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十二生肖

  • 彝族民居的彝族禁忌

      禁忌是人们关于“神圣”的东西与“不洁”的事物等约定俗成的一种禁制。彝族禁忌与其原始宗教观念有着密切不可分离的关系,它是这种宗教观念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历史上彝族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文化事业的不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认为万事万物和一切社会现象都有神灵在主宰,是各种神灵(鬼怪)意志的体现,因此产生了敬畏、崇拜心理,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和祖先有灵的观念。随着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生,人们基于生存的需要和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在生活中对人的行为作出了种种限制,明确规定了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从而产生了各种禁忌。存活于彝族社会中各种古老的禁忌习俗,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等都起着某种制约的作用。兹将各地彝族有关的禁忌事例,梳理简述如下:一、生育方面的禁忌:女子妊娠期间禁去参加他人的婚礼、当伴娘。忌孕妇食用兔。认为兔子有三瓣唇,如果孕妇食用兔肉所怀胎儿将会成兔唇。因此看着兔子笑亦犯忌。孕妇忌食鸭、鱼等。忌去焚场或丧家,忌摸死人、寿衣、祭品、嫁妆、喜床。忌坐门槛、跨越炉灶。忌走开山、伐木、修造、埋葬处。忌在桃树上晒衣裙,忌到铁匠铸铧口、漆匠煮桐油、染匠上色处。孕妇忌跨马缰绳。跨马缰绳会使腹中胎儿超月不产,甚至同马一样怀胎12个月;孕妇禁跨秤砣,犯禁会导致胎儿畸形或成肉团,或此后不会再怀胎生育。孕妇就餐时忌换碗。否则所怀胎儿会成大肚汉。妇女产前要实行隔离、不允许在娘家生孩子,认为不吉利,遭族人遣责。遇特殊情况在娘家生孩子的,只能在外搭棚生子,满月后方能回家。生子时婆婆要在产妇头上按一下,生孩子才会顺利。生下孩子,以锋利的竹片或陶片割断脐带。生男孩胎盘埋于堂屋左边中柱下,生女孩埋于右边中柱下。孩子生后3天内外人不能入家。未满月的孕妇忌走村串寨。产妇不满百日不准串门、到井里打水、河边洗衣,参加他人婚丧礼。忌去神前庙后。生孩子忌生人进门。据说女人坐月,与生人接触就会绝奶,婴孩饥饿生病,故家有婴儿出世,在大门框上插挂黄泡刺条,同时悬挂1个空瓶,瓶内插三角形小旗(俗称产娱蛤旗)。生男挂2面,生女挂1 面,以此警示外人不可人内。倘若有人不知误入,若是男性主人会让他吃1块红糖,认他做婴儿的干爹,或者给婴儿取名字。若是女性,特别是孕妇,则认为不吉利,会踩断新生儿的奶水,须给产妇家挂彩封门补救。忌产妇走亲串戚。认为产妇身上沾有污血晦气,若产妇满月前串门人室,会使家中人畜欠安或蚀财。忌产妇接近炉灶;认为产妇身上不洁净,若炉灶被产妇的手脚或衣服摩擦着与将会得罪灶神而招灾。产妇忌食瓜、茄子丈葱、蒜、生姜、花椒和菜油,忌吃母猪油肉。若犯禁忌,孩子将会发“母猪疯”病和皮肤瘙痒。忌吃大甑饭,若犯忌,孩子将从事苦力劳动而一生气喘吁吁。产妇用的碗忌正立,要反扣着,否则小孩常吐奶,成人后也是个败财之辈。婚姻禁忌忌单月提亲、定亲,犯之则不成或中途分手;忌嫁娶犯红沙日和执夫执妻;忌发亲时父母目送;忌新娘未满月走亲串门;忌进亲时新娘面向太白星和天狗星,若犯之则子女夭折;忌新娘上马时,马拉屎或狂奔乱跳,预示夫妻不到头或家庭破败。忌雷雨嫁娶,嫁娶遇雷鸣电闪是大凶之兆。发亲时雷电轰鸣预兆新娘不久于人世;进亲时有此凶兆,则将成为半路夫妻。故民间嫁娶一般在农历十月至第二年三月底基本无雷雨的时节举行。属虎的人忌配属羊的人,兔忌狗,龙忌鸡,蛇忌鼠,猴忌牛、狗忌蛇、猪忌龙、鼠忌龙、牛忌马。男婚禁忌:虎年生的人虎年忌娶。兔年生的人鼠年忌娶。龙年生的人猪年及13、19岁忌娶。蛇年生的人蛇年忌娶。马年生的人10、15、25岁忌娶。羊年生的人20、25岁忌娶。猴年生的人猴年忌娶。鸡年生的人鸡年忌娶。狗年生的人13、15、20岁忌娶。牛年生的人15岁忌娶。女婚禁忌:虎年生的人牛年及25岁忌嫁。兔年生的火狗年、鼠年及18、23岁忌嫁。龙年生的人猪年及15、25岁忌嫁。蛇年生的人狗年及21、26岁忌嫁。马年生的人16岁忌嫁。羊年生的人猴年及15、20岁忌嫁。猴年生的人羊年及15、20岁忌嫁。鸡年生的人15、20岁忌嫁。狗年生的人蛇年及13、20岁忌嫁。猪年生的人龙年及20岁忌嫁。鼠年生的人兔年、鼠年及16、l9、27岁忌嫁。牛年生的人虎年及28岁忌嫁。丧葬禁忌父母去世当年,忌办喜事。孝子在3年内遇事须忍让,忌招惹是非,打架斗殴。忌杀牲狩猎,因已故父母不定直接投生鸟兽动物转世为人,可能几经周折方成。忌犯重丧。忌孝子在吊丧期坐凳睡床、忌坟向过人房顶。忌安葬上土时有恶雷。忌安葬日犯执子、孙、客。忌孝子泪滴入棺内和坟墓里,更忌泪落在死者尸体上。忌抬丧途中跌在棺木之下。忌在坟地有“不发、不好”等不吉利语言。忌平整地基地挖出蛇、鼠、青蛙等动物,更忌将其打死。埋葬忌金属物人墓穴。忌砍伐灵堂树,烧灵房木,彝族民间认为灵房周围树林是保护族人安宁的神灵居所,随意砍伐会得罪神灵;修建灵房用料为祖先所用之物,尽管因腐朽而修缮时换下的朽木,亦不能用之取暖或作它用。饮食禁忌忌食猴、虎、熊、豹、灌肉。传说猴、虎、熊、豹、稚等几种动物与人类祖先有共同的渊源关系,因而以上动物有的只能取其毛皮,、不能食肉。‘彝族各宗支中的长房子还禁食爪类动物,如虎、豹、狮、狐狸、猫、马肉及鹰又大雁、:白鹅汀鸽子等6言长子是执行供祭较常接近祖灵者,需要洁身洁灵,以免触怒阴间地府里的祖灵而遭到惩罚矿如有时路遇虎、豹只能驱赶,遇猴不能射杀。反映了彝族古代原始崇拜信仰遗俗对狩猎的影响。忌食狗肉。认为狗是脏的动物,厌气大,吃了会做事不顺协称口。忌食猫食,猫虎共祖,食用猫食会招灾。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做客猛吃不留肉。过年3天内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是对祖先最大不敬。忌食病死或难产死的家畜肉;忌肉露天进屋,俗则鬼魂会附其上;伤筋骨者忌食糯食、公鸡肉。女子禁吃双生水果、生有饼指趾的牲畜肉,否则认为日后自己会生类似的孩子。

