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生肖钱币

  • 清朝石雕十二生肖值多少钱

      拍卖就知道

  • 十二生肖有多少几版钱币

      藏友你好:   很高兴问您解答   央行所发行的十二生肖纪念币只有一种,即从2003年开始发行的羊年生肖纪念币到2014年马年生肖纪念币,这是第一轮;从2015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羊年生肖纪念币,目前刚开始发行一枚。   还有一种是由澳门中银和澳门大西洋银行发行的十二生肖纪念钞,从2012年龙年开始发行,迄今为止一共发行4类生肖的纪念纸钞。   这两种是唯一的十二生肖纪念币和纪念钞,别的都是假冒的,不要上当。

  • 清朝的十二生肖花钱多少价位

      当地文玩市场价格:看大小和品相,全品大花铜钱280元以上,全品小花铜钱100元左右。

  • 死鹰在清朝代表什么

      代表着清朝时雍正上位事件。雍正篡了他的同胞皇十四弟允的位。其理由是: (1)康熙意中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允,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 (2)有的学者认为康熙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雍亲王继位的遗诏。这份所谓《康熙遗诏》是伪造的。康熙刚死,就传出雍正党人将康熙遗嘱“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如说康熙临终前本来发了一道诏谕,叫远在西宁的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允紧急回京继位,却被步军统领隆科多捏在手里不发,改作“传位于四子”。此属传闻,不为史实。因为如果康熙帝真有“传位于四子”的遗嘱,那么: 其一,当时繁体字的“于”写作“於”,“十”字很难改成“於”字; 其二,当时行文规范是“皇某子”,“于”与“四”之间隔了一个“皇”字,很难改; 其三,满文为清朝的国书,如此重要的遗旨应同时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又岂能改“十”为“于”? (3)雍正是否更改名字?有人说:康熙遗嘱传位“胤祯”(皇十四子),因“胤祯”与“胤禛”字形、字音相近,胤禛遂取而代之。后将《玉牒》的名字挖改。雍正又命十四弟改名允禵。这就是“玉牒易名”说。学界对雍正改名看法颇不一致。一种看法是,皇四子就叫胤禛(ZHēN),皇十四子就叫胤祯(ZHēN),雍正做了皇帝,便命皇十四弟改名允禵。胤禛做了皇帝之后,命他的兄弟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以示避讳。 总之,康熙临终前立皇十四子允继位说,可谓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既然康熙晚年没有“立储”,雍正登极之前康熙没立“储位”,雍正何位之可篡?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篡了兄长的位;燕王朱棣(Dì)发起“靖难之役”,篡了侄子建文帝的位。康熙死后、雍正登极之前没有皇帝在位,所以不能说雍正继位是“篡位”。

  • 清朝皇帝皇子的姓名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称康熙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妻子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一子,允祥,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薨。二子皆殇,一女。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諡为壳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高氏。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皇后的妹妹,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   子女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   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䄉,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禕,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胤禛即位   雍正皇帝四十五岁即位,其即位经过至今也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对其继位之说有多个版本。「雍正夺嫡」和「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并称「清宫三大疑案」。清朝官方史记所说,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皇帝病逝於北京畅春园内。之前,召七位皇子至病榻前(雍正不在其中,此时正代康熙在天坛祭天),由提督九门,卫戍京师的雍正的舅舅,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传旨,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康熙遗诏》原文为:「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然而民间传闻康熙皇帝本意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皇子") 而夺得皇位。但此传说有破绽,其中之一是当时清朝内宫事务一般用满文,因此康熙的遗诏一定有满文的版本,皇四子胤禛不可能以汉文的方式篡改满文的遗诏。其次,当时还没有简化汉字,应该是「於」而不是「于」,所以不应该出现可能被篡改的情况。再次,清朝文档应称「皇四子」或「皇十四子」,而不是直接称呼。因此更不会出现被修改还可读通的情况。   此外,一说康熙传位皇四子胤禛的用意是让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将来继承清朝的皇位。   雍正继位后,对其兄弟手段颇为毒辣,用各种方式进行迫害。例如皇位的竞争者之一康熙八子爱新觉罗·胤禩是非常优秀有才能的一位皇子,他先被雍正封为亲王,后又打成「阿其那」(有学者认为是「猪」的意思,现在有学者认为是「不要脸」的意思);而康熙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被打为「塞思黑」(有学者认为是「狗」的意思,现在有学者也解释为「不要脸」的意思)。他们即使向雍正上书,也要署名为「爱新觉罗阿其那」及「爱新觉罗塞思黑」。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得知康熙驾崩后,从西宁抚远大将军任上赶回吊丧,雍正却不允许其进城,后又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对其监禁。雍正所为引起别人对其夺嫡的猜测,为平息传言,雍正下令撰写《大义觉迷录》,但是存在的矛盾之处使人觉得欲盖弥彰,更加怀疑。也有说法认为迷信的雍正死后不随其父康熙落葬於清东陵而葬於清西陵是因为怕死后因夺嫡一事在地下见罪於祖宗。但不少学者认为雍正埋葬清西陵的目的是因为清西陵靠近石料产地,可以节约民力。

