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血型

  • 科学家确认0型为最强血型,可信吗

    病情分析:O型血是万能血,就是说可以代替任何血型给任何血型的人输血。不同血型各有优点,这是没法比的。意见建议:相对来说,O型比较好,O型血相容性强.在业界被成为“万能血”因为它本身可以为所有血型的人输血.造福人类.救助生命。祝健康!

  • 将血液分为ABO血型的奥地利科学家 是 。

      兰德斯坦纳   199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类型,这就是ABO血型。

  • 1902年,科学家发现了哪种血型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健康人的血清对不同人类个体的红细胞有凝聚作用。如果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对混合,可以分为A、B、C(后改称O)三个组。后来,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第四组,即AB组。   数年后,兰德施泰纳等人又发现了其他独立的血型系统,如MNS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

  •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字

      太多太多,根本数不过来!     张衡   毕升   华佗   张仲景   扁鹊   李时珍   钱学森   钱伟长     爱迪生   高斯   牛顿   伽利略   哥白尼   霍金   ……     太多太多,上千万,哪能细数?!

  • 中国的风水为什么连科学家都解释不了

      你觉得科学能解决所有的事情吗?现在科学否定的事情,定义的伪科学,说不定到什么时候之后科学也会被称之为愚昧无知的文化。

  • Rh血型的血型分类

      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集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中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中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如果同时考虑ABO和Rh血型系统,在汉族人群中寻找AB型Rh(-)同型人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三,十分罕见。猕猴的血型有A、B、O型和Lewis型、MN型、Rh型、Hr型等.猕猴血型和人的A、B、O、Rh型相同.恒河猴主要是B型;食蟹猴主要是B、A、AB型,O型较少;平顶猴主要是O、B型.猕猴属动物的Rh系统,全是Rho(又叫Rh1).Rh(-)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欧洲的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中国人群中: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Rh(-)的分布为百分之五;蒙古族人接近百分之一;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占千分之三,属稀有血型。

  • 位梦一华是一位什么科学家

      位梦华是一位致力南极,北极科学考察,勘探的科学家,是登上南极的第一批考察队员

  • 血型以及下一代的血型

      男Bi女ii 下代b型或o型   男BB女II 下代为B型

  • 血型输血论文,为什么我们有血型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的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含有对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如:在A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我国各族人民中A型、B型及O型血各占约30%,AB型仅占10%左右。

  • 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 有什么不一样

      ABO、MN和HLA等血型的结构和功能   ABO血型可分为A、B、AB和O型等4种血型。红细胞含A抗原和H抗原的叫做A型,A型的人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红细胞含B抗原和H抗原的叫做B型,B型的人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红细胞含A抗原、B抗原和H抗原,叫做AB型,这种血型的人血清中没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红细胞只有H抗原,叫做O型,O型的人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   ◆ABO血型   物质除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外,还出现于唾液、胃液、精液等分泌液中。中国60%汉族人唾液中有ABO血型物质。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指构成血型抗原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型抗原糖链的组成(即血型抗原的决定簇在糖链上)。A、B、H3种血型抗原化学结构的差异,仅在于糖链末端的1个单糖。A抗原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而B抗原糖链末端为半乳糖,H抗原和A、B抗原相比则糖链末端少1个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1981年已有人用绿咖啡豆酶(半乳糖苷酶)作用于B型红细胞,切去B抗原上的半乳糖,从而使B型转变成O型获得成功。   E.von邓格恩及L.希尔斯费尔德于1911年发现A血型的亚型。他们看到不同A型人的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强度不一,在反应弱的A型人血清中还有一种抗体能与反应强的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据此认为在A型中存在亚型;即A1及A2亚型。A1.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来自B或O型人)反应强,而A2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反应弱。而且在部分A2型人的血清中,除存在的抗B外,还有不规则的抗A1。在B型人血清中有两种抗体:抗A及抗A1。抗A能与A1及A2细胞发生反应;抗A1只与A1细胞发生反应。A1型红细胞上有A及A1两种抗原。A2细胞上只有A抗原。AB型也可分为A1B及A2B等亚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亚型。   ◆MN血型   红细胞膜上另一类血型抗原叫MN抗原,即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它在SOS凝胶电泳谱上显示两条区带,即PAS-1和PAS-2,血型糖蛋白A是两者的二聚物。已知血型糖蛋白A由131个氨基酸组成,其一级结构已测定(图2)。血型糖蛋白A的肽链呈三节式结构,中间第73~92号氨基酸为疏水性肽链,可横穿膜脂层;N端肽链位于膜外侧,与血型活性有关,在这段肽链上分布有15条O-糖苷键型糖链和1条N-糖苷键型糖链,糖链中唾液酸占红细胞膜上全部唾液酸的一半以上;C端肽链位于膜内侧,含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