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伏羲八卦

  • 伏羲八卦在天上的方位

      具体的对应星辰方位我没听说过。不过其他的一些东西给楼主看看。 有人说,是伏羲画八卦的依据,这有些本末倒置;应该说,此图是对伏羲八卦方位的解释,其说源于《易传·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则顺,知来则逆,是故《易》逆数也。 邵雍在《观物外篇》解释说:“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错也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数往则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知来则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来生之卦也,故曰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这些说的都是什么意思呢? “天地定位”,是先定天地的位置。乾上坤下,乾南坤北,“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山泽通气”,山为艮,泽是兑,艮、兑相对,山高泽低,山雾缭绕,泽气上蒸,往来相通。 “雷风相薄”,震为雷,巽为风,雷借风威,风传雷声,互增其势。 “水火不相射”,坎为水,离为火,水火本不相容,但它们各居一方,在对立的同时也有统一的一面,不加害于对方。 这就把八卦的位置都标识出来了: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易界普遍认为,先天八卦体现了宇宙万物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推摩交易规律,显示事物发展螺旋变化周期。乾一、兑二、离三、震四,皆为阳卦,自震四至乾一,表示阳气上升过程,仿天道左行,故说是顺行。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阴卦,自巽五至坤八为逆行,表示阴气上升过程,仿地道右行,即逆天而行。从整个图来看,从坎北顺时针旋,恰是冬—春—夏—秋四季顺时针的有序变化,“数往则顺”。“数(shǔ)”是计算、测算之义,即予测末来的事则顺时针行。“知来则逆”,要推算过来的事则逆时针行。“《易》逆数”,“逆数”是由逆来而往前数,以过去推算末来。 其实,《先天八卦方位图》就是一个日月运行和四季变化的图。 《离》 在东,犹日东升,中一阴象征地,日在地上和地下各一半。至《兑》 阳光全部升上地面,只有一阴在上。至《乾》 三爻皆阳,犹日在中天。至《巽》 一阴始于下,阳光西斜。至《坎》 一阳在中,阴居上下,犹日落于西边,一半地上,一半地下。至《艮》 日已全落于地下。至《坤》 三爻皆阴,已是子夜。这一天的日象都标识出来了,周而复始,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此图也是一个月亮运行规律图。《离》为上弦月,至《乾》为满月,至《坎》为下弦月,至《坤》为虚月。 这又是一个一年四季的规律图。如若将每个卦分成三节,八卦可为二十四节,均匀地分布着二十四节气。《离》为春分,《乾》为立夏,《坎》为秋分,《坤》为冬至。 此图是《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即方圆图的依据,详见后篇的解释。

  • 伏羲八卦的那八个字怎么读啊?

      (一)八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二)乾(qian钱)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园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三)坤(ku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四)坎(ka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五)离(li)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六)震(zhe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七)巽(xun驯)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八)艮(gen去声)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九)兑(dui对)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 八卦出自周易还是伏羲?

      一个先天八卦,一个后天八卦.伏羲是先天,周易是后天

  • 伏羲画卦台在哪里?

      伏羲画卦台,位于河南 淮阳 宛丘湖中的一个小岛上,高出水面六尺有余,广阔十余亩。相传伏羲在这储画下伏羲先天八卦。

  • 关于伏羲骨 100分

      伏羲骨有这么几种:一、呈方形的朝天伏羲骨,形状像是一块方印;二、呈椭圆形的巨鳌伏犀骨;三、呈圆形的武库伏羲骨,大者为上贵,次者也为贵。   从阁下的百会穴到中正,两边发际,眉头的上半指可以看出,这照片里面找不到方印、椭圆和圆。另外,在眉头上半指到百会动脉处的两端,也看不出有类似龙角的上插之骨。   从面相上来说,本人有武库伏羲骨中的次者,不过,人之于世,“半靠天意,半靠人为”,只要努力,自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又何必在这注定了的面相上下工夫呢。   愿与阁下共勉!

