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多的血型

  • 中国人起名字最多能有几个字?

      中国人最长的人名则有3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清代皇帝福临的尊号长达25个字:“礼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宏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这是中国特有的官场阶层阿谀帝王的主要课题之一,也是阿谀技术精益求精的堆砌。   三世 达 赖的名字,是融合多种语言而最长的人名,共13个汉字:“圣识一切瓦齐尔达 喇 达 赖 喇嘛。”其中:圣识一切,是汉语;齐瓦尔达喇是梵语,意为金刚菩萨 ;达赖,是蒙古语,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意为上师。这是1580年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赐给三世达赖锁南嘉错的起始名。   乾隆皇帝曾为一个大臣命名,长达12个汉字:“鄂勒哲依忒木尔额尔克巴拜”。这取自蒙古语,意思是“有福有寿结实如铁而又珍奇若宝也”。他就是御前行走科尔沁王。   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今天对外公布的一项最新姓名统计显示,我国汉族户籍人口姓名多集中在2字姓名和3字姓名中,而最长的姓名达到了15个字。该中心负责人呼吁,公民在给孩子取名时不能一味追求姓名的独特与个性,而忽视了姓名的规范化。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显示,全国汉族户籍人口中2字姓名的人数有1.6亿多,占到全国汉族户籍总人口的14.22%。2字姓名比较简洁,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由于2字姓名重名概率较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3个字或者更多的字来表达更多的意义,并避免重名带来的麻烦。3字姓名的户籍人口有10亿多,占到全国汉族总人口的85.61%,而姓名是4个字及以上的只有197万多。   单字姓:5313个 李,王,刘,陈...基本是汉字都有姓.   两字姓:4311个 司马   三字姓:1615个 那罗延   四字姓:571个 爱新觉罗   五字姓:96个   六字姓:22个   七字姓:7个   八字姓:3个   九字姓:1个 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

  • 中国人什么血型的人最多?

      AB血型是人群数最少的了 血型解析:透露AB型血人的限制级秘密     根据遗传规律,只有在A、B两种血型数量相对比较多的地区,AB血型人的数量才会多。AB血型兼有A、B两种血型的特点,同时又都不完全是这两种血型中的类别,所以较之B型的松散难以集中把握而言,AB型逻辑的“别致”就更难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与O型在本能性、数量多方面占先天“优势”不同,AB型在数量上占“劣势”。但其智慧的力量却让其它血型难以企及。  AB型人的特征最好用辩证法来把握,也只有这样说才算适之过半。对于他们所兼具的A、B两型的特点这里就不再多讲。更由于AB型智慧所具备的转化性,所以其血型性格素质不能用单纯的显隐逻辑来划分,强弱势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     AB血型人的典型素质   AB血型人的典型素质:  1 思维敏捷,能够在直觉上第一时间把握事物的要点。  2 较为冷静,认知程度高。与O型相比,O型虽然也很冷静,也能做到同时用两个心机对人对事。但O型会因负面评价而沉不住气,甚至于暴躁;而AB型却能恰当应对,把A、B的优点结合起来运用。  3 充分利用和接受他人,也有被接受的一面。但有时候因为思维方式的特别会使其它血型的人感觉到难以应付。  4 对环境的接受性强,同时让环境接受自己。善于在不利之时把握有利因素。与O型不同,O型也对环境相当“有数”,但O型更多的是善于把握“势”,AB型对“时”的把握则很到位。  5 看待事物有独到之处,能够以客观的适度来面对。与O型的主观自我适度不同,AB型人更能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上客观说理,对人对事的认知较O型而言智慧层面更高。因为O型的适度是多数情况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讲道理,只有对自己有利才是“理”。  6 有辨证的智慧。这种智慧使得AB型对事物的转化性看得很准确,预见性也很强。AB型最能抓住事物的转化条件,这是其它血型所不具备的。O行注重硬件和客观逻辑,B型看好自己感兴趣的软件,A型注重集体和逻辑的一致性,只有AB型更善于看到“变”的因素,并从主、客两方面抓住这种可变性。  7 有一定限度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8 重视感情,一旦真正爱上对方会痴情得不得了。  9 智商高的可能性大于其它血型。  10 讲究用特别的风格彰显个性,并应用于各种生活细节。虽然B型和O型也讲突出自我,但B型多数是在很正式的情况下表达思想,O型更突出实力。 11 有才能,多数业余做事都至少有一项技巧。 AB血型的人是一群幸运的人,他们集结了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B型血的蒙古人的血型特点,在饮食上,可以说几乎是毫无顾忌的摄取各种营养。这对AB血型人健康非常重要,A血型人的饮食禁忌由于与“完美”的B型血结合,变成了AB血型人的健康食物。因此,只要AB血型的人坚持自己的饮食计划,健康就像“小猫的尾巴”一直追随AB血型的人。   AB血型人的饮食特点 AB型血具有A型血和B型血的双重血型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它结合了A型血和B型血的饮食特征,但AB型血并不是完全承袭A型血或B型血的特征。有些对A型血或B型血有益的食物,AB血型却并不一定会接受。例如肉食类食物,B血型的人不但可以吃,而且还有好处,但对AB血型的人来说,却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而且也不可以吃得太多。这是因为AB血型人的消化系统与A血型的人非常相似,功能也不是很强,而且胃酸的含量比较低,所以会影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然而,对A血型的人或B血型的人有害的食物,很多对AB血型的人也有害。这需要AB血型的人格外注意。不过西红柿由于含有泛血球凝素而例外。   总的来说,A血型人或B血型的人能吃的东西......余下全文>>

