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训孩子打一生肖

  • 梦见大人让孩子喝农药

      是梦见的

  • 大人梦见去学校找自己的孩子

      梦见去学校找自己的孩子的梦境解释:   帮到别人也帮到自己。这两天教训人的欲望很强烈哦,如果遇到比你小的孩子,就会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俨然就是一副为人父母的样子!虽然你的本性也是个大孩子,不过教育别人的同时,往往也纠正了自己的缺点,所以也该算是一件好事吧。不过,在上司/老师或长辈面前就要收敛一点了,毕竟长者为尊嘛!     梦见去学校找自己的孩子的吉凶:   基础坚固,毫无变动,如立盘石之上发展,达成目的,向上进取,努力奋斗,容易成功富贵,顺利发展,安泰健身长寿。【大吉昌】

  • 温训可爱的生肖

      兔

  • 解梦梦到三个死人在河里俩大人一个孩子在水面飘浮啥意思

      梦见与死人交谈,会扬名四海。   梦见与已经死了的人进餐,会长寿。   梦见把死人抱在怀里,或呼喊死人的名字,不久要离开人世。   鳏夫梦见已故的妻子,会与一位受过教养的女人结婚,她会成为自己事业的助手。   寡妇梦见已故的丈夫,会恪守贞节,史册留名。     梦见河流意味着幸福、富有。   女人梦见河流,会接到父母的邀请回娘家。   农民梦见河里发了洪水,庄稼丰收。   梦见干涸的河,会受到损失。   旅游者梦见退了潮的河,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很多障碍。   梦见过河,一切顺心如意,捷报频传。   囚犯梦见过河,不久会出狱。   商人梦见过河,能转亏为盈。   男人梦见在河里潜水,身体会健壮。   女人梦见潜水,会生男孩。

  • 训字辈怎么起名

      建议还是根据命主的命局找出喜用来.不然起的名作用不会好!请搜索算卦街.找玄者问问

  • 起名字周训什么好听

      周训泽 成为影响别人的人

  • 淮南子 人间训 翻译

      原文: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 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 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扌卷扌卷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 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 亻次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田 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 家畜也。老疲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 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疲武闻之,知所以归心矣。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 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 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 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 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 荫?曷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不辜,援龙渊 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 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译文:   得“道”的人是外形变化而内心不变的。变化外形是为了适应世俗,内心不变是为了保全自身。所以一个人如果内心有固定操守,外表又能屈能伸、能盈能缩、能卷能舒,与物推移周旋,那么干什么都不会陷入困境。世人之所以推崇圣人,是因为圣人能像龙那样变幻无穷。反过来看,有些人只勉力于细微末节,死守于一种行为,虽然已经因此碰得头破血流,被证明行不通,但还是不知道改弦易辙。这些人就只盯着眼前的一些小的好处,而对大道是一窍不通。   赵宣孟在桑树的树荫下救下了一个饥饿万分的人,天下人就此知道他的仁慈;楚佽非江中遇难,以剑保持自己的操守,天下人就此称赞他的勇敢。因此,看人的一个细小的表现行为就可以断定他为人的大概。田子方在路上遇到一匹老马,由此产生感触,便问赶马人说:“这是谁家的马?”赶马人说:“这原是公家王室的牲口,因为老病不中用了,便被牵出来卖了。”听了此话后,田子方感慨地说:“这马壮年的时候,人们拼命地使用它的力气,老了病了就抛弃了它。仁慈的人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于是便用一束帛赎回这匹老马。魏国的老弱武士听说此事后,由此产生联想,从此也就从内心拥戴了田

  • 无底洞里一大人猜一生肖

      应该是鼠,无底洞里的白毛老鼠精

  • 《了凡四训》的所说的事迹可是真的?

