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起名文化

  • 人们赋予了兔子哪些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极广,什么事物都能冠以“文化”二字,十二生肖文化也不例外。2011年是农历辛卯兔年,试作《中国兔文化》一文,聊博一笑。   兔子这小动物不但活泼美丽,形象可爱,所产毛、肉、皮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土特产品种,而且还“文化”得很,在中国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诗词儿歌、人名地名、工艺制品、注册商标里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又吃萝卜又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是一首在中国家喻户晓、祖孙传唱的儿歌。“两只耳朵竖起来”是兔子突出的特点,耳朵几乎是它身体的一半,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因为兔子在动物中是“弱势群体”,鹰、蛇、狼、豹等都是它的天敌。为了逃避追杀,要跑得快、警觉性高,一双能够交换方向的灵敏的大耳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它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以便随时逃避凶险。   兔子虽然很小,但弹跳力极强,纵身一跳能达七八米远,这是它赖以生存的又一绝招。古人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人们在未动时像旧时的淑女那样端庄稳重,一旦动起来像兔子那样敏捷。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新军总指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主任续范亭先生的《赠毛主席》诗中有“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句,就脱胎于此。   在中国,“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千古流传。《淮南子 》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姮娥即嫦娥,奔月时怀抱玉兔,飘飘成仙。相传,嫦娥是后羿的妻子,而后羿射日的故事就发生在屯留境内。现在,屯留县城就有后羿射日的大型雕塑作为城标。那嫦娥偷吃灵药,飞升月宫,为了排遣寂寞,就把从太岳山逮来养在家里的玉兔当宠物抱走了。到了月宫,嫦娥十分寂寞,感到后悔。唐人李商隐《嫦娥》诗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句,就表达了这种人之常情。1957年5月11日,出类拔萃、雄视千古的伟人毛泽东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让自己的已经牺牲的爱妻杨开慧和李淑一的丈夫、烈士柳直荀忠魂升天,“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使月宫里出现了“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的动人景象。那只从太岳山带去的玉兔表现如何呢?伟人没有写。我想,从革命老根据地去的机灵的它,也一定会欢呼雀跃的。正因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兔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诗词中常用“兔”来作为月亮的别称。唐代诗人李绅的“冰兔半生魄,铜壶微滴长”的诗句,就是用冰兔生魄来形容月亮初升的样子。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江中望月》诗中说:“沈钩摇兔影,浮枝动丹芳。”其中的“兔影”就是月影。就连兔屎也被称作“望月沙”,有治疗疳痨目昏、潮热盗汗之功效。   同样,位于阳城县北留大桥村的三晋名刹海会寺也有一个“白兔衔经”的故事,为其创建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海会寺亦名龙泉禅院。后周广顺二年(952),泽州司法参军徐纶在他写的《阳城县龙泉禅院记》中称:“是院(龙泉禅院)之东十数里,孤峰之上有黄沙古祠。时有一僧,莫详所自,于彼祠内讽读《金刚般若》之经。一日,有白兔驯扰而来,衔所转经文,蹶然而前去,因从而追之。至于是院东数十步,先有泉,时谓之龙泉,于彼泉而后止。僧异之而感悟焉。因结茅宴坐,誓于其地始建刹焉。”“白兔衔经”为名刹选定地址,功劳够大得了。   在日常生活中,与“兔”字有关的成语和俗话很多。如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兔死狐悲、龟毛兔角、动如脱兔等等,大约有几十个,这里不再列举。“狡兔三窟”中的“狡”是狡诈、狡猾的意思,是弱小狡猾的兔子为了保护自己,躲避敌人,为自己修筑了三个窝。这狡猾乃紧急避险行为,没有社会危害,受法律保护。俗话说“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似的”,是用兔子胆小害怕的天性来比喻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恐惧、害怕或忐忑不安等心理。歇后语“秋后的蚂蚱、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是那样生动形象。有人用“柳”字作谜面,打一成语,十分难解。当查得谜底是“守株待兔”时,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柳”字左“木”乃树株,右“卯”代兔,左右合一,真正切合谜底之义。   十二生肖之说见之于东汉《论衡 》中,后以为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把作为纪年标号的12种动物与人的性格、婚姻、家庭、命运等联系在一起,穿凿附会,编出许多奇谈怪论,致使迷信传播,贻害人民。他们根据兔子机警胆小的的性格,附会出兔年出生的人中产生不了英雄的无稽之谈。岂不知三国孙策、周瑜(175),唐代李靖(571)、狄仁杰(607),当代陈赓、肖劲光(1903)等古今名将,皆生在兔年,却都是一代英雄。唐代开国大将李靖出征途经晋普山,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戴,被称为“晋普爷”,到处建卫公庙(李靖封号卫国公)予以奉祀。陈赓大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等职,在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追击战、白晋战役、百团大战和后来的上党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两位属兔者,成了彪炳史册的名人。古代也有人不信此说的。代父从军的花木兰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她以兔喻人喻己,用语超凡,更显英雄本色。古人尚且不信迷信邪说,我们如果还予以相信或疑信参半,岂不悲哉!君不见,民间用“兔”字给人命名的屡见不鲜,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带“兔”字的地名虽不多,晋东南就有两个:西白兔、东白兔。分属长治市郊区和潞城市。俩村在北魏时称武王坞,宋代称白兔村,属潞城县管辖。《元和郡县志》记载:“武王坞,在县西北四十里。坞东有后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碑”。碑文大意是北魏建义元年(528),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率军镇压葛荣农民起义军时,碰见俩兔子从武王祠东跑来,他弯弓射杀时祈祷说:射中就能活捉葛荣,不中则罢。弓弦响处,兔子被射死。于是活捉葛荣。这故事纯属巧合,却成了地名的来历。此外,还有山西临县兔坂、贵州独山兔场等几个带“兔”字地名,顺便提及。   兔子也常是民间故事的主角,“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说兔子以为自己跑得快,就在半路上睡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到达终点,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说明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朴素哲理。   “兔”和“免”俩字很相像,区别就在一个“点”上。那一“点”就是兔子的短尾巴。“免”字没有点,就是去掉、除掉、避开、不要的意思。一点之差,意思相去甚远。   由于兔子跑得快,往往能逃脱天敌的追捕,大难不死,过上“安逸”的日子。因此,“安逸”之“逸”才和“兔”字有关。我们常常说“逃逸”,就是比兔子逃得还快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用“兔”作商标的商品,如砂糖、牙膏、儿童服装等,还有闹元宵时的兔子挂灯、兔子小拉车等。都是中国人喜爱兔子的生动体现。这里不再赘述。   兔子的故事讲不完,古人在十二生肖中都没有忘记它,把它安排在了地支的第四位,让它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位。