  •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传统节日-????  岁时节日及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较集中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民俗。彝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火把节、彝历年、密枝节、插花节等,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可分五大类:祭祀性节日、节庆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会性节日、农事性节日。 祭祀性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密枝节、祭宫节(跳宫节)、祭龙节、祭火节等。其中火把节最为盛行。 年庆性节日主要有凉山彝族的彝历年和云南哀牢山区彝族的“二月八”。 纪念性节日主要有云南楚雄彝族的插花节。 社交性节日主要有云南大姚彝族的服装节和楚雄牟定彝族的三月会等。 农事性节日,则如大、小凉山彝族农历六月中旬的剪羊毛节、荞菜节。 火把节-??:   火把节,是包含有祭神祭田、祈求丰收、送祟祛邪等民俗内容的彝族的传统节日。四川、云南彝族一般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贵州彝族则多在在历的六月初六左右进行。节时,晚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仪式,各家以松木、细竹、苦蒿杆扎成火把,从屋的上方照亮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臣!”举火把绕屋一周后,汇入村寨的火把游行队伍。燃后,举行篝火晚会,跳舞唱歌,通宵达旦。火把节一般历时三日,节日期间举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等文娱活动。云南永仁彝族在火把节时,每家房屋前立一根高约七八米的巨型火把,一直燃烧三个晚上,以求六畜兴旺,人丁安康。贵州彝族过火把节时,最有特色的是赛歌,赛歌是青年男女交际择偶的大好时机。广西彝族在火把节期间杀牛祭山,然后举行赛马、斗牛、摔跤、踢毽等娱乐活动。 密枝节:   密枝节,是云南弥勒西山、石林地区圭山,以及巍山等地彝族祈求丰年的一种节日,一般在农历的冬月间举行,届时,由各家捐款买羊宰杀,前往林中祭祀"密枝神",以求保佑庄稼丰收。祭祀完后,全寨人上山赶麻雀一天,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机会谈情说爱。祭宫节(跳宫节)-????:   跳宫节(祭宫节)是广西隆林那坡地区和云南东部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四五月举行。祭龙节-???:   祭龙节是流行于云南石屏、元阳、巍山等地彝族中的盛大节日,每年有二次或三次,第一次在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第二次在秋收前举行。以每年第一次祭龙最为隆重。彝历年-????:   彝历年一般是在秋收后农历十月中下旬,不同地区、不同村寨选择年节的日期不尽相同,一般节期为三天,第一天叫“库施”清晨在家门口烧燃堆火,迎接祖灵而祭祀祖先。接着,各村寨杀年猪、烤荞饼,送酒肉到父母家。第二天叫“多博”,孩子们带上熟食到附近的果树下聚餐,中年男子结队外出拜年,中老年妇女留在家中待客,青年男女则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或进行赛马、荡秋千、角力等娱乐活动。第三天叫“阿甫阿玛博基”,即送走祖先。清晨,人们举行仪式,敬送祖先,祈求祖灵福佑子孙。然后,举行赛马、摔跤、磨秋、跳锅庄等传统的娱乐活动。 二月八:   “二月八”,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哀牢山区彝族人民庆贺旧岁丰收的节日。节时,全家人团聚吃一顿丰盛的年饭,然后,老少相携,走村串寨,访亲问友。到晚上,青年男女在村寨开阔的坝场上举行盛大的“踏歌”活动。山区的彝族男青年在节日期间还要荡藤秋,飞越深涧,姑娘们在观赏中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插花节-????:   插花节是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中的一种传统佳节,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举行。节时,人们采集火红的杜鹊花、山茶花等,编成花环挂在门上,并用花插在门媚、房角、畜厩、耕牛的角和农具上,以祝愿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如将花插在老人的头帕上,则表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把花插在情侣的发髻、衣服、芦......余下全文>>