      是否真实 供您参考《了凡四训》,知道的人很多,但真正知道其内涵并得益的却不容乐观。一个根本的原因所在就是大家对他的意思理解肤浅化。《太上感应篇》简单吗?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全文不过千把字,但净空法师却讲了光碟200多片,整理的文章有一千多面,《阴陟文》简单吗?但周安士先生却以简约的文言文注释了数万字。《了凡四训》,就是这样一篇大家以为很简单的文章,印光大师大力提倡,净空法师讲述了好多遍!如果真如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大德们何必花那么大的心思呢?!《了凡四训》真的那么简单吗?末学花了十多年的功夫,读破了十来本《了凡四训》及其讲义,但还是没有真正看懂(仅仅看懂第一篇节)!净空法师也说过“要熟读《了凡四训》三百部”!一代大德难道不知道《了凡四训》的字面很简单吗,为什么还要人熟读三百部呢?可见其内容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道理如果不去解行并证,是很难真正弄懂的!笔者才疏学浅,但为了使大家能真正重视、理解这本书的内涵,笔者斗胆对如何实践《了凡四训》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与大家一起探讨看到该书的哪一句话,要想到什么,自已的思想、行为要达到什么层次,才能算真正弄懂该书!   另,《了凡四训》,净空法师和黄智海老居士都做了很深很好的讲解,大家要依据二位大德的讲解去理解,我这里偏重于行法上!   一、 心态的调整:看破、放下   读了《了凡四训》,如果你的心态没办法平静,整天杂念纷呈,异想天开,好高骛远,那么《了凡四训》最基础的功夫你就没有得到。《了凡四训》最基础的功夫是什么呢?看破、放下,换而言之,就是知命、认命,所要达到的心态也就是了凡先生所说的“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更高的心态就是“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前面二种心态却是一般人读了所必须具备的)”古代大德提倡的“随文入观”,就是看到一段文字,就要进入这段文字的境界,进入“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和“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那么《了凡四训》最基础的功夫体现在哪一段文字呢?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於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西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西元1569年)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於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问其故?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由此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为何古大德一直提倡《了凡四训》呢?因为他最基础的功夫也是我们修学的基础功夫,“看破、放下”也就是修学上常讲的“息念”。世间事,事实上也由不得我们妄想,你读到这段文字,看到了凡先生连仕途上小小的升迁都被算准了,而且还是准确到具体年月日时,“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想想看,打妄想是不是徒费心思?!胡思乱想,精心算计过得很累和轻轻松松不计较二者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过程谁佑舒服不言而喻!如果你达不到放下的心态,这段文字你就要多看!看到你真正放下,才能算你得到第一步功夫! 这个功夫打好了,可以消除你妒忌、放不开,想不开,杂念纷呈、心态静不下来的消极心态,培养你勇于接受和面对现实的心态。   二、了解命运,认知命运   改造命运,必须要了解命运,做起来才能更加有信心,心中也有底。世间研究周易的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但命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真正弄懂的有几个,能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又有几个?但是云谷禅师却用不到二百字的述说,把命运的本质和现象表述出来。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从这段话我们要知道,人之所以有命运的存在,无法自主于命运,关键在于无法达到“无心”的境界。也让我们知道为什么命运可以算得出来,因为被阴阳所缚,所以可以用易学算出。