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相古诗杜甫课件

  • 杜甫的《属相》课文注释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注解】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译文】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

  • 杜甫写的属相写的是谁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沉郁顿挫 统体浑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4546.htm

  • 杜甫的 属相

      天下计:指有是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计策。

  • 怎样去鉴赏古诗?

      古诗鉴赏是古诗的鉴定和欣赏。对古诗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古诗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古诗的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   鉴赏古诗的步骤大致为:   首先,我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因为古诗是以文言文为基础创作的,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古文知识。   其次,要了解作者生存(或生活)的社会背景   再次,要了解作者的整个社会经历,特别是创作该古诗时的心理状态。   第四,对作者的优美文学语言进行吸收和欣赏。   最后,要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与其产生共鸣,或提出自己的批判意见。

  • 杜甫属于什么派的诗人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 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如下: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䌽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 结合作品分析杜甫的悲剧命运。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它涉及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涉及内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一 情感内涵的沉郁深刻   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沦落潦倒的一生,“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1)对多难社会的深重描绘   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良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社会。   杜甫困守长安时期,曾陷入“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困境,于是他从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中感觉到唐代帝国表面繁荣下隐藏的重重危机。他的《兵车行》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边还戍边”的无奈沉重地叹息中传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战争的厌恶之情,又用士卒“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梨,禾生陇亩无东西”的血泪控诉,揭示了开边战争给后方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对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价值的深深疑虑。“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那悲壮的声情和巨大惨烈的的场面便令人震撼。特别是对家属们奔走拦道,牵衣顿足而哭的情景稍作几分速写,以大笔渲染出漫天黄尘,读之便觉车声,马嘶,人喊,在耳边汇成一片纷乱杂沓的巨响。诗歌通过提炼少量最典型的细节概括统治者多少次征丁造成的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场面,充溢着沉痛忧愤的激情。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直接以自己在塔上观望所见预想了“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辩皇州”的残局,似乎唐王朝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日子就在眼前,给人一种沉重之感。   “安史之乱”爆发,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为他的国家和人民痛心!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并沉重记录了这一社会灾难。   《悲陈陶》是一首记录唐军与安史叛军交锋而遭惨败的诗作。诗歌开头概括成场上的惨况:“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水中”,指出在战场上为国家英勇奋战,浴血牺牲的是良民、百姓,他们血染陈陶泽,全军覆没,致使原野因而显得格外空旷,世界因而显得格外寂寞,“野旷天清无成声”,不是因为和平宁静的生活,而是因为“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惨烈结局。这首诗,在天地同悲的氛围里,再现了唐王朝在平判中遇到的重大挫折,既有极强的概括力,又有悲壮的艺术审美感染力。   “三吏”,“三别”是一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唐代内乱真实情况的乐府诗。史载,乾元二年,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由于肃宗对郭子仪统兵心怀疑虑,未设统一指挥,致使邺城之战以唐兵大败结束,“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军南奔襄邓,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但真实情况不止与此。事实上。由于邺城兵败,唐军兵力锐减,必须迫速补充兵员,于是,肃宗朝便开始了毫无节制和章法地征兵。士卒和官吏到处抓丁提人,无论男女老幼,但有可用之处,便成征调对象,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扰民害民现象十分严重。此时的诗人,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耳闻目睹了邺城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因而以高度地提炼和概括反映了残酷的现实。这组诗或写官吏喧呼点征中男(《新安吏》)、或写妇人深夜被抓(《石壕吏》)、或写新婚男子被抓(《新婚别》)、或写老者投林从军又无奈又激昂的情怀(《垂老别》)、或写二次被征入伍的士卒可别的悲凉身世(《无家别》),全方位地反映了战争的灾难,朴实而悲痛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代精心动魄的悲剧,“实录”的笔墨渗透出史诗般的力量。杜甫此类诗往往能让读者真正领路别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沉重儒者的高尚情怀。

  • 杜甫写的关于李白的诗的名称

      1.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这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东都遇由翰林供奉被放的李白时所作。前八句自叙,后四句叙李。   ★浦评:自叙反详,叙李反略。则似翻宾作主,翻主作宾矣。不知其自叙处多用“   青精”、“大药”等语,正为太白作引。落到李侯,只消一两言双绾。而上八句之   烟云,都成后四句之烘托。明乎彼己虚实之用,可与说杜矣。     2.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不太能理解诗的全部意思,好象是说李白的狂放.     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艹专)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嘿嘿这首诗写的有短袖之风哦.不过我喜欢"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     4.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首诗的评解太多了不用我来啰唆了吧.太喜欢诗中描绘的大李了.     5.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   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   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   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   空有鹿门期。     想李白想断肠啊.     6.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冬也想来春也想,最喜欢这首里对李白诗文的评价了. 象"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写得多好啊,真的感觉到北方春天树木刚出枒的那几天,多有生命力啊.     7.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四时节气忆完了李白又梦见李白.要是有人这么关心我也死而无憾了. ......余下全文>>

  • 杜甫的名字有何含义,来历?

      杜甫名字中的甫(fu),意思是指在田里长得壮健的新苗。男子之美偁也。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712年2月12日-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 杜甫属什么生肖

      哇~~ 这么有难度 ?     应该属十二生肖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