  • 清朝格格的名字

      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   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 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 明朝、清朝皇子是如何培养的?

      明朝对皇子的培养相当看重,是请当朝有名的儒士教育的。皇子一般都是在深宫长大,到了成年15岁左右,就必须去外省的府邸做王爷。皇太子可以继续在东宫生活。但由于皇帝对皇妃、皇子的宠爱程度有不同,这种教育制圌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为皇帝喜爱的皇子、皇太子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清朝的皇子教育充分认识到明朝的不足,有专门的宗人府执行,皇子每天5点左右就要起床去书房读书,还要学习骑马射箭等满清赖以起家的武功,可以说是非常辛苦,这种教育是非常辛苦的。   这种皇子的教育制圌度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期乃至灭圌亡之后直至末圌代圌皇圌帝,所以这种皇子教育制圌度就成了小皇帝教育制圌度。清朝这种严格的教育制圌度,使清廷的皇帝大都勤政,没有明显的昏圌庸之辈。就算是能力差,也不会让皇权旁落。   清代是为了防止出现外戚干政、太后专圌权的等现象,因为清代是继承制圌度和别的朝代不同,他们是择贤而立。哪个皇子能力强,就有可能成为皇位的继承者,所以每个皇子都可能有这个机会(只要你自己努力)。

  • 硬币上有十二生肖,背面有30是不是钱币

      十二生肖花钱。严格来说不是钱币。

  • 梦见与亡母互换钱币

      【梦见故人】:梦见与已经死了的人进餐,会长寿;梦见已故的长辈,将会大吉大利;梦见死人微笑,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梦见与死人交谈,是祥瑞,会财源旺盛,官运亨通,扬名四海;梦见有人给你金钱,表示手上的工作会顺利完成;梦见到钱,未婚的会遇到对象,已婚的会有横财运。。。

  • 清朝皇子的辈分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乾隆帝以"永"字给皇子们命名。有一次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孝圣皇太后。乾隆帝在上面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几个字,意思是让老太后为儿孙繁衍和成长而高兴。此后,永、绵、奕、载四个字就作为后代命名用字了。乾隆帝晚年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免众兄弟改名,而将永琰一人改为颙琰。此后道光帝绵宁继位,也将其名改为旻宁。咸丰以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从这以后,皇帝与其兄弟都按辈份顺序命名了。道光时,上述六个字已不足用,故于丁亥年补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丁巳年又续"焘闿增祺"四字,前后共十四个字。民国以后,爱新觉罗氏已成平民。为恐后世不辨宗亲,难明辈次,乃于1938年由宗人发起重修谱书。这次修谱由光绪帝七弟载涛牵头,由本枝宗人金松乔、庆厚等人组成修谱委员会。书名改为《爱新觉罗宗谱》。逊帝溥仪又增补行辈用字十二个,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加上过去所定十四字共为二十六个字。从此,爱新觉罗氏按行辈用字命名的人才多起来。故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自己补充一下:胤字辈以礻为偏旁;弘字辈以日为偏旁;永字辈以王为偏旁;绵字辈以竖心旁为偏旁;奕字辈以言为偏旁;载字辈以氵为偏旁;溥字辈以亻为偏旁;毓字辈以山为偏旁 后面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