  • 伏羲八卦怎么自已开光

      一般没有大修为的人是没有能力为菩萨像开光的,但是可以把保佑我们的观世音菩萨请入宝像中,可以选择初一、十五等吉日、早晨八点、十点的吉时,准备好供桌和位置,把菩萨请上佛坛后,供水、水果、油,然后点香,三支较好,双手合十握住香微举过头,面向菩萨拜三次,把香插进菩萨面前的香炉里,祈求:“请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显灵,进入我xxx敬奉的宝像中”。易转堂温馨提示:然后念7遍《大悲咒》和7遍《心经》,再磕3个头,如果《大悲咒》与《心经》念的越多,效果越是好。念经前可以和菩萨多说几句话,比如请菩萨保佑家人平安等,或向菩萨许愿今后会每天早晚拜一次菩萨等。念经过程中要注意香一直是燃着的。

  • 天水伏羲资料

      伏羲文化即是民族始祖太昊伏羲及中华本源文化   一、伏羲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占卜吉凶,正是这种对世界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并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龙师。禅于伯牛,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制历法,定节气,消息祝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1、伏羲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个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有历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时也是多种文化相互融汇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始祖是国人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历史性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民族先祖的认定,是从远古的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确立起来的。“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已逐步确立。“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关于太昊伏羲的文字记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左传》、《管子》、《周易》、《庄子》、《荀子》、《列子》、《战国策》、《国语》、《世本》、《逸周书》、《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表述。《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段话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伏羲功业和始祖地位,影响甚大。   在正史中,司马迁《史记》从五帝之首的黄帝记起,未为伏羲立传,但他在《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到了东汉班固的《汉书》,则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世系从黄帝推至伏羲,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诸语,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并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确定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次为女娲、炎帝。梁代肖绮《〈拾遗记〉序》中说:“文起羲、炎”。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至唐开元间,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综述、补充前世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成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至此,伏羲在历史古代典籍中历史化的过程全部完成。   2、伏羲在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方面的贡献   现代学者在解释“民族”的意义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从种族血缘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我们在讨论民族始祖的确认过程时,要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历代典籍对伏羲的文化贡献所载甚多,这些贡献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   首先,从民族文化的形成上来说,传说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论衡·齐世》:“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智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描述了伏羲时代的社会状况。《礼记·礼运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础。所以,可以说,伏羲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以充庖厨;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   与中华民族另外两个重要始祖炎帝和黄帝相比,炎帝是农业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黄帝是农业文明进化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统一的象征。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渔猎文明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文明初始的象征。   其次,从民族血缘的凝聚上说,伏羲时代是一个部族融合的时期,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各个部族相互通婚混血,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这是伏羲在民族血缘方面的伟大贡献。   