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大拜年相声

  • 十二生肖以鸡为主的相声

      十二生肖大拜年   表演者:侯耀文、石富宽 等   大家:朋友们,过节好,我们十二属相给大家拜年了!   鼠:我是鼠.   牛:我是牛.   虎:我是虎.   兔:我是兔.   龙:我是龙.   蛇:我是蛇.   马:我是马.   羊:我是羊.   猴:我是猴.   鸡:我是鸡.   狗:我是鸡.   猪:我是猪.   猴:我代表十二属相给大家说几句吉祥话.   大家:哎,凭什么你代表大家说呀?   猴:今年是猴年呐,我要一猴当先,一会儿你们万猴奔腾.   大家:不行,不行-----   猴: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猴.   大家:孺子猴呀.   狗:哎,我说呀,你说这大家,哎,也代表不了我们十二属相.   猴:那你说谁能代表?   狗:当然是我代表了.   猴:他能代表吗?   大家:不能.   狗:这你们就不知道了,这十二属相里只有我有身份.   大家:有什么身份?   狗:我们狗现在有户口,你有吗?   猴:我们甭说户口,我们连暂住证都没有.   狗:我们狗跟人类的关系最好啊,   猴:是吗?   狗:你们到那小区去看一看,一早一晚,这人都陪着我们一块儿散步.   鼠:呦呦,还散布呢,那叫溜狗。   狗:就算溜狗,那有溜老鼠的吗?有溜蛇的吗?现在人们唱卡啦OK都离不开我们呀!   猴:卡拉OK可没有你。   狗:卡拉是条狗。   猴;那时电影名。   狗:哎。不单中国人喜欢我们连世界杯都热情邀请我们去,   猴:怎么见得?   狗:你听啊,狗狗狗,噢来噢来。   猴:哎呀,妈呀,有你这样的吗。   狗;所以我们跟人类的关系最好,对人类的贡献最大。   牛:说到这贡献,我老牛可就不客气了。   候:你就吹吧。   牛:干嘛要吹呀,你就说那去年那非典闹的多厉害,愣是让咱把它控制住了,这得说咱中国人牛,还有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上天了,这更加说明咱中国人牛,这算我吹牛。   羊:说的好,但是神州五号上天,这是我们羊的贡献。   大家:哦,不不不---   牛:神州五号上天没你什么事。   羊:那着航天英雄叫什么名字?   牛:航天英雄叫----   羊:叫什么?   牛:利伟   羊:利伟,你们想急死我呀,行了行了,不跟你们较劲了,我问问我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大声地回答我,把那姓带出来,航天英雄叫什么?   台下观众:杨利伟。   羊,哎,杨利伟,有羊了不是,   狗:行了行了,你说的羊呀,跟别人那杨可不是一回事。   羊:我沾羊就算。   鸡:什么叫沾羊就算啦。   猴:你甭急,甭着急。   鸡:我能不着急嘛,我鸡眼里可不容沙子。   大家:鸡眼?   猴:那是,你也可以沾鸡就算。   鸡:沾鸡就算?   猴:嗯。   鸡:要这么说,我们鸡的贡献谁都比不了。   猴:怎么见得?   鸡: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我们的计算机呀。   鼠:等等,你等会儿,先把你这鸡爪子收回去。   鸡:怎么了?   鼠:你这计算机离开了我。   鸡:怎么了?   鼠:那就等于全完。   鸡;为什么呀?   鼠;所有的计算机都得用鼠标呀?   大家:哈哈哈。   鼠;别看我个头小,我可是时代的风流人物呀。   猴:这风流人物里可没有你   鼠:有诗为证   猴:哪句?   鼠:鼠风流人物。哎,有鼠了不是。所以我代表。   虎:你代表什么呀?你这鼠再风流,能有我老虎风流吗?   猴:我跟你说呀,人家可是兽中之王。   大家:嘿嘿。   虎;对,人家夸我们老虎的话怎么说来着?   猴:那句话说得太精彩了。   虎:告诉他们   猴:山中无老虎   虎:你听   猴:猴子是大王   大家:哈哈   虎:行了,这句是夸你自个儿的.   猴:不不不,我在第二句,你在头一句,应该是----   大家:虎头蛇尾   蛇:嘿嘿嘿   猴:说怎么呢?   猴:虎头蛇尾   蛇:我们蛇招你们惹你们了?   猴:怎么了?   蛇:什么叫虎头蛇尾呀?   猴:都这么说。   蛇:我最不爱听的就这句,说了多少年了,打今儿起就得改改了。   猴:怎么改呀?   蛇:咱不能总当蛇尾。   猴:那你要......余下全文>>

  • 十二生肖大拜年台词

      网上查查啊

  • 十二生肖相声台词

      http://www.99huiyi.com/bbs/a/a2.asp?B=21&ID=178

  • 中国第一个说相声的人是谁?他说的第一个相声叫什么名字?