同时让我们坚定了改造命运的信心,因为“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其实老实肯干之人也不一定要研究什么改造命运的方法,抓住这句话就很受用了,知道自己会从极善的角度去靠拢。然后云谷禅师又从命运的角度分析世间的现象,也就是大家所关心的功名、财富、子孙后代的由来----读到这里,我们就不会因为人家赚钱赚得多、有子孙、有功名,但又造恶产生不平衡的心态,因为这是他们命中注定有的。并告诉我们不要怨天忧人,不要感叹命运为什么如此安排,应该说“我以前为什么造这样的因果”才对!因为“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也就是说,上苍没有加自己的意思施福或造祸于众生,而是自己所造的业、所造的因产生了反作用力而已。   三、从改造命运的原理上坚定改造命运的信心      用心去揣磨云谷禅师教导了凡先生的方法,我们会对禅师教人的方法和技巧所深深折服。看看底下这段对话,禅师从多个角度来坚定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信心。从众生对佛菩萨信任的角度来摄受,从道理上来折服了凡先生。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解:这句话是从对佛菩萨的信任度来摄受了凡先生。对于道理不是很明了的人,这句话是非常受用的。特别是当你遇到困难时,对改造命运没信心时,这句话还是很受用的。因为他以佛菩萨的人格做担保!!我学佛初始,对改造命运,对人生有信心,也是来源于这句话。当时我认为妄语是佛门一大戒,佛菩萨骗人也不会得到什么,他们是多伟大的人物,肯割肉喂众生、肯牺牲自己的性命帮助众生,这样的人怎么有可能骗我们呢?!如果不会骗我们,那么就是可以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其实人生所求、人生的烦恼无非就是这些!!要解决它们,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学佛,修学了凡四训就可以达到目的。要真正体会这句话的摄受力,我们要多了解佛菩萨在因地修学和救度众生的感人事迹,从对佛菩萨的感性认识来增强我们改造命运的信心!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解:大师这句话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建立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信心!知识分子思想复杂,单从感性上来摄受是不够的,所以大师从道理的角度来巩固了凡先生的信心!告诉了凡先生,不仅是道德仁义自己可以求到,功名富贵一样也可以自己求到,而且是“双赢”――得到好的果报还不会造罪业,又可以帮助别人!里面有一句话,大家要牢记心头,而且要不断琢磨,――『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简单的十六个字,把改造命运的原理方法都讲清楚了。而且是以一代大师的人格用“一定会”来保证!说明了世间所有的福田,不离这个“心”,从“心”下手,从“心”用功,就会感无不通!!底下我们讲恭敬还会更详细地讲到这个问题!   从这段话也告诉我们,改造命运要有信心,不仅要从感性来认识,还要从理性来认知,否则信心很难建立。因为改造命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果报未呈现之时,如果没有二者的合力,信心很容易垮掉。当你理性无法说服自己,你就用感性来说服自己,当你感性说服不了自己,你就用理性来建立信心。那如何获得感性的摄受和理性的认知呢?上面讲了,就是要多了解佛菩萨在因地修学和救度众生的感人事迹,多看看一些感应事迹和因果报应之事,从对佛菩萨的感性认识以及和我们一样的人获得了果报,得到佛菩萨的帮助这种直观明了的事例,来增强我们改造命运的信心!而理性的认知,要多看因果报应的原理,因缘果的关系以及佛法一些初机入门书籍。限于篇幅,就不多提了!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汝信得及否?」 上面那段是从佛理从来坚定了凡先生的信心。云谷禅师毕竟是一代大师,才学了得!这一段又从世间学术的角度来说明改造命运的原理。大家在学习此段时,一定要感受中其中的语气!这段的语气既有反问式的肯定,也有必然式的肯定,总之表达的意思就是“一定会这样”。我们读书一定要顺着文章的思路和语气,才能真正体会中其中的内涵!而且所引用的句子都是奉为圣典的《诗经》《易经》等书,可信度极高!大家可以好好体会,好好琢磨!   四、功过格的奇验和受持方法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由于要尽量按原文的顺序进行讲解,现在就到了功过格的讲解了。应该说,功过格是改造命运的催化剂和睛雨表。说其是催化剂,因为有了功过格,我们就知道自己一天到底善多少,恶多少,一个有心改造命运的人,一旦能知道自己的过失,那么离命运的转变也就为期不远了,因为对渴望命运改造的欲望会使其尽可能地使善事多起来。说其是睛雨表,是因为每天看看功多少,过多少,你也就不用去算命卜卦了,因为每天看看有多少功,你就会知道离真正改造自己的命运的日子还有多远。