  • 彝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 、“拜本主会”、“密枝节” 、“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 传统节庆中有火把节的少数民族是?A:彝族、白族 B:彝族、纳西族 C:彝族、苗族 D:彝族、傣族

      b     记得采纳啊

  • 彝族有哪些传统故事?

      彝族   开放分类: 中国、文化、民族、历史、少数民族   目录• 【历史】   • 【文化艺术】   • 【服饰】   • 【风俗习惯】   • 【饮食】   • 【民居】   • 【历法】   •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 【社会经济】   • 【社会经济】   【历史】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白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不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余下全文>>

  • 火把节在四川彝族中称为什么意为什么,在每年对农历什么举行

      彝族火把节每个地方都是统一的,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我知道云南红河那边的火把节,火把节彝族语叫什么,只有问老人,我也不知,我们现在一般就叫“六月二十四”这个日期本来对彝人就有非凡意义,打工的都会考虑回去。节日中火把其实只是个噱头,这个节日的传统意义是祭神,具体是祭寨神,一般全村男子要去寨神林,杀牛宰羊,女人和小孩不得参加,牛畜不得经过道场,很庄严。每一家杀鸡,晚上在巫师引导下点火围着田里走一圈,最后来到操场跳舞等活动。第二天有摔跤,斗牛等活动。年轻人恋爱,我小时候家人买衣服都是火把节买的,小时候(二十年前)火把节街上非常挤,脚都踏不出去,因为那一天,附近几乎村庄里老小都来县城,有的凌晨两三点就出发,走五六小时来的,而且哪天人们都很晚才会回家,几乎都走星月路,,那天也很乱,小偷多,社会上恩怨的经常打架,又一回我看到一个人被砍,他穿个皮衣,两只手手指只剩三只,头平顶被削,脑都看得见,可怕又可怜。后来看见他的同伴拿着枪沿街巡逻。不过这只是一个插曲,火把节为什么狂欢,其实是有多元素。有物物交换,男女恋爱,祭神,比赛,游戏等等,火把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我说的是二十年前的,现在已经变味了

  •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天乾地刊,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年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余下全文>>

  • 彝族五行调补酒

      都是骗人的.