      相声历史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20世纪20年代,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1949年后,相声普及很快,成为中国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   著名演员   第一代相声演员:张三禄   第二代相声演员:朱绍文(穷不怕)、阿彦涛、沈春和 等(插句嘴:虽然张三禄是最早的相声演员,但是在朱绍文这一代正式把相声作为一种曲艺来表演,所以相声界公认的祖师爷是朱绍文)   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 等   第四代相声演员: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周德山(周蛤蟆)、马德禄 等 (再差句嘴:所谓的相声八德就是指这一辈儿老前辈。这是“德”字辈儿)   第五代相声演员:马三立、郭启儒 、常连安、张寿臣等(这是“寿”字辈儿)   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高英培、王凤山、马志明 、常宝堃、常宝华、常宝霆、杨少华等 (这是相声人才辈出最繁荣的时期,“宝”字辈儿)   第七代相声演员:马季、苏文茂、唐杰忠、李伯祥、杜国芝、高英培、师胜杰、常贵田、侯耀文、牛群、赵振铎、范振钰、杨仪等   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黄宏、尹卓林、李金斗、巩汉林、郭德纲等   经典剧目   传统相声   《大保镖》 《文章会》 《夸住宅》 《开粥厂》 《当行论》 《报菜名》 《地理图》 《黄鹤楼》 《八大改行》 《八扇屏》 《三近视》 《白事会》 《扒马褂》 《论捧逗》 《绕口令》 《关公战秦琼》 《蛤蟆鼓》 《打牌论》 《君臣斗》 《珍珠翡翠白玉汤》 《山东斗法》 《贾行家》   新相声   《似曾相识的人》 《如此照相》 《多层饭店》 《五官争功》 《虎口遐想》 《宇宙牌香烟》 《小偷公司》 《买猴》 《钓鱼》 《夜行记》

  • 春节拜年应该忌讳什么?

      以往拜年时的吉利话都成了禁忌语,如“财源滚滚”谐音“裁员滚滚”、招财进宝”谐音“遭裁禁饱”、“万事如意”谐音“万市如忆(股市万点已成追忆)”、“宏图大展”谐音“红屠大斩”、“心想事成”谐音“薪饷四成”、“财源广进”谐音“裁员广尽”、财源不断”谐音“裁员不断 1、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年夜饭前,按照徽州的习俗要燃放炮竹,到了午夜,更是除了炮竹声就什么也听不到。 现在徽州人的除夕夜,城市居民很多也会选择在酒店里吃年夜饭,而农村里则还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一起动手,一定要摆上十几二十个菜,这才叫过年,这才是重面子的徽州人。 2、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3、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记得采纳啊

  • 相声贯口 卖菜

      香菜辣蓁椒哇,沟葱嫩芹菜来,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买大海茄、买萝卜、红萝卜、卞萝卜、嫩芽的香椿啊、蒜来好韭菜呀

  • 会拜年的动物生肖是什么?

      如果地球的基本环境变化不大,物种应该不变,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 相声演员方清平老婆

    方清平老婆名叫仇凯,是一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公司白领。两人一年前通过著名相声演员李增瑞夫妇介绍相识。婚后夫妇俩相濡以沫恩爱有加,惊喜的是妻子在他的感召下慢慢也喜欢上了相声。难怪好友付强调侃,弟妹不走这行可惜了。

