推行改革:从平城迁都洛阳,加强了对北方的统治;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藉以改善该族的风俗、语言、服饰、血缘;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南朝陈武帝(503—559年),即陈霸先,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出身低微,却好读兵书,同时打鱼练武,后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并打败北齐,于557年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元永定。在位3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养子陈蒨即位。   唐太宗(599[1月23日]—649年),即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生于陕西武功,唐朝第2位皇帝(623-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于623年发动“玄武门兵变”继位,皇后长孙氏。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一代圣君,人称“千古第一帝”、“天可汗”。开创“贞观之治”,开疆拓土,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听取群臣意见以文治天下,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对外开放友结,使得社会出现国泰民安局面,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他的生日是马之尾羊之头,所以多数人认为他是属马的。我也是持这个观点,既然是说生肖,那就得按旧历来。   钱穆王(887—941年),即钱元瓘,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2任君主(932—941年在位),武肃王钱镠第7子。著有诗词千余首,编集其中300首,命名为《锦楼集》。   辽圣宗(971—1031年),即耶律隆绪,契丹族,辽朝第6位皇帝(982—1031年在位),辽景宗耶律贤长子,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喜读书,能诗文,精射法,好绘画,晓音律,所作曲达100余首。12岁即位,1009年亲政,数次率军南下攻宋,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又亲征高丽。在位期间曾整顿吏治,开科取士,变更刑法,实行赋税制,使辽进一步封建化;又通过战争,扩大势力,被称为辽的全盛时期。   宋孝宗(1127—1194年),即赵眘,南宋第2位皇帝(1162—1189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7世孙,秦王赵德芳6世孙,宋高宗赵构同宗侄子,后过继给宋高宗为子并即位,1189年禅位其子宋光宗赵惇。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金宣帝(1163—1223年),即金朝皇帝完颜XX,女真族,1213—1223年在位。即位后向蒙古求和。从北京迁都河南开封,以避蒙古兵锋,导致北京城不守。后来辽东又陷。1217年遣军攻宋。(无图)   宋恭帝(1271—1323年),即赵隰,南宋第7位皇帝(1274—1276年在位),宋度宗赵禥次子,宋端宗赵昰弟弟,宋怀宗赵昺哥哥,母亲是全皇后。在位期间朝政由祖母太皇太后谢道清代理。谢在政治上前期依靠贾似道,后期依靠陈宜中,而军事上则秘密诏令江万载摄行军中事。陈宜中屡次逃跑,江万载却尽心尽职,保护南宋小朝廷延续3年,行程几千公里,直到厓山海战前为救宋端宗殉国。   明英宗(1427—1464年),即朱祁镇,明朝第6位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第一次即位年仅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导致专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其为太上皇。瓦剌无奈之下将其释放。朱祁钰将其软禁于南宫达7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复位称帝。前后在位22年,早期宠信王振,后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有不足之处,但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还废除了殉葬制度,美善很多。   清太祖(1559—1626年),即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满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建立者,清王朝奠基者,生于赫图阿拉。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25岁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迁都沈阳。席卷辽东,攻下明朝70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战,同年4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7月中旬身患毒疽不久去世。清朝建立后,尊其为清太祖。   袁世凯(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阴谋家、野心家,北洋军阀领袖。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朝时期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内阁总理大臣等职。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期间逼溥仪退位,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翌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他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   清德宗(1871—1908年),即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满族,清朝第11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9位皇帝(1874—1908年在位)。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太后亲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极力主战,1898年实行戊戌变法,但均失败。

  • 中国有多少个皇帝是属虎的?

    乃着个问题问的好 我还真答不处来

  • 白羊座的是什么样的?