太昊伏羲氏还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二、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精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精典。中华文化其根是伏羲文化,博大包容,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因此,伏羲文化可谓中华文化的精典,可谓中华文明的精典。   如果说历史的前进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化,那么,人类文明则是文化的精典。“文化”者,“文”而“化之”,只用“文”才能推动历史的进程,才能创造人类文明。利用武力,不论其多么强大,都不能创造世界文明,只能破坏世界文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华各民族大一统的基石。   什么是中华文化?其实,中华文化就是伏羲文化。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伏羲文化不仅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框架,是中华文化的脊梁。同时,伏羲文化也是远古文明的一个缩影。   伏羲在六千多年前,所创造成的王业可谓昊昊然皇皇然矣!这些王业是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是古文化是古文明?   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文化只包括精神一个方面。而伏羲的王业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如创网罟、始六畜等,其精神方面的如始建都、龙图腾、画八封、制嫁娶、正姓氏、创书契、始熟食、创音乐、创炙针等。现在,我们看来,上所列述的十一条,不论表面是属于物质的创造,还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创造,都是属于大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伏羲的发明,在人类的野蛮时代,上述不论哪一项,都是了不起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大事件,都牵涉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伏羲画八卦,揭示了天道“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科学观,这不仅是当代科学的“高科技”,龙的子孙后人,六千年来把其视为“无字天书”,今天仍旧不失“高科技”之称呼。其确切的定义,是中华远古文化,还是中华远古文明?   关于文明与文明时代的概念与区分,美国人L。H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文明时代”。他根据人类“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文明时代属于标音字母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直至现代。分为古文明阶段与现代文明阶段。古代文明的标准有城市、贸易、简单的机械出现、古代艺术、科学、国家、军队、基督教等。   伏羲被称为中华民族始祖三皇五帝的“百王先”、“三皇之首”、“上上圣人”,“都”于宛丘,1984年发掘出了羲皇故都宛丘,方广百亩。被誉为近代地下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地下古城址。“城市”出现了吧!伏羲创网罟,执伏牺牲养成六畜,开创人类的畜牧时代,结束了茹毛饮血,开始吃熟食,也是一项人类的重大文明吧!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方始“一夫一妻”的对偶婚,正姓氏,别血缘,提高了人类的自身质量,又是一项关系人类的重大发明吧!不论许慎的《说文解字》,还是其它关于考证中国文字的典藉,皆说八卦的八个符号,是中国方块字的“祖先”。中华原始文字出现了吧!特别是伏羲画了八卦,伏羲在六千年前竟创画了今天仍旧视为科学的“高科技”八卦,在伏羲时代竟出现了“高科技”?   在两千多年前,晚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125年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世历千古,人更三圣”。三圣者伏羲、周文王与孔子也。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统治基础。OL]q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个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般地说,中华文化是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释家文化。实际上,这“三家”是“一家”,三元归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教归易”。相传,伏羲在六千多年前画了八卦。八卦是天道大宇宙观的集中体现,是《易经》的理论纲领,古来被子称为“群经之首”。可以这样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理论纲领。   太史公在《史记。孔子列传》说:孔子“读易苇编三绝”。这位儒家创始人在他的学说中,无不充满《易经》理论思想的灿烂光华。《易经》博大精深,其蕴藏的宇宙全息理论、自控理论、控它理论等,包含了天道、地道与人道。《易经》最高境界是“中和”。这里所说的所谓“中”,在阴阳思想里,它既不阴,也不是阳,这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形而上的无形的东西,才叫“中”;而“和”则是表现出来形而下的有形的东西,才叫“和”。这个最高境界里,正如《老子》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其道有其道,无其名有其名,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安乐的世界,祥和的世界。可见“中”的境界之崇高了。   孔子“读易苇编三绝”,终于悟出了《易经》蕴藏的宇宙大道,创立了儒家学说,提出了儒学的最高思想理想境界——“中庸之道”。儒学全部内容基本上可以用就是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忠恕”,而“忠恕”的表现形式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说:“爱人。”孔子这种“爱人”的思想依据是什么呢?孔子在《中庸》里这样回答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郭店楚墓书简.