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与十二生肖

  • 关于节气的古诗词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在十二生肖里怎解释?

      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个月中,又分二十四个节气。年有相应的动物:鼠(子)、牛(丑)、虎(寅)、兔(卯)、龙(辰)、蛇(巳)、马(午)、羊(未)、猴(申)、鸡(酉)、狗(戌)、猪(亥)。十二个月有相应的动物,不过它不是以“鼠”起始,而是:正月,虎(寅);二月,兔(卯);三月,龙(辰)、四月,蛇(巳)、五月,马(午)、六月,羊(未)、七月猴(申)、八月,鸡(酉)、九月,狗(戌)、十月,猪(亥);十一月,鼠(子);十二月,牛(丑)。有人认为,阴历月的地支所用字是固定的,它决定于在北斗星中“斗纲”所指的地方。   北斗七星,古人称第一颗星为“天枢”,第二颗星为“天璇”,第三颗星为“天玑”,第四颗星为“天权”,第五颗星为“玉衡”,第六颗星为“开阳”,第七颗星为“摇光”。又称一、二、三、四星为“斗身”,称“魁”,五、六、七星为“斗柄”,称“杓”。   以上为天象说。如果以动物的活动特点来解释各月,也是讲得通的。如“虎月”,即阴历正月,相当于阳历的2月份左右。寒冬未尽,白雪皑皑,光秃秃的原野上,很少有小动物出没。饥饿的虎却从山林中钻出来了,它要寻找食物。虎的吼叫声传遍四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这个月便被定为“虎月”。阴历二月,相当于阳历的3月左右。虽然春寒料峭,小草却在向阳的地方钻出地皮。这时候,首先闯入人们眼底的小动物是兔。于是,这个月便称为“兔月”。   以此而论三月多雾,神龙忽现;四月大暖,蛰蛇出洞;月草长,人欢马叫;六月草茂,羊群遍野;七月果熟,猴子饱腹;八月中秋,杀鸡饮酒;九月秋收,巡守防盗;十月秋凉,肥猪满圈;十一月飞雪,屋里有鼠患;十二月北风吼,忙碌完春夏秋农事的牛该休息了。此外,古代还有人及家畜与日相对应之说。《北齐书*魏收传》中有载: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年、月、日、时,与特定的动物相联系,有仅普遍流行于汉族地区,也流行于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例如彝族十月历分为:土公月、土母月、铜公月、铜母月、水公月、水母月、木公月、木母月、火公月、火母月以土、金(铜可视为金)、水、木、火定月,相当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但其日却与动物相联系,即:虎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鸡日、狗日、鼠日、牛日(以后以此类推)。月是一种时间单位,它不仅与动物相联系,更与气候、花讯联系密切。农历月份的别称中,除一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不与花草相联,其余八个月均有花、树为名者;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榴月;六月,荷月;七月,桐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   还有“十二月花”之说,即正有梅花,二月兰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芙蓉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牡丹花,十一月水仙花,腊月,梅花。国外也有类似的称谓。法国将十二个月的名称按季节的特点命名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种月、花月、牧月、穑月、热月、果月。我国农历月份的别称,称上边提到的“杏月”、“桃月”外,还有多种,如: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初春、元春、始春。二月:如月、仲春、早春。三月:炳月、季春、三春、阳春、暮春。四月:余月、清和月、孟夏。五月:蒲月、皋月、仲夏。六月:伏月、季夏。七月:巧月、孟秋。八月:中秋月、仲秋。九月:亥月、季秋。十月:小阳春、孟冬。十一月:葭月、仲冬。十二月:腊月、季冬。   古月又“十二纪”之说,将一年分为十二个节令,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节令......余下全文>>

  • 下一个节气是什么节气?

      节气简表  节气 太阳黄经度数 所在公历日期 所在苗历日期* 所分三个气候   立春 315° 2月3——5日 苗历偏月十六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苗历一月一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二十四节气惊蛰 345° 3月5——7日 苗历一月十六日 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 0° 3月20——21日 苗历二月一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15° 4月4——6日 苗历二月十六日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 30° 4月19——21日 苗历三月一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 45° 5月5——7日 苗历三月十六日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60° 5月20——22日 苗历四月一日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 75° 6月5——7日 苗历四月十六日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90° 6月21——22日 苗历五月一日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 105° 7月6——8日 苗历五月十六日 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120° 7月22——24日 苗历六月一日 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 135°8月7——9日 苗历六月十六日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150° 8月22——24日 苗历七月一日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 165° 9月7——9日 苗历七月十六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 180° 9月22——24日 苗历八月一日 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 195° 10月8——9日 苗历八月十六日 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 210° 10月23——24日 苗历九月一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 225° 11月7——8日 苗历九月十六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240° 11月22——23日 苗历十月一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   大雪 255° 12月6——8日 苗历十月十六日 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270° 12月21——23日 苗历动月一日(苗历新年)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 285° 1月5——7日 苗历动月十六日 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 300° 1月20——21日 苗历偏月一日 鸡始乳、

  • 立冬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气,那为什么冬至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谁说的?   懂不懂啊?

  • 关于大寒节气诗句的有哪些

      作者: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作者: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闲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作者: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和仲蒙夜坐   作者: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游慈云   《大寒出江陵西门》   作者:宋陆游   平明赢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孤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村居苦寒》   作者: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间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篙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施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珑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 一节气多少天

      15天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揣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立冬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气,那为什么冬至是一个节气回圈的开始?

    谁说的? 懂不懂啊?

  • 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 芒种节气怎么穿衣

      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     是一个农事忙碌的节气,初夏迎来,北方小麦收割南方水稻播种。这个节气不仅是农民伯伯在辛勤劳作,气候也复杂多变起来。气温攀升显著好不安分,雨量充沛多降雨,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公历6月6日或7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的位置。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芒种时节天气炎热,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     芒种节气气候特点: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多闷热。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芒种期间,依然会有大暴雨,正常情况一般先进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区,入梅后如同华南一样,该地区的主汛期开始,时有暴雨发生,山区地区需要警惕局部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世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节气怎么穿衣   夏装的大小、肥瘦与散热有很大关系。通常服装覆盖面积越小,体温散失越快。服装的颜色也很重要。一般认为,衣服颜色不同,吸收和反射热量的强度也不同。颜色越深,吸热越强,颜色越浅,反射性越强,吸热性越差。所以,芒种时节的衣着应以短杉、短裙、短裤为好,并尽量选择宽松的款式,这样有利于通风散热。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夏天衬衫、T恤、内衣的汗渍大多是逐渐积累形成的,每次洗涤时如果没有彻底去除,经过较长时间积累就会形成陈旧性汗渍。尤其是全棉的白衬衣较为明显。所以,夏季的衣服得勤洗勤换。汗渍衣物要用冷水搓洗一遍,才能冲掉汗渍中的蛋白质。

  • 在节气出生的人过生日要根据节气来过吗

      不用。就根据出生当年的月日来过生日。有过农历生日的习惯就按农历的过,阳历就按阳历的习惯过。

  •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大都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与农业结合得十分密切。因此,当时从八节二十四节气上就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与收割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把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一个字,用字连接起来编成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至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受到广大农民喜爱。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由于2000年来,中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