      你好 本人就是白羊座 的   白羊座女孩特点之一:白羊座女孩性格也很奇怪,有时候超爱说话,有时候可以一天不说话,高兴的时候,会拼命的说话,不高兴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白羊座喜欢孤单,又害怕孤单。 白羊座女孩很少会敌视别人,很重视友情,不懂甜言蜜语,不屑拍马屁 本能的排斥虚伪和做作的人, 她们并不会真的发火。   白羊的忍耐很恐怖,明明已经到极限了,还要仰起笑脸,把自己的感受放最后,近乎没有知觉的去撑起朋友之间的友谊桥梁.对于普通的朋友,觉得没有倾诉的必要,对于交心的知己,却又不想矫情的说太多,到后来,所有的情绪都积压在自己心底,难道最后白羊等来的,是所有理智崩盘、毁灭的那一刻?   白羊的感情很直接很确定,恋爱中的他会觉得你是他的,白羊也绝对是热情的海洋,舍得给你花钱。但如果有发现你欺骗他,只要是谎言,就会让他对你的感情产生变化。白羊座的男人俊俏女人漂亮,有些自恋。与白羊恋爱,你要学会说贴心话,一口一口甜到他心里,白羊座算是很好哄的一个星座了。   暂且先这么回答你吧。白羊太多小性格了。我也是白羊女。   爱恨分明不吃回头草   白羊座的人爱恨分明,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不过A型白羊,对“恨”这个字眼没多大兴趣,他是不爱就是不爱而已。在爱情上,白羊是相当干脆的,不喜欢拖泥带水,属于行动派,要求立见真章。他们最不能忍受一厢情愿。   凡是白羊座的人决定不要的东西,绝不会再捡回来,否则他无颜面对自己。不吃回头草,也是白羊座人好强的证据。由于白羊座对爱情具有童话格,要求纯洁、唯一与童稚心的恋情,与旧情人复燃爱曲当然是白羊座不屑的。   谈恋爱时,白羊座的人是不会骗你的,大可放心。但是他的爱意来得快,去得快。除非你有超强的吸引力,一旦一头白羊陷入不可自拔的情网时,你要抽身,也就很难了。那将会是悲剧的下场。你也得不到好处。   乐观乃天性不是不悲观   白羊座天性乐观,但长大后遭遇到的事了,他们也会悲观到了极点。只不过悲观归悲观,既然不想死,活下去就得乐观点,日子才会有趣些。因此白羊座的人只不过是不把悲观当一回事,并不是不悲观。而他们乐观的天性极具感染力,你得稳着点,以免误陷入一塌糊涂的乐观绝地之中。   白羊座行使侠义的性格,使他能结交许多剖心相见的朋友。但是他对朋友的要求也很高,不少人受不了白羊座对朋友的殷殷期许。自然啦,白羊对

  •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皇帝?

      当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国,而政体绝大多数是君主立宪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没有多少实权。曾做个小统计,目前尚存的王国共有29个,其中亚洲14个,欧洲11个,非洲3个,大洋洲1个。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已死了卅八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于前年在法国病逝,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皇帝的后人?开国、治国、亡国,朝代之兴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开。君王已成了历史名词,中国再不会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让后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国历史,就必须从「皇帝学」入手。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余下全文>>