五行》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唐虞之道》说:“孝之放,爱天下之民。”《语丛》说:“爱,仁也。”“爱生于性。”   这几典都说明儒家的“爱人”不止是爱“亲亲”,不止是爱自已的亲人,而是“推已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这个德行是人的最高境界呀,做到并不容易啊!孔子又提出了他的“中庸之道”作为“仁”准则,这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要把“仁”推广到天下社会,这就是孔子的“克已复礼曰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在这里,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是在“克已复礼”基础上的“复礼”,才叫着“仁”。“仁”基于“爱”,“爱生于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礼”是规范人的行为外在的礼仪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平相处,“礼之用,和为贵。”于此同时,孔子又要求人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制度,只有这样才符合“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为仁出已,而由人乎?”具体说,这就要求人们要报本返始,敬天祭祖,爱自已的父母,重孝思,重师道;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推已及人,爱天下所有的人,有爱心,爱人人。因此说,“礼”是“仁”的前提,没有“礼”就没有“仁”可言。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礼崩乐坏”,那么天下必然要大乱,人世间就不会和谐,就要发生战争,就要相互倾轧,就一定要失去和平。社会就永远没有安宁了,人世间就发生灾难。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了,人世间就会永远充满“仁”,就会永远充满“爱”,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孔子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了。   孔子要求人人要有“仁”的思想基础,人人要向往“仁”,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了。孔子这里把《易经》的宇宙全息理论、自控理论控它理论等运用到人类社会了。这就孔夫子的高明,圣人之所在。八卦的“中和理论”运用到人类社会,把儒家学说思想推向了人类思想境界的顶峰。`S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第一位大圣人,那么,孟子则是第二位大圣人。孟子《告子上》这样说道:“知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如果说孔夫子是儒家学说的第一位大圣人,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第二位大圣人,那么,朱熹则儒家学说的第三位大圣人。   朱熹在《朱子文集》中这样说道:仁者,“在天地则盎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天心”本乎“人心”,“人心”与“天心”是相通的、一致的、统一的。所以,《中庸》这样说道:“诚者,天之道;诚者,人之道。”这就是儒家学就的“天人合一理论”。天诚则和,人诚则安,道诚则尚。天人合一,道出了人类和平的真谛。   儒家学说这位创始人孔老夫子把《易经》融会贯通了,他了发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惊人的一致性,他发现了社会科学源本于自然科学吧!“天机”戮破了,他发现人社会原来是宇宙大世界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宇宙大世界的“苍海之一栗”。古今中外任何大圣人,他们提出的不管是什么学说,他们都不是发明而是发现了什么,只是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个发现就了不得了!孔夫子这个伟大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竟在中华文化中独占鳌头两千五百多年!   在二十一世纪西方最受崇拜的大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说:“笛卡尔的哲学......完成了或者说极近乎完成了由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体系提出来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两个平等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一个。”   可惜这位西方伟大的哲学家的基本观点,是天人二分,从根本上与宇宙大道背道而驰而驰了!因他是单纯的研究一点,而忽视了另一点,人的一只手长在人身上,另一只手也长在人身上,只研究左手,而忽视了右手,忘记了人本身,怎能全面研究人呢?只研究一个,不研究相关的一个,怎么能全面呢?这样的理论简直如工程兵开凿山洞一样,只有钻出了他打的山洞后,他才豁然开朗,才知道洞口外的大千世界。话说到这里,我们并无否定西方文化价值的想法。   中华文化则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理论是“天人合一理论”,也就是就研究天道,不能不研究人道;而研究人道,不能孤立地研究人道,必须要研究天道,这样才有本有未,叫做全面。人离不开天,离开了天,离开了自然,离开了宇宙,那就偏面了,必然会发生谬误。很简单的普通道理,人离开了天,没有天赐的一口气,何谈人之存在?那就要一命呜呼了。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天。”这说明天与人的关系,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只能顺天,不能逆天,因此人类社会,不论研究自然也好,研究人类社会也也,只能光大天道,必须要立足于宇宙大世界观。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此话说得绝妙极了,表面上说的是人离不天,天离不开人,实质上说的是“天是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天中有人,人中有天。”   天是什么?一般的说,大家看到的是苍天。具体的说是宇宙。在中国典藉《尚书。虞书》中有“皇天上帝”记载,在《诗经。大雅》中有“皇矣上帝”的说法。中国古来称天为“上帝”,俗称“爷”,又称“老天爷”。这位不仅是地球上的“老爷子”,而且是整个宇宙的“老爷子”。地球在他的宇宙大家族中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个“小孙儿”。