下面举几个受持功过格的例子,来让大家增强信心。   先贤范文正公,韩魏公赵阅道公,赵康靖公,俱行此格,皆为名臣贤相,表表在人耳目,兹不复赘。   苏杲行此格,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子洵复行之不怠,生东坡、子由俱成进士,文章盖世,其后科名不绝。   张魏公浚,力行此格,益悔前日之非,后诸将皆戮,而公独再相,子为大儒。   费翁家藏此格,室中夜光烛天,勤而行之,梦此格化为金字,生宏状元及第,又梦此格化为银字,生探花及第。   袁了凡,行此格,遂获奇验,详见《了凡四训》。   陶石篑祖父,行此格,刻板印施,及石篑,中会元。   陆聚冈,行此格,贡为县尹,子完学登进士,仕至兵部尚书,四世俱封一品,孙卿正、卿任俱进士。   颜茂猷,行此格,刻《迪吉录》劝世,中甲戌进士。   刘宗周,行此格,刻小谱传世,后为相。   吴锺蛮,久不第,行此格,遂登第,作《守身法》劝世。   其余奉行之验甚多,不能殚述   下面再讲一下,如何制定符合自己的功过格。   制定功过格是修习了凡四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但功过格一定不要死搬照抄,否则会徒增烦恼、退多进少。如何制定符合自己的功过格呢?关键要把握好功过格的精神实质!!!“人贵能自知”,功过格无非是要警惕自己改过行善,把自己改过行善的成效以考评的形式、以数字的模式用直观的方法表现出来,让自己能清楚自己一天的言行举止和念头善恶。   古老的功过格显然不适应当今社会,别人的功过格也不一定适应自己。只有把所握功过格的精神实质,按照“五戒十善”的原则,针对自己的缺点及所处的环境来制订,才能如鱼得水,行之有效。这一点一定要十分清楚。一定要清楚功过格是我们的“拐杖”,是我们的 “助跑器” ,而不是我们的包袱,我们的负担。特别是初学者,对此一定要特别特别的注意!   以我为例。96年左右,我就想受持云谷禅师授的功过格,但看到里面有起一个恶念几过,我怕了,就不敢受持。看到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内说仅要有多少善就可心想事成,多有吸引力!但我看到诵经起一个妄念一过,我又怕了,我根本做不到,这样我哪敢诵经(其实据说《自知录》的对象有一大部分是针对出家人的,所以要求很高,保证心想事成的善也要求少)!到了2000年底,我一直受经济、疾病、工作、婚姻的困扰,苦不堪言,一直自检是否在学佛路上有无过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把了凡先生当作榜样,定时间、定任务求脱离所有困扰!自己根据实际定了功过格,但行持三个多月,功过相抵,几乎等于 “0”。我当时很执著积功的数字,就适当提高善的数字,这样看到善多了些,又有了信心。这样受持7个多月,我所要求的妻子就来了,我沉浸于谈恋爱的幸福中,就把受持功过格给忘了,所以现在才要重新再做一千善事。当时受持7个多月,我感到其实受持云谷禅师授的功过格,对我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我可以把握住念头!――这就是受持功过格的效果!因为你看到你千辛万苦所做的善事被你无谓的恶念、无聊的恶习所吞没而功过相抵,你会很心疼,而下狠心戒除!这样自己感觉与《了凡四训》一书中所说的“凡祈天立命应从无思无虑处感格”的境界也一步一步接近。如果不是受持功过格,我可能把握不住,善念不会多,恶念不会少!而且我们要知道如果你功过格定得严,你发愿一千善事,可能不要等到一千善果就呈现出来!如果你定得宽,可能一千完成善果还未呈现!虽然你是在佛菩萨面前发愿受持功过格,但你知道功过格是要做给自己看的,不是做给佛菩萨看的!这一点也很关键!   总之,功过格要符合自己的实际,要能促使自己努力改过、努力行善,不退心,这样的功过格才能自己受用!   五、改造命运最关键的步骤――无思无虑   写到这个题目,我心里很激动。个人认为,这是全文最最关键的地方!也是全文最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讲述的地方,有点可意会,难言传的感觉。这个题目所引用了凡四训的话,它是一贴药,你必须常常让他在你脑海中闪现,必须能熟玩于心底!   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读这句话,我们一定要注意到一个词“必验”,特别是那个“必”字,这可是给我们极大信心的字眼啊!!必验,就是如法修持,一定能在今生使命运得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很多人会奇怪,难道我行善的果报无法在今生结果吗?是的。稍微懂一点因缘果报关系的人都会清楚。果报的产生有四种:一是现生作业现生受报,叫顺现受。二是现生作业,第二生受报,叫顺生受。三是现生作业二生以后才受报,叫顺后受。再一种就是由于业力的强弱,及遭遇的机缘的不一样,或者忏悔的关系,使前三种受报时期不定,叫做不定受。如果是顺生报、顺后报,就会产生大家往往不理解、甚至很疑惑的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得到善终的现象。因为在因和果的转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缘。