  • 中国历史上皇帝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邹衍将殷周以来人君受命观念五行化,是建立在五行相克的原则之上的,从黄帝的土德开始,到夏禹的木克土,商汤的金克木,推到周文王的火克金。   秦始皇统一中国,完全接受了邹衍的五德相克理论,自封水德,克火而起。   汉高祖建国,按理该克秦而为土德。   但文帝丞相张苍却不同意,“推以为今水德”。   实际上,张苍代表了不承认秦朝合法性的一派。   到文帝十五年,再次讨论五德,“申明土德事”。   说明汉文帝是承认秦朝的。   到王莽代汉是政变形式,很不符合当时一般人的改朝换代观念,用五行相克理论难以说通。   为了解决合法性危机,刘向父子替他创立了建立了实用于和平演变的五德相生新秩序,即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终始轮流“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始受木德,终而复始,自黄帝以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德火。   ”。   按李汉三的排列,新的五德相生秩序如下   包羲氏木德——神农氏火德——黄帝土德——少暤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尧火德——舜土德——禹金德——商汤水德——周文王木德——汉高祖火德——新莽土德。   这个排列法既保留了邹衍体系中黄帝土德的原始起点,又将秦朝排斥在外,还剥夺了汉朝的土徳资格,将其授予新莽政权,以示新莽与黄帝帝德相同的巧合,可谓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很天才的推演法。   刘氏父子的新体系不但解决了王莽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问题,其中涉及的天命符瑞还为王莽受汉帝禅让找到了理论依据,为后代的改朝换代辟出一条新路。   首先承认和使用这个理论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他为了解决自己的合法性危机,声称再受汉朝的火德,遂有中兴之说。   刘氏父子推演帝德的方法,一劳永逸地为所有人解决合法性危机提供了最佳的框架,还为残酷的政权交替披上了一层和平的外衣。   这就是为什么王莽的篡权臭名昭著,但五行帝德推演却一直沿袭后代的根本原因。   胡人入主中原,王莽的五行帝德推演中的符瑞图谶也是解决胡人合法性危机的最佳办法。   寻求符瑞的实质是将君权的授予权交给天和神。   既然是天和神来决定的事,就应该天命面前人人平等。   同姓异姓之界限可以泯灭,胡族与汉族的界限也可以泯灭。   此方法的具体使用,在十六国北朝时期并无创新。   但是,由于牵涉胡人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其内涵不同于此前的所有改朝换代。   虽然没有太多有关的理论资料留下来,其特殊含义却是我们不该忽略的。   尤其是当时胡族集团很多,政权更迭很频繁,地理区域又很分散,定帝德过程中出现的合法性之争,其实是当时各种正统观念以及如何确定胡人地位的大交锋,意义非同小可。

  • 为什么朱元璋是皇帝?

      朱元璋的八字: 戊壬丁丁 辰戌丑未 "朱元璋为什么当上了皇帝?"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几个以算命为第二职业的朋友,所得到的答案似乎都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辰戌丑未四库全,皇帝命。"这个答案是前人写书时附会出来的,作者当时大约也没有想到,他死后会有这么多的信徒。于是我又问:为什么四库占全就是皇帝命呢?我拿出几个四库占全的命,问道:这些人为什么就不是皇帝命呢?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得上来。曾经有个混混儿,洋洋得意地对我说:"××大师看过我的命,说我差一点儿就是皇帝命!"那得意之情,仿佛在向周围的人暗示着什么。我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皇帝发明家,还在为人编织着皇帝梦。 有个爱好命学的朋友,研究起来非常痴迷。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走访了许多高人,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才解答了这个问题。其中的原理很简单,长久以来就是没有人能想到。今天我把这个原理披露出来,愿爱好祖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都能引以为鉴。 解读朱元璋的八字,首先要抛弃掉那些所谓大师们的传统观点,重新确立解读八字的思路。朱元璋这个八字明显身弱,满局食伤,气势很足。那么就要看食伤在八字中的作用关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官星在八字中表示当官的,当命局中不喜官星,而官星又被制服了,是不是可以解释为管官的人呢。管官的人当然是大官了。这个八字戊壬冲、辰戌冲、丑未冲,把天上地上的官星都制服了,而且把可以生官星的财星也制服了。天上地上就他的官最大,数他的财最多,他不当皇帝还能当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比尔盖茨财富最多,选他来做联合国秘书长,岂不是一个超级人造皇帝?这种话只能当是一种幽默。在八字这门学问中,伤官制服官星还有一重含义,表示出了命主的政治才干。比如说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以及他的军机大臣和珅,都有这种八字结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很有政治才干的人。不要因为受了电视剧的影响,再结合现实社会,就认为当官的没好人,除了贪污不会干别的。实际上有工作能力的官员不见得不贪;贪污的官员不一定有工作能力。从和珅的八字看,他命里就有收藏癖的标志,贪财完全是一种心理的病态的外在表现。他后来被继任的皇帝处死了。从命理学的角度讲,是他命该如此;从政治的角度讲,那是出于国家财政的需要。据说从他家里抄没的财产,相当于乾隆年间十七年的赋税总和。 朱元璋的政治才干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低微的出身并不会抹杀他的能力。一旦运气来了,他必然会有一番作