因为太阳系在宇宙中是“沧海之一栗”。地球在太阳系中,又是太阳系中“沧海之一栗”。这位“老爷子”的“上帝”,能一统整个没有时空的大宇宙,而且又是那样的井然有序,各星有各星的轨道,不论有生命的,不论没生命的,不论大的,不论小的,各式各样的,都相安和平。对于地球,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人来到了地球上,有喝的水,有吃的植物,植物土中生,而且又是那样的神秘,随四时有序的生长枯稿生长循规蹈矩有序,让像一个无形的金色锁链,让人类享受不尽,生生不息。人也是那样的神秘,生死亡没,也同样的生生不息。所以,《易经。易大传》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厚载万物。”“君子自强不息”为什么自强不息?这位“君子”仅仅是指人吗?上帝为什么在大地上“厚载万物”?天有生命吗?有理性吗?有目的吗?为什么有“天道”?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确实存在的“天道”是怎么产生的?耐人思索啊!   《论语.泰伯》中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天生人,天有性。所以,人称天为“上帝”或者“老天爷”。爷有什么基因,孙子应当有什么基因。人虽然说有性,这个“人性”,因为来自于天的因子,就是“天性”俗语说“你这个人天性不改”,说的就是这个。如果说天与人的关系,或者说天道与人性的关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孔子在《中庸》中曾经这样说道:“天命之谓性。”孔夫子说的是人性是有天赋予的,即是人性是先天固有的。   在《郭店楚简》中有这样一句话,“性自命出,命由天降。”这里的“命”是指天之命,命是由天而降的,命是由天决定的。这正像草长草枯一样,全是天生天杀。人也是如此。儒家思想认为天是外,对于人有一种超越力量,同时,又是一种支配于人的一种支柱力量。这个力量是庞大的,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是什么力量也改变不了的。不仅是力理,而且,又有规律。所以,孟子在《孟子.尽心上篇》说:“存其心,养成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正因为此,孔子有“五十而知天命”之说。孔夫子所说的“天命”,其实,是天道,即宇宙大道,即宇宙规律。人到了五十岁,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人,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的一部分,人生需符合社会规律,才无往而不顺。若不符合,就难于生存了。而社会规律来源于何处?什么样的社会规律是正确的?原来社会规律来源于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就是宇宙规律,或者说源自宇宙规律。社会规律必须符合宇宙规律,人类必须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人类就要受到惩罚,人类社会就会不太平。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学说的高明了。   王夫之在《正蒙注》中对儒家学说的“天人合一理论”的诠释非常高明。他这样说道:   “抑考君主之道,自汉以后,皆涉猎故迹,而不知圣学为人道之本。然濂溪周子首为太极图说,以究天人合一之源,所以明夫子之生也,天命流行之实,而以其神化之精粹为性。乃以为事物当然之理,无非阴阳变化自然之秩序,而不可违。”   这里,王夫之把儒家学“天人合一理论”中的天道与人道、天与人的关系,解释得维妙维肖:“人道”的“日用事物当然之理”,乃是“阴阳变化自然之道”,“人道”离不开“天道”,人离不开天。   儒家学术的基本理论“天人合一理论”源自《易经》。伏羲一画开天,开物成雾画八卦,一卦之三爻,上爻是天,初爻是地,中爻是人。这就是说,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天地之中。同时,也说明天生人,地养人,天地人方成世界。没有人不成世界,没有天也就没有人。   早于孔子的中国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无为理论”。“自然”是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天指的是宇宙,地自然厚载万物,这像一个金色的锁链道出了宇宙生生不息图。“无为理论”是什么?“无为”指的是自然规律,或者说指的是宇宙规律。老子琢透了宇宙大道,同时,他也琢磨透了人类社会。他提示人类,要遵循这么一条规律:人应当效发地,地应当效发天,天应当效发“道”,“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规律,即宇宙规律。自然无为,法道自然,太和万物,这就是老子理论的全内容。道家理论的其本其根是天道。老子的理论基础之源,同儒家学说“天人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同源自《易经》的核心理论八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姓氏的博大内涵。我们说伏羲正姓氏,是正天道,正天性,正宇宙生生不息之大道。   同时,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敬天祭祖”的博大内涵,天为什么可敬?天有“性”,人之本也。为什么要祭祖?人之源也。人知本源,方才能生生不息。   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灿烂丰彩。在六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太昊伏羲画出了八卦,八卦揭示了自然大道,揭示了宇宙大道,结束了千古结绳记事,使人类开始了“以卦治天下”,也就是以数治天下,也就是以“中和理论”治天下。自伏羲第一代起,历十五代而至炎帝神农氏,牛羊等享、工具公有,人人平等,人人相爱,千余年没有战争,这是一“天苍苍,地茫茫,低头风吹见牛羊”的太平远古畜牧世界。   伏羲画八卦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传说时代了不起的大事件,它使人类古文明暴发了一次大的“革命”。作为人类的古文明,太昊伏羲始“正姓氏”,是人类古文明的一个重大方面。“正姓氏”的“别血缘”,其实质提示人类要返本报祖,正本正祖,遵循天道,即遵循宇宙规律。人们天天呼唤你,警示你的姓氏,呼唤你的姓氏,要你不忘八卦的最高境界中与和,不忘生生不息,要相安和平,保持一个康宁的世界。   天、祖、人三者合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伏羲首先是人,又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人类把宇宙视为上帝,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上帝创造了人。同时,把祖先视为人世间的上帝。把天俗称呼为“天爷”,把伏羲称为“人祖爷”。