  • 美国人的血型和中国人的血型完全一样吗?

      血型的分类是一样的   美国科学家皮特·达达莫博士认为,人类的血型是由进化决定的。   我们的4种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并不是在所有的人身上同时出现,而是由于不断进化和人们在不同气候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在寒冷的年代,由于草原上可供吃用的东西匮乏,游牧部落不得不去适应新地形所能提供的新食物。由于新的饮食结构出现,人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会随之有所变化,紧接着血型也会有所变化。   O型血的历史最为悠久。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6万至4万年之间,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简单的饭食:野草、昆虫和从树上掉下来猛兽吃剩下的果实。而4万年前出现了克鲁马侬人,他们以狩猎为生。在猎光了所有的大野兽后,他们从非洲向欧洲和亚洲转移。   A型血出现在公元前2.5万年至1.5万年之间。当时,我们的以果实为生的祖先逐渐变成杂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耕成为住在现今欧洲土地上的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野禽野兽开始接受驯养,人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就是现在,绝大多数A型血的人都居住在西欧和日本。   B型血出现在约公元前1.5万年至新纪元之间。当时东非的一部分人被迫从热带稀树干草原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气候的变化便成了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这种血型一开始出现在蒙古人种身上,随着他们后来不断向欧洲大陆迁徙,结果今天有很多东欧人都是这个血型。   人体的4种血型中最后出现的为AB型,它的出现还不到1000年的时间,是“携带”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携带”B型血的蒙古人混杂在一起后的产物。AB血型的人继承了耐病的能力,他们的免疫系统更能抵抗细菌,但他们易患恶性肿瘤。   很快会出现第5种血型。完全有可能出现一种新血型,比如说C型。只有这种有新血型的人才能在人口过于稠密、自然资源所剩无几的严重污染世界上生存下来,因为这时原先那4种血型,也就是说,有好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人将抵挡不住这种日益加剧的生态灾难,他们会很快消失.这就是皮特,达达莫博士得出的结论!

