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相起始时间

  • 农历的起始及由来

      阳 历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基础而制订的。制订阳历的基本原则是:每一历年的长度都非常接近回归年的长度;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参照朔望月的长度把历年分为若干历月,其长度尽可能接近朔望月。     在服从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阳历中历年和历月设置的规则是:1、3、5、7、8、10、12月为大月,每个大月为31日;2、4、6、9、11月为小月,其中2月在平年为28日,闰年为29日,其余各个小月均为30日;设置闰年,平年为365日,闰年为366日,增加的1日加在2月份。此外,阳历设置闰年还须同时服从以下原则:公元纪年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其余均为平年;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为平年;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由于阳历历年的长度(365或366日)很接近回归年的长度,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要求相一致,因而被广泛采用。但阳历历月中的日期数与月相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每个月的情况又各不相同,人们完全无法从阳历历月中的日期来判断月相。不过,与优点相比,这个缺点显然就不重要了。     目前采用的阳历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最初的阳历起源于古埃及,即埃及历,其基本制历规则是: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日;平年岁末另有5日,称为不定年,闰年岁末另有6日,称为定年;这5~6日不属于任何一个月份。     现代历法的鼻祖是罗马历。早期的罗马历十分混乱,法国文学家伏尔泰(1694—1778)曾讽刺当时的罗马历法:“罗马人常打胜仗,但不知道打胜仗是在哪一天。”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恺撒(Julius Caesar)执政,第二年即着手改革历法,诞生“儒略历”。儒略历的要点是:改历前的那一年定为含445日,称为乱年,目的是要使春分点落在3月21日;从公元前46年起,以365日为一年,以春分那一天作为一年的第一天,即岁首;一年分为12个月,单数月为大月31日,双数月为小月30日,多余的一日在2月中扣除(因为2月为岁末行刑之日),这样,2月份就只有29日;每4年的最后一年的2月增加1日,这一年为闰年,并规定闰年为能被4整除的年份。     儒略出生于7月,他下令以他的名字作为7月的月名,这就是英语中7月的月名“July”的由来。可是,就在改历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4年),儒略即遇刺身亡,由他的侄儿奥古斯都(Augustus Caesar)接位。奥古斯都进一步改历,生于8月的奥古斯都改8月的月名为“August”,并将8月改为大月31日。他下令从2月中再减去1日,改8月后的单数月为小月30日,双数月为大月31日。这就是目前阳历历月月份长短不一、又毫无规律可循的历史原因。     儒略历每四年一闰增加一天的规则,决定了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因此,采用儒略历后,每过128历年,两者就会相差1日。从儒略历年开始使用到16世纪中叶,这一差异累计已达10日,因此,春分点已前移到历年的3月11日,而不是天文学上的3月21日。在这种情况下,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P. Gregory XIII)以公告形式进一步改革历法,其主要内容为:1582年10月4日以后的第一天改为10月15日,以消除1200多年来儒略历平均历年与回归年长度的累积误差;改进置闰规则,即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有366日;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700、1800等)仍是平年,为365日;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600、2000等)为闰年,有366日。     经格里高里八世改革后的历法就是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称“格里高里......余下全文>>

  • 属相交接什么时间

      算八字的属相是以每年的立春日的几时·几分为分界的,如今年立春2月4日6时48分,5时前生的就属牛,五时后生的就属虎啦。

  • 属相以什么时间为准 属相以立春为准

      风水中都是以节气为主,属相也是以阴历立春为第二年的开始,大多数人都是以整月、春节为一年之始,那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 夫妻属相不和躲春,需要躲多长时间

      立春:2016年2月4日17时46分0秒     1、 躲春,即是说有些属相不宜接触,通常是在立春前后各一个小时自己躲在一个房间不和任何人见面,也不见所冲犯属相的物品,2016年躲春准确时间为2月4日下午17点至下午19点,找一个独立的房间,不见任何人及12生肖物品,静静的睡上一大觉,大吉大利。     2、立春那一天,不管是不是犯太岁之人,除了“躲太岁”之外,如躲开和自己属相犯冲的人和物,也属于“躲春”的做法。比如你属猴,就要尽量躲开属虎、猪之人或物品,不与这些生肖之人发生争执口舌。

  • 上香时间

      一般来讲都是逢初一十五去寺庙上香,还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正月初一 弭勒佛圣诞 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二月十五 释迦牟尼佛涅盘日二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廿一 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 准提佛母圣诞 四月初四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廿八 药王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 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 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五 盂兰盆会七月廿一 普庵祖师圣诞七月廿四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 地藏王菩萨圣诞 九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九月三十 药师佛圣诞 十月初五 达摩祖师圣诞 十一月十七 阿弭陀佛圣诞 十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廿九 华严菩萨圣诞 如果没时间什么时候去都可以,重在心诚

  • 时间的称呼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 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丑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其他用处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中国时,中国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 今日冲什么属相

      今天兔日冲鸡

  • 搬家冲属相是指时间段还是整天?

      时间段!但是一般都不想去算!很麻烦!

  • 属相龙与什么属相相冲

      属相龙与属相狗相冲。意思就是2018年,是属相狗冲属相龙。请参考!

  • 属羊的属相和什么属相为六合,和什么属相为三合,和什么属相相克

      午未合(马羊),亥卯未三合(猪兔羊),丑未冲(牛羊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