  • 伏羲到底是什么人

      你问的是哪个伏羲,中国有两个伏羲,一个是最早的太阳神:(有巢氏昊天伏羲);另一个是后世女娲的丈夫:(太昊伏羲氏青帝风昊);有巢氏伏羲和伏羲氏风昊这两人都是叫伏羲。   区别只不过(有巢氏昊天伏羲)是上古旧石器时期的中期大巢朝的君主,而(太昊伏羲氏青帝风昊)是中古新石器时期的初期伏羲朝的君主。前者(有巢氏伏羲)的继承者是燧明朝的燧人氏和弇兹朝的织女氏,后者(伏羲氏风昊)和女娲氏风希继承的是弇兹朝织女氏的后代华胥氏。有巢氏伏羲是约20万年前的人,伏羲氏风昊约一万年前的人,一个是旧石器时代而另一个是新石器时代。   三皇时期的有巢氏伏羲发明了先天四卦,五帝时期的伏羲氏风昊颁布了第一本易经,两个伏羲都在使用易经八卦。如果你是问最早发明四卦的伏羲,那是有巢氏伏羲也就是昊天上帝。但是你若问的是女娲氏丈夫的伏羲氏,那就是建立伏羲朝的青帝风昊了。两个伏羲之间相隔了20万年,伏羲氏的生日是一月十五日,女娲氏的生日是九月十五日,至于最早的那个有巢氏昊天伏羲就不清楚了,只知道他的一名后人伏羲登基的日子是前64430年辛未的旧石器晚期,算上这个伏羲与伏羲朝太昊伏羲就是三皇伏羲了。   三皇伏羲为:初三皇第三位是(有巢氏昊天伏羲),中三皇第二位是(后有巢氏伏羲),后三皇第一位是(太昊伏羲氏伏羲)。五帝伏羲主要是:太昊伏羲氏及其妻伏羲女娲氏。   附录上古中华文明根系始祖——昊天伏羲:   大巢朝:君主有巢氏昊天伏羲,前期立都苍梧城,后期立都石楼城,远古时期约20万年-约5万年前,纪元为巢皇元年,因气候变异受禽兽攻击,从九嶷山以南的苍梧开始北迁,到达黄土高原山坡处后实行打洞、用石头、树枝挡住洞口的群居方式。大巢朝初期始将会打居住洞穴的有巢氏推举为皇,以洞穴群居为一户。大巢朝为旧石器时期的中期,大巢朝为母系社会时期,男子以打猎和捕鱼为主,女子以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为主,禁止同族同辈男女通婚,群婚。大巢朝第一次诞生了以兽皮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此朝人类为早期智人,具有成熟的智能。(神话中的木族时代,苍梧巢居伏羲的由来)   附录中古中华人文始祖——太昊:   伏羲氏,风姓名昊,字伏羲,又称羲皇,华夏始祖之一,与娲皇风希并称中华始祖,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第一位先王(文化学的上古先王,历史学的中古帝王)。 距今9700多年左右生于成纪。相传太昊立都陈州城,建立了太昊朝,又名伏羲朝(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元为罗奉元年,以青龙为图腾,立朝78位君主传世2716年。太昊于罗奉元年(丁丑,西元前7724年)成为羲皇,颁布了《易经》创立了儒教,被尊为至圣先王(孔子是至圣先师)。其妻风希(又名凤希)字女娲,于女皇元年(乙未,西元前7706年)继位成为了娲皇,被尊为儒教圣母。太昊朝一共有78位君主,每位君主都以《易经》作为日常儒教生活的行为准则,先王圣教由此开始进入三皇五帝的兴盛时期。   太昊伏羲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华北的黄土高原。创造圭表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开天文学之先。建寅为正,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历法之先。发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乐,开礼乐之先。创造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生莱麦,开农业之先。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开渔业之先。驯化和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捕兽猎禽,格杀虎豹,开武术之先。发明测试风雨的石晷,开气象预测之先。发明用树皮编织蓑衣,开雨具制作之先。首创人工养蚕,化茧抽丝织布,开丝织业之先,第一次诞生了蚕丝为材料的丝织古典华服。女皇十年(甲辰,公元前7697年),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   史载人文始祖太昊源于有巢氏伏羲,因有木德之瑞,故又号青帝。太昊的后代有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汉族)。因此形成了后世的炎黄子孙。太昊开拓了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也有人称之为“伏羲氏”,太昊的后代就是每个中华人!   伏羲朝功绩   一、团结统一华夏各部落,定都陈州。划分地域为九州,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   二、创造了八卦,以及“龙”图腾,颁布了《易经》,创立了儒教。   三、创造了陶符文字,用于记事和行政办公,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形式。   四、创造了农牧业,教人渔猎,驯化动物和饲养家畜,并发明了武术。   五、变革婚俗礼节,倡导男聘女嫁,改血缘婚为族外婚,结束只知其母的原始群婚状态。   六、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七、创造了丝织业,化茧抽丝织布,改苎麻为蚕丝作为古典华服的材料。   八、创造了天文学,以及完整历法,建立了气象预测学。