  • 马三立的一个相声名字

      《练气功》——马三立、王凤山   马:有几位老观众啊没买到前排的票,很不高兴。   王:哦。   马:别解,前排后排都一样——看曲艺不分前、后排;如果要是看戏,看戏,买前排——得看,看看人家表演、眼神、动作,唱花脸的看看人家脸谱……这个坐前排。   王:是。   马:看戏一定要坐前排,曲艺不分……如果要是看杂技……   王:怎么着?   马:记住啊!听着啊——看杂技,别买前排啊!后排,最好是楼上。   王:怎么呢?   马:那玩意儿悬呐!杂技——耍碟子、耍碗儿、耍流星的、耍坛子的、耍飞叉……当然说了人家保托、范儿准,不会出错儿……人有失手、马有漏蹄——你知道什么时候撒手?坐前排的都有性命之忧!掇你脑袋上你告他去?顶多了带你到医院上点儿药完了。这备不住啊——那个…那个咱们老演员王雨田耍叉,王雨田知道吗?   王:王雨田知道啊!   马:王雨田那耍叉很好的了!多少年了,那有手绝的——这叉“刷-刷-刷-刷!”扔起来,拿手背接;这叉“骨碌骨碌”轱辘下来,去用脚背接,往起这么一踢,“刷!”踢起来还那么接。   王:还那么接,好啊!   马:挺好的么,那回——出事儿了!   王:怎么呢?   马:就这么一踢,“刷!”没踢起来!   王:踢哪儿去了?   马:奔台下去了,这叉!   王:嚯——!   马:叉头冲下,把儿冲上!前三排!   王:哎呀!   马:前三排当间儿正坐着一大胖子,这大胖子新剃的头——这头剃得挺亮!这叉头“当!”戳上了,“夸嚓!”叉掉地上了。大伙儿一瞧“哟——!”都吓一大跳啊。   王:可不。   马:再瞧这胖子,撇撇嘴、胡噜胡噜脑袋……没事儿!照样儿看玩意儿!   王:是啊?!   马:一打听啊——这胖子,练过气功!这巧劲儿。   王:好么——遇见同行的了!   马:他打坐那儿他就运着气呢。   王:好么!   马:有人不懂说了气功这玩意儿?哎——那是多年的了。   王:气功?   马:不是任何人拿过来就练。有的小孩儿不懂,“哎呀,我也练吧!我少林寺吧!”……你甭上少林寺,你到那儿也练不会。你哪儿找少林寺去?那些位也不是在那儿练的!……净瞧人家——砸石头,一大石头往脑袋上,“当!当!”一大块砖,往脑袋上磕,脑袋没事儿,砖两半儿了。   王:嘿!   马:小孩儿不懂啊——我们有个亲戚小孩儿——小刚,今年五岁,也拿大砖往脑袋上楔,“当!当”砖没碎,脑袋来了个大口子,哗——血下来了。   王:嗨——!   马:到医院缝七针,好了……小孩儿啊,不懂。小孩儿不懂这有情可原,小孩儿么——不懂事儿啊。大人也有这种——糊涂虫,有没有啊?   王:也有?   马:糊里糊涂,有啊——我们街坊——你上我们院去过吧,我们对门那院子——张二伯,这张二伯就是这样,自己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王:是啊?   马:四十来岁,自个儿那能耐大了,那俩胳膊比我顸点儿有限,脖子比我细,大颏勒嗉、大颏勒嗉跟大鸭梨似的。   王:嚯?   马:四十多岁,留小平头儿,小眼儿,俩小眼儿,瘪鼻子,大嘴——那嘴比我俩大。   王:嗬?   马:成天不上班,净吃劳保,不知道他干吗地的。两口子过日子,这张二婶儿是好人,张二婶儿也四十来岁,两口子也没孩子。特别可气——这张二伯,见谁都充大辈儿:“哝长那么大个子?见二伯不…不招呼一声?”。   王:嗬?   马:专门欺负小孩儿,街坊小孩儿没有不怕他的,街坊也没有不怕他的,不是不敢惹他,因为不跟他一般见识,知道他这人混、糊里糊涂。在胡同口儿那儿一站,叉着腰,一见小孩儿过来就截住……打外边来个小孩儿,这小孩儿手里拿一根冰棍儿,刚要进胡同,这张二伯过去:“小虎,拿的嘛?”都怕他呀:“二…二伯?”“问你拿的嘛?拿的嘛?”“冰…冰棍儿。”“冰棍儿?嘛的?”“奶油的。”“倒霉孩子买奶油的干吗?小豆的呀,这倒霉孩子,这…好吃吗?我尝尝?我尝尝?”   王:嘿!   马:“你让我尝尝!你让我尝不让我尝?你让我尝不让我尝?你不让我尝你别进胡同儿,你进胡同儿我把你踹出去啊!”   王:嚯?   马:小孩儿怕他呀,举起来:“您…您尝尝吧?”“咔嚓!”