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生肖排第几

  • 双鱼座唱歌排第几

      第一名:金牛座   第二名:巨蟹座   第三名:天秤座   第四名:双鱼座   第五名:双子座

  • 12生肖鸡排第几啊???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第10.

  • 龙在生肖排名中排第几?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旧排名)     新十二生肖排名榜说明上帝决定重选十二生肖,这在动物界产生了极大反响,大家各显其能,拼命往十二生肖挤。经过激烈竞争,新的十二生肖已经确定。衔接相关情况作些说明。   第一:龙。龙曾在中华大地上声明显赫,它是天子的象征,有真龙天子之称。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的原则,让龙在十二生肖中排民的意识十分恰当的,没有谁敢与龙争第一。其实,龙就是神,神自然要排在前面。   第二:人。人原来不在十二生肖中,这是上帝的一大疏忽。有一句俗话,人是万物之灵。不仅如此,事实上,人已经统治了这个世界,出于善心,仁才把这个世界上的动物留下一部分,如果人像灭绝这个世界上的动物,简直易如反掌。人这样厉害,纳入十二生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排序靠前也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虎。虎是兽中之王,其威名远扬,把虎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三位,是对虎大王地位的承认。在过去的十二生肖中,把鼠和牛排在了虎大王的前面,实在是虎大王的不尊重。过去,虎大王作为动物界领导不计较此事,真是胸襟开阔,是淡忘肚子里能撑船。虎大王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这是极大的失误,现在予以坚决纠正,使十二生肖排序公正合理。   第四:蛇。蛇是龙的亲属,有小龙之称,他在血缘上合龙一脉相承,在他身上有龙的影子。鉴于此,蛇列入十二生肖并排名第四是当之无愧的。   第五:兔。兔的祖先在月亮上合嫦娥是好朋友。嫦娥是神仙,我们绝不能得罪神仙,这是原则问题。凭这一点,必须把兔列入十二生肖。再说人家都把广告做到月球上去了,这影响可不小,不能不考虑。   第六:象。动物要如选十二生肖,其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象高大魁梧,端端正正,风度极佳。所以把象列入十二生肖。以前象不曾列入十二生肖,却把长的平平常常只知道干活的马和牛、只会看家的狗列入十二生肖,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第七:孔雀。要进入十二生肖,出了有名气有资历之外,还应长得美。孔雀无疑是很美的,美就是资本,美就是财富,孔雀这么美,当然要进入十二生肖。第八:熊猫。熊猫是世界上的珍稀动物,物以稀为贵嘛,就凭这一点,就应把它列入十二生肖,以提高十二生肖的品味。由于熊猫稀少,属濒危动物,把熊猫列入十二生肖,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九:鹰。选十二生肖要照顾到各个方面。以上都是陆地上跑的,还没有能真正在蓝天上飞翔的。鉴于此,把鹰列入十二生肖,算是代表天上一族的。   第十:鱼。以上陆地上的有了,天空中的也有了,就缺水里的了。就把鱼选入十二生肖,这样在十二生肖里,陆地上走的、天空中飞的、水里面游得都有了,很全面,可谓十全十美。   第十一:猪。猪是下凡的天蓬元帅,它是天上来的,一定得考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猪在动物界一直以好吃懒做闻名。为了避免大家来质疑,就把猪放在靠后一点的位置,这样不会有问题的。人家再不争气,好歹前身是神仙呢。   第十二:鼠。鼠在原来的十二生肖中占第一位。鼠面貌丑陋,又无大的本事,入选十二生肖很不合适,但鉴于书在过去也曾作过一些贡献,有一定的资历,就保留它在十二生肖中的一席地位吧,照顾一下面子,这亦在情理之中。

  • 百家姓熊姓排第几?

      寻根溯源 熊姓来源有三:1、出自黄帝后裔。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七世孙有季连,为芈姓,其后裔有鬻熊者,乃周文王之师,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2、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其后有以地为氏者,称熊姓。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僳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时,汉姓为熊;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哑咕氏等均汉姓为熊;今布依、彝、满、蒙古、瑶、阿昌、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鬻熊。商末人,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为周文王之师,被封为护国侯。其先祖为黄帝,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鬻熊为季连之裔孙。鬻熊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西周成王时,封熊绎在荆楚,建立楚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春秋时,楚国一度强大,势力曾扩展到中原,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二二三年,楚为秦所灭,后人多以熊为姓,并尊鬻熊为熊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福建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者。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如今,熊姓分布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郡望堂号 熊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1、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城南);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2、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台、清为南昌府治,均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堂号:“射石”、“江陵”、“谦益”、“南昌”、“孝友”、“典裕”、“思孝”等。     宗族特征 1、熊姓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熊姓先人就在荆楚地区建立了楚国,对改变南方蛮荒之地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后熊姓又长期繁衍于此,可以说,熊姓对造就当今两湖渔米之乡居功至伟。2、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河南光山熊姓一支字行为:“继述承先绪,敦崇念本基,永怀钟有志,世泽定延之。”又如江苏如皋熊姓一支字行派语为:“华秉辉兴,世远祚光,仁和寿......余下全文>>