  • 中国皇帝有属猴的吗

      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97年生,甲申。   东晋王朝的创建者,晋元帝司马睿,276年生,丙申。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生,戊申。   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624年生,甲申。   五代时"十国"之一吴越国的建国者,吴越王钱具美,852年生,壬申。   五代时"十国"之一南唐国的建国者李正伦,888年生,戊申。   金王朝的建立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年生,戊申。   唐代著名大将军李光弼,708年生,戊申。   北宋大臣薛居正,912年生,壬申。   著名的民族英雄,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丞相文天祥,1236年生,丙申。   明朝开国功臣,大将徐达,1332年生,壬申。   明代末年抗清将领,民族英雄张煌言,1620年生,庚申。

  • 古代皇帝为什么称九五之尊?

      九”、“五”两个数字与封建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九五”一词来源于《周易》之说应比较可信。   “九五之尊”久成习语,惟何所取义今人多已茫然。   由于拙著《寓言的密码》要出一个加注释的新版,“九五之尊”也在须注之列。我想这是汉文化的传统知识,不便由我自作解人,最好找权威的解释,于是翻了家里所有的工   具书,结果除了《辞海》和《中国成语大辞典》,居然大部分工具书都不收此条。   《中国成语大辞典》有“九五之尊”条,释文如下:“九五:《易》中卦爻位名,术数家以为是人君的象征,因指帝王的尊位。”(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页)   《辞海》有“九五”条,释文如下:“《易经》中卦爻位名。九,阳爻;五,第五爻。《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省略号原有。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871页)   这两条对不求甚解的外国人有用,可以做“汉语托福”考试的标准答案,但对已经知道“九五之尊”指皇帝的中国人基本上没用,两者都只说了“是什么”,却没说“为什么”。   我又上网去查,希望找到“易学家”的权威解释,不料“易学家”们也语焉不详,说九道五,多望文生义。即此可见那些易学家都是在蒙事。不得已,我这个于易学一窍不通者只好强作解人地简释如下———如果解释得太复杂,读者会烦死,而这种知识根本就没用。但中国古代的蒙事者对这些没用的知识是非常精通的,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被骗者固愚,骗人者可不愚。然而现代蒙事者却远逊前辈,他们自己已经愚得离谱,被这种愚人愚弄的人,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八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皆三爻,六十四复卦皆六爻(由八经卦分别组合,上下相叠)。用《周易》占卜时,不仅要确定卜得哪一卦,还要确定卜得该卦哪一爻,故卦吉而爻凶,或卦凶而爻吉,在易占中是常事,这就为卜卦者尤其是释卦者留下了极大的解释空间,无论后验的事实如何,都可以说成“无占不验”。占卦根本就是心理骗术。   既然在易占中,确定具体爻位如此重要,因此每一爻都必须命名,命名以两个数字表示。通例是,前数明爻之阴阳:阳曰九,阴曰六;后数定爻之序位,由下至上曰: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故九二、九三、六四、六五者,前数标爻之阴阳,后数示爻之序位。惟最下之首爻与最上之末爻反是,曰初九、初六、上九、上六,乃序位在前,阴阳在后。故“九五”者,谓第五位之阳爻也。然而只要某卦之第五爻为阳爻,该爻就叫“九五”,但“九五之尊”仅指“飞龙在天”的乾卦第五爻。   或问:既然“上九”最高,“九五”次之,那么以帝王之尊,为何不称“上九之尊”,而谓之“九五之尊”?盖吾国思想,谓“满招损,谦受益”(《尚书》),“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老子》),“过犹不及”(《论语》),“虚则剞,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盛之有衰,生之有死”(《晏子春秋》),“昌必有衰,兴必有废”(《论衡》)。以《易》言之,则是“复极必剥”、“泰极必否”。故《易·乾》“上九”之爻辞曰“亢龙有悔”,《易·文言》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用俗话来说,就是“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九五”本非示尊之意,而是示退之意。“天子”者,天之子也。天最高,可居上九之位,即使贵为天子,也只能屈居九五之位。可见“九五之尊”本是不通之论,是奴才对帝王的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