这一口咬下一多半儿去,“呱唧呱唧呱唧!”吃了,“得,给你,拿住了,到家别说!”   王:好么。   马:还不让说……这小孩儿走了。又来一小孩儿,这小孩儿拿着一个大苹果,头号大苹果,那么老大个儿,脆苹果,红香蕉的大苹果,小孩儿拿着,刚一进胡同儿,这张二伯过去:“小二子,拿的嘛?”“二…二伯?”“问你拿的嘛?”,“苹果。”“苹果?我尝尝,我尝尝?”   王:好么。   马:…“你要倒霉你信吗?你要倒霉你信吗?没出息护食,倒霉孩子没出息!我尝尝怕嘛呢?这倒霉孩子,我尝尝。你让我尝不让我尝?”“完了、完了,您老尝尝吧…”这孩子个儿小,他个儿高,这小孩儿举着这苹果:“您…您老尝尝,您咬一口,您啦尝一口吧?”……“咬你手别赖我啊?”   王:嚯?   马:“拿过来呀,你拿着咬你手算你的算我的?倒霉孩子护食啊,我都吃了吗?这孩子倒霉孩子。”他拿着大苹果,“恩哼!”这…这张二伯这俩大牙,你…你见过车间那大台钳子么?   王:好家伙!   马:“咔嚓!”这一口,“呱唧呱唧呱唧呱唧!”嚼吧嚼吧咽下去了。“得,给你,拿着这块,你这半拉多好,没核儿!”   王:好么?连核儿都吃啦?!   马:核都完了……街坊邻居没有不恨他的,都恨他……现在完了,现在,张二伯完了,死了。   王:死了?   马:死了,今年春天死的。   王:死了?怎么死的?   马:他混,就因为他混,他才死了。   王:混死了?   马:我们住一个胡同儿么。这张二伯,有一天晚上,跑我们家去了,上我们家看电视,一进门儿我一瞧“哟,二伯,您来啦,您坐?”像拉屎那大架子似的坐在这凳子上,对着这电视,这么着……正赶上那天电视播什么呢——实况转播,武术、武术气功表演。张二伯坐在那看着,不服,人家演一个,他刨一个、他贬一个“这……没劲!”砸石头,“当!当!当!当!哗啦”石头碎了,人没事儿…“这叫嘛呀?四下?四下?这、这是个脆劲儿啊!一下让它破啊!没劲……哎呀,没劲没劲!”这个没劲啦,又换一个节目,这节目什么呢?十二磅的这个铁锤砸脑袋,这叫什么——油锤灌顶。   王:哦?对!   马:张二伯那瞧着,撇嘴:“这…这谁都行,这谁不行?这不是玩意儿!”……这个节目下去了,又上来一个——这小伙子脱一大光脊梁,大光膀子,上身赤背,拿一把大西瓜刀,这西瓜刀这么大个儿,这手拿一大木头棍子,“刷-刷-刷-刷!”跟修铅笔似的,让观众看这大西瓜刀多快,“刷!刷!刷!刷!”修一块木头。修完了把这大西瓜刀搁在胸口这儿了,拿着大棍子砸——“嗨——啪!嗨——啪!嗨——啪!”……西瓜刀拿开,一道白印儿——没事儿,大家伙儿“哗!哗!”鼓掌、欢迎啊,节目完了,电视完了,他坐那儿运气呢,我一瞧张二伯还那儿坐着呢,我说:“张二伯,您…您喝点儿水吗?”“喝嘛?!这是跟我较劲呐!行啊,这算行啦!”气气哼哼站起来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叨咕:“行了!这算行了!让他们小辈儿看看我张二伯!不服我这贴老膏药!这算行了!”解我们家出来上他们家去了,到家门口儿“当!当!”踹门,张二婶儿怕他呀,他打呀,他骂街呀,一听来了赶紧开门,“哟,干嘛?干嘛去了?”他连理都不带理的,“这算行了!”往院里走奔屋里去了。到屋里干吗——脱衣裳,把衣裳脱了,小褂脱了,把背心也脱了,脱大光脊梁……张二婶一瞧:“哟?你啦脱衣裳干吗?你别再冻着?”“呸!别管!你管我干吗?”一猫腰伸手,解柜厨里把菜刀拿出来了……   王:嚯——?!   马:大菜刀新磨的,锃光瓦亮啊,拿着菜刀,拿手还摸摸——“这算行了,这算行啦!”张二婶儿一看——“你这是干吗?你这是跟谁呀?你这是跟谁呀?!”“去!去!躲开!知道嘛呀?看玩意儿吧!”拿着大菜刀往身上摆……人家练气功的人家是搁在心口这儿,拿肋骨顶啊,他不是,找软乎地方——把大菜刀啊搁肚子上了!   王:嚯——?!   马:“拿擀面棍来!……递我擀面棍呐!!!”张二婶儿把擀面棍递过去了,大擀面棍抡起来了——“哎嗨——!”“噗——!”   王:哎?!

  • 求相声的名字

      苗阜王声的相声,你可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