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魏姓名人

  • 历史上姓魏的名人都有哪些?

      魏 颗:春秋时代晋国魏犨的儿子,为人明礼敦厚,任晋国将军之职。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战,威震当时的名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的地郸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将军出师对抗,两军大战之下,结果出乎意料,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称令狐氏。   魏 绛:即魏庄子,魏犨之子,春秋时晋国卿。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晋文公时,魏氏列为大夫,徒于霍(今山西省霍州)人。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公元前572年至公元前559年)。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3年),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   魏 斯: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其在位期间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魏国日益强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魏 冉:战国时期楚国人,曾在秦任将军,后被拜相,封于穰(今河南省邓县),号穰侯。   魏 相:济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东北)人,西汉丞相,宣帝时被封为高平侯,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其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   魏 延:义阳(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后被封为南郑侯。   魏 舒:西晋任城樊(今山东省济宁)人,晋武帝时为司徒,其人能断大事,为时人所推崇。   魏 收: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州西)人,北齐史学家。北魏时曾任编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以才学闻名于世。曾编撰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   魏 徵:馆陶(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政治家,相太宗,曾任谏议大夫,敢于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其博学多才,文采飞扬,著有《群书治要》等书。   魏 胜:字彦威(1120-1164),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省)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于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   魏 源:原名远达(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湖南省隆回县)人。道光进士,官内阁中书,晚年任高邮知州。近代著名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他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变革。魏源不以诗名,但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鸦片战争时期的许多名篇,感情炽烈,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激情。他还有许多山水诗写得气象雄伟,瑰丽悦目,有的还具哲理意味。魏源的诗风格遒劲,激越奔放,但律诗用典较多,显得费解,韵味不足。著有《古微堂诗集》和《清夜斋诗稿》。   魏 叔:山东寿光籍。清朝乾隆时期官至引龙侯。后代现居寿光侯镇黄桥。有一支在东北吉林扶余五家站镇,黑龙江省鸡西市。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伯阳:东汉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炼丹术家,著有《参同契》三卷,把“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参照会同契合为一,为我国思想史重要著作。   魏了翁:四川省蒲江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其所著《鹤山全集》强调“正心、养心”,推崇朱熹学说。   魏忠贤:明代河间肃宁(今属河北省)人,少无赖,自宫......余下全文>>

  • 历史上姓龙的名人有哪些

      龙伯高(前1年——公元88年),名述,京兆(今西安市)人。是国内外龙氏有谱可查的共同先祖。汉光武帝25年敕封为零陵太守,“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历代史志皆有褒扬。     龙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也。少仕州,摄参军。刘守光乱,敏避之沧州,遂客于梁,久不调。敏素善冯道,道为唐庄宗从事,乃潜往依之。监军张承业谓道曰:“闻子有客,可与俱来。”道以敏见承业,承业辟敏监军巡官,使掌奏记。庄宗即位,召拜司门员外郎。敏父咸式,年七十馀,而其祖父年九十馀,皆在邺,敏乃求为兴唐尹,事祖、父以孝闻。丁母忧,去职。赵在礼反,逼敏起视事。   龙章,宋代的画家,善画虎兔。著有。《圣宋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     龙仁夫(1253—1335),字观复,号麟洲,永新(今属江西)人。博究经史,以道自任。宋亡,负海内重名,举为江浙行者儒学副提举,未赴。曾主持江浙行省贡举。后任陕西儒学提举。晚年寓居黄州。文集不传,诗文与同郡刘岳申、刘诜齐名,而文“尤奇逸流丽”。所作散见于元代文献中。《皇元风雅·前集》卷二选人其诗六首,以《陈平章席上题琵琵亭》最有名,《隐居通议》等书说此诗为讥讽南宋降将吕文焕而作。   龙启瑞(1814~1858年),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是清代音韵学家、文字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也是广西桐城派五大古文家之一。字辑五,号翰臣(一说是字)。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四年,出任广东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七年,察考翰林詹事列二等,升为侍讲。出任湖北学政。治古文辞宗桐城,工书能篆、籀,善画山水,袁爽秋有题其山水画册七古。花鸟亦佳。但颇自矜重,故流传者少。卒年四十五。     龙燮,字理侯,号石楼、改庵,又号雷岸、桂崖,晚号琼花主人,江南望江县(今属安徽)人。据《燮公年谱》记载,龙燮生于明崇祯十三年正月十七日(1640.2.8),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八月十一日(1697.9.25)。康熙中,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左迁大理寺评事。官至中允。燮有诗名,与王士祯、庞皑等唱和。亦工词曲,所作《琼花梦》传奇,《芙蓉城》杂剧,颇称于时。除了剧作两种,尚有《和苏诗》三集,今存有康熙刻本和抄本。为其诗文作序者,皆一时名家,如赵士麟、王士禛、田雯为其作序时,分别是吏、户、刑部侍郎,皆是享誉当时的名公大臣,足见其诗文之

