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古人用龟甲占卜

  • 古人是如何用周易占卜的?

      现在比较实用的占卜方式就是,三枚钱币,最好是古时一个时期一样大小的铜钱,如果找不到,一样面值的硬币三枚也可以。占卜时平心静气,默念占卜的问题,双手合拢连摇六下,就出来一个卦,注意是一个问题。两正一反,三正是阳爻,用“一”画出;两反一正,三反是阴爻,用“——”画出。注意从下往上画,然后对照《周易》,找出自己的卦来,有乾坤屯蒙、、、、、、既济,未济六十四卦。注意同一个问题只能问一次,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好坏就推翻重来。

  • 古人是用八卦还是六壬占卜的?

      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六壬,又称六壬神课,是用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种古老的术数门类,与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合称三式,“六曜”起源于中国。据传,由诸葛亮首创,称为“孔明六曜星”,主要用于军事韬略。

  • 剑网三有一个像龟甲一样的占卜的东西怎么用?

      名字为:卦文龟甲,去白龙口烟云古城的古字蹲点,等待赤兔马出现点击使用有概率抓到赤兔马。   卦文龟甲是大家做大战有时候会收到的一封信,信里有一个物品叫做卦文龟甲。   有了龟甲,就代表,您是赤兔选中的有缘人了。赤兔马驹,每个星期一匹。   

  • 古人的裤子为何是开裆的?

      图为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双童图》局部,图中的小男孩一手抱着卷毛小狗,一手举起做放飞状,在草地上玩得正起劲。最引人注意的是他身穿的彩色条纹背带长裤,与今天的童装几无二致,仿佛这个小男孩是从现代穿越到了唐朝。摄影/动脉影   现代口头语中,有一种兄弟情谊   叫做“穿一条裤子长大”   古人怎么形容这种情谊呢?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   秦国有一首军旅歌曲,歌词是这样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服穿?   我和你同穿那战袍、内衣、下裳   这与“穿一条裤子”如出一辙   但是,战友的袍、泽、裳都可以分享   为什么唯独不见同穿一条裤子?   难道是战友不愿意?   非也   战友说:   身在这个年代,我也没有裤子!   呃,好吧。   那么,裤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裤子的来源   中国的裤子起源于西北   考古材料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   新疆地区就出现了与今天几乎没有差别的合裆裤   下图中的三个唐俑,或出土于新疆、或为黑人、   昆仑奴的形象(昆仑奴有的来自东南亚,有的来自西域)   他们都穿着合裆的裤子   唐代彩绘灰陶黑人舞俑。摄影/动脉影   唐代骑马男泥俑(出土于新疆)   唐代彩绘卷发昆仑奴陶俑。供图/微图   就是不穿裤子   不穿裤子的习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典型衣着   大概就是用一整幅织物包裹住身体,不加裁剪   连袖子也是没有的,更别提裤子了   奇的是,这种简陋通风的“真空装”   竟然传承了数千年之久   直到《诗经》琅琅的时代,通常是“上衣下裳”   上身穿交领窄袖短衣,下身穿飘逸的裙裳   上图为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具(供图/微图),人形的灯奴身穿短衣,下身穿裤。   穿着宽袍大袖的齐桓公与燕庄公画像。当时,穿长衣是上层社会的特权,而奴隶、劳动者则穿上了灵便的裤子。   众所周知,自周公“制礼作乐”   周王室设有司服、内司服等官职   而贵族为了坚守衣冠之礼   竟可以不惜忍受“老寒腿”之苦   那么普通劳动者呢?   他们不必弯腰低头、小步趋行   而是昂首阔步,甚至要奔跑跳跃   显然穿裤子更合适   事实也是如此   据沈从文先生考证   穿长裳是上层人物的特权   而在“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   猎人、奴隶等底层人物已经穿上了原始的裤子   这种裤子与今天的裤子仍有区别:   它的前面连腰,而后面是开裆

  • 古人如何根据八卦辨别方位

      八卦对应是八个方位,一般现在是用后天八卦,即东震,西兑,南离,北坎,乾西北,艮东北,坤西南,巽东南。以日出的方向为东方。过去如果确定不了就用罗盘,先正东确定,以本人所立之位为中心,或是要测之物为中心,以正东与中心点划线,垂直线上是正北、正南,反面是正西,与这条线交45°角是东北或东南。   先天八卦乾在南方位,差异较大。