  • 伏羲王观荧河出图以画八卦,听八风以制古琴.是指那八风

      所谓八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日炎风(艮气所生。一曰融风,《史记·律书》作条风),东方曰滔风(震气所生。一曰明庶风)东南曰熏风(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淮南子·坠形训》作景风),南方曰巨风(离气所生。一曰凯风,《史记·律书》作景风),西南曰凄风(坤气所生。一曰凉风),西方曰飂风(兑气所生。一曰阎阖),西北曰厉风(乾气所生。一曰不周风,《淮南子·坠形训》作丽风),北方曰寒风(坎气所生。一曰广莫风)。”与八音相配,匏音生于艮,方位东北;竹音生于震,方位东方;本音生于巽,方位东南;丝音生于离,方位南方;土音生于坤,方位西南;金音生于兑,方位西方;石音生于乾,方位西北;革音生于坎,方位北方。这样,八音与八卦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与《后天八卦方位图》相吻合。同时八音、八风又与春夏秋冬四季相联系,又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样就把八音、八风、八方、四季、八节与八卦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图式。从自然界来说,就是风调雨顺,万物滋养;从人事来说,就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政通人和。在总体上构成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乐章,天地人相和谐的图式。

  • 什么是真正的伏羲贯顶

      1、伏犀骨就是印堂上方,额头中间的一块头骨,伏犀骨贯顶而入百会,主贵而寿,方伏犀骨为第一贵,园伏犀骨次之,椭园伏犀骨又次之,此为贵之分别者一,即古之巨鳌入脑,当作尚书。伏犀骨小而突者,为七品以上,越方大越贵。     2、事业宫,位居印堂之上,前额正中部,包括天中,天,司空,中正,同样的需要丰隆平满,光润开宽,如有纵骨耸起,和鼻骨相连,通过山根,印堂一气呵成,直达额顶发际,称为伏犀贯顶,事业成功的机会很大,社会的地位很高,神相铁关刀一书以鼻为官,以口为禄,命宫为印,额为贵人,都纳入官禄宫作综合的论断。     3、官禄宫的部位要发达,肌肉要坚实,由印堂有骨隐隐直透天中,名为伏犀贯顶。主自尊心特别强,不愿向人低头,作事总是特别努力,争取优良鸡绩,所以事业容易成功,地位也步步晋升,一生不会有官非,如配合眉清目秀,印堂明润,耳白于面,则主事业一帆风顺,誉满天下,福禄显贵。官禄宫论曰:两眼神光如曙星,龙目凤睛主贵。印堂明润,两耳色白过面,声闻天下,福禄荣显。     虽说有好几种说法,但意思简单一句话就是大富大贵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