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血型来源

  • RH阴性稀有血型系统中最少见的是那种血?比例是多少?

      RH和ABO是不同角度检验血型的方法,两者没有联系,仅是一般组合的关系,所以RH阴性也包括A、B、AB、O四种。在汉族中RH阴性总共千分之三左右。由于AB型本身最少,所以RH阴性AB最少,大概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三,各地区不同。少数民族RH阴性稍多,但也只有百分之几。

  • 血型来源的介绍

      追溯各种血型的前身,例如:O型血是人类最古老的血型,胃消化力不强,宜吃高原蛋白食物。无抗原。 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6万至4万年之间。

  • A型血阴性是什么意思,这种血型少见吗,好匹配吗?

      呵呵 RH阴性 血   血型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我们所熟悉的A B O AB只是其中一种,   而你说的阴性是另外一种分类方式   你说的血型的确是比较稀有,,,   但是在输血时候是不用管是不是阴性的,所以不用担心   移植器官的时候倒是需要比较注意此类匹配..不过相信你不会那么衰的 哈哈

  • 武的来源

      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一定的作用。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学派的“仁”的思想基本相符。 武,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以任何理由发起的干戈,都是暴力行为,是蔑武、灭武所为。

  • 少见、好听又好看的字。谢谢 50分

    首先,你知道你是要人名还是什么名字。 我就先说下人名。 名字其实不太需要少见,如果特意追求雅致,往往不能雅致,就好像林夕的名字,林和夕,皆是常用字,但两字放在一起,一股清新脱俗之气扑面而来,所以,名字关键在搭配,不在字疏。 再说好听,一个名字别致了不一定是好名字,而不是好名字,自然不会好听,比如任君爽,我们会发现这名字很别致,但不论是听起来还是看到这字,总有怪怪的感觉,所以,名字不但要雅致,而且要有雅韵。 好看就不要说了,我大中华没有什么字是难看的,就是拉屎这两个字,你找个书法家,照样可以给你写的龙飞凤舞,落笔生风。 那什么样的字能算上雅致且雅韵呢,我给你挑选一些备用: 铭越 子期 公望 斯年 起灵 纯如 上面是男用。 灵素 可染 伊凝 呢喃 水儿 上面是女用。

  • 姓何的来源

      何姓的起源   姓氏:何 祖宗:韩安 分类:其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郡望:   1、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   2、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3、陈 郡: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4、郫 县:秦时置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5、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汉吏何并。   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何水部集》。   迁徙分布   西汉至两晋时期,何氏分布于今河南、安徽、山东、江西、四川、广东、湖北、江苏、陕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晋末年,中原何氏有移居福建者,即永嘉入闽八族之一。唐代,中原何氏又有两次入闽;一是唐高宗时,光州固始人何嗣韩随陈元光入闽,在福建安家;二是唐僖宗时,又有固始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此后,何氏又有多次迁徙。南宋淳佑年间,何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后隐居清源洞。宋代,何氏还有一支自庐江迁往福建、南京、江西,至宋末元初,有一支由武平经江西寻邬、定南、龙南入广东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广东东蕉岭、大埔、梅县,再分支各地。明末,何斌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事,是为何姓最早入台者。清代,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据青山何氏载:     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始祖是南唐国师何溥。溥,字令通(公元922—1019),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是唐代益昌县令何易于的第五代孙子,其祖上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   国师公出仕先任南唐史院编修,后拜国师。国师公因强谏,触犯皇上,贬官为海宁(今休宁)县令。为避新安江水患,令通公率领百姓将县址迁到高处。等到城墙筑好后,令通公见婺源东部的芙蓉峰风景秀丽,即挂印而去,结茅隐居在那儿,享年98岁。著成《铁弹子》、《灵城精义》(明代刘基为此书详细注释,《四库全书》收录)等著作传世。   令通公夫人程氏,卒于金陵。子闰公(公元946—1037),当父亲贬官(公元956年)之后,秉承父命即回河南颍阴。到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闰公自颍阴往海宁探望父亲,父子欢会于芙蓉峰上。开宝五年(公元972),令通公携闰公之手,东望田源美景,就指导规划,闰公就建房居住下来。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闰公长子何益(字逊之)奉母雷、妻卢氏到婺源,三代聚会,田源之何肇始矣。直系世系如下:令通公生闰公,闰生晦之公显(闰公幼子);显生三公彬;彬生九公义;义生六公乐;乐生十五公叔强;叔强生七公希元;希元生四公士仁;士仁生五公隆;隆生十八公蕙;蕙生 公;......余下全文>>