  • 古人名字的字是啥意思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这句话的解释是:“始生 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二十有为父之道” 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人一出 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 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 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 、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 。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   字独立于名之外,但又与名保持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古文字学,“字”有滋生之义。因此,我们也可以理 解为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来。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名与字之间,一般均有特殊的意义关联。清代训诂学 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归纳、揭示了当时的人名与字之间的五类关联,全面而准确。现补充实例,列举 如下:   同义互训。孔子的学生樊须,字子迟。须与迟,都有等待的意思。闵损,字子骞。损与骞,都有亏折的意 思。颜回,字子渊。据《说文解字》解释:“渊,回水也。回,渊水也。”   反义相对。卫人端木赐,字子贡。上赏给下叫“赐”,下献给上叫“贡”,意义恰好相对。楚将唐昧,字 子明。昧,昏暗的意思,与光明正相反。   连类推论。孔子的弟子南宫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论到“容”,受容。楚臣仲归,字子家。由归 而家,顺理成章。   据义指实。齐公子固,字子城。由坚固之义,引指高大实在的城墙。鲁人冉耕,字伯牛。由农垦之义,引 指具体的耕牛。   辨物统类。卫人邃瑗,字伯玉;齐人陈灌,字子玉。瑗、灌均为玉类之一种。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楚公子鲂,字子鱼。鲤、鲂均为鱼类之一种。   上面列举的诸人之“字”,均由两个字组成,但第一字并无实义。如子迟、子贡之“子”,是古代男子的 美称。而伯牛、伯鱼之“伯”,系排行用字伯、仲、叔、季的第一位。所以,此类二字“字”,其实是一字“ 字”。这也是早期命

  • 五金生意在占卜里属于哪一行?算命的说我适合做五金生意和水有关的生意,水是指销售,五金指什么呢

      估计是认为你喜欢金和水,八字喜用。五金是属金的,水是销售,餐饮业也是水

  • 古人的生日贺词

      唐 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觞。”女祝寿联岁寒松晚翠春暖蕙先芳慈竹荫东阁灵萱茂北堂瑶池春不老寿域日一祥萱草凌霜翠灵芝浥露香天朗气清延晷景辰良日吉祝慈龄蔷薇香送清和月芍药祥天吉庆花梅子绽时酣夏雨萱花称满霭慈云丹桂飘香开月阙金萱称庆咏霓裳宝婺辉联南极晓斑衣彩舞北堂春春风绛帐谈家国绕膝扶床戏子孙黄花拟节凌秋晚谏果回甘索味长萱茂华堂辉生锦帽桂开月殿曲奏霓裳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花发金辉香蜚玄圃斑联玉树春永瑶池五十寿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婺宿腾辉百龄半度天星焕彩五福骈臻六十寿青松翠竹标芳度紫燕黄鹂鸣好春玉树阶前莱衣兑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七十寿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八十寿八秩寿筵开萱草眉舒绿千秋佳节到蟠桃面映红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九十寿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长春不老添润当称百岁人设帨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百岁寿桃熟三千瑶池启宴筹添一百海屋称觞风范仰坤仪欢呼共祝千秋节期颐称国瑞建筑应兴百岁坊

  • 古人有字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因为孔子的弟子就有“字”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 古人字号大全谁知道?

      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个人独用的姓。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从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号(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姓”。如鲁、韩、宋等,是以地名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师、祝、史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等是以官职为姓;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从春秋战国时一些人的称呼中我们还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迹,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称“柳下惠”,公输班因是鲁人又叫“鲁班”,公孙鞅又因是卫国人称“卫鞅”、因封为商君称“商鞅”等。此外,在中华各民族交通往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迟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讳而改姓 “贺”。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变化。如五代时吴越的“刘”姓因避讳(“刘”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难”②之后,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改姓“田”,而“靖难”有功的太监马三保却被赐姓为“郑”(就是以“三保太监下西洋”著称的郑和);北魏孝代帝为推行“汉化”而改 “拓跋”姓为“元”姓。又如“汉代诸县(今山东省境内)的“葛”姓迁到阳都(今河南省境内),为了和当地的葛姓区别就称为“诸葛”,而齐地的“田”姓外迁,以外迁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如东汉名臣“第五伦”)。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盘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联系,可能和生辰有关。春秋时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郑庄公名“寤(牾)生”,则是他母亲难产的纪实。可见那时有些名字还是很朴素的。但那时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意,这含意并因同时常现的“字”而更为清楚。“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屈原在《离骚》里自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就是“平”,“灵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代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 “游”也是同义。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代学家曾巩字子固,他们名、字中的“良”与“善”、“巩”与“固”也都是同义。“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代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西晋代学家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两颗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渔”(打鱼)、“樵”(砍柴)常为侣,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代学家李渔字笠翁。“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