那么缘由什么决定的呢?就是一个心力问题。心力就象化学中讲的催化剂,心力强,因就会很快变成果,心力弱,因结成果的速度就很慢。云谷禅师也希望了凡先生当生就能看到改造命运的殊胜,所以教他持咒,并告诉他“必验”!因为持咒,能集中自己的心力,还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所以可以达到“必验”的奇效!如果单做好事,没有持咒念佛,今生命运能否发生大的改变,云谷禅师没有讲,但我们从世上那么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得到善终”的现象或许可以得到答案!很多人读到这里,就要专门去学准提咒。学咒当然很好,但是选择念佛也很好!我是选择念佛的,专持观世音菩萨圣号!因为人世间的困难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折磨人的生活需求、难以息灭的个人欲望等等,无不是修学了凡四训,改造命运过程中的绊脚石。处理不好,很容易退心。所以这时,我都求助于观世音菩萨来帮助我!求考试求妻求财富求子求升职,无不求助于观世音菩萨,因为有这个“必验”之词激励我。遇到境界,我比以前坚强多,因为我知道在我背后有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在帮助我,我从此不感到孤单,恐惧之心大大减少,从此知道临时不忘抱佛脚,而且要抱得更紧!!有急难恐怖,我就会想起我这位大老板。所以选择一门修学法门,选择一位佛菩萨做你的大老板,是修习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一个关键步骤!!切记、切记!!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文中所说的“必验”二字。   语余曰:「符录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这段话相当重要,可以说“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可以说这一句将整个了凡四训全文概括殆尽。“立命”第一要“祈天”,什么叫祈天了,就是净空法师所说的处理好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境界上的功夫就是“无思无虑”,在方法上用“感格”。真正抓住这句话,就抓住了凡四训的中心,抓住改造命运的原理和方法,而且是精中之精!云谷禅师先用画符一说来注释无思无虑的境界。就是“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而要真正理解无思无虑,要从行上,即念佛持咒中来体会,言语是很难说清楚的。无思无虑也可用一个字来表述,就是“诚”,就是一念不生(曾国藩注释诚)   下面再讲一下如何做到无思无虑,如何做到诚呢?下手处在哪里呢?告诉大家,心诚的基础就是恭敬!要从恭敬下手,这个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印光大师也说了,佛法的利益中要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这句话,个人认为他是修学想得到实益的一个秘诀,那么如何做到恭敬呢?大家可以参阅《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中对恭敬的论述。下面结合个人情况,略述一点。在日常如何做上,在形式上你诵经要洗手、净身,经书要放到干净的地方,佛堂要保持干净庄严,佛经上讲的供净水、供花等,你也要照做。总之,要尽已所能,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那才做到了恭敬。为什么了?因为恭敬不是挂在口头上的,你一直说你很恭敬,但没有什么来衡量,那就要以这种形式来验证你是否恭敬!――这是很多学佛同修忽视的!!如果学佛人能做到恭敬,那么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告诉大家,佛法的实益你一定能得到。因为恭敬心比起其他修学功夫来说是最容易做到的,就如同了凡先生所说的“求之在我也”,而恭敬心一做到,就很容易和佛菩萨感应。因为比如一种东西要60分才能与佛菩萨的波相似(相似才能应,即感应),念佛功夫要做到60分很难,但恭敬却很容易做到60分。下面举个人亲身所做所听恭敬的一些做法。

  • 大人梦见自己的孩子考试考得好是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的孩子考试考得好意味着:   这两天的你容易被别人遮住光芒,无论多名努力,总是有比你更出色的人出现在你身边,幕后工作/学业或者清闲的生活比较适合你找到平稳的心情。而你默默耕耘的态度会得到年长异性的赏识,所以还是值得好好加油!     梦见自己的孩子考试考得好的吉凶:   能安定,可逃灾害,部下得力合作,能成功,由尊长之爱护提拔或父祖余德所荫益,得隆昌而大发展。【大吉昌】     切勿当真,不能相信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