  • 文化公司起名

      1、大气且具有武侠特征的:龙腾四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凤舞九天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2、跟动物相关的:彩蝶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金喜鹊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3、英文直译的:碧优提(Beauty)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摩登(modern)文艺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4、与内容相关的:金左手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留声机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5、喜气的的:喜来乐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哈哈笑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兔子起名

      我觉得叫:黑麻麻

  • 易经文化关于楼层的文化

      例如一层茶文化 一层学生作品 一层名人简介

  • 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哪个省?

    江苏、浙江两省 又称江浙文化 以太湖流域为中心,范围与吴语区相吻合。吴越文化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 朝鲜族的风俗,文化和历史

      服饰风俗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朝鲜族服饰,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饮食风俗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朝鲜族泡菜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居住风俗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丧葬风俗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礼仪风俗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

  • 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中国姓氏的来历把姓和氏等同看待,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一、以姓为氏。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二、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韦等姓。三、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四、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五、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东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周平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七、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季。八、以官职为姓。有籍、监、库、仓、将军等姓。九、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从事冰凌的人,后代以凌为姓,还有卜、陶、匠等姓。十、以谥号为姓。十一、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十二、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十三、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客家先人的姓氏来历,也在上述这十几种范围之内。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余下全文>>

  • 成语的文化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继续发挥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

  • 我给我家母兔子起名,什么名字比较好?

      玉儿

  • 藏族文化

      藏族主要分布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经炒熟磨粉而成,再经数道加工调配工序制成粑食。粑食营养丰富,香酥甘美,不仅藏族终生食用,居住在藏区的其他民族也喜欢。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喝青稞酒。     西藏民间工艺品     西藏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道的工艺特色,在世界颇负盛名。     地毯 织法独特,色泽鲜艳,构图古朴吉祥,民族风格浓郁;毯面细腻柔软,工艺精湛,美观大方,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洗涤不掉毛褪色,经久耐用。尤其以江孜地毯最为著名。     藏被 已有千年的历史,发源于羊卓雍湖西面的浪卡子县。藏被传统产品有爱尼、爱松、爱西和足介四种。藏被具有细腻、柔软、密度紧、质地厚等特性。     藏毯 用牦牛毛绒织成的属上品,用绵羊细毛线织成的属中品,用一般羊毛线和牦牛毛线混织或用纯羊毛线织成的属下品。藏毯经久耐用,保暖防潮,携带方便,广大僧俗群众特别是农牧民都将它作为被褥使用。     氆氇 也叫藏毛昵。以山南扎囊、后藏江孜、藏东芒康等地所产最为有名。氆氇细密平整,质软光滑,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原料。     围裙 主要产于山南、日喀则和拉萨等地,是藏族妇女最喜爱的装饰,藏语称“邦典”。贡嘎县的围裙生产据传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素称“围裙之乡”,产量和质量居全藏之冠。     毛织口袋 是藏、回、门巴、珞巴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有多摆(小挎包)、扎布杰(小口袋)、肯德(褡裢)等几种,一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