  • 十二生肖马的来源

      马是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午”,故一天十二晨辰中的“午时”--中午十一点至中午一   点又称“马时”。易卦为“乾为马”。     传说古时的马有双翅,叫天马,它地上会跑,水中能游、天上能飞,是一种极有威力的动物,后来它在玉帝   殿前做了一匹御马。天马因玉帝宠爱,渐渐骄横起来,时常胡作非为,一日,天马出天宫,直奔东海要硬闯龙   宫。守宫门的神龟及虾兵蟹将一齐阻挡,天马恼羞成怒,飞腿踢死了神桂,此事告到天宫,玉帝便下令削去天   马双翅。并压在昆仑山下,300年不许翻身。     200多年后,人类始姐--人祖,要从昆仑山经过,天宫玉马园的神仙便给天马透了信,并告诉天马如何才   能众山下出来,当人祖经过时,天马大喊道:“善良的人祖,快来救我,我愿同您去人世间终生为您效力。”     人祖听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马所言,砍去了山顶上的桃树,只听一声巨响,天马从昆仑山底一跃而出。     天马为了答谢人祖救命之恩,同人祖来到人世间,终生终世为人祖效劳。平时耕地拉车、驮物、任劳任愿,   在战时,披甲备鞍,征占沙场,同主人出生入死,屡建占功。从此,马和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玉帝   准备挑选十二种动物生肖时,马成了人类最选 推选的动物之一。玉帝也因马立功赎罪 ,有助于人而允许马   当上了生肖。     民间的传说固然是虚构的,但事实上马与人类的关系这亲密,是任何家畜所不能比的。自从人类告别渔猎   时代,进入农耕社会,马就成了人类最先伺养的动物之一。马以它的那聪明、勇敢、忠诚耐劳的特征,成为   人类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无论是在农耕、狞猎、运输、交通等方面,还是在古今中外的血雨腥 风的   战场上,马都给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无怪古人将马作为“六畜之首”来评价了。在今天,尽管由于科技发   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马作为人类的助手这一作用对削弱,但千百万年来那一幅幅瑚马行空、老骥伏枥、   千金买骨、义马救主的动人图景,那一份祖先遗传下来的恋马之情却永远不会消失。     马,以它的忠诚、勤恳、灵性获得了人类的认同,它成为人类的生肖是当之无愧的。   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   换柱之时,一般物者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 有关蔡氏的来源的故事

      蔡姓姓氏探源:   蔡姓相传出自黄帝,远祖与黄帝裔孙周文王有关。据些蔡姓谱牒记载,周文王第5子叔度在西周武帝时   被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建蔡国,史称蔡叔。蔡叔的子孙世代统治蔡国,前后沿续约600年。公元前44   7年,蔡国被楚国灭掉,蔡国遗民便改姓蔡。   蔡姓人在国以后,开始迁居中原各地。至西汉末年,又有蔡勋避王征召,迁居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南)   后来,留分置济阳郡,其裔又称济阳人。汉魏时期,蔡姓是当地大族。至西晋末年,一些蔡姓人又迁居江,   仕于晋南朝。隋唐以后,蔡姓在南北各地都有发展。其是有南沿海一带,至今仍有“林王郑蔡,天下占一   半”的俗谚。   蔡姓人得姓于蔡国,发展于济阳,故蔡姓人大多以“济阳”为郡望。战国时,蔡泽在秦国担任相,以   足智多谋见称于世。至汉代,蔡伦是纸的发明家,蔡邕是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蔡琰则是著名的妇女文学   家和汉朝、匈奴之间的友好使者,人们至今还在传颂着“文姬(蔡琰字)归汉”的故事。此后,蔡姓中又   相继出了宋相蔡京、名臣蔡攸、蔡、金文学家蔡、清名臣蔡新、蔡锡勇、民国名将蔡锷、教育家蔡元培以   及当代革命家蔡和森、蔡锴、蔡畅等著名人物。

  • 管姓氏的来源?