  • 历史上姓方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方的名人分布

      方储(?—93)东汉官员、学者。字圣明,一字颐真,丹阳歙(今安徽省歙县)人。习孟氏《易》,精图谶,善天文。章帝建初间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拜议郎,转洛阳令。后加太常卿,封黟县侯。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人,迁至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江东地带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   方凤,生卒年不详,字时鸣,号改亭,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御史、广东提学佥事,有《方改亭奏草》。   方回(1227~1305),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江西诗派殿军(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降元,授建德路总管。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以至老死。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   方维仪(1585—1668),女,字仲贤,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明末著名女诗人、画家,所作有《清芬阁集》,又辑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其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尤擅长绘释道人物。特别是白描《观音大士图》形神兼备,许多人争相收藏。   方伯谦(1853年(癸丑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回国后,任济远号管带。1894年,济远号与操江号护送高升号,在丰岛遇日本袭击,方伯谦带军逃回中国。9月17日,在黄海海战再次逃出战场,清政府以怯战之罪处斩方伯谦。   方志敏,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   方心芳(1907—1992),生于河南省临颖县。中国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我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开拓者和应用现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统发酵产品的先驱者之一。

  • 历史上姓冯的名人?

      冯 道: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至此始。   冯 异:东汉开国名将。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东)人。初属王莽,更始元年(23年)归刘秀。随刘秀巡抚河北,提出广施恩德、笼络人心的建议。攻破王郎后,封应侯。同年,破铁胫农民军于北平(今河北省满城北),收降匈奴于林闟顿王。冬,拜孟津将军,统魏郡、河内郡兵驻黄河北岸,与河内太守寇恂合力防备洛阳更始军。二年夏,乘洛阳守将李轶不与争锋之机,率兵北攻天井关(今山西省晋城南),得二城;南夺成皋(今河南省荥阳西北)以东13县,收降10余万人。复渡河击斩更始所署河内太守武勃,歼5000人。东汉王朝建立,封阳夏侯。建武二年(26年)冬,替代邓禹西征。三年,经崤底之战,大破赤眉军。又击破延岑等割据武装,平定关中。四年,击败公孙述所遣数万兵于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屡次挫败公孙述进窥关中的企图。六年,汉军陇西之战受挫后,冯异受命进军栒邑(今旬邑北)。此时,隗嚣部将行巡率兵亦欲乘胜攻取驰邑。冯异力排众议,率兵抢先占领栒邑,然后偃旗息鼓,待行巡军至,突然出击而获胜,北地豪强武装势力闻风归降。先后领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治肤施,今榆林东南)、北地(郡治马领,今甘肃省庆阳西北)、安定(郡治今镇原东南)等地。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十年夏,与诸将共攻落门(今武山洛门),病卒军中。 冯异长于谋略,号令严整,用兵进止有序;为人谦让,诸将会聚论功之时,冯异常独自避于树下,故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冯 缭: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随汉解优公主远和禾亲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优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加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的敬服。尊称她为“冯夫人”。   冯 如:广东省恩平人。又名自如,号鼎三。我国第一个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早年在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当杂工谋生,后转往纽约工厂工作,业余钻研机械学,数年后自行制造抽水机、无线电报机。在日俄战争中,深感飞机之厉害,自此决心献身于航空事业,以报祖国。在三藩市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1909年自制收音机试飞成功。广州光复时,被任为陆军飞机长。后在举行飞行表演时,不幸失

  • 历史上姓解的名人

      1.解 扬:或作解阳,解氏始祖解良之子,与弟解猎两人都在晋国做官,是当时很有名望的贵族,食邑于解(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因以为氏晋 国大夫。本书《郑世家》谓其字子虎,霍人,盖司马迁别有所本。“执解扬”,解扬奉命出使宋国,被郑人拘执而献给楚国。

  • 历史上姓杨的名人有哪些?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台湾的杨亦然成为现今台湾的第十大姓。杨氏入台其始祖是明朝永乐年间福建漳州的杨巷摘,最先入台把杨姓带入台湾。以后的清朝康熙年间、雍正年间、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入台开垦定居。   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

  • 历史上姓周的名人有哪些

      周公旦、周瑜、周王朝所有国君、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周恩来、

  • 历史上的段姓名人有哪些?

      段誉每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他爹都会说:“ 你妹啊”。

  • 历史上姓罗的名人有哪些

      罗士信(约600年―622年),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   罗士信原为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随其征讨农民起义军,后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在与王世充交战时重伤被俘。后因不耻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枪刺王玄应,智取千金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   武德五年(622年),罗士信在洺水之战中城破被俘,被刘黑闼杀害,谥号勇,葬于北邙山。     罗艺(?—627年),字子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隋末唐初将领、军阀,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619年归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助唐击败刘黑闼,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唐太宗登基后,进封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

  • 历史上姓叶的名人有哪些

      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主要名人有叶适、叶剑英、叶挺、叶圣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