  • 中国人如何起英文名。

      以至于有外教表示,中国人应该好好上上如何起英文名这堂课。怪洋名让外教叫不出口意识到中国人在起英文名这件事情上太随意的人,已不在少数。为什么姓孙的英文名大多叫Sun(太阳)?为什么姓杨的喜欢称自己Young(年轻的)?为什么好好的姑娘要起名Fish(鱼)?为什么有人偏要挑King(国王)做名字?这些问题让来自英语国家的外国友人困惑不已,因为这些单词在英语国家并不会被用来做名字。一位在中国执教多年的英语外教Tim就常常为自己学生的古怪英文名而尴尬不已。当学生说自己叫Lavender(熏衣草、淡紫色)时,这位外教觉得怎么也叫不出口,因为他认为Lavender通常是肥皂的名字,而不是人。King(国王)这样的名字也实在有些不妥,你想想老板开口闭口称呼下属为国王,哪个老板会爽啊!Tim认为使用怪名的中国人,其实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尴尬,特别是在求职或者某些正式场合,怪名还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他认为中国人应该好好学习怎么起英文名这堂课。孩子有3个英文名事实上,正如这位外教指出的那样,不少国人确实不知道该怎么挑英文名。很多时候,大家挑选英文名的原因,只因为电视里某个叫同样名字的主角,或者读起来觉得发音好听以及含义神秘的一个单词。曾有人发帖询问“过了30岁,还能起Lolita这个名字吗”,这一提问立马引来了诸多网友拍砖,因为《洛丽塔》一书里的少女形象深入人心,大部分网友都表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想到“蕾丝花边布满全身,头上还扎着发带的青涩少女”。除了为自己的英文名纠结外,不少家长更为孩子的英文名苦恼。有家长说现在各个早教机构为了显示自己与国际接轨,总喜欢帮小朋友擅作主张起英文名,他儿子英文名叫 Lucas,上了幼儿园回来后就多了个英文名Lion,再上了个绘画班,又多了个英文名Simon。诸多的英文名不但让儿子感到混乱,而且Lion这个名字通常只能作为外号,并不适合正式使用。了解文化差异起名字当然,起英文名也并非要草木皆兵。了解基本的起名原则,就能规避不少怪名。首先,不要随便听到一个好听的单词就拿来用,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拿本英汉字典,翻出最后的常用人名挑一个,准没错。其次,如果你有一定的英文基础,那么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单词背后的文化背景,比如有些名字的引申义不雅,多翻翻俚语解释,就可避免。此外,英文名与中文姓氏的搭配也需注意谐音问题,有网友就总结道,“叫PAUL,姓范,悲剧了,泡饭!

  • 中国人为什么都有属相?

      中国人之所以都有属相,与中国人的生肖信仰有关。   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合为七曜。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算命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已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算命术。同时民间还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生肖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已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民间认为本命年为凶年,需要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汉族北方各地每到本命年时,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称为“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禳解灾祸、化凶为吉。我国许多民族都很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称为“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6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祝,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创始于东汉时期,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阴阳五行为其核心教义,在阴阳五行观念的作用下,道教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产生了天然的亲近关系。……   按照道教教义,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除去杂念私心,方能长寿永生。礼拜本命之辰,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北京人到白云观元辰殿“祭星”,向各自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一年平安,即“顺星”,意思是即使碰到不顺利的年份,通过祈祷得至本命神的保护也可转为顺利。其殿中供的六十位本命神,均为重彩泥塑,且都是座像,吸收了各自相关生肖的动物形象。六十神像的姓名有的为历史真有的人物,形象则带有明显的生肖标志,如:甲子太岁金岁金辨大将军,鼠相,持桃。   从道教有关本命神、六十甲子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信仰与道教相互溶合的关系,道教信奉老子的“道”,认为“道”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化生主宰的,生命自然不例外,生肖与天干地支相配而形成六十甲子的观念是生肖与道教信仰相溶合的表现,人们祭拜本命元辰之神,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平安如意。从这里可以看出生肖已成为主宰人生命的因素,成为生命信仰的一部分。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

  • 世界上哪个血型的人最少?哪个血型的人最多?拜托各位了 3Q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余下全文>>

  • 什么血型的名人最多

      那是个概率问题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   目前世界上血型最多是:O 型   ========================   O血型则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约占63%的人口.   所以o型血的名人多!

  • 中国人为什么要用英文名?