  • 四川大凉山彝族火把节来源?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彝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火把节由来和起源的传说,内容各异,形象生动,形式多样,构成了独特的火把节传说文化系列。     一、慈善夫人殉节的传说     这一传说源于南诏王火烧松明楼的故事,见诸《南诏野史》等史籍。大意为: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其它五诏,在征得唐朝中央政府同意后,以祭祀为名,通知五诏于六月二十四日到松明楼聚会。邓赕诏之妻慈善夫人感到此举有诈,劝丈夫不要前往,但诏主迫于皮罗阁的势力不得不行,慈善料到丈夫此行必凶多吉少,便以铁镯套在丈夫臂上送行。六诏会集祭祀完毕后,皮罗阁设宴于松明楼,至暮,皮罗阁佯醉下楼;伏兵即举火烧楼,各诏除越西诏因路远未至外其余均被害,尸骨难辨,只有邓赕因臂上有铁镯得以认领回家厚葬。南诏慕慈善才智,欲娶为妃,慈善坚执不从,据城自守,南诏发兵攻城,慈善自尽。此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均点火把以纪念慈善夫人,相沿成习,遂为火把节。     二、惹底毫星烧官虫     相传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处,经常相互往来。有一年夏天,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个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债。耿丁有惹来到人间后,遇到人间的英雄惹底毫星(一说火体拉巴),惹底毫星说:“你们住在天上,我们住在地上,我们互不相干,为什么我们天天给你们交租还债?今天,我们两个来比赛摔跤,如果你赢了,我们就交,你输了我们就不交。”于是两人就比赛摔跤,结果耿丁有惹被摔死。天神思梯古慈大怒,放出很多煌虫到地上,把人间的庄稼吃掉。惹底毫星带领人们砍来很多竹校和富杆,扎成火把,举火烧虫,保护了庄稼。为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都要举行火把节,相沿成习至今。     三、阿南殉夫的传说     汉元封年间,云南叶榆酋长曼阿奴之妻阿南夫人,聪慧美丽,被汉将郭世忠看中。郭为霸占阿南,设计害死了曼阿奴,然后逼阿南嫁于他,阿南不从,在其丈夫火化时趁守军不备纵身跳入火堆中,焚身殉夫。人们为她的贞烈所感动,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便点火把以祭奠之,相沿遂成火把节。     四、火把迎诸葛亮     相传,蜀后主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众南征,五月渡泸水,六月入汉中,并七擒七纵彝族首领孟获。诸葛亮的恩威并重的策略颇得汉中人民的拥护。当晚入城时,沿途群众纷纷举火把提水酒以迎之,遂成习俗,沿袭至今。     五、牛角挂火把     这一传说主要在凉山州布拖县

  • 彝族火把节的风俗习惯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骸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1)火把节歌调   彝族地区流传着十分丰富的火把歌调,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调,由于彝语方言发音不同,大小凉山彝族称之为“都则朵洛嗬”,“都则”即祭火,“朵洛”意为祝愿,“嗬”即为歌;云南楚雄彝族诺苏支系称为“朵则朵额”,“朵则”意为祭火,“额”则是“玩”的意思。彝族的火把节历来最为隆重,并逐渐衍成了成套的节俗歌调。   在楚雄彝族的这一歌种中,包括有《烧火歌》、《送火歌》、《招魂调》、《同乐调》、《火把节对歌》、《火把节祭歌》等等。演唱这些歌调的时间、地点和歌者亦各有所殊,如《烧火歌》由合户家长率领阖家在自家屋檐下的“节日火堆”旁围圈齐唱,以示庆贺;《招魂调》则由各家主妇独唱,同时手托祭物(粮、盐、酒、肉),直向自家菜地或粮田走去,边走边唱,当返回时,便采一株庄稼苗,示意已将人魂、畜魂和庄稼魂一并接回家来共度火把节,同时象征迎来人丁清吉、六畜兴旺和五谷丰稔之年;《火把节对歌》仅供本寨人们聚会寨边坝场对歌时所唱;《火把节祭歌》由〈生产和畜牧〉、〈献酒〉、〈除祟〉、〈稻场祭经〉四部分组成,由祭司毕摩在火把节当夜进行祭祀时诵念的歌调,反映了彝族以火除祟、祈神求福的原生宗教观念。   楚雄彝族的火把歌调,唱词多属传统相沿,五字韵句,词头句尾有相对固定的衬格,填以“哦伙嘀哩伙”、“阿伙喔、噢来”等类的虚词演唱,其中部分歌调有较长的虚衬词乐段,有独唱、齐唱、对唱加和腔,一般不用乐器伴奏。各歌调以五声徵调居多,羽调次之。在其徵调式歌调中,常出现徵、宫二重调式音韵交错的现象,大多以上下乐句为主题演化成中、小型歌体和少量叙事歌体,采用二、三拍子,尤突出“××·×××”式节奏,总体上看,这类火把歌调情感开阔,歌腔质朴,富有力度,民族特色浓郁。