      一、姓氏渊源:   1、系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及《广韵》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封其三弟叔鲜,史称管叔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武庚起兵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称管氏。   2、系自姬姓,为周穆王之后,以邑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所载,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邑,至管仲始显于齐,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周穆王之后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3、出自他族改姓。   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傣族管氏,祖先原为汉族,明朝初期跟随林渶元帅攻打廲川王国(三征廲川),最后留守西南边疆,和当地的傣族通婚,逐渐变成傣族。   二、得姓始祖:管仲。   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颖上人(今安徽),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穆王支庶之管氏扬名天下,故管氏子孙尊管仲为管氏的得姓始祖。   三、各支始祖:   管重和:管仲的第六十一世孙,元至正十七年由江苏常州郡毗陵(驿)(今常州市武进区)迁南通如东县掘港场。是为如东县掘港镇宾山管氏始祖。   管 进、管文正:是族旧籍山阳,宋靖康之乱徙苏州城东之东河,为苏州管氏始祖。始迁祖为进五世孙文正,明成化间迁邑之平江里龙潭上,又治宅于管家园。为吴县管氏始祖。   管新涵:元末自括苍龙泉州前东浦迁至黄岩新桥。为黄岩新桥管氏始祖。   管 御:北宋仁宗时自青州渡淮,先寓维扬,后徙洪州,元丰二年其子管炬卜居丹阳东永济乡之管山,后裔遂奉其为始迁祖。为丹阳管氏始祖。   管天龙、管思舜、管文绰:北宋时居浙江,五世祖管思舜迁溧阳,为溧阳管氏始祖。管思舜子管文绰,号西溪,南宋绍定间再迁邑之奉安黄雀花墩下,是为本支始迁之祖。西溪管氏始祖。   管 葵:宋末元初自浙之龙泉石马迁广丰齐川。齐川管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四、迁徙分布:   管氏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氏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氏仍主要繁衍于山东。   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氏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氏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人(今河南清丰)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氏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福建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人(今山东临朐)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氏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有管氏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人(今江苏常州)。   唐宋之际......余下全文>>

  • 来的姓氏来源

      河南人写的中华姓氏起源,虽然对所有姓氏有些牵强,但实例比其他的要多,很有参考价值: 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笔者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对这4820个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但是,仅有姓氏数量,尚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每个姓氏拥有人口数大不相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河南在中华姓氏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笔者又根据该书提供的姓氏拥有人口资料,对我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逐一进行了考证。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说13亿人中有11.7亿人姓这120个姓。在这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即李、张、陈、黄、周、林、何、宋、郑、谢、冯、于、袁、邓、许、傅、苏、蒋、叶、阎、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汤、尹、武、赖、樊、兰、殷、陶、翟、安、倪、严、牛、温、芦、俞、葛,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即王、刘、赵、吴、徐、孙、胡、朱、高、郭、罗、梁、韩、唐、董、萧、程、沈、吕、卢、蔡、丁、魏、薛、杜、钟、姜、熊、陆、白、毛、邱、秦、顾、侯、孟、龙、黎、常、贺、龚、文、施、洪、季;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0.8%,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9%。如果减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于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率会有所下降,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总数是1834个,减去97个,还有1737个,加上这些姓氏,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率仍在80%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河南为何在中华姓氏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概括地说,河南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自然也是华人姓氏的摇篮。如果进一步分析,把中华姓氏史与河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 河洛,是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据《史记》等文献记载,“河洛”这一地域概念,一般是指狭义的中原地区,即今河南,或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说中原文化是中原先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河洛文化便是这“总和”中最精彩的篇章。河洛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广及诸多领域。本文仅就其与中华姓氏起源的密切关系予以概括论述。 一、河南是姓氏肇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而河南正是此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正是母权社会繁荣阶段的代表。该文化陶瓷上的鸟、鱼、蛙及人首虫身等图象,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姓的起源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有些姓氏是由图腾转化而成。传说太昊与其妹女娲所处的时代,即是中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那么,他们所居住的河南淮阳,也当是产生图腾和姓氏较多的地方。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形成的“氏族贵族”中产生的,而此期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正如《史记•封禅书》中所云“黄帝时万诸侯”。中原地区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薮。 二、河南是华人祖先炎、黄二帝和太昊的活动中心 笔者对当今120大姓从血缘关系上进行追根溯源后,发现它们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