      中国人为什么要英文名? 胡惊雷 我第一次逼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时人还在英国念书。那时我有个英文名,Tom。然而我决定“废除”自己的英文名。因为环顾周围的中国学生,从阿尔弗雷德到约翰,从玛格丽特到詹尼弗……我如果不用中文名,这校园里就没有中国人用中文名了。 和很多其他中国学生一样,我给自己取英文名的初衷是模糊的。说是为了表示对英语文化的尊重有点牵强――我们表现出来的尊重已经充足了,而英语国家的人并不需要我们这种额外的殷勤,就像他们不需要日本人埃及人印度人摩洛哥人取英文名以表示尊重一样。 为了好玩?我相信这个原因占的比例也不少。毕竟绝大多数人生下来以后就没有给自己取过名字。但给自己一个藏族名也会很好玩的,为什么要英文名? 因为我们是在学英语!嗯。这是个很好的答案。但请你告诉我为什么那么多欧洲人也学英语却没有给自己取英文名。 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被殖民史,从而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吧?嗯,这个答案虽不太肯定,但有一定道理。但为什么印度,巴基斯坦和一些也曾是英属殖民地的阿拉伯国家的国民却绝少有人(从他们的留学生就可见一斑)用英文名呢? 大概是因为宗教影响吧?(我已经感觉被自己逼到了角落)嗯,有道理。但非洲一些前英属殖民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她们的留学生也说英语,但绝少用英文名。同样的事实也在前法属殖民地的留学生身上再现――他们说法语,但不用法文名。为什么会这样?而为什么在中国学生那里却截然相反? 看来深究下去,没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仰或真正的答案来自无意识,而自己的意识却不敢正视? 难道是因为这样流行(时尚)?嗯,这是个很充足的理由,既然大家都在做,我们就该与时俱进。那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流行? 大陆人“流行”取英文名当然直接受香港人“流行”的影响――这点是经验之谈。而香港人的“流行”似乎可以解释为殖民地文化的表现。但仅仅解释为殖民地文化的表现又不行――原因前面已经说了。那么就让人不可避免的猜想这可能是香港在两个文化的夹缝之中生存而不得不向强势文化妥协的产物。 从政治、经济上看,处于弱势的香港人倚重英国殖民者,特别是早期;从文化上看,香港人作为弹丸小地的“弃民”并不承担“保种保教”保祖宗文化的道义(尽管令人十分钦佩的是事实上他们承担了)。所以他们的妥协是合理的甚至是必须的。而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流行取英文名现象也是容易被理解的。 但中国(大陆)人的流行却缺乏此前提,从而这种流行看起来更像集体无意识的产物。 在我求过学的那个城市里有一个名叫HOPE的语言学校,有一天一个女英语教师(英国人)客气而不容置疑的“要求”了中国学生用英文名,而同班的其他亚洲学生均无此殊荣。为什么?因为中文名不好记?我实在看不出Matsumoto(松本)好记在什么地方,而日本学生就可以这样用;我也看不出FaizMukherjee好记在何处,而印度学生就可以这么用。如果我当时在,我会问那位老师为什么,以得知这个要求背后隐含着对中国人的一个什么样的假设。而我这样的人不在,于是中国学生便在集体无意识中默认了。 个人取英文名本身可能无可厚非(如同费正清,赛珍珠,李约瑟,马悦然,陈纳德等因为个人的一段命运紧紧和中国绑在了一起而使用中文名一样),但作为一个民族,如果年轻一代人都以此为时尚则真是一个滑稽而奇特的现象。所以我在新东方上英语课时会告诉学生,如果你不烦自己的中文名的话,就不要再给自己一个英文名。前者最起码是有意义的,说不定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后者则多半只是盲目的附庸风雅,如果这也算风雅的话。 有人说取英文名体现了中国人思想开放,这是和“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或者至少说......余下全文>>

  • 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国可谓是世界上民族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中华儿女一家亲,同时炎黄子孙,有着许多共同的风俗习惯。具体如下:   1、大年初一穿新衣,拜新年,发红包,吃饺子,走亲访友。   2、正月十五,吃汤圆,猜灯谜。   3、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4、四月四,拜清明。清明节: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5、端午节: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   7、中秋节,全家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   8、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9、除夕夜,吃团圆饭,辞旧迎新,看春晚。

  • 在中国人的名字当中用的最多的是什么字呢?

      通过身份通查询:在中国人姓名中,”伟“字用得最多。   张伟:299025人,王伟:290619人,李伟:269453人,刘伟:241621人,王勇:204173人,李军:204023人,张勇:203077人,王军:193723人,李勇:179517人,张军:165861人,王刚:159252人,刘军:155131人,刘勇:151215人,李刚:149594人,李红:144601人,李波:126381人,张波:115154人,王波:112443人,张红:111746人,刘波:107449人。   上面是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位于前面的李、王、张、刘姓氏,字按照伟、红、波、军、勇、刚、海,通过身份通进行查询,人数在10万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