  • 饕餮是龙的第几子

    一曰霸下(龟蚨),形状像龟,喜好负重。驮载石碑的大龟就是其形象。 二曰螭吻(蚩吻、嘲风、好望、鳌鱼、鸱尾),看似剪尾的四脚蛇,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亦喜吞火。殿脊、殿角和屋顶上的走兽或兽头即其形象。 三曰蒲牢,形似龙而体形较小,喜欢鸣叫。生活在海边,却畏惧鲸鱼。祠堂、寺庙、铁钟上的兽纽就是是其形象。人们根据蒲牢害怕鲸鱼的特性,把撞钟的长木都雕成鲸鱼状,据说以其撞钟,声大且亮。 四曰狴犴(宪章),形状似虎,有威力,又好诉讼。监狱门上刻的或揣于狱门的虎头即其形象。 五曰饕餮,其形似狼,极好饮食。鼎盖上雕的兽头即其形象。 六曰狻猊(金猊),形状似狮,喜好烟火,亦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雕的兽头即其形象。 七曰囚牛,好似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好音乐。胡琴上刻的兽头即其形象。 八曰睚眦,其形如豺,喜好杀戮。常可在刀柄、刀鞘见其形象。 九曰椒图,其形如螺蚌,好闭口,因而其像常被雕在大门铺首上。

  • 我国李姓以人数排第几?

      1 李 7.94% 2 王 7.41% 3 张 7.07% 4 刘 5.38% 5 陈 4.53%     6 杨 3.08% 7 赵 2.29% 8 黄 2.23% 9 周 2.12% 10吴 2.05%     11徐 1.66% 12孙 1.54% 13胡 1.31% 14朱 1.26% 15高 1.21%     16林 1.18% 17何 1.17% 18郭 1.15% 19马 1.05% 20罗 0.86%     21-30 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     31-40 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     41-50 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     51-60 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     61-70 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     71-80 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     81-90 顾,侯,邵,孟,龙;万,段,潘,钱,汤     91-100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

  • 百家姓:戈排第几

      戈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一位门阀。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个以戈为名的古国的后裔,《姓氏考略》载:“戈氏,禹之后,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望出临海。”上古夏朝时候,有个东夷族建立的戈国,是夏王朝的附庸国。后来戈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而戈国这个国名,原来也是取自地名。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后,少康的儿子“杼”,就并合了戈国,那里不再称戈国,还是称为戈地。而杼又将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随后,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为姓戈姓。常州戈姓先世源于临海戈氏。目前常州地区约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064%。历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余略)山东济宁中区唐口戈户村约有戈姓人口3000人左右!在江西上高徐家渡白土村有戈姓3000左右!今湖北省的荆州市、武汉市江夏区,上海市,辽宁省的义县,山东省的济宁市任城区,江苏省的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盐城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临海市,安徽省的合肥市、黄山市、蚌埠市,宣城市,其中广德县一脉旺盛时有戈氏族人过万,县志上记载“广德曾有72戈村”,后因太平天国战乱,人口渐少。现存约2000人。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无极县、东光县、沧州市、邢台市清河县,新疆维族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吉林省的敦化市,江西省的新干县,湖南省的娄底市、衡阳市,云南省文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等地,均有戈氏族人分布。

  • 雷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雷"姓在百家姓中排69。 一、寻根溯祖: 1、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2、相传上古时有部落叫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女子为妻,生子青阳氏。方雷氏后代有称雷氏的。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3、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着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 二、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2、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定"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四、家乘谱牒: 上海:雷氏统宗谱 浙江:冯翊郡雷氏宗谱四卷、雷氏宗谱一卷 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 安徽:雷氏宗谱28卷首二卷末一卷 河南:雷氏三修族谱10卷 湖北:雷氏宗谱10卷、雷氏家谱 湖南:雷氏家谱 四川:零陵雷氏族谱六编外编二编、东郡雷氏族谱二卷 福建:晋江雷蓝苏氏三姓族谱、晋江斗山雷氏族谱 山东:雷氏族谱一卷 江西:茶园雷氏族谱 五、历史名人: 雷 义:东汉尚书侍郎,与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焕:晋代天文学家。传说: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后果于丰城牢狱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 斆[xiào]:南朝宋时药学家,以着《炮炙论》三卷着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肢解示众。王维有诗咏其事。 雷发达(1619-1693):明末清初建筑工匠,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人。曾参与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营造工作达200馀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誉为“样......馀下全文>>

  • 练在百家姓排第几?

      中国一共有多少骇氏?不同时期的统计数字不一样:   汉代应劭《风俗通》收录近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录1232个。   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录1745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录3736个。   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录4657个。   今人陈历甫最近编写出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收录10129个,其中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据《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15日的最新报道,如今陈历甫掌握的古今中华姓氏数目已达到15142个,创下了姓氏收集数量之最

  • 姓苏的在百家姓排第几?

      苏在百家姓里排名第45位(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谢宋 唐许 